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正> 北庄五队猪场自1977年实行科学养猪以来,集体养猪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常年猪存栏量达一百头左右。1979年同1976年的五项主要生产指标相比:每头母猪产仔成活率从5.6头上升到18.9头,仔猪断奶头重从14.5斤上升到29斤,出售肥猪从28头增加到108头,向国家贡献肥猪活重由4592斤增到20656斤,现金收入从4146元上升到17055元(纯利润6500元)。猪多肥多,年积肥可达1000方,促进了农业增产,1979年粮食亩产1950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队位于苏北老沂河畔,2800亩耕地,其中1460亩沙层厚度达一米左右,庄稼扎不下根,立不住苗。通过土、肥、水综合治理,不断扩大了稳产高产田,同时实行科学种田,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总产逐年增加。1969年粮食总产107万斤,亩产520斤,超过了“纲要”;1970年粮食总产160万斤,亩产925斤,跨过了“长江”;1971年粮食总产180万斤,亩产1107斤,超过了“双纲”;1972年又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达205万斤,亩产达1310斤。近四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递增200斤以上,总产平均每年增加30多万斤。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道县农场为了解决养猪的饲料,在去年曾养殖了1亩(以水面计算)的水浮莲,共收获了5万多斤,解决了去年在干旱时期400多头猪的饲料问题,由于饲料成本低,该场养猪共获利2,000多元。今年该场在去年养殖的基础上,已扩大到5亩,从今年六月开始繁殖到今年9月共4个月期间,共收获了17万多斤的水浮莲,预计到11月还可收获12万斤,总计可产29万斤,平均每亩的产量为6万斤左右,其中有一亩产量比较高的达10万斤,因而不但解决了全场500多头猪的青饲料问题,还卖给食品公司一部分作为养猪饲料。该场根据两年来实际工作体会,养殖水浮莲是解决养猪饲料的有效措施,养殖水浮莲的特点是繁殖快、成本低、产量高。如该场在今年6月开始养殖时仅有40株水浮莲,到7月中旬仅一个多月的时期,就繁殖到2亩多,这时每天就能够捞取400—500斤的水浮莲。到8月初就繁殖到5亩,这时每天就能够捞取3,000多斤的水浮莲。每亩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63年6月确定以北京市顺义县木林公社陈各庄大队为基点,派出技术干部蹲点搞样板;1964年又加强了蹲点的技术力量,在公社、大队党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了领导、农民群众、科学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样板领导组。陈各庄大队,1963年累计养猪1,141头,年末存栏猪达801头。累计养猪平均每户7头。猪多、肥多、粮多,1963年每亩地施肥量,由1957年的1.5车  相似文献   

5.
在承继1961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1.肥、密、种主要作用及連应效果;2.肥、密、种栽培因子对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基本理論。試驗結果如下: (一)肥料增产效果最大,从低肥(未施)提高到中肥(亩14斤氮),每亩增产198斤,达极显著水平,从中肥到高肥(亩28斤氮),每亩增产158斤,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即运村农场),以批林整风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多种经营,不断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连年获得了农副业生产的全面丰收。1972年水稻亩产1083斤;三麦亩产380斤;生猪饲养量474头,平均每亩耕地2.4头;养鸡8000多只。1973年夏熟又获丰收,多种经营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7.
1981年进行试验.试验区前茬为单季早熟晚粳香粳稻,土质为鳝血白土,肥力中等偏上.大田耕翻前每亩底施堆杂肥60担,碎垡时普施过磷酸钙30斤,氯化钾15斤作中层肥.氮化肥运筹按全生育期亩施碳铵100斤为标准,设:(1)100斤全部作底肥(耕翻前施);(2)60斤底肥 40斤中层肥(旋  相似文献   

8.
农垦部新近汇总的统计材料表明:今年全国国营农场的粮食作物和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都将获得丰收。今年全国710个国营农场、牧场,播种面积比1956年扩大近300万亩,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平均每亩产量达210余斤,比1956年每亩约增产4%。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为14亿多斤、大豆为2亿多斤、棉花(皮棉)为40余万担。与1956年比较,粮食总产量增加三分之一强,大豆、棉花约增加一倍左右,棉花每亩平均产量63斤,比去年约增产24%。今年各国营农场以最大的努力战胜了干旱和雨涝的威协,保证了良好的收成。国营农场比重较大的黑龙江  相似文献   

9.
1959年3月自从党中央提出了“以养猪为綱发展畜牧事业”的号召以后,我国的养猪事业立卽形成了蓬勃发展的高潮。养猪事业的大发展,不仅大大改善我国城乡人民的付食品供应和提供更多的工业原料,更重要的是,每头猪的粪便供每亩地作肥料后,配合其他措施可以使每亩地增产200~300斤粮食,因此,迅速地实現“一人一口猪”和“一亩地一口猪”是我国高速度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组织市内各县进行绿肥追施发草肥试验,七十年代末期大面积示范,八十年代初期大面积推广。从1979到1984年6年中,我市绿肥追施发草肥共413.1万亩,占冬绿肥掩青利用面积的40%。1984年应用面积最大,追施发草肥达95.58万亩,比1983年追肥面积扩大5.1%。 绿肥追施发草肥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我市大量试验统计,绿肥每亩追施标准氮肥20斤,紫云英可增产鲜草1153.2~2300斤,平均增产1778.6斤,  相似文献   

