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种秋色叶树种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色叶变黄的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银杏(Ginkgo biloba)和秋色叶变红的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为试验材料,测定观察其9月22日到10月20日秋冬转色期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色变化情况,探讨其秋冬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并确定其最佳的观赏时期。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叶色的树种间差异较大,但整个变色期变化趋势较平缓。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秋色叶变红树种中花色素苷的含量显著高于秋色叶变黄树种。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单峰曲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之比均呈上升趋势。秋色叶变黄的白蜡和银杏在10月13日左右为最佳的观赏时期,秋色叶变红的元宝枫和火炬树分别在10月6日左右和10月下旬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采自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和五大连池老黑山地区的鹿蹄草为试材,分析测定了自然越冬过程中鹿蹄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鹿蹄草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2月份或1月份;吲哚乙酸(IAA)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整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因此与鹿蹄草抗寒性无显著相关性;赤霉素(GA)则一直呈现均匀的梯度下降趋势;ABA/GA比值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上升幅度远远大于降低幅度,与鹿蹄草的抗寒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2a生轮叶党参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轮叶党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叶党参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均随着采收月份的推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9月中下旬达到最高值,10月份略有下降,其最高含量分别为1.548%、5.97%、0.610%。  相似文献   

4.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一次性采收后的菌渣营养丰富,栽培料的养分未充分转化。以工厂化栽培的广叶绣球菌菌渣为主要基质,棉籽壳以不同配比组合用于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随着菌渣含量的递增,菌丝生长速度呈递减趋势,成本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当菌渣含量为40%时,金针菇产量最高,利润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黄州区生长的泥蒿为试材,采用2,6-二氯靛酚定容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研究了其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部位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泥蒿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茎中,顶部叶中高于基部叶中,且随着季节的推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春季到夏季温度逐渐升高时维生素C含量下降,而夏季到秋季温度逐渐降低后维生素C含量回升。从不同生长时期来看,同一部位维生素C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但3个不同部位维生素C含量在3个生长时期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均为2月11月5月;从不同部位的角度看,泥蒿不同部位维生素C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且3个生长时期均表现为顶部叶基部叶茎;基部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变异程度最高,但与顶部叶维生素C含量变异程度差异不大,二者均远高于茎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6.
萝卜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萝卜冬性品种‘一点红’和春性品种‘短叶13’为材料,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以及萌动种子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萌动种子在5℃下处理20 d,然后在温暖(>15℃)、长日照(16h)下生长,于不同花芽分化时期测定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间,无论是茎尖或是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在两个品种之间较为接近。随着花芽分化的继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和淀粉含量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后再下降。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始终低于茎尖。冬性品种的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始终较低,但在花芽分化初期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则高于春性品种。  相似文献   

