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自豪!我是农机人,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这片养育着人类四分之一人□的国土,这片被血与火无数次洗礼的黄土地,五千年来,在炼狱中推动历史进程的炎黄子孙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创造着人类的辉煌.以“四大文明”为代表的东方古代文化,记载着中国人智慧的篇章;近代光荣与耻辱交替叠印的历史,呼唤着祖国的强盛.  相似文献   

2.
祥云火炬     
《山东农机化》2008,(8):37-37
当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古奥林匹亚竞技场遗址上被点燃的那一刻,东西方文明,瞬间融合。伴随着“祥云”在五大洲的跳跃、传递,奥运文化中的东方元素不断放大。奥林匹克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时间”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之前,病虫等灾害已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中国古代对病虫害有很多记载。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病虫害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蚕”、“蝉”等文字。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  相似文献   

4.
龙年话龙     
2000年 (农历庚辰年 ) ,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龙的起源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龙的传说 ,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绚丽光环。有关龙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中。传说中的龙是一种硕大无朋、能飞善游、会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说 :“龙 ,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 ,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龙是这样描述的 :“龙 ,其形有九 :头似驼 ,角似鹿 ,眼似兔 ,耳似牛 ,项似蛇 ,腹似蜃 ,鳞似鲤 ,爪似鹰 ,掌似…  相似文献   

5.
玉米,又叫玉茭、玉蜀黍、御麦、苞米等名称。原产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一带。当地古代印第安人种植玉米已有7000年的历史。玉米传人中国的时间约为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最早记载玉米的地方志是明正德年间(1511年)的《颍州志》。山西种植玉米有记载的时间是从清朝康熙时开始的,道光6年的《太原县志》有种植玉米的记载。光绪18年的《长治县志》也有:“御麦,今潞属广植,每灶必需,以饼与粥糜同煮,谓之疙瘩”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胡晨 《农电管理》2008,(7):63-63
从祁连山脉流下的党河水养育了敦煌千万百姓,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敦煌是丝绸之路河西、羌中、西域南北交汇处的边关要塞。20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敦煌人独具魅力的性格,豪放而又不失细腻,敦煌人在捡石头、品味收藏石头艺术的同时也在追求着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化氖围。其中“奥运·2008”玛瑙奇石和“2008为奥运加油”数字组合石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张祥干 《湖南农机》2011,38(7):201-202
在孔子那里,“事”、“文”、“义”是史学三个必备的组成部分,“事”是史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排比,“文”记载事件的文辞,“义”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文章从史家素养论和史学三要素这两个方面探讨研究孔子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月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内容简介:《宣纸上的中国》是作者李北山对中国艺术史上一些经典作品和人物的文化解读。在本书自序中,李北山言道:"这本书所写,是一个庞大写作体系中的一些片段、一些笔记和重述。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书,这些故事略去的那些思考,其实是在探讨艺术的观看之道。这些故事本身,亦可让我们得睹艺术之美、文化之魅。"《宣纸上的中国》将艺术置于历史  相似文献   

9.
沈一跃 《南方农机》2023,(5):113-115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之笔。地方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应勇立潮头,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紧跟国家政策,成立了湛江乡村振兴学院,全力发挥自身资源、信息、文化、人才等优势,用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学校建立了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振兴的人才,助推了当地客家文化、民宿文化、茶文化的发展,参与打造了吴川“空港特色小镇”,在遂溪县螺岗小镇举办了“献礼百年华诞,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书画展,将艺术创造贯穿美丽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增强了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内生动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一个侧面的反映,具有典型的艺术模式和文化特征。苗族鼓舞与苗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构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生态群落。在苗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的“巫”文化与民族艺术经过了多层面、多方位的融合,苗族鼓舞成为了反映苗族文化内容与特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水利工程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水利工程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仅承担着发电、灌溉、航运等功能,一些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利工程,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在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水利工程的文化价值逐渐显现,水利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反映历史文化信息.由于我国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会出现洪涝...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住居文化形成与发展 中国宫室和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宫室和民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距今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土穴、木架和草泥建起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后又逐步发展为地面上的房屋 ;而长江流域地区则出现了架离地面的干阑式建筑夏朝时期,出现了建于高大夯土台上的宫室,其中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制度.从春秋到秦汉,形成了质朴开放的早期风格.魏晋至南北朝时代佛教广泛传播.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寺院、塔、石窟等佛教建筑大量出现,来自印度及西域的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室地风格.到了唐代,这种文化的交融在范围上进一步扩大,在宫室民居方面,形成了雍容华贵的盛唐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正>水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文化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精神内核及审美意蕴,对人的道德品质和意志信念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高校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主课程,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水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讲好水的故事,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的新时代青年。由蒋涛、秦素粉、胡红梅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化教育导论》一书通过借鉴国内外的论文、论著及视频资料,梳理人类文明发展和水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深入介绍水文化中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和符号,强调水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价值和可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是从饮食开始的。孔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大脑不会发达,智慧不会开启,当然也谈不到“礼”。有了食便有了礼。孔子很重礼,他说:“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要求坐席要摆正,方块肉要割正。可以说是最早的饮食文化。宴饮的形式多样,举办目的也多样,但都离不开谦德与尊人这个主题。排座。汉代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写了鸿门宴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项王东向坐是尊者自居,让刘邦北向坐是轻视他。以座次的排列来表现交战双方…  相似文献   

15.
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合其形成的土壤,即有一个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地方。其次是这种传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承方式,逐渐积淀于农民的深层意识,进而和农民特有的气质相作用,形成体现农民群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课题组从户县农民画的形成和发展、农民画的社会学意义、农民画的思维方式、农民画的美学内涵、农民画的美学贡献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结果表明,农民画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想的合理部分,使其具有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审美面目,便于融合到中国大文化中去,并被社会所接受,为群众所喜爱,为专家所欣赏,在中国美术格局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隆重地拉开了中国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序幕,以极其鲜明的语言昭示中国农业问题的杠鼎作用———“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明确指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包容经济问题、科教问题,同样要包容整个中国农村稳定、有序、文明的社会发展问题。因此,探索中国式…  相似文献   

17.
三晋农耕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共性 山西农耕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一脉相承,具有中国农耕文化的所有特点.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农耕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显性文化、主导文化,它浸润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从目前的考古学资料来看,中国农业文明起源是多元的,而北方旱作农业起源于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游的晋东南是粟作农业起源的重要区域.从距今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在晋南地区生存繁衍,到距今2万年左右的晋东南下川人开始使用磨盘、磨棒研磨采集的植物籽粒,预示着人类农业活动的萌芽.与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齐名的山西省武乡县牛鼻子湾遗址,昭示着山西地区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农业的发生,使人们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游走采集、渔猎生活,人们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18.
索须河位于郑州市西北部,它曾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连接南北水系的作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索须河存在着水面规模小、景观缺失、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对索须河进行景观提升,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并与现代生态文明相结合,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建设方面,《江泽民文选》中有大量的篇幅、精辟的论述,其中主要的就是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并就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时代背景、前进方向、根本任务、发展趋势、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我们要围绕《江泽民文选》先进文化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新时期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历史性决定。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