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安徽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近几年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存在了一些显著的问题和难题,如:机械化不足、品牌混乱、加工散户多、管理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科研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淮南豆制品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就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促进安徽淮南豆制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邯6172是河北邯郸农科院最新育成的“一高两强”小麦新品种。先后通过了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新疆审定,和国家黄淮南北两片的国审,是国家小麦审定省份唯一最多和适应区域最广的一个品种。经历几年来国家级黄淮南北片的大田推广中.表现出既高产,又抗倒、阴雨天不易发病,灾害年份减产小的绝对优势。邯6172群体自  相似文献   

3.
安哲 《茶业通报》2010,(1):44-45
<正>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蕲门"就与安徽生产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京都长安。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豆20×平99016人工杂交、系谱法选育的濉科8号,聚合了国内外多个骨干亲本的优异性状基因,品质、抗性与近10年通过皖审、国审的普通大豆相当。是一个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通过双国审,适宜黄淮南片、长江流域和安徽江淮淮北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柳豆 108 是由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中黄 13× 中黄 40 有性杂交、南繁北育、连续多年系谱法定向选择而成的中熟普通大豆新品种,多荚多粒,中粒型,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倒、适应机械化的特点,于 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豆 20230037),适宜于黄淮南片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扬麦13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综合育种科技路线育成的优质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0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于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应用。特征特性:扬麦13号属春性早中熟品种,熟期与扬麦158相仿。该品种幼苗直立,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株高8  相似文献   

7.
优良大豆亲本58-16158-161系江苏农科院经作所从江苏省地方品种滨海大白花中系统选育而成。1964年江苏省大豆区试会议审查,确定推广。该品种是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夏大豆中熟品种。在淮南地区也能种植,同时在安徽的阜阳、滁州、安庆等地区,在河南、山东...  相似文献   

8.
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金禾 9123 为母本、周麦 28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成小麦新品种天益科麦 8号,于 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50。该品种综合抗性较为突出,对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的抗性较好,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天益科麦 8 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助力该品种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西农2208(原代号91(22)08-0-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西农2208,该品种已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3a,在河南、安徽、山东试种,特别是在江苏已大面积试验示范,试种20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唐代茶叶的产地与名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黎标 《茶业通报》2003,25(2):94-95
据史籍记载,唐代人工栽培的茶树已遍及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14个省区,同现代的茶产地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凡是适宜于种茶的地方,唐人都栽种了茶树。由于各地的气候状况与土壤条件略有不同,因而唐茶的品色便出现了高低之分。这一点,陆羽《茶经》曾予说明。按陆羽的见解,山南茶以峡州(今湖北宜昌。此指治所所在地,下同)为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茶以光州(今河南光山)上,义阳郡(今河南信阳)、舒州(今安徽怀宁)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浙西茶以湖州…  相似文献   

11.
苹果多酚优化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常规条件下水提取因子(料液比、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有机溶剂提取因子(不同浓度及不同酸碱度的甲醇和乙醇),以及超声波条件(频率、功率)等因素对苹果多酚提取效率的影响,取得苹果多酚提取优化条件,为充分开发利用多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考察压力、温度、时间和夹带剂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同热醇浸泡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得率进行比较;得到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0℃、时间120min和夹带剂用量4.5ml/g时,提取得率最高。同热醇浸泡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相比,其总黄酮得率分别为8.92%、9.56%、9.32%、和10.24%;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同其他方法相比,得率高、时间短,是一种合适的提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酸作为提取溶剂,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研究了不同溶剂浓度、超声辅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和料液比各因素对苹果渣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40%乙酸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时间70 min,提取温度30℃,超声功率105 W,料液比1∶50,且各因素之间的主要次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对黑加仑多糖进行提取,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黑加仑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140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 min,恒温水浴浸提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0.5,黑加仑粗多糖得率1.8g/100 mL。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影响提取率的主次因素分别为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水浴浸提时间。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辅助提取燕麦总酚及其抗氧化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娇  任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7):229-234
本文对燕麦麸皮中总多酚进行微波提取,与热回流提取方法进行比较。探讨溶剂、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等对总酚得率的影响,并运用L9(34 )正交试验对微波加热提取燕麦麸皮总酚类物质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对总酚得率有显著影响,微波处理时间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是:75%乙醇,料液比(m/v)1:8,微波功率640 W,微波辐射时间15 min,此条件下提取燕麦麸皮总酚的提取得率为9.72 mg.g-1,高于传统的热回流提取多酚的得率6.67 mg.g-1。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用DPPH清除率表示,相当与同质量α-生育酚的90.4%。结论:利用微波加热提取燕麦麸皮中的多酚比传统的热回流方法效率高,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法对龙眼壳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龙眼壳黄酮超声波提取主要因素为乙醇体积分数,其次为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为30%,料液比1:30,超声波时间为20 min,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花生红衣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min,超声功率492W,料液比90.5:1,乙醇体积分数55.8%。采用该工艺条件,花生红衣多酚的提取率为7.88%。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一个能较好预测试验结果的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莲心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及提取时间对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超声波功率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率影响不大;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3∶100,超声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率为1.893%;与传统水浸提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9.
北虫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北虫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功能,以北虫草(Cordycepsmilitaris)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L9(34)试验探讨提取北虫草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北虫草多糖总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抑菌能力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北虫草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05W、超声时间40min、料水比1:25、热水浸提时间40min、热水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的多糖得率为2.6602%。当北虫草浓度为2.4mg/mL时,还原力最高;0.45mg/mL时,DPPH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杏仁红衣总多酚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正交试验,对乙醇提取杏仁红衣多酚的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影响杏仁红衣总多酚提取效果的4个因素。结果显示,杏仁红衣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次数为2次,超声波提取时间为30min,在该条件下,多酚粗提物得率为15.8%,多酚得率为4.6%,多酚纯度为3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