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积分制作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通过确立党组织核心地位、推动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加强各级治理主体联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及促进"三治"融合内在统一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总结分析积分制实施先进经验对提升我国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积分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宣传力度不足、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从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基层民主、规范实施过程、明晰奖罚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升凉州区乡村治理效能。【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问题分析等手法,对凉州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困境与挑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普适性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路径建议。【结果】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关键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力量、促进基层政府依法履职能力,重点是激发乡村群众的自治意识和提升自治能力,运用数字化技术、网格化管理手段、精准务实的服务模式和团结协作的多种力量融合治理方式,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结论】凉州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需要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保障,更离不开乡村自治、德治与法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治理数字化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就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困境和实践路径3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实现治理内容精准化,整合乡村资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困境:农民自身数字能力贫困的制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实践路径: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型数字农民,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要素保障能力、完善数字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在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特征进行提炼,可以拓展大陆乡村治理的研究思路,为大陆乡村治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以台湾地区彰化县埔盐乡大有社区及南投县信义乡农会为例,对台湾地区乡村治理体系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台湾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呈现双轨制、多元化的特点,基层政府与民间组织力量相融合,充分发挥了农会、社区发展协会等民间组织在组织、经济、教育、社会、文化上的多重功能,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台湾地区乡村亦存在权力结构复杂、年轻人难以融入,基层组织对立、冲突等问题。大陆应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规避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寻求乡村治理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为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法治保障,促进乡村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法治乡村工作中暴露出乡村立法不足并且滞后、乡村执法工作缺乏规范性、乡村司法人才流失、村民缺乏法律知识和信仰等问题。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实现传统乡村和现代法治相结合,运用法治手段为乡村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邓欢 《乡村科技》2022,(16):11-14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与村民为参与者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在考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中各治理主体的职责与角色定位的基础上,聚焦当前多元主体面临的权力越位、主体缺位等困局,提出从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职责、培育村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扶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入手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完善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大宝山矿区污染现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污分流、尾矿清淤、污水处理、植被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内容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大宝山矿区部分污染修复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并在全面分析矿山污染来源、横石河及其周边农田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矿区目前所施行的治理工程及其成效,主要包括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铁龙新山片区清污分流工程、李屋拦泥库清淤工程以及尾矿库外排水处理厂工程。大宝山矿区采取的相关治理方法和理念可以为其他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国扶贫战略重点由全面脱贫攻坚目标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直面贫困治理转型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统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及机制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和价值参考。【方法】在分析相对贫困内涵、特征及治理战略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原则,考察河北地方相对贫困治理实证,阐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相对贫困治理逻辑与机制。【结果】由于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条件差异,地区治理侧重点不同,但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存在重叠共识。基于相对贫困治理逻辑构建长效化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结论】提炼出以党的政治领导为核心,产业技治,文化内治,社会共治,民生善治及生态法治为手段“一核五治”相对贫困治理逻辑。从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协同治理,收入增长及法律保障六方面架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晶 《农家参谋》2022,(8):13-15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关系到乡村振兴其他方面要求的完成.从传统到多元化治理模式与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互相适应,需逐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这样可以在乡村建设中充分调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资源,增强乡村社会发展活力.本文明确界定了乡村治理实践中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深入探讨了实现"治理有效"的机制创新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9-31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分析了永登县民乐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治理主体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不合理、村干部和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科学化、激发村民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大重要环节。对乡村法规政策和现实情况进行梳理,厘清进入“后乡土社会”的乡村地区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思考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使命、新内涵和新场景,并提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应在“乡政村治”的既有治理体系格局下加强关键领域立法,完善乡村法律制度体系,突出党领导下乡村居民治理主体地位,构建智慧治理机制,加强乡村地区司法保障,完善乡村地区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与共同富裕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农业考古》2023,(1):184-192
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赋予乡村以新的生机和未来,是乡村治理模式的又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区块链技术具有可信性、透明性、不可篡改、可溯性以及整合性等特点,优化基层治理流程,满足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要求。在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具有构建协商协作平台,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打造全面信息系统,促进治理过程透明化;创新精准识别机制,实现治理行动高效化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境,诸如技术体系及配套建设不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制度不健全、技术人才储备及其技能不足,阻碍了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的进程。为推动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有以下对策:构建区块链技术应用体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通人才培养路径,增强人才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在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 才队伍。2019年党在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了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乡村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乡村治理格局,分析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政府、村两委、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村民各主体所扮演的角色、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保障、利益联系和治理意识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此推进良好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有效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乡村治理也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胜利,我国的乡村治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乡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村民对乡村治理热情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乡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治理主体能力不足、乡村治理制度不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问题也在不断凸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自治水平的提升、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塑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强调要健全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灵魂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三治合一治理理念,并创新发展出一系列乡村治理的新模式。通过分析"三治"的时代内涵,提出从构建治理主体多元化、推进治理规范化、治理能力德治化等路径探索乡村治理体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胡友芬 《乡村科技》2023,(11):123-12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资金、技术模式、主体、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应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应用治理技术模式,推进“互联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健全治理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数字技术的应用对镇平县杨营镇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的影响,为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地区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借鉴。【方法】以杨营镇为例,对其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现状、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应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以党建为中心,建立一体化、全覆盖网络信息平台;用互联网将乡村产业和社会服务连接起来。不仅能缩小智能终端与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而且可以更好的解决杨营镇人口老龄化严重、医疗养老系统分散,难以实现统一管理,以及特色产业向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结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能够为空心村、人口老龄化地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保障,并对有效解决乡村治理困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亚萍 《甘肃农业》2023,(6):108-111
武威市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面临着数字治理理念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数字治理主体相对缺乏、技术支撑不足、数字化治理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从培育数字乡村治理理念、建设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培育多元化数字化治理主体、优化数字化技术支撑、完善制度保障方面打破瓶颈,推进武威市乡村治理实现“智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的价值定位、现实困境、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乡村职业教育多元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乡村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针对目前我国乡村职业教育存在的治理结构不完善、部分主体参与度不高、教育目标异化、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提出应健全乡村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明确其教育目标、完善其教学资源,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与形式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梦圆 《甘肃农业》2024,(3):120-12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国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目前我国在推进数字化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要素保障基础缺乏、数字化治理主体合力缺少以及专业的数字化治理人才短缺等问题。对此,应从技术、主体、政府、制度、人才等方面出发,不断整合资源、鼓励各方主体参与,并完善相应机制,从而构建起要素保障基础,形成数字化治理的主体合力,培养出专业的数字化治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