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西走廊中部六县(区)1961—2009年逐日实测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分析≥10℃界限温度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规律及其异常变化特点,并分析≥10℃界限温度的演变对当地主导作物玉米的种植结构、生长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河西走廊中部≥1O℃界限温度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各地≥1O℃积温偏少,持续日数较短,90年代以来,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尤其2001—2009年增加幅度为近50 a最大,热量资源充足;70年代、80~90年代初均出现积温异常偏少、持续日数异常偏短的年份,2000—2009年,河西走廊中部≥10℃积温异常偏多的年份占近50 a来异常偏多年份的83%;生长季≥10℃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利于扩大河西走廊中部主导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和区域,提高了玉米单产及总产产量。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北省20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并分析历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及其变化趋势和年代变化。结果表明,45年来,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呈提前趋势但不显著,≥10℃界限温度终日变化不大;各站点≥10℃界限温度持续日数都表现出延长的趋势;≥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除建始、郧西、英山、利川等边缘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从年代变化看,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为先提前后推迟至20世纪90年代后持续提前的趋势;≥10℃界限温度终日年代变化趋势与初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反;≥1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20世纪60~70年代都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80年代大部分减少,20世纪90年代缓慢变化,进入20世纪大幅增加;≥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随着年代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可见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可能对农业生产布局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44年宁夏热量条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宁夏1961-2004年20个气象观测站温度统计分析表明,宁夏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0℃、≥5℃、≥10℃、≥15℃、≥20℃的积温都在增加,每10年,各界限温度增幅在50℃~80℃。各界限温度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从60年代至21世纪头4年≥0℃持续日数和积温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持续日数平均增长14.9天,积温平均增加266.6℃。≥10℃持续日数和积温,70年代比60年代略有减少,自80年代起持续上升,21世纪头4年较60年代平均增长5.7天、190.6℃。在80%以上的年份,各界限温度及持续日数从高纬向低纬,按空间分布北多、南少,引黄灌区最多,中部干旱带次之,黄土丘陵区最少。≥20℃时,黄土丘陵区达不到80%保证率要求。  相似文献   

4.
阳信县近10年热量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阳信县气象站1971~2005年气象资料,分别计算阳信县近35年无霜期的长短以及10、15、2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积温等热量指标。分析得出:近35年无霜期明显延长;10、15、20℃的界限温度的初日偏早,终日偏晚,持续日数增加;活动积温明显增多。指出近10年是阳信县热量最丰富的时期,并分析了近10年阳信县热量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可能影响,为科学评估阳信县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严重气候减产年的热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新疆三个主要棉区棉花严重气候减产年的热量状况的分析得出:①严重气候减产年都是严重的延迟型低温冷害年份。②60年代以来每个年代逢3,9的年份的棉花气候减产关键年。③石河子和阿克苏棉区绝大多数严重的气候减产年初霜冻期早于或接近常年、无霜冻期短于常年。④石河子、阿克苏、喀什三棉区绝大多数严重气侯减产年≥10℃、≥15℃、≥25℃积温均同时少年常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乐都区气象局近60年地面气象观测实测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对稳定通过0℃、10℃二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进行统计计算,并根据统计结果对其初终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从极值分布、年代际平均值变化情况、逐年变化趋势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分析,随着历年年平均气温逐步升高,稳定通过二界限温度的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日数延长,活动积温升高的变化特征显著,二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在资料前期变率相对较小,后期变率增大。≥0℃各要素随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10℃各要素振荡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09-12409,12443
通过研究热量条件的变化,分析原阳1981—2012年热量奈件(月、四季及≥0℃、≥10℃的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多年平均气温与积温和持续日数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原阳县作物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上升0.5℃。≥0℃的初日、终日分别提前11d和推后8d,作物生长期延长19d;≥0℃的积温增加153.9℃·d;≥10℃的初日、终日以及持续日数与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年平均气温与≥0℃、≥10℃积温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尉犁县气象站近50年年平均气温、无霜期、≥0℃、≥10℃、≥15℃、≥20℃活动积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和Mann-Kend年11突变检验方法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g-尉犁县棉区年平均气温以0.21℃/1O年的速率升高,无霜期以5.11d/10年延长,但各界限温度活动积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小波系数分析揭示了各热量因子都存在45~50年年代际尺度的强周期信号,呈现出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偏暖区,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偏冷区,90年代中期以后为偏暖区;年平均气温于1996年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增暖突变,无霜期在1992年发生显著的突变性延长,但各界限温度活动积温均未发生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冬小麦主产区的北疆塔城、昌吉、伊宁和南疆轮台、阿克苏、喀什1995年-2014年的冬小麦的冬前积温为依据,采用积温指标法对冬小麦的适宜播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热量条件分析认为,北疆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南疆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理论计算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25-226
利用平塘县一般气象站1970—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稳定通过10℃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以及其初终日变化,计算0℃以上每1℃范围内积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塘站稳定通过10℃年积温呈上升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后上升幅度加大;而稳定通过10℃的年日数变化平缓,多年平均为254 d,均在平均值附近波动;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变化较大,初日在4月之前就出现的保证率为90%,终日92.7%出现在12月中旬之前。分析平塘站1970—2010年每1℃积温分布可得到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24℃。  相似文献   

