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稻米品质现状与发展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照优质米国家标准,分析了安徽省稻米的品质现状,认为安徽省水稻生产以中籼,特别是杂交中籼为主,近年稻米品质虽有改善,但总体上看,稻米品质现状仍不容乐观,需进一步优化品种及布局,重点是压籼扩粳,同时大力示范推广保优栽培和清洁生产。并阐述了在栽培上如何通过合理安排播栽期、健身栽培、肥水运筹、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保持优质稻的优质特陛,提出了安徽发展优质稻米技术途径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比研究了有机栽培与普通栽培对优质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水稻产量比普通栽培低,但稻米品质明显优于普通栽培,稻米商品价值和种植效益明显提高。总结了形成优质稻有机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2001年起 , 我省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 取消粮食定购任务 ,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 把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户推向市场 . 为了寻找粮食销路和提高种粮效益 , 各地都很重视改善稻米品质 . 2001年我省早稻种植面积在上年大幅度调减后继续大幅度下降 , 而单季晚稻面积迅速扩大 . 因此 , 根据浙江的实际 , 我省今后发展水稻生产的对策是抓住粮改机遇 , 调整品种结构 , 加强优质品种选育 , 推广 " 无公害”生产 , 采取有力措施 , 大力发展优质稻 , 实现晚稻食用优质化、早稻专用优质化 .  相似文献   

4.
<正>盐都区既是江苏的农业大县,也是稻米生产的重要基地,优质稻米产业开发的基础好、条件优。为抓好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示范生产工作,近几年来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引进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南粳9108进行示范推广,认真总结制约盐都区优质食味水稻发展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使盐都区优质稻示范生产及产业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1影响盐都区优质稻米发展的原因1.1收储加工企业稻米品质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上杭县优质稻的推广应用,改善早稻稻米品质,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米的需求,上杭县的临城、湖洋、中都等7个乡镇,2003年早季连片示范种植优质稻佳辐占面积1 520hm2,2004年早稻种植3 296.7hm2,经过2a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佳辐占在上杭县的推广应用.现将佳辐占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优质中籼稻保优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南山 《中国稻米》2001,7(2):25-2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稻米品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多年以来 ,生产上推广的水稻种植技术主要是以提高产量为目的 ,以提高稻米品质为直接目的的保优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得较少。近几年来 ,我们把优质稻保优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总结了一套优质水稻保优高产配套技术 ,以指导大面积优质稻生产。一、选用优质高产良种 ,合理规划种植优质高产良种是优质稻保优、高产的前提要素。不同的优质稻品种由于种性不同 ,保优高产所需的生态条件及栽培技术等也不尽一致。因此 ,必须根据当地的生产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双季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对开放式主动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明确气候变暖对双季优质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方法 采用稻田开放式远红外主动增温系统,早稻以金早47(常规籼稻)、两优287(杂交籼稻),晚稻以象牙香珍(常规籼稻)、万象优华占(杂交籼稻)和甬优5550(杂交粳稻)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增温和全生育期不增温2个处理,分别测定双季优质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结果 与不增温相比,全生育期増温(1.3℃ ~1.6℃)对早晚籼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晚粳稻产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0.2%,主要是因为其每穗粒数下降。全生育期增温降低了早晚稻株高;早稻生育期缩短了3~4 d,而晚稻生育期无明显变化。全生育期增温下,双季优质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早稻两优287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及晚粳甬优5550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同时,晚稻蛋白质含量提高,但晚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早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稻米RVA谱特征值因季别和品种而异。结论 全生育期增温对优质晚粳稻产量影响大于籼稻,不利于外观品质的保优,但有利于改善优质稻米加工品质,对晚稻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也大于早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水稻种植效益有所下滑,为了落实中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要求,适应市场,不断满足人们消费的需求,需要重点发展优质稻生产,提高稻米品质,着力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根据稻米生产特点和水稻栽培管理经验,以洞庭湖区为例,就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意义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1年起 ,我省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取消粮食定购任务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把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户推向市场。为了寻找粮食销路和提高种粮效益 ,各地都很重视改善稻米品质。2001年我省早稻种植面积在上年大幅度调减后继续大幅度下降 ,而单季晚稻面积迅速扩大。因此 ,根据浙江的实际 ,我省今后发展水稻生产的对策是抓住粮改机遇 ,调整品种结构 ,加强优质品种选育 ,推广“无公害”生产 ,采取有力措施 ,大力发展优质稻 ,实现晚稻食用优质化、早稻专用优质化。一、早稻优质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针对早籼…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9,(2):20-24
2017年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包括湖南省统一试验、湘种联合体试验与潇湘联合体试验,其中湖南省统一试验由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主持,湘种联合体试验与潇湘联合体试验由湖南省种子协会主持。对试验中所有参试品种均进行了稻米品质检测,并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4个参试品种中,无品种米质达到部颁优质一级,达到二级的共有13个,达三级的共有52个,优质稻品种数合计65个,占比15.7%,其中优质双季晚稻品种数为53个,是参试品种中优质稻品种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