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为了研究略阳乌鸡的体重和胫骨生长发育规律及选育提纯对鸡白痢净化的影响,在进行略阳乌鸡选育提纯的过程中,采用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检测技术测定场内乌鸡的鸡白痢阳性率,据此淘汰后继续进行选育提纯,通过测定略阳乌鸡的体重和胫长等,以期详细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略阳乌鸡公鸡的体重绝对生长量在10~12周龄时为409.84,达到体重生长峰值;略阳乌鸡母鸡的体重绝对生长量在4~6周龄时为191.49,达到体重生长峰值;略阳乌鸡公鸡的胫长绝对生长量在10~12周龄时为1.98,达到胫骨生长峰值;略阳乌鸡母鸡的胫长绝对生长量在0~2周龄时为1.89,达到胫骨生长峰值。通过选育提纯,鸡白痢阳性率由32.2%降至0.78%。  相似文献   

2.
3.
GPAT、AIRC和PURH基因作为肌苷酸合成过程中的酶系基因,它们对鸡肌肉肌苷酸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效应.为了进一步验证这3个基因对肌苷酸含量的遗传效应,本研究以白耳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这3个基因的单基因以及合并基因型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PAT、AIRC和PURH基因均对白耳鸡胸肌肌苷酸含量的差异产生影响,均与鸡肌肉IMP含量存在显著关联(P<0.05),这3个位点可作为影响鸡肌肉肌苷酸含量的分子标记;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要高于最优秀的单个基因型效应.因此,可以利用合并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略阳乌鸡是陕西省唯一的家禽保护品种,1982年陕西省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将略阳乌鸡确定为肉用型地方良种鸡,列入陕西省畜禽地方品种志,2008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近年来,略阳乌鸡知名度不断上升,养殖大户不断增多,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生产水平迅速提升,2015年饲养量已达到424.34万只。目前,略阳乌鸡孵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略阳乌鸡生长发育特点,检验选育成效,在P_1~P_3代大群略阳乌鸡中分别随机选择36、95、200只,在1~10周龄,每周龄称量体重,作为小群样本。并选用Gompertz模型、Johnsonschumacher模型及三项式拟合生长曲线进行生长曲线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3个世代的生长曲线模型中,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好(P_1代R~2=0.9997,P_2代R~2=0.9986,P_3代R~2=0.9958),最契合略阳乌鸡实际生长曲线。Gompertz模型分析表明,第三代略阳乌鸡拐点周龄较前两代有所提前(P_1代7.09周,P_2代8.08周,P_3代7.03周),拐点体重有所提高(P_1代650.41g,P_2代752.28g,P_3代755.63g)。试验表明,略阳乌鸡生长指标明显提升,继代选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略阳乌鸡是陕西省略阳县的优良地方肉用型鸡种,有乌鸡中的战斗机的美誉。肉质富含10余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兼有药用和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1982年、2011年先后两次被编入《陕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9年被陕西省农业厅列入《陕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全省惟一受到保护的地方家禽品种。2008年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0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被陕西省发改  相似文献   

7.
正略阳乌鸡属肉用型优良地方品种,原产地在陕西省略阳县黑河流域黑河坝乡等5个乡镇,是陕西省唯一的家禽保护品种,2008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近年来,在中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略阳乌鸡知名度不断上升,乌鸡产业迅速发展,养殖户已扩大到全国许多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鸡群产蛋量和免疫力下降,同时又是鸡病的多发季节。为了进一步做大做  相似文献   

