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期喷施叶面硒肥对春小麦硒素吸收、转化分配规律及硒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拔节期和孕穗期2次喷施10~20 mg/kg或孕穗期1次喷施40~50 mg/kg的亚硒酸钠溶液,都能使春小麦达到富硒标准。(2)在拔节、孕穗、乳熟期喷施40 mg/kg亚硒酸钠溶液都能使籽粒中的硒素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孕穗至乳熟期为最佳喷施时期。(3)在生育进程中,全株硒素含量在0.062~0.187 mg/kg之间变化,平均0.086 mg/kg。叶面硒肥能显著提高各器官硒素含量,且富集效应顺序是叶籽粒颖壳茎。(4)全株硒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动态变化可分别用一元三次方程式和一元二次方程式定量表达。孕穗期喷施40 mg/kg亚硒酸钠溶液时,全株硒素最快吸收速率为0.030 5μg/(d·株),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5倍,出现时间提前4 d。 相似文献
2.
钾肥、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及硒肥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肥及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及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收获期马铃薯全株及块茎干物质产量;钾肥的施用显著提高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硒素含量与吸收累积量.钾肥与硒肥配合施用,使块茎硒素含量达0.148 mg·kg-1的富硒水平,对块茎硒素的富集有正交互效应,使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达17.8%,比单施硒肥提高1.5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7.1%,提高2.7个百分点.覆膜对马铃薯全株、块茎硒含量及全株硒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块茎硒素累积量.覆膜硒肥配合,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20.0%,提高2.2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10.1%,提高3.1个百分点.覆膜可显著促进硒素在体内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收获期,覆膜硒素运转率53%,提高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施硒对茄子吸收转化硒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硒(0.15、0.60、3.00mg/kg)条件下,茄子的含硒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硒量为0.60和3.00mg/kg时,茄子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的比率下降,显著提高了茄子粗蛋白、粗脂肪和还原糖含量,增加了茄子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改善了茄子的品质。土壤施硒显著增加了茄子蛋氨酸、胱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但谷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氮素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累积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但增施氮肥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中硒累积、 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对小麦生长过程中植株各器官硒累积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高小麦硒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试验设置N 100 mg/kg和200 mg/kg 两个水平,每个氮水平设置低硒 (Se 0.81 mg/kg)和高硒 (Se 5.02 mg/kg) 处理,分别在小麦苗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扬花期、 灌浆期和成熟期取样,分析不同生育期小麦对土壤外源硒的吸收速率,探讨不同硒水平下施氮量对小麦各器官硒累积、 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 1)与低氮相比,高氮促进了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低硒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硒,低硒和高硒时的高氮处理小麦籽粒产量较低氮处理分别提高了21.7%和13.7%。低硒时的高氮处理能提高小麦穗(特别是籽粒)和老叶中的硒含量,籽粒和颖壳硒含量较低氮处理分别提高了31.2%和13.6%,但高硒时高氮处理却导致小麦各器官(特别是籽粒和根)中硒含量下降,其中籽粒和根部硒含量较低氮处理分别下降了13.2%和17.8%。 2)相同硒水平下,高氮处理小麦根部硒占植株总硒的比例较低氮处理下降了约1/4; 在营养生长阶段,低硒时高氮处理能促进硒向小麦地上部转运,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其能促进硒从小麦茎叶向颖壳和籽粒中转运,使得籽粒中硒占总硒比例提高了18.4%; 但高硒时高氮处理却促进硒从茎叶转运到颖壳中,致使籽粒中硒占总硒比例下降了8.0%。3)小麦根部硒含量在苗期和拔节期,抽穗期和扬花期之间增长幅度最大,说明此期间是小麦硒吸收的敏感期。【结论】小麦硒含量因生育期和外源硒水平的不同而异,施氮量也影响着小麦硒累积、 转运和分配。增施氮肥能提高硒的利用效率,建议低硒地区农业生产中补硒时要结合氮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品种在海南富硒土壤中硒的吸收和分配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盆栽研究了5个水稻品种在两种不同的富硒土壤中Se吸收累积的生育期动态变化和Se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期的推进,水稻在孕穗期对Se含量和累积量同时骤增,从苗期到孕穗期水稻Se的累积量占总Se累积量的45.5%~67%,同时Se含量也达到最高,说明这一段时期是水稻吸收Se的关键时期;在富硒土壤1中水稻各器官Se含量都显著大于相应土壤2中水稻各器官,水稻各器官Se含量顺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Se易向营养体富集;5个水稻品种中只有杂交稻在土壤1中生长正常;3个常规水稻中旱14、2004-95、稻翅品种在土壤2中的SOD、POD酶活性比土壤1中呈明显减小趋势,但杂交稻特优10 SOD酶活性变化相反,其POD酶活性变化的幅度也最小;在土壤2中5个水稻品种生长都正常,杂交稻的平均硒含量最低,但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Na2SeO3和硒矿粉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处理对堇叶碎米荠吸收、转化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硒对堇叶碎米荠硒含量和硒积累量的增加效果显著,植株各部位硒积累规律为叶茎根。比较两种含硒物料,发现在硒用量低时,施用硒矿粉对堇叶碎米荠各部位硒含量的增加效果较施用Na2SeO3好,而在硒用量高时,则效果相反。施用硒矿粉较Na2SeO3处理有提高堇叶碎米荠叶片硒转化率的趋势。适量施用硒能增加植株对硒的利用率。施用Na2SeO3主要提高了土壤可交换态硒含量;施用硒矿粉主要提高了土壤残渣态硒含量。 相似文献
7.
