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家对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大力扶持,但起色不大;同时,所培养的涉农专业学生不愿从事农业工作,出现就业与农业人才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本文在分析矛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在改善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环境、全方位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两个方面重点发力,改善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2.
涉农专业招生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而这一任务的实现必然要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人才。然而,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目前涉农专业的招生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新农村建设及学校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分析了高职涉农专业招生困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心理维度对华中农业大学涉农专业的200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涉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高。涉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主要受到选择专业的缘由、专业课程设置、实习次数、学习兴趣、专业的社会重要性判断、就业前景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办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涉农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涉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对策:首先是明确涉农专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改善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的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此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探讨了未来涉农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走向: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涉农专业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8.
部分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更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1):90-94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部分涉农专业就业压力有加大的趋势。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一段时间内被闲置,这无疑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对影响就业的社会经济制约条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深化体制改革,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理顺用人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人才信息库;各地、市、县成立专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过渡时期,对农科毕业大学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学校应为毕业生就业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加强毕业生择业指导;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择业市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等对策以缓解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尽管我国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但是涉农专业毕业生特别是女生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涉农专业毕业女生就业中面临就业质量差、功利性强等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加强为涉农专业女生搭建就业平台,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涉农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和应用生物科学近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与分析,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渠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提出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通过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宣传,提高涉农专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实现;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应用到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农广校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的现代新型农民的重任,涉农专业中专作为全新办学模式,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要完善这一办学模式,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该文围绕涉农专业中专班的农民参学、教学规范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创新、教学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西部涉农职业院校目前的发展受四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分别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旧的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我国西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影响;学校自身建设的影响。因此,在探索涉农职业院校的发展模式时,必须对以上四个因素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农林高校涉农专业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学风建设是农林高校一项坚持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农林高校专业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对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针对涉农专业学风建设常见问题,提出推进学风建设的六大长效机制:筑牢专业思想,构建“乐学—动力”机制;榜样示范引领,培育“勤学—引领”机制;推进学业导师制,布局“导学—共进”机制;朋辈教育影响,创设“辅学—帮扶”机制;深化双创教育,打造“善学—创新”机制;强化纪律意识,探索“视学—养成”机制。通过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为优良学风培育、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高职涉农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尽快解决涉农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是摆在高职涉农专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高职涉农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践基础上,提出"1个保障、2个平台、3支队伍、4项改革"建设与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联合培养模式在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破解涉农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近十年来对涉农专业研究生与校内不同重点学科、校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业等进行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了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院校农经专业为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设置过多的非农、离农课程,模糊了专业性质,无法正确引导毕业生在涉农和农业领域就业。必须从增设农学课程、梳理非农课程内在联系、增设实习学时以及设置弹性课程等方面入手,加强新时期具有涉农就业意愿的农经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重要,基于涉农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指出其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整体规划不够完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协同、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等现实困境,提出要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团队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思政案例库等思政教育实践对策,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