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转基因昆虫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所谓转基因是指基因的转移 ,即用各种方法插入生物体自身不具有的基因 ,由于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交换而使其表现形态得以改变。通过转基因获得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即转基因植物与转基因动物。进而所谓转基因昆虫 ,是指在昆虫染色体上插入了别的生物的基因的重组昆虫。利用病毒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时 ,被重组的基因存在于病毒染色体上 ,于是病毒仅只感染生物体 (也称宿主 ) ,而不将重组基因传递给它的下一代。但是转基因昆虫则在染色体上进行了遗传物质的重组 ,一旦基因导入后 ,则可在后代中传递 ,与昆虫自身所具有的基因在后代中的表达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昆虫转座子及在家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缪云根 《蚕桑通报》2004,35(2):6-10
概述了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昆虫的若干转座子及其基本构造和应用;着重讨论了piggyBac转座子的构造和转座机制及所作成的转基因昆虫种类及标记基因:同时列举了在家蚕转基因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转座子是发现新基因和基因功能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作为插入突变原和分子标签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一些转座子已作为转化载体用于制备转基因动植物。转座子对多种生物尤其是对脊椎动物的成功转化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作为转基因载体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4.
昆虫的开发     
世界上的昆虫约有100多万种,有500余 种可以食用.据专家们预测,21世纪,昆虫将成 为仅次于微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第三大类蛋白 质来源.昆虫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 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结构合理,肉质 纤维少,又易于吸收,优点突出,并优于植物蛋 白.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功能性食品,而昆虫 食品正是典型的功能性食品,其生物量超过其 它生物总量的10倍之多,利用昆虫作为食品资 源,生产新型的营养保健食品、药品,已经展现出 了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江  吴祥甫 《蚕业科学》2003,29(2):114-119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作为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的合成。该系统具有如多角体启动子控制下的高效表达,比较完善的转译后加工修饰,容易从无血清培养上清中纯化,无内毒素污染等特点。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高强度早期启动子群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成功合成,以扩大寄主范围和增进重组蛋白稳定性为目的的亲本病毒的改造;通用的昆虫细胞培养基配方的不断优化,特定昆虫细胞株培养基的研制和适用于大规模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商品化;旨在进行复杂糖基化及提供相对稳定细胞环境的宿主细胞工程;以新标记物(tag)载体和相关亲和层析方法为代表的蛋白质高效纯化方法的进步。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基础研究、医药卫生和农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转座子是不需要同源重组便能在基因组内和基因组间移动的遗传学顺式元件.mariner是最简单的真核转座子,在昆虫中广泛分布.mariner转座子的转座作用只与转座酶有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载体,可以实现异源昆虫间的基因转移,产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家蚕等昆虫贮存蛋白的种类、结构和分子量,贮存蛋白在家蚕等不同昆虫体内的表达差异及调控研究进展;总结了家蚕等昆虫贮存蛋白所具有的作为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储存库、参与昆虫新表皮的形成、载体运输、抗逆免疫,以及参与卵的形成和成虫蛋白的合成等功能;展望了家蚕等昆虫贮存蛋白今后的研究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文概述了家畜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初步分析了用于转基因技术的基因载体种类,深入探讨了不同载体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基因载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强大的生殖能力是昆虫繁衍生息的重要基础,卵子发生作为昆虫生殖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卵子发生不仅为后期胚胎发育提供重要基础,同时伴随着复杂的细胞活动,被作为研究细胞生物学等过程的模型.本文概述了昆虫卵子发生过程、功能及卵子发生的调控因素,这能为进一步理解昆虫生殖及胚胎发育提供参考,也对经济昆虫的繁衍或害虫的防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观赏昆虫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立军 《野生动物》2001,22(3):11-13
观赏昆虫是一类重要的昆虫资源。我国早在唐代就已有了畜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观赏昆虫不仅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欧洲、南美洲、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也盛行已久。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真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内一些省市如云南、广东、大连等地;观赏昆虫的开发利用已初具产业化规模,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关于观赏昆虫的论著却不多见,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此类资源,推动观赏昆虫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本文就观赏昆虫的定义、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观赏昆虫的类别及如何观赏等…  相似文献   