硒对苦荞硒、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土壤施硒对苦荞硒、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看出,在土壤施硒0.5~2.0 mg/kg范围,苦荞根在苗期(40 d)大量吸收并累积硒,全生育期各器官硒含量极显著提高;在生长中后期(60~80 d) 硒的累积最快,累积量最多。硒在苦荞各器官中的分布为:在40 d时,根>叶>茎;60 d时Se0.0处理为叶>根>花>茎,施硒各处理则为花>根>叶>茎;80 d时Se0.0处理以花>根>叶>茎>子粒,Se0.5处理以花>叶>子粒>茎>根,施硒≥1.0 mg/kg的处理则为花>叶>茎>根>子粒。土壤施硒≤1.0 mg/kg促进苦荞生长,提高地上部各器官干重和植株总干重以及各器官总黄酮和芦丁含量与累积量,不改变总黄酮和芦丁的器官分布,增加苦荞中后期对总黄酮的累积;以Se0.5处理效应最佳,各差异达显著水平。过量的硒(Se1.5~2.0 mg/kg)显著抑制苦荞生长,降低各器官干重、总黄酮和芦丁含量与累积,不利于硒在子粒中富集和总黄酮在子粒中分布。表明在低硒土壤上栽培苦荞,土壤施硒以不超过1.0 mg/kg为宜,既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苦荞各器官硒、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和累积量,又可降低施用硒肥的成本和减少硒肥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水平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供试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2年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小区试验,2007年设施N 0、135、270、405 kg/hm2四个水平,2008年设施N0、150、300、450 kg/hm2四个水平,在加工番茄的主要生育期,测定植株生物量和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并结合成熟期产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对氮、钾需求量远大于磷;加工番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动态均呈"S"型增长;施氮可以极大地促进加工番茄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多吸收氮75.8%~189.2%,多吸收磷49.4%~162.7%,多吸收钾60.7%~176.8%;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吸收氮、磷、钾的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植株吸收的养分最终50%以上都聚集在果实中;在施用磷、钾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经济产量,2007和2008年增产分别达43.8%和114.3%;过量施氮可造成加工番茄贪青晚熟,但可以通过后期合理增施氮肥,作为解决加工番茄采收期短、加工紧张问题的一个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价态外源硒对小白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土壤外源加入两种不同价态的硒 [Se(Ⅳ)和 Se(Ⅵ)]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小白菜生长、营养元素和硒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对小白菜的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5 mg/kg)促进,高浓度(5 mg/kg)抑制趋势。Se(Ⅵ)处理小白菜地上部硒含量大于地下部;而Se(Ⅳ)处理则与Se(Ⅵ)相反。硒从根部转运到地上部的转移因子Se(Ⅵ)处理大于Se(Ⅳ)。两种价态硒处理,小白菜对氮、磷、钾、硫、镁和锌的吸收也表现出低浓度时为促进作用,高浓度为抑制作用。Se(Ⅵ)显著增加了钙的吸收,Se(Ⅳ)却无显著影响;Se(Ⅳ)和Se(Ⅵ)均能促进小白菜对铁的吸收。相同浓度下, Se(Ⅵ)对各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显著大于Se(Ⅳ)。综合硒对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看出,小白菜施硒量以Se(Ⅵ)不超过2.5 mg/kg或Se(Ⅳ)不超过5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0.
施用硒矿粉对烟苗光合特性、成苗素质及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营养液中加入硒矿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硒矿粉用量对烟苗光合特性、成苗素质及硒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施用硒矿粉能促进烟苗生长,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烟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根系活力和硒含量明显增加。低用量的硒矿粉提高了烟苗的净光合速率(Pn),可能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和减少了气孔限制是重要原因;高用量的硒矿粉导致烟苗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决定的。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苗期硒矿粉用量为24.6 kg/hm2。 相似文献
11.
12.
