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机质含量准确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有机无机复混肥组成成份的多元化,其有机质含量的定量分析对于常规灼烧法而言,分析测定值与理论值偏差太大,其结果已无实际使用价值."灼烧校正法"和"溶解残渣灼烧法"能较好地解决有机无机复混肥中其他组成成份对测定结果的干扰,且不改变原有常规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简便易行.其测定结果值与理论实际值之间的统计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851,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较小.可以作为企业质检和技术监督抽检单位的参考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NY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中有机肥有机质测定氧化校正系数为1.5,该设定导致检测时一些有机肥有机质的含量增大,有的甚至超过了100%。为使有机肥料现行标准中有机质氧化校正系数更加细化、精确化,选取有代表性原料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Y525-2012中有机质测定氧化校正系数定为1.5较为笼统,按照基本资源氧化校正系数在1.32%~1.51%,派生资源氧化校正系数在1.30%~1.45%,可利用资源氧化校正系数在1.35%~1.47%。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机肥料新标准的有机质测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料,分别用灼烧法、NY 525-2002和NY 525-2012中的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有机质含量,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测得有机质结果,分析了检测影响因素及有机肥料新标准与旧标准在测量结果上的差异,并做了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新标准中,重铬酸钾溶液浓度虽然从原来的0.3 mol/L提高到0.4 mol/L,但随着浓硫酸浓度的大幅降低(从65%降低至49%),其氧化能力也随之减弱,在不乘氧化校正系数的前提下,测得有机质均小于旧标准所测值,下降幅度为1.08%~14.47%。根据肥料所含还原物质的量及氧化难易程度差别,不同种类有机肥料氧化校正系数范围为1.24~1.54,计算结果统一乘以1.5,会导致一部分有机质数据偏高,甚至超过100%。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施肥结构对红壤性稻田土壤有机质性质及其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和无肥处理比较,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且其品质也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易氧化有机质、胡/富比、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及松结态有机质的数量明显提高.有机质状况的改善,提高了土壤氮素贮量,活化了土壤氮素,明显增加了土壤酸解氮总量,其中,氨基酸态氮和未鉴定态氮增加尤为明显,同时还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改善了土壤物理条件。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及其复合状况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Kos 值)与土壤氮素肥力、CEC、土壤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量及松结态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初步认为,有机无机复合量及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可作为衡量稻田土壤培肥效果和土壤有机质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种类有机物为对象,分别用灼烧法、国标GB18877-2002、行标NY/T525-2002及油浴法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检测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的氧化校正系数不同,由有机肥所含还原物质的多少和氧化难易程度共同决定;油浴法和NY/T525-2002法有机质氧化温度较高,氧化较彻底,与灼烧法比较,校正系数值为1.25~1.37;GB18877-2002法水浴温度较低,氧化效果相对要差,与灼烧法比较,校正系数值1.23~1.45;含氯化肥,尤其是氯化铵对有机质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有机质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种类有机物为对象,分别用灼烧法、国标GB18877-2002、行标NY/T525-2002及油浴法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所得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检测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的氧化校正系数不同,由有机肥所含还原物质的多少和氧化难易程度共同决定;油浴法和NY/T525-2002法有机质氧化温度较高,氧化较彻底,与灼烧法比较,校正系数值为1.25~1.37;GB18877-2002法水浴温度较低,氧化效果相对要差,与灼烧法比较,校正系数值1.23~1.45;含氯化肥,尤其是氯化铵对有机质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重铬酸钾容量法中不同加热方式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油浴加热法[2]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为基准,比较30 min 或60 min 100℃恒温水浴加热法和稀释水合热法测定有机质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并获得三者的氧化校正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16,1.13和1.33.结果表明,30 min恒温水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分析法,可达到经典油浴加热法的测定精度和准确度,而且操作简便,是可靠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利用鸡粪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可行性,介绍了生产方法和工艺.以鸡粪为基础原料生产有机肥-无机复混肥,不仅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强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且保护了环境,维护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用二氧化硅作空白填加物对照的改进丘林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需乘以氧化校正系数,测定结果即可达到标准的干烧法水平。准确度由原来的93%提高到99~100%,同时手续简捷,节约试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青海地区泥炭和普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目视比色法、光度比色法、灼烧法、容量法(外加热法)、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结果]通过对这几种测定方法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光度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氧化法较好;同时通过测定可知,青海地区的泥炭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结论]这些方法为泥炭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遥感技术在监测耕层土壤有机质方面的应用问题,利用表层土壤光谱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估测。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表层、耕层各76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表层光谱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去噪、剔除异常样本等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等10种数学变换,在对数倒数一阶微分和对数一阶微分变换后的反射率数据中选取43个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较高的波段,通过主成分分析以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标准选取5个主成分作为反演因子,利用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间接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耕层土壤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决定系数R~2达到0.839,显著性P0.01,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BPN估测模型的精度最优,决定系数R~2为0.845,平均相对误差为7.642%,RMSE分别为1.622g·kg~(-1)。研究表明,利用表层土壤光谱信息间接估测耕层有机质含量是可行有效的,为耕层土壤有机质的估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棚龄的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露地土壤,0~20 cm土层分别提高16.5 g/kg、1.02 g/kg、55.52mg/kg,20~40 cm土层分别高13.9 g/kg、0.75 g/kg、39.54 mg/kg;且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增加量具有相同的趋势。在一定年限内随棚龄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增加,呈明显的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布置了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其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出对照22.2%~46.9%,且以100%生物有机肥的T3处理变化幅度最大;20~40cm土壤有机质高出对照14.5%~48.8%,施用生物有机肥的T3、T4处理变化幅度大致相同;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区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凡是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T3和T4)在大多数生育期内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T1)和化肥处理(T2)(P0.05),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66.1%~118.8%和13.0%~50.3%,以有机无机配施的T4效果最大;土壤中施入生物有机肥减少了可培养真菌的数量,减少幅度分别达到了31.7%~66.7%和30.2%~89.6%;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了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4.1%~79.1%和15.6%~50.6%;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的效果与细菌结果非常一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芽孢杆菌数量高于对照(T1)和化肥处理(T2),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56.4%~91.5%和25.4%~64.6%,且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在整个生育期内,对照(T1)和单施化肥的处理(T2),芽孢杆菌优势度成降低趋势,而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T3、T4)芽孢杆菌优势度成升高趋势.【结论】只要向土壤施入生物有机肥,就可提高表层和深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减少了真菌的数量;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壤更有利于芽孢杆菌增殖,从而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杨代军  黄莺  虎振东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35-1338
以外加热法作对照,研究了不同氧化剂与土样配比、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水合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中胡敏酸、富里酸的关系,为水合热法在测土配方施肥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水合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氧化条件是:浓硫酸与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体积比为2∶1,土壤称样量为氧化剂消耗量的1/2,23℃左右室温或63~93℃水浴保温氧化30min。  相似文献   