7.
三种金色叶植物叶色表现及色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种到青岛地区的金叶榆、金叶接骨木、金叶梓树3种金色叶植物为试材,采用形态观测和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研究了3种金色叶植物在青岛地区春季不同生长时期上位叶叶色表现与色素含量关系变化的影响,以期了解3种金色叶植物在青岛地区春季的最佳观赏时期,为金色叶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和叶色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过程的进行,3种金色叶植物的叶色均呈现逐渐变黄的趋势,叶色参数L值和B值逐渐增高,而花色素苷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金叶接骨木和金叶梓树Chl/Car的比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金叶榆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红叶石楠植株同一枝条上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为试材,以叶面积、鲜重、干重、质体色素和花青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测量与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红叶石楠叶片发育的形态特征及色素含量变化,以期揭示叶片形态特征与色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色由红转绿过程中,叶含水量、单位面积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叶干重、单位面积的干重和相对干重则呈现上升趋势,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叶片各种色素含量变化,在叶色由红转绿的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而花青苷的相对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红叶石楠叶片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显著;叶色变化是由色素含量差异引起,其中关键因素是花青苷相对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舌辅助检测技术对2 个玉米品种、3 个不同采收时期的玉米瘤黑粉菌口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瘤黑 粉菌主要的味道为甜味、鲜味、酸味和咸味;2 个玉米品种对玉米瘤黑粉菌甜味和鲜味影响不显著,采收时期则对甜味和鲜 味影响显著;不同采收时期之间,甜味响应值随着采收时期的延迟呈减小趋势,鲜味响应值随着采收时期的延迟呈增加趋势; 玉米瘤黑粉菌最适的采收时期为接菌后17~20 d。电子舌辅助检测技术在玉米瘤黑粉菌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采收期茭白果实为材料,研究了茭白的含水率、VC、总糖、蛋白质和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茭白含水率随采收期延长呈下降趋势,数值范围为92.8%~94.5%;总糖含量则随采收期延长从0.97%增加至2.03%;V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含量范围为55.8~102.0 mg/kg;蛋白质含量在茭白幼嫩时最高,达23.6%,延长采收期则含量下降,范围为17.7%~20.0%;硝酸盐含量随采收期延长而增加,含量范围为0425 mg/kg.说明不同采收期对茭白品质有较大影响,可根据品质营养要求适当调节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HPLC法对长白山区野生金银忍冬茎和叶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最小抑茵浓度(MIC)测定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长白山区野生金银忍冬茎木质部、韧皮部和叶中均含有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42%、0.44%、1.54%,其含量和抑菌效果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该结果为野生金银忍冬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瓜蒌为试材,通过观察不同施肥处理T1(板蓝根药渣)、T2(板蓝根药渣+牛粪1∶3)、T3(板蓝根药渣+牛粪1∶1)、T4(板蓝根药渣+0.5%EM复合微生物菌剂)、T5(复合肥料)对瓜蒌的鲜果质量、干果质量、直径、果皮厚度、果皮干质量、千粒质量、产量、总灰分、浸出物含量、黄酮含量、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R)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板蓝根药渣生物有机肥对瓜蒌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瓜蒌的田间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4处理可显著提高瓜蒌的鲜果质量、干果质量、千粒质量、产量、黄酮含量、3,29-DR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直径、果皮厚度、果皮干质量,4种板蓝根药渣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T4处理(板蓝根药渣+0.5%EM复合微生物菌剂)为最优施肥处理,该条件下瓜蒌的综合性状最佳,瓜蒌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梨品种果实制汁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梨5个种类,61个品种果实制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梨和白梨品种制汁褐变程度较轻,其中丰水梨几乎不褐变;脆肉型品种适合制清汁,软溶质品种适合加工浊汁,但有些软溶质品种亦可制清汁;原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范围为9.1%~18.3%,平均值为13.1%,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10%~1.60%,平均值为0.45%;出汁率各系统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22.3%~84.6%,平均值为54.1%,按系统排列顺序为:砂梨>白梨>种间杂种>西洋梨>秋子梨。综合评价,我国原产的秋子梨品种安梨,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均较高,果汁风味浓郁,且该品种丰产、抗病、耐贮运,是制梨汁的理想品种;花盖、锦香、大南果、八里香、华金和锦丰梨,加工制成的果汁风味浓,口感好,受欢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沙芥种子(含水量4.5%)和斧形沙芥种子(含水量4.3%)为材料,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其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在50、35 和20 ℃条件下密闭贮藏1年,研究温度对种子活力及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种子老化及贮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在50、35和20 ℃下贮藏1年,其贮藏最佳含水量范围随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变宽,沙芥种子由4.5% ~ 3.1%变为4.5% ~ 2.2%,而斧形沙芥则从4.3% ~ 2.2%变为4.3% ~ 1.3%;种子活力的劣变先于发芽率的降低,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贮藏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初始含水量(对照)种子的萌发、活力和生物膜完整性保持最好,斧形沙芥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和抗老化能力大于沙芥种子;贮藏过程加剧了种子的产生和MDA含量的积累,其中以35 ℃贮藏后积累最少;CAT、GPX、APX贮藏后活性保持良好且受贮藏温度的影响;本试验表明,贮藏的最佳条件为35 ℃,沙芥种子含水量为4.5%,斧形沙芥种子为4.3%。  相似文献   

15.
山西霍山五角枫不同海拔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山西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不同海拔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7个种群200个个体的叶片、果实和种子22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不同种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差异,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2.61%,表型变异系数(CV)在7.98% ~ 33.41%之间,7个不同海拔种群的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164和0.8316,表明五角枫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4.39%,其中果实、叶片贡献率大于种子贡献率。22个表型性状及表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钾、磷、pH、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含水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境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五角枫种群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以麻花艽种子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种子活力,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探讨引种驯化最易成功的最佳发芽温度,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麻花艽种子浸泡20 h后即达到吸水饱和期;在2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大.因此,20℃为发芽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型叶,气孔皆分布在下表皮,色木槭气孔为无规则型,柠筋槭、假色槭、茶条槭气孔均为不等型;叶片上表皮中只有茶条槭是复表皮,由2层细胞构成;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主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皆含晶体。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及用量对潍县青萝卜肉质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潍县青萝卜为试材,研究磷酸氢二铵、硝酸铵、硫酸铵和尿素4种氮肥的4种施用量(125、250、375、500kg·hm~(-2))对潍县青萝卜肉质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肉质根生长前期、中期、后期呈下降趋势,且不受肥料种类及用量的影响。不同氮肥种类和用量对潍县青萝卜肉质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硝酸铵的影响最小;375 kg·hm~(-2)磷酸氢二铵和125、250 kg·hm~(-2)硫酸铵有利于韧皮部叶绿素的积累;375 kg·hm~(-2)磷酸氢二铵和尿素有利于木质部叶绿素的积累。施用375 kg·hm~(-2)的磷酸氢二铵时,潍县青萝卜肉质根的叶绿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许矛  李建友  王义 《北方园艺》2011,(17):198-200
以平贝母休眠鳞茎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IBA、6-BA、2,4-D、KT4种外源激素的2种培养基上,比较了GA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诱导平贝母不定芽以及不同浓度GA处理相同时间对诱导平贝愈伤的影响.结果表明:GA 500 mg/L处理60 h对打破平贝母鳞茎休眠效果最好,出芽率最高达45%,愈伤组织诱导率达33.3%.  相似文献   

20.
陈英 《北方园艺》2011,(18):37-38
以青海主要地方梨品种“软儿梨”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和枝条生长节律.结果表明:软儿梨枝条生长从4月8日开始到9月13日,历时2个高峰,分别为5月15日和8月15日;果实生长从4月30日开始到9月底,历时3个高峰,分别为5月25日、7月15日和9月13日.并提出在软儿梨枝条和果实生长高峰期间,及时实施追肥和灌水等农艺措施,有利于树体生长、果实膨大和内含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