硒对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金蒜3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亚硒酸钠研究了硒对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期4月5日、15日和25日累计喷施1次、2次、3次3个浓度(5、10、15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均不同程度影响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和品质。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2次1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可显著提高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性能;能显著改善蒜薹和鳞茎品质,单薹鲜质量和单头鲜质量分别提高68.25%和29.0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73.05%、104.66%、18.95%和82.01%、51.27%、69.82%;并可有效提高鳞茎中游离氨基酸含量(38.91%),降低蒜薹中游离氨基酸含量(36.95%);同时可降低蒜薹和鳞茎中大蒜素含量,但差异不显著。蒜薹和鳞茎硒含量随硒浓度和喷施次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最高可达19.81和23.96 mg/kg,为对照的3.85和4.41倍。综合各因素指标,大蒜以叶面喷施2次10 mg/L的亚硒酸钠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盐分胁迫对不同品种甘薯苗期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种类型共6个甘薯品种(阜薯062-20,浙紫1号,徐薯18,白尾稍,烟薯25,徐菜1号),比较NaCl(0、85 mmol/L)处理20 d后,盐分对甘薯幼苗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胁迫抑制甘薯幼苗的生长,以阜薯062-20、浙紫1号、徐薯18受影响相对较轻。盐分胁迫下植株大量积累Na+和Cl-,并抑制Ca2+和K+的积累;地上部Na+、Cl-的积累量明显高于根系。白尾稍、烟薯25、徐菜1号Na+和C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NaCl处理下,阜薯062-20、浙紫1号、徐薯18甘薯幼苗的K+/Na+略高于白尾稍、烟薯25、徐菜1号;品种间Ca2+/Na+差异不大,但阜薯062-20、浙紫1号、徐薯18的SCa,Na较高。因此,6个甘薯品种中,阜薯062-20、浙紫1号、徐薯18苗期耐盐性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4.
黄芪是我国大宗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目前对于有机黄芪养分需求及施肥管理措施研究较少,且符合有机种植的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配施鲜有报道。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化肥(C)、有机肥(O)、有机肥+矿物肥(OM)、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等5个肥料处理对有机黄芪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等9种矿质养分元素吸收、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芪生长期内,黄芪各器官中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动态因肥料处理不同而存在差异。黄芪根系各元素积累规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茎叶中各元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积累动态趋势。5种肥料对比分析发现,单施化肥能促进黄芪茎叶对养分的吸收。而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能显著促进黄芪根系对氮、钾、铁、锰、铜、锌的吸收和积累,促进茎叶对磷的吸收和积累;与其他处理相比促进了9种养分向茎叶的分配,为黄芪地上部生长提供更多营养。总体而言,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处理)能有效促进黄芪对多种矿质养分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这可能是该处理下有机黄芪高产优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供磷水平对不同磷效率玉米氮、钾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在砂培条件下,以磷高效利用型玉米(KH5)和磷低效利用型玉米(西502)为材料,研究了低磷(Pi25μmol/L,LP)和正常供磷(Pi2mmol/L,NP)2个供磷水平对其氮、钾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高效利用型玉米氮钾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受低磷处理的影响较小,表现出对氮、钾的高效吸收。正常供磷水平下,磷低效利用型玉米氮、钾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磷高效利用型,但其氮、钾吸收和干物质生产能力远低于后者。低磷处理使玉米干物质和氮钾营养向根系分配的比例增加,磷低效利用型玉米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反映其耐低磷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试验探究叶片喷施乙烯利对苹果矮化砧T337幼苗15N-NO3-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为苹果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T337幼苗,进行水培试验。幼苗先在NO3-浓度为10mmol/L的改良Hoagland营养液中预处理32天,然后饥饿培养7天,进行乙烯利处理试验。试验设叶面喷施乙烯利200μL/L (E1)和400μL/L (E2) 2个浓度,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于喷施后第0、4、8、12、16、20天取样测定幼苗的根系活力,根部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于第20天(试验结束),取样分析幼苗15N吸收、分配及利用率。【结果】各处理苹果矮化砧T337幼苗根系活力随处理时间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第8天均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6次取样检测结果,E1、E2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均明显高于CK,E2处理又高于E1。不同处理幼苗根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在处理后第8天达到高峰。E1、E2处理的两种酶活性在处理后12天内高于对照,16~20天低于对照。对照和E1处理的幼苗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在20天内一直高于同时期的根系,而E2处理只在12天内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根系,16天后根系高于叶片。