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合肥地区景观植物现状,寻找10种常绿景观植物树种,测量各树种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分析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以合肥地区10种常绿乔木树种冠层的雨水截留量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标准木的冠幅、叶面积指数、叶片面积、叶片储水能力,进而计算出植物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分析植株各项指标对其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层储水总量较大的树种为雪松(87 529.42 g)、龙柏(23 572.04 g)和广玉兰(20 457.07 g);单位占地面积储水量较大的为龙柏(1 132.17 g/m2),雪松(1 061.30 g/m2)和杨梅(990.74g/m2)。植株冠幅与冠层储水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815 0);叶片平均储水量(P=1.316 8)和叶面积指数(P=0.736 3)与植株单位占地面积储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合肥地区在日后的城市景观常绿树种选择中,可以相对重点的使用雪松、龙柏、杨梅和广玉兰等树种,或者选择冠幅较大、叶面积指数较高的其他树种作为园林植物基础种植,从而获得更好的雨水拦蓄功能,以期初步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喷灌冬小麦冠层截留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确定喷灌作物冠层截留量。[方法]采用称重法在无风条件下对喷灌冬小麦冠层存储能力进行了连续两年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喷灌初始阶段冠层截留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此后增速逐渐减缓直至达到冠层存储能力。冠层存储能力随冬小麦生长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正常植株密度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截留变化范围为0.68~1.47mm。[结论]冬小麦抽穗前,冠层存储能力与植株鲜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从拔节期开始,冠层存储能力随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喷灌强度对冠层存储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植物冠层截留雨水对削减雨水径流起到重要作用,而植物叶片吸水性能与植物冠层截留雨水的能力息息相关。  方法  为了评估植物冠层对雨水的截留能力,通过浸水实验、实地测量、航片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21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吸水量、冠层截留量和冠层截留体积进行计算。  结果  研究表明:(1)吸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2)植物叶片吸水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乔木和灌木的叶片吸水过程类似,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7 g和0.05 g,8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8 g和0.06 g,1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8 g和0.06 g;草本植物叶片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13 g,4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27 g,1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21 g;(3)11种乔木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71.30 ~ 738.72 g/m2之间,6种灌木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41.79 ~ 275.28 g/m2之间,4种草本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57.82 ~ 217.49 g/m2之间,常绿针叶植物冠层截留量明显高于落叶阔叶植物;(4)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冠层截留量比部分乔木冠层截留量高,如黄杨、鸢尾;(5)植物冠层截留体积与冠层覆盖面积、植物冠层截留量呈正相关关系,常绿针叶乔木+常绿灌木+草本搭配组合的冠层截留体积最大;(6)雪松+黄杨+鸢尾群落冠层的多年平均降雨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为11.57%,对小降雨事件有显著截留效果。  结论  不同植物种类及配置对城市绿地雨水截留能力有影响,本研究可为构建高截留能力植物群落及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然降雨条件下夏玉米冠层截留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王力  王艳萍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8):1541-1549
【目的】冠层截留特征和机理研究一直是生态水文的前沿和热点,针对作物冠层截留这一不可忽视的水分通量,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冠层降雨截留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作物冠层截留量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加合理的评价夏玉米对自然降水的水分利用效率,为科学密植、提高旱作农业区作物产量以及防止农耕地土壤侵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对夏玉米冠层截留量、穿透雨量、茎秆流量及降雨量的田间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采用玉米行间随机放置承雨槽收集穿透雨,以测量穿透雨量;采用在茎秆基部包裹喇叭口状聚乙烯集水装置收集茎秆流,并在装置底部引出一导管,将收集到的茎秆流转移到另外塑料桶中,以测量茎秆流量;降雨量采用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并采用人工观测进行校正。【结果】夏玉米在不同降雨量级(0.1-4.9,5.0-14.9和15.0-29.9 mm)下,冠层截留量分别为1.1、2.6和13.0 mm,平均值为1.7 mm;冠层截留率分别为12.3%、12.1%、15.3%,平均值为13.3%。通过监测数据,建立了夏玉米冠层截留率与玉米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株高的回归方程,相关性显著;分别建立了各气象因子与夏玉米冠层截留量的回归方程,其中降雨历时和水汽压差分别与冠层截留量呈极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降雨量与冠层截留量呈极显著指数函数相关关系。同时,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建立了冠层截留量与影响因素的复合关系模型,相关系数R2=0.946。【结论】本研究中,自然降雨条件下,夏玉米的冠层截留量不可忽略,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单一因素不能完全解释。夏玉米种植密度、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和气象因子(降雨量、风速、水汽压差、降雨历时)均对夏玉米冠层截留量有影响。建立冠层截留量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复合关系模型,可为作物的科学密植、提高旱作农业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更充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植物冠层氮素淋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冠层在养分循环及改变养分流量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本文在综合评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冠层氮素淋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应重点研究的问题:(1)进一步完善测定方法,开展对农田植物冠层氮素淋失的研究;(2)如果确定农田植物存在冠层氮素淋洗,需明确冠层氮素淋洗形态,并与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联系起来进行研究;(3)开展揭示植物冠层氮素淋失途径与过程的机理研究,特别是应该将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导度、叶片自由空间和自由空间中可溶性氮素等可能影响冠层氮素淋洗的指标与冠层氮素淋洗相联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冠层氮素淋失机理,对冠层氮素淋失赋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选取西北地区7种常见灌木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对象,用人工水池法进行水淹胁迫,通过观察植物在水淹胁迫期间的表现,测定叶片的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变化、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运用隶属函数法对7种灌木耐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7种灌木外部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十大功劳胁迫前后形态变化最大,1/2以上叶片干枯脱落,耐淹性最弱;大叶黄杨和金森女贞形态变化很小,耐淹性较强。7种灌木在水淹30 d后均存活,恢复30 d后生长良好。综合评价7种灌木耐淹性强弱为: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卫矛>大叶黄杨>金森女贞>小叶女贞>十大功劳。  相似文献   

7.