11.
以关中气候因素中的温、光资源为依据,提出中早熟型棉花品种是该地区的最适宜品种。这类品种的特点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5月底、6月初现蕾,发棵大、现蕾数多;7月中旬前开花,伏前桃1~2个,结铃高峰期为8月上旬19月下旬吐絮,10月15日前收花量在80%以上,早熟、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棉花品种纤维比强度形成的温度敏感性差异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2个棉花品种纤维发育生理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方法】选用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2个品种(科棉1号:温度弱敏感型品种,苏棉15:温度敏感型品种),通过分期播种,使相同果枝部位棉铃发育处于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低温对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棉纤维发育期日均最低温为24.0和25.4℃,棉纤维中蔗糖合成酶活性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蔗糖转化率和纤维素含量均较高,最终纤维比强度最高;晚播所致的低温(棉纤维发育期日均最低温低于21.1℃)则显著影响棉纤维发育,蔗糖转化率、纤维素含量、β-1,3-葡聚糖含量均下降,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下降、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升,导致纤维比强度降低。2个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棉花品种纤维发育生理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存在差异,温度敏感型品种(苏棉15)的蔗糖转化率、纤维素含量及酶活性(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酶)在因播期形成的不同温度间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温度弱敏感型品种(科棉1号)。【结论】低于21.1℃的日均最低温影响棉纤维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发育相关的物质含量、酶活性对低温的响应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导致纤维比强度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揭膜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产量及环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棉花新品种为材料,研究适时揭膜(UPF)对棉田土壤温度,蕾铃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残膜回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UPF对棉田具有降温作用,UPF的平均土壤温度低于全生育期覆膜(MPF)0.47℃,从土壤深度上看,△t5 cm>△t10 cm=△t15 cm,从时间上看,△t14:00>△t20:00>△t8:00,综合土壤深度和时间2因素,△t5 cm,14:00最大(0.71℃)、△t10 cm,8:00最小(0.27℃);UPF蕾铃数前期小于MPF,后期大于MPF;UPF的产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均高于MPF,株高低于MPF,其中小区产量、单株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棉田UPF可回收残膜57.78 kg,回收率达到85.56%。UPF有利于棉田土温降低、棉花后期生长及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4.
北疆棉区棉花盛夏受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实地调查和各种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虫害的猖獗、严重的障碍型冷害和天晴后的快速升温是造成2001年盛夏北疆棉区棉花大面积受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施肥量和环境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从美国引进的转Bt基因棉“保铃棉32B”为参考,比较鉴定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转Bt基因棉品种“国抗棉1号”对棉铃虫的抗性,研究温度和肥料等因素对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抗棉1号”抗虫性低于“保铃棉32B”,抗性等分别评价为“抗”和“高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转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和抑制生长作用增强,低肥时抗虫性降低严重;随温度升高,转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增强,低温(16℃)下抗虫活性明显降低,但随处理时间的推进,高温(36℃)下迅速生长至高龄的棉铃虫幼虫,强迫取食转Bt基因棉,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试棉花植株样品的氮、磷、钾含量得知,当样品的烘干温度达到80℃,烘干时间达8小时,就会损失样品中的氮、磷、钾。适宜温度下烘干的样品N、P、K含量明显高于温度过高烘干的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的N、P、K含量比处理B分别低3.948、3.123和1.847 g/kg。  相似文献   

17.
棉花植株顶部棉铃发育过程中物质累积及对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7、8果枝棉籽与纤维不同播种条件下物质累计的特点,分析温度变化对籽棉物质分配的影响,以及分期播种后上部果枝棉纤维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为机采棉确定播种日期和脱叶剂喷施时间和提高棉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新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以大田生产播期(4月12日)为对照,两年共设置4个播期,随铃龄变化测定棉籽与纤维物质累积特征、棉花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花后50 d内日均温MDT为23.8℃,≥15℃有效积温为456.8℃的正常播期处理下,新陆早59号、新陆早64号上部果枝单粒棉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分别在铃龄22~40和18~36 d;MDT下降0.3℃,≥15℃有效积温下降17.5℃的条件下,使新陆早64号单粒棉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平均累积速率提高且理论最大积累量明显增加;在纤维物质累积过程中,日温差对单粒纤维物质快速累积期长短有着极显著影响;纤维与棉籽间存在异速生长特征,并随着铃期MDT的下降异速生长程度减小;MDT为23.0和20.8℃的晚播条件下早中熟品种新陆中82号的棉籽、纤维发育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结论】棉纤维发育对铃期温度下降较为敏感,在铃龄中后期干物质累积速率的明显降低;纤维与棉籽间的异速生长程度随着铃期MDT的下降而降低;铃期日均温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长短;早中熟品种新陆中82号早熟性较好,适宜在北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模拟高温过程对棉蚜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温如何影响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方法]室内研究不同温度(32、34、36、38、40和42℃;高温处理8 h)对棉蚜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棉蚜存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2、34和36℃对棉蚜存活率的影响没有差异,38℃棉蚜存活率显著降低;40和42℃棉蚜存活率接近零.相同处理时间条件下,棉蚜半数致死温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棉蚜半数致死温度平均为38.3℃,为新疆棉蚜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燕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588-4591
基于北疆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1981-2014年数据,分析了其春、夏、秋季和棉花主要生长季(5~9月,包括2015年)及各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并与棉花单产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秋季及主要生长季的气温年际变化均为变暖趋势,增温率秋季大,夏季小;34年间平均气温上升了1.2~2.7℃,平均最高气温上升了1.5~2.3℃,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了2.0~2.6℃;从5~9月来看,5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增幅大,6月最高气温增幅大;年代际的变化是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秋季升幅大,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和秋季升幅最大;5~9月的各月分布是5、8月逐年代均为上升,但6月最高、7月最低、9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都出现了振荡;棉花单产与气温变化趋势慢而稳定(夏季、主要生长季、7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8月),与上升幅度大(5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温度因子关系为显著正相关;5~9月5个月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与产量为显著正相关,其中8月与产量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24 h的持续低温对光籽棉新研9648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间遇到低温胁迫对棉花见苗期、出苗期、株高和幼苗感病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种子露白和刚出土时受到低温影响最为明显。但对种子见苗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