11.
从我所試驗結果看,鉀肥对紫云英有增产效果。如1962年每亩冬追草木灰十担的,鮮草产量四千斤,而不施的仅三千一百三十三斤,增产27.6%。施用时期以追肥比基肥好,冬追比春追好。这点从1963年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每亩施硫酸鉀十斤,作基肥的亩产鲜草三千四百九十六点八斤,冬季追施的亩产三千九百一十二点五斤,春季追施的亩产三千八百七十六点五斤。同时鉀肥对增加紫云英的  相似文献   

12.
一、萌芽前肥水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注重果树专用肥、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元素肥料在果树上的应用。对于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园应在春季补施,以树冠外围深40~60厘米,沙地果园深60~80厘米处为最佳部位,以圈肥、饼肥、绿肥、农作物秸秆为好。初果期幼树每亩施有机肥2立方米,盛果期大树每亩施有机肥2~4立方米,达到斤果斤肥或斤果倍肥的标准。同时追施速效肥,配方施肥可在发芽前或落花后一次性施入,应在距树干基部1米以外为最  相似文献   

13.
锦西县台集屯公社英房子大队第四生产队植棉能手丁伟萍,1982年承包1.55亩棉花,亩产皮棉331.4斤,她的经验是:1.选用“6496”优良新品种。它的特点是结铃习性好,蕾铃脱落率低,桃大铃重、绒长、衣分率高、品质好。2.精细整地,及时做垄。3月上旬进行顶凌耙地,4月8日进行春灌增墒,4月26日适时座水等距点播。3.改善营养条件,创造高产棉田。每亩施优质农肥15000斤,氨化磷肥150斤,随播种施口肥硫铵7斤。6月2日每亩水追硫铵20斤。6月17日灌第一次水,每亩施尿素、复合肥各26斤。7月12日灌第二次水,7月21日重施花铃肥,追尿素、复合肥每亩各40斤,追肥  相似文献   

14.
生猪是上高的传统产品。近几年来,上高把养猪作为一大产业来办,改变了“乔猪为过年”的小生产格局,使生猪生产由副业变成农村经济一大主导产业。1994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84.1万元,生猪出栏达50.1万头,比上年增长22.8%,生猪出栏率达158%;人平出栏达2.02头,比上年增0.35头。农民人平养猪纯收入316元,占纯收入的20.5%。生猪产值18301万元,比粮食产值多172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4%;占养殖业产值的64.8%;占畜牧业产值的76.2%。  相似文献   

15.
“盐棉4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育,于1985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棉花新品种。为摸索出盐棉48棉花在本地区的氮肥最佳施用量,以便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施肥依据,1985年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增产效果比较试验。 一、试验方法与经过 试验设五个处理:(1)不施氮(对照),(2)每亩施氮8斤,(3)每亩施氮16斤,(4)每亩施氮24斤,(5),每亩施氮32斤。随机排列,重复四次,第四重复为植株采样区。各处理每亩均施过磷酸钙47.5斤、硫酸钾40斤作基肥。小区面积0.05亩。种植方式为宽窄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原蜀山种鸡场职工王跃林自1995年喂了2头母猪尝到养猪赚钱的甜头后,就逐渐扩大养殖规模。今年5月,他以每公斤9.04元的价钱卖了80头猪,每头均重112斤,毛收入9.1万元,纯利1.2万元。王跃林说,他是靠养猪发家致富的,养猪就成了他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了。养猪人人都会,但是怎  相似文献   

17.
<正> 广德县卢村水库、黟县东方红水库是我省养鱼单产较高的两座中型水库.卢村水库养鱼水面2,300亩,1975年开始养鱼,鱼产量逐年迅速上升,1981年达到21.4万斤,1982年又上升达23万多斤.东方红水库养鱼水面1,600亩,1970年开始养鱼,自1972年至1982年11年共产鱼129.0万斤,年最高平均亩产93.75斤,1982~1983年鱼产量仍保持在每亩80斤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北京农业大学植病生防研究室和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以及山东植检站共同设计,在山东泰安、莱芜、诸城等九个县(市)布点,进行综合防治试验,以贯彻农业措施为主,结合增施益菌,以达到防病增产目的。试验分为常肥区,即生产上亩产五、六百斤产量的施肥水平,每亩施土杂肥1万斤,氮肥18斤(硫铵折纯氮),磷肥10斤(磷酸钙折五氧化二磷)。高肥区,即生产上八、九百斤产量施肥水平,每亩施土杂肥1万斤,氮肥24斤,磷肥12—15斤。试验中施用的益菌,系从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们在1972年搞了夏播杂交高粱与大豆间作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前茬小麦收后,浅耕5寸,每亩施杂粪30担,氮、磷、钾复合肥料20斤,过磷酸钙30斤作基肥。大豆于6月20日播种,间苗、锄地各一次。高粱于6月27日播种,四叶间苗,六叶定苗,中耕锄草三次,培土一次。苗期每亩追施碳酸氢铵和尿素各10斤,穗肥每亩施尿素10斤、碳酸氢铵15斤。生长期间用乐果乳剂防治蚜虫二次,用颗粒剂和二二三乳  相似文献   

20.
一、肥水管理 1、成年黄桃树(正常投产树)每年二次施肥:第一次在秋季摘果后落叶前,称“采后肥”;应根据树势确定施肥量,每亩猪粪40担,另加50斤磷肥。第二次施肥在果实硬核期前后,又称“果实膨大肥”;一般每亩施大粪40担或黄桃专用肥或进口复合肥100斤,一般在7月1日前后3~4天内进行。过冬肥一般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