广东野生灌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野生灌木资源的组成情况。[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获得有关资料。[结果]广东省灌木植物资源97科362属141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分别占全省维管植物科总数的34.64%,属总数的22.01%,种总数的20.07%。提出了广东灌木植物优势科、属,分析了灌木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结论]该研究为广东植物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田国为 《新农业》2010,(5):32-33
<正>园林灌木是指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越冬能力强,经生长发育后开花数年。它们的生命周期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水湿、耐瘠薄,耐盐碱和石灰壤等。近年来,观花灌木在城乡园林绿化中应用相当普遍,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为三江源区草地生态功能恢复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浸泡法测定不同放牧干扰条件(轻度1.50只羊单位/hm2、中度6.00只羊单位/hm2、重度9.00只羊单位/hm2)的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主要植物(功能群)叶面积比、鲜干重比及单位面积截留容量,研究三江源区不同放牧干扰强度草地植被冠层对降雨截留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植被盖度随放牧强度增大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功能群)单位面积截留容量在不同放牧干扰强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莎草、禾草及火绒草截留容量随放牧干扰强度增加呈减少趋势,黄花棘豆及鹅绒委陵菜呈增加趋势;草甸植被最大持水率(y)地上生物量(x)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回归方程y=1.0982x+46.953;单位面积截留量(y)与叶面积指数(x)符合一元二次模型,回归方程y=1.403 1x2-0.24x+1.539 3(R2=0.650 6)。放牧干扰改变了植被盖度和含水量进而影响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树冠截留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林冠截留过程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林冠对降雨的截留模型。该模型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中的预报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林冠对大气降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林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的饱和截留量为5mm。影响林冠截留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截留百分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林冠截留率与降水强度成反比,日本落叶松冠林对降水的截留率为24.4%,最大值出现在5,6及11月份,为28%~37%,树干茎流在森林降水中的比重较小,为1.2%,通过雨量是林内降水的主要来源,它约占林内降水量的7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依据林冠层水量平衡方程对毛竹林冠层的降水截留作用进行了探讨,运用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毛竹林冠截留作用的主要因子,分别建立了毛竹林冠截留量及截留率主因子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林分叶面积指数及降水前一天日平均温度是影响毛竹林冠截留的主要因子,其中又以降水量与林冠截留相关最为密切,随降水量的增加,林冠截留量增大,与之相反,林冠截留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对比分析,利用实测资料对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降雨强度、2次降雨间隔时间、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期间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偏相关分析对其简单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助于准确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结合逐步回归分析,能有效改善回归分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林冠截留模型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林冠截留模型的研究现状,系统地对3种类型的模型(经验模型、概念模型、理论模型)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锐齿栎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锐齿栎林和灌丛林外降水、穿透降水、干流的测定研究表明:间伐林、未作业林、灌丛穿透降水率分别为91%、80%、87%;林冠截留率分别为7%、14%、13%;前两个林分干流率分别为2%、6%。并建立了各参数具有实际水文学意义的林冠截留、林内降水与大气降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袁一超      王得祥  刘小林    蔺岩雄    郑子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20-24
2011年4月—10月7个月在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对25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共33次降水事件的林冠截留特征定位观测,期间,林外大气降水总量为951.30 mm,林冠截留率、树干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16.63%、0.86%和82.51%; 不同雨量级分析,穿透降水量和穿透降水率、树干茎流量和树干茎流率、林冠截留量均随着总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林冠截留率则随着大气降雨量和林内净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比较相近雨量下的不同降雨强度林冠截流变化,降雨强度越大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越小,表明持续时间较短强度大降雨,林冠截留量少,截留率亦小; 强度小历时较长的降雨,截留量和截留率都大。当林外降水量> 0.5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的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