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PoNPV)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PoNPV悬液施入林间,可引起病毒病流行,显著降低蜀柏毒蛾幼虫的虫口密度,PIB以5×106个/mL悬液进行喷洒,喷洒量达到PIB75×1012个/hm2,防治效果可达86%以上.试验表明病毒与20%杀灭菊酯(1:3000)防治效果相近.PIB5×108个/mL、5亿/g白僵菌和20%杀灭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病毒悬液浸渍柏木叶,饲喂感染3龄初蜀柏毒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3.335+0.314x;LC50值为2.036×105PIB/ml.以4×106、4×107和4×108PIB/ml3种浓度病毒感染3龄初幼虫,其LT50值分别为7.84、7.61和6.85d.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4×107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89.5%降到5龄的67.07%;LT50值随着龄期增大而延长,从2龄的6.88d增加到5龄的8.45d.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病毒在冰箱中(4℃)保藏一年,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而在室温下保藏一年,其感染力下降46.3%~54.7%.  相似文献   

3.
4.
雪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用于防治雪毒蛾,具水平传递和垂直传递特性,用量少,效果好,防效持久,可控制3年不成灾.于病毒液中加入微量DDVP,可提高雪毒蛾对病毒的感受性10培,防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该虫分布广,蔓延快,食量大,严重危害着我省沿海10多万亩木麻黄防护林。为了多渠道开辟木毒蛾生物防治的途径,我们于1983年5月在福建省平潭县木麻黄林内对各种类型的自然感病死亡的木毒蛾幼虫进行调查,新发现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强的感病力。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现将观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9年,从山西省太谷县采集到的折带黄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材料经电镜观察,其多角体为三角形,四边形或不规则形。包涵体内的病毒粒子为双粒包埋类型。  相似文献   

7.
8.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抗性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个家蚕原种和2个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机率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主要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并具有偏父遗传现象。日本系统的品种的抗性比中国系统的品种强。  相似文献   

9.
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不同浓度的NPV制剂,一旦施入林内,即可引起病毒病的流行,并显著地降低木毒蛾幼虫的虫口密度。只要喷洒量达到2.0×10~(10)PIB/亩,防治效果可达82—85%。防治的适期应掌握在5月15日至5月25日,林间4—6龄幼虫占85%左右为宜。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病毒比化学农药(80%DDVP和40%乐果)的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L.)感病致死幼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该病毒多角体近圆形,大小约0.4~2.1μm。多角体表面不光滑,有厚约9.0nm的多角体膜。多角体蛋白晶格为线型,晶格均宽约2.66 nm,晶格间距约1.66 nm,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交角分别为53°和90°。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约62 nm×352 nm。大部分病毒粒子为单粒包埋,但观察到包含2粒和3粒核衣壳的病毒束,病毒粒子外膜为两层膜结构,厚约8.3 nm,内膜厚约2.2 nm。髓核呈螺旋形外观。病毒感染的脂肪体细胞的早期病理变化表现为:核仁消失,染色质凝集,随后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衣壳。核衣壳获得外膜后,被封闭在多角体内。先形成的多角体多在细胞核的外围,多角体数量不断增加,最后充满整个细胞核。  相似文献   

11.
侧柏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柏毒蛾 (ParocneriafurvaLeech)是柏类园林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 ,笔者利用Iwao等 11种方法对其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侧柏毒蛾幼虫在林间属于聚集分布 ,且符合负二项分布 ,由此得出了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且林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最好。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干旱对4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划分2002—2010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的干旱等级,并分析干旱等级与松墨天牛、马尾松毛虫、松纵坑切梢小蠹、蜀柏毒蛾4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松墨天牛发生面积与干旱等级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发生面积与干旱等级呈负相关(P<0.05),贵州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四川和重庆蜀柏毒蛾发生面积与干旱等级呈正相关(P<0.01)。因干旱类型、等级及发生地区不同,干旱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的磁铁矿尾矿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提取法和SDS高-盐法提取邯邢矿区磁铁矿尾矿宏基因组DNA,比较2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直接提取法的提取效果较差,基本上没有提出DNA,SDS高-盐法的提取效果较好,DNA得率较高;23 S rDNA特异序列扩增结果显示,所提DNA能够满足PCR扩增的需要。[结论]所取尾矿样品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不但影响溶菌酶的活性,而且影响后续PCR扩增效率,所以提取DNA前需对样品进行高浓度TE处理。  相似文献   

14.
侧柏毒蛾幼虫酯酶对马桑毒素及4种杀虫剂的应激性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比较马桑毒素及4种杀虫剂对虫体内酯酶活力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酯酶应激性反应的异同性。结果表明,马桑毒素B及4种药剂处理后试虫酯酶相对活力发生了显著变化。其酯酶基因的表达有3种类型,即稳定型、应激型和可抑型。同工酶谱分布频率、相似系数Rij、聚类分析及基因表达率分析结果表明,马桑毒素B与其它4种药剂处理间的相关性较小,但处理12h后马桑毒素B与捕杀特的Rij值为0.8764,即由马桑毒素B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对石榴叶片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石榴(PunicagranatumL )品种为实验材料,用SDSⅠ,SDSⅡ,CTABⅠ,CTABⅡ4种方法提取石榴叶片DNA 结果表明,SDS法提取得率为500~600μg·g-1,但OD值偏低,为1 50~1 70;RAPD分析无扩增;CTAB法所得DNA得率为200~500μg·g-1,OD值为1 80~1 90;RAPD分析扩增带清晰CTABⅠ和CTABⅡ相比,操作简单、省时,得率高,综合考虑CTABⅠ是石榴叶片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刚竹毒蛾是竹的最主要食叶性害虫,严重影响竹林健康与竹业生产,掌握其空间分异规律对开展该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延平区为研究区,基于刚竹毒蛾危害分布与地形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统计不同地形条件下虫害分布占比,依此探究地形因子对该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坡度的升高,虫害分布占比呈现先升后降特征,海拔500~800 m、坡度10°~24°为主要危害区域;东、东北、东南3个坡向的虫害分布占比最高,合计达57.09%;虫害与坡位的关系表现为“高集中”特征,主要分布于山脊,占比高达71.63%;其次为山谷,占比21.94%。该文证实地形因子对刚竹毒蛾危害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建议对海拔500~800 m,坡度10°~24°,东向、东北向、东南向及山脊、山谷区域的虫害予以重点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巴西陆稻育种新方法,采用超干胚浸渍法将巴西陆稻种子经65℃、超干处理20 d后,使慈利玉米和苹果的混合DNA有效导入种子胚,获得高产、矮化、高抗等变异材料,有望培育出陆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高铭徽  赵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51-13452
[目的]研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构建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方法]在氧化铟锡电极上引入环氧硅烷化试剂,与氨基化寡核苷酸反应,共价固定核酸探针,用电化学方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5mmol/L铁氰化钾K、Fe(CN)6和50μmol/L三联吡啶钌Ru(bpy)3^2+溶液的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扫描表明氧化铟锡(ITO)电极成功修饰。0.5cm^2电极上铺展10μl 0.5μmol/L寡核苷酸,固定总量为4μmol,固定产率为8%。XPS验证了电化学试验结果,Si2p和Nls特征峰强度分别增加了38.89%、16.67%。[结论]共价固定得到的DNA传感器基底表面,可以提高探针的牢固度及耐用性,稳定性好,具灵活性,杂交活性高,易于再生。能被广泛用作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的生物传感器基底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