E1处理叶片干重明显高于对照,E2处理根系和叶片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7.0%和28.8%,幼苗根冠比也显著高于对照。乙烯利能够明显提高幼苗氮肥利用率,促进氮素向幼苗根系部位分配。E1和E2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对照高出3.44个百分点和15.32个百分点,根系15N分配率比对照分别高33.32%、67.40%。【结论】叶面喷施乙烯利可以影响幼苗根系及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加T337幼苗的生物量,提高根冠比;并且可显著提高幼苗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增大15N在幼苗根系中的分配率,其中以400μL/L乙烯利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巨峰葡萄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探讨巨峰葡萄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田间15N示踪方法,对巨峰葡萄进行了3个时期土施15N尿素处理。结果表明:各时期植株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15N丰度Ndff)有明显差异。萌芽期施肥处理的新梢及果实的Ndff极显著高于多年生器官和根;膨大期处理各器官Ndff均有所增长;成熟期处理的果实Ndff仅为上一时期的37.6%,而多年生器官和根的Ndff却均比上一时期高两倍多。萌芽期处理植株吸收的15N 54.8%分配到叶片中,果实中仅占3.6%;膨大期处理,果实中的15N分配率达到26%,而分配到叶片中的15N量降为38%。不同时期植株各器官的15N利用率与分配率呈现相同的趋势。自萌芽期到叶片衰老期,植株对15N尿素的当季利用率呈升高趋势,果实成熟期处理的最高。巨峰葡萄每形成1000 kg果实需要吸收氮素3.76 kg;氮素在树体各器官中的分布为果实 叶片 根 当年生枝主干多年生枝;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为氮素的最大需求期和最大效率期,因此在生产上氮肥施用时期建议适当后移。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红富士苹果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5年生"惠民短枝"(短枝型)和"长富10"(普通型)红富士苹果/平邑甜茶(M.domesticaBorkh.cv.RedFuji/M.hupenensisRhed)为试材,研究其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盛花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细根中吸收的氮素来源与肥料的比例(Ndff)值最高,分别为0.407%和0.286%,短枝型显著高于普通型;新梢旺长期和花芽分化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短枝型红富士,除叶片外,其余各器官中Ndff值均高于普通型;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果实中Ndff值最高,短枝型高于普通型;采收后,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粗根中Ndff值最高,分别为0.902%和0.792%,短枝型高于普通型。不同物候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吸收的15N在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差异,盛花期贮藏器官15N分配率最高,两品种差异不显著;新梢旺长期和花芽分化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贮藏器官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15N主要向营养器官分配,短枝型低于普通型;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生殖器官成为新的分配中心,短枝型显著高于普通型;采收后15N向贮藏器官回流、积累,短枝型红富士贮藏器官能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春季土施15N-尿素,随着物候期的推移,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对15N尿素的吸收利用率逐渐上升,采收后达到最高,分别为24.643%和16.311%;短枝型红富士氮素利用率普遍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19.
外源硒矿粉对玉米硒累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生物强化的方法获得生物安全形态的有机硒,是实现人体科学补硒的重要途径。研究外源硒矿粉在生产中的合理施用量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可为富硒农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为试材,以湖北恩施的富硒矿粉(总硒含量为180 mg/kg)为硒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对外源硒的吸收与转化及施硒对玉米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设5个施硒处理: Se 0 (CK)、 750 (Se1)、 1500 (Se2)、 2250 (Se3) 和3000 g/hm2 (Se4)。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玉米不同部位总硒含量以及玉米籽粒中总硒、 有机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土壤施用富硒矿粉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及各器官硒含量。随硒施用量由0增加到3000 g/hm2,玉米籽粒中硒含量由14.2 μg/kg 增加到350.3 μg/kg。除Se2处理外,玉米根系中的硒含量在收获期高于抽穗期,而玉米茎和叶中的硒含量在收获期低于抽穗期。玉米不同器官对硒的富集能力依次为根叶籽粒茎,而玉米对硒的转移系数大小顺序亦为叶籽粒茎。与对照相比,施硒使玉米籽粒中有机硒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施硒处理玉米籽粒中有机硒含量范围为12.9~302.6 μg/kg,随土壤施硒量增加,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从86.87%增加到90.84%,不同处理之间有机硒所占比例差异不显著。玉米籽粒总硒、 有机硒与各器官硒含量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籽粒中有机硒与不同生育期根中硒含量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施硒可显著抑制玉米籽粒对Na的吸收,对K、 Ca、 Mg、 Fe 的吸收无显著影响,一定的施硒水平下,可促进玉米籽粒对Mn、 Cu、 Zn的吸收。【结论】施用外源硒矿粉对玉米生物量与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随施硒量增加,玉米籽粒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但对玉米籽粒中的有机硒与总硒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一定施硒水平下,可促进玉米籽粒对Mn、 Cu、 Zn的吸收。以纯硒施用量为750~1500 g/hm2作为硒矿粉在富硒玉米生产中的推荐施硒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