11.
应用Bac to Bac 系统表达NDV长春株HN蛋白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质粒pKSHNC利用BamHI和XbaI双酶切后回收。将转座载体pFast BacI同样方法酶切、回收。将回收的HNC与pFastBacI连接,使目的基因亚克隆到pFast BacI上的ocu基因启动子下游的MCS上,然后转化E.coliDH5α,以LB/AMP+GM平板筛选阳性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再转化至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经抗性培养和蓝白斑筛选,挑取白色菌落为阳性重组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后,命名为Bacmid HNC。经小量提取后,转染sf-9细胞,27℃培养72h,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和鉴定表达的HN蛋白。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BacmidHN重组表达载体,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BacmidHN重组表达载体,并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了NDV长春株HN基因,SDS-PAGE出现一条特异性泳带,约74kDa,Western-blot结果出现一条杂交带,分子量与之相同,进一步证明我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了NDV长春株HN基因。  相似文献   

12.
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家蚕细胞转基因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探讨稳定转化家蚕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新方法,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极早期蛋白基因(ie-1)启动子元件驱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并克隆至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昆虫转座子载体piggyBac中,构建转基因载体pigA3-IE-Neo。以该载体转染家蚕BmN细胞,用终浓度800μg/mL的遗传霉素(geneticin,G418)筛选3个月,获得了稳定转化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的细胞数达80%以上。通过PCR鉴定证实了细胞基因组DNA中neor基因和gfp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张婷婷  陈静波 《草业科学》2012,29(4):663-668
草坪草的转基因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多种草坪草上转入了抗除草剂、抗病虫、抗旱抗盐、抗寒抗热和延长绿期以及抗重金属等外源的功能基因,获得了抗逆性提高的转基因植株。综合分析认为,在抗逆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更关键的抗逆基因进行遗传转化、转化草坪草矮化和养分高效吸收的基因、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以及转基因草坪草的安全性评价是将来需要重点展开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胭脂虫开发利用的研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胭脂虫分类、生物生态特性、人工繁养、胭脂虫红色素的性质及加工利用、胭脂虫产业的发展等,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万军  朱兴友  张洋 《北方蚕业》2012,33(2):12-15
近年来昆虫抗冻蛋白(AFPs)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昆虫抗冻蛋白的发现过程、结构特点、表达规律、抗冻机制及相关的昆虫基因工程简况。  相似文献   

17.
应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就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YJ-2000菌株对6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作了初步评价。该菌株对家蚕基本无毒性,而对蔬菜害虫小菜蛾、菜粉蝶,水稻害虫三化螟、二化螟,桑树害虫桑螟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对小菜蛾和菜粉蝶的毒性最强;幼虫死亡率可高达100%。该菌株是对家蚕安全而对其它鳞翅目害虫具杀虫活性的特异性菌株,有望用于养蚕地区桑园及其邻近作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8.
TSETSE FLIES (DIPTERA: Glossinidae) are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medical vectors transmitting the African trypanosomes, the agents of sleeping sickness disease in humans and various diseases in animals (nagana). While the prevalence of disease has increased to epidemic proportions, lack of a mammalian vaccine and affordable and effective drugs have hindered disease control. Trypanosomiasis management relies heavily on the control of its single insect vector, the tsetse fly. Despi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me of these tools, their impact on disease control has not been sustainable due to their local nature and extensive dependence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Recent advances in molecular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insects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vector biology, and there is hope that such new approaches may form the basis for future tsetse interventions. The success of the genetic approaches aiming to disrupt the transmission cycle of the parasite in their invertebrate host depends on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setse and trypanosom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iology of trypanosome development in the fly and the multiple bacterial symbionts that inhabit the same gut environment. The availability of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midgut symbiont allows for gene products to be expressed in vivo in the tsetse gut where they can produce a hostile environment for pathogen transmissi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 product(s) with anti-pathogenic properties and their expression in vivo is discussed. A strategy is outlined where the replacement of susceptible insect phenotypes with their engineered refractory counterparts can result in decreased diseas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