8.
<正>略阳乌鸡属肉用型优良地方品种,原产地在陕西省略阳县黑河流域黑河坝乡等5个乡镇,是陕西省唯一的家禽保护品种,2008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近年来,略阳乌鸡知名度不断上升,乌鸡产业迅速发展,养殖户已扩大到全国许多地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略阳乌鸡特点、乌鸡产业发展背景进行介绍,阐述了当前乌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后期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略阳乌鸡具有“六端乌”(乌皮、乌腿、乌趾、乌喙、乌舌、乌冠)的特征,略阳乌鸡生长速度较慢、耐粗饲,主要以山地自由放养+全价日粮补饲。略阳乌鸡种源主要分布在略阳县黑河流域的黑河、仙台坝、观音寺、两河口等区域。略阳乌鸡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系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比较品系对鸡肉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沉积的影响,选取9个品系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浸提法提取肌内脂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性别不同品系间肌肉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S07、D99和S06×S07 3个品系外,各品系肌内脂肪母鸡高于公鸡;肌苷酸含量在同一性别内不同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在S07、D99、S06×S01和S06×S07品系母鸡肌苷酸含量高于公鸡。本试验为鸡的进一步选育,特别对肌肉风味和鲜味特性的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鸡ADSL基因、GARS-AIRS-GART基因为侯选基因,以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ADSL外显子2、GARS-AIRS-GART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各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各种基因型与胸肌IMP含量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DSL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C型、显著地高于CT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GARS-AIRS-GART基因TT型个体的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地高于CT型和CC型个体,CT型个体也高于CC型,但差异不显著。ADSL和GARS-AIRS-GART基因的合并基因型对IMP含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合并基因型为TTTT的个体IMP含量显著高于CCCC合并基因型的个体,高出1.584 mg/g,因此可以利用该合并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恒优质鸡不同品系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强  刘益平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0):232-235
试验选取70日龄大恒优质肉鸡4个纯系与2个杂交品系共120只(各品系公、母各10只)为试验材料,对其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肌苷酸含量在品系间存在差异,其中S08品系的含量最高;除了S03与S08、S02与 S06、S02与 S08×S01、S06与 S08×S01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品系两两间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②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在各品系间存在差异,其中杂交品系S08×S01的5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最高;③性别对肌苷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部分品系不同性别间的5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北京油鸡AMPD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苷酸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人和大鼠的腺苷-磷酸脱氨酶1(AMP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SSCP技术检测了130只北京油鸡AMPD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了AMPD1的不同基因型与北京油鸡肌苷酸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北京油鸡中检测到AMPD1基因的A、B、C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1808、0.6615、0.1577;产生AA、AB、AC、BB、BC、CC6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769、0.1769、0.0308、0.4615、0.2231、0.0308。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AC、BB所对应的肌苷酸含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A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肌苷酸含量在AMPD1其余基因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营养调控剂对牛肉中肌苷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为研发营养调控剂用于牛肉品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18只荷斯坦公犊,依据体重和类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分别在精料中添加调控剂Ⅰ(100g/d)和调控剂Ⅱ(108g/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调控剂Ⅱ组的背最长肌(IMP)和臀中肌(IMP)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显著高于调控剂Ⅰ组(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两个调控剂组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牛肉中IMP的含量,增加牛肉的鲜味,且以调控剂Ⅱ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调控剂对牛肉中肌苷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营养调控剂对牛肉中肌苷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为研发营养调控剂用于牛肉品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18只荷斯坦公犊,依据体重和类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分别在精料中添加调控剂Ⅰ(100g/d)和调控剂Ⅱ(108g/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调控剂Ⅱ组的背最长肌(IMP)和臀中肌(IMP)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显著高于调控剂Ⅰ组(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两个调控剂组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牛肉中IMP的含量,增加牛肉的鲜味,且以调控剂Ⅱ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生肌决定因子对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肌纤维的数量和大小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而且对肉质和风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SIRT1对生肌决定因子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因而影响肌肉和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北京鸭出壳后胸肌发育过程中生肌决定因子家族的4个成员(MyoD、MyoG、Myf5和Myf6)和SIRT1基因的表达变化模式,结果发现MyoD1和Myf5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的肌肉组织中呈下降趋势,而且这两个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Myf6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的肌肉发育过程中没有显著的变化;MyoG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的肌肉发育过程中表达量低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SIRT1基因与MyoD和Myf5基因的表达模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整体上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对生肌决定因子和SIRT1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胸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为揭示北京鸭胸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探讨藏鸡(TC)和隐性白羽鸡(RWC)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用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2、4、6和8天脾脏、盲肠、胸腺、法氏囊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6、Toll样受体(TLR3)和TLR15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藏鸡脾脏IFN-γ、IL-2、IL-16及TLR3、TLR15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于感染后第4和8天明显上调,隐性白羽鸡则无明显变化。藏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2天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4天起显著上调(P<0.05),其余免疫相关基因变化幅度不大;隐性白羽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上调(P<0.05),IL-2在感染后第2天起显著上调(P<0.05),IL-16在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2和8天显著上调(P<0.05),TLR15变化幅度不大。各免疫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鸡胸腺和法氏囊中均出现上调或下调,但除藏鸡法氏囊TLR3和TLR15转录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免疫相关基因与感染前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上结果显示,球虫感染主要导致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脾脏和盲肠中的各免疫相关基因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