15.
江苏滨海盐土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 IS空间分析技术,对江苏滨海盐土0~20 cm及20~50 cm的两层土壤样本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性高于下层,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层、下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总体趋势均是离海岸线越远,有机质含量越高,等值线与海岸线走向基本吻合;在近海区域,侵蚀型和稳定型岸段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淤涨型岸段。  相似文献   

16.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为提高污泥堆肥质量及正确评价污泥堆肥的肥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城市污泥和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1调理剂为小麦秸秆糠(d<5 mm),处理2调理剂为小麦秸秆段(3 cm相似文献   

17.
瘤胃尼龙袋法已广泛应用于测定饲料蛋白质和有机物的降解率,但用这种方法饲养瘘管动物费用较高。为寻求能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即可完成的体外评定饲料消化率的方法,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探索一种简单、实用、准确和低成本的体外测定牧草消化率的方法,分别用尼龙袋法和粪液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主要栽培的29种牧草在瘤胃液中和粪液中培养48 h后有机物和蛋白质的降解率。实验统计分析了用粪液法与尼龙袋法测定牧草有机物和蛋白质降解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消化实验方法对牧草有机物、粗蛋白降解率的测定结果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粪液法测定值(X)对尼龙袋法测定值(Y)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7X+5.57,R2=0.82,RSD=4.46(有机物)和Y=0.90X+7.43,R2=0.94,RSD=2.18(蛋白质)。按降解率大小排序,两种方法对29种牧草排列的顺序也基本相同。粪液法测定的29种牧草样本有机物、粗蛋白降解率的平均值和尼龙袋法测定的平均值相比较分别低10.3%和4.84%,但差异不显著(P>0.05)。粪液法是在1963年Tilley和Terry提出的两步离体消化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经典的尼龙袋法相比,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使用瘘管动物,可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操作完成。结果证明,粪液法具有准确、简单、实用和费用低等特点,是在养殖现场或放牧条件下批量测定干草或其他粗饲料体外消化率最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诏安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探索稀土生物有机肥与稀土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比,结果表明,稀土生物有机肥采用鸡粪为原料,填充滤泥、桐饼、泥炭、过磷酸钙等,调节初始物料含水率60%左右,并接入合适的微生物菌剂,按长方形工艺堆沤,有利于堆肥的发酵腐熟;既可以缩短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条件,在宁夏广夏葡萄园中进行牧草种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豆科牧草能降低园中土壤容质量,增加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7种豆科牧草在干旱沙壤条件下,除红三叶和杂三叶生长情况表现较差外,其余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适宜种植的牧草为紫花苜蓿、普通红豆草、沙打旺、百脉根和白花草木樨,其中对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好的为紫花苜蓿和白花草木樨,适应性较好的为沙打旺,适应速度较快的为白花草木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