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安徽省沿淮地区8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能的差异。[方法]4个半冬性品种分别为矮抗58、良星66、济麦22和烟农19,4个弱春性品种分别为安农0305、皖麦29、偃展4110、新麦20。[结果]从株高和节间长度来看,半冬性品种中矮抗58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较好;从壁厚和节间粗度来看,半冬性品种中济麦22和矮抗58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和安农0305较好;从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来看,半冬性品种中矮抗58和济麦22相对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相对较好。[结论]沿淮地区抗倒伏能力较好的半冬性品种为矮抗58和济麦22,弱春性品种为偃展4110。  相似文献   

2.
对国审小麦品种偃展4110遗传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偃展4110聚合了4个品种的优良基因,尤其是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豫麦18的2次应用,使高产、早熟、抗病、抗倒、抗寒、抗干热风等优良基因在较高层次上得到了聚合重组,实现了丰产性与稳产性、早熟性与抗寒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偃展4110高产潜力加大,综合抗逆性增强,适应范围更广。最后对以该品种为亲本育成的新品种(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寿县小麦主推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泛麦5号产量最高,应扩大种植面积;春性弱筋小麦品种扬辐麦2号、弱春性中筋小麦品种偃展4110产量较高,可稳定种植面积;春性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产量最低,应缩减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个耐热性存在差异的小麦品种中国春和偃展4110为材料,采用42℃高温对4叶1心幼苗进行时间梯度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可显著诱导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并表现为先升后降,CAT的活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在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偃展4110的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中国春,而中国春的POD活性在胁迫早期与偃展4110无显著差异,胁迫后期显著高于偃展4110。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麦品种的更新需要.筛选适合宛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半冬性组比对照西农979增产的品种少,幅度也小;弱春性组对比照偃展4110增产的品种多,幅度也大,为该区域的小麦品种利用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品种名称:郑麦101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14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来源:Ta1648/郑麦9023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6天,与对照偃展4110熟期相当。冬前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较快,抽穗早,对春季低温  相似文献   

7.
西农509     
<正>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7品种名称:西农509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VP145/86585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长挺、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筛选适合北纬33度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河南省有4个试验站参加,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冬水组比对照周麦18增产的品种少,幅度也小;春水组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的品种多,幅度也大,为该区域的小麦品种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农509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7品种名称:西农509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VP145/86585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长挺、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产量形成与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移动防雨棚条件下,以晋麦47(抗旱性强)、偃展4110(抗旱性弱)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为材料,在足墒播种、安全越冬基础上,设置拔节~成熟期持续干旱(W1)、开花~成熟期干旱(W2)、拔节~成熟期供水适宜(W3)3种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适宜时3个品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皆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各品种产量,降幅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与偃展4110相比,晋麦47干旱时生育前期耗水较多,物质积累量较大,单位面积总粒数较高;而在产量形成期(开花~成熟)叶片蒸腾速率较低,耗水量较小,水分生产效率较高,贮藏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矮抗58在花后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相对产量也较高。综合研究认为,干旱环境下早期的吸水能力和生长能力强、群体库容量大、花前贮藏物质贡献率和花后水分生产效率高是抗旱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黄淮麦区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或种植密度水平下,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偃展4110籽粒的千粒重均呈"S"型持续增加,其籽粒的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开花后20 d出现最高峰;适期早播和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其籽粒的灌浆速率,增大粒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黄淮麦区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或种植密度水平下,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偃展4110籽粒的千粒重均呈"S"型持续增加,其籽粒的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开花后20 d出现最高峰;适期早播和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其籽粒的灌浆速率,增大粒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偃展4110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生育期、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008-2009年度条件下,偃展4110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时期也推迟,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成穗率随播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可掌握在10月18-30日,密度控制在270-405万根/hm^2。  相似文献   

15.
一、品种选择   半冬性品种以温麦6号、周麦16、新麦18、周麦18为主;弱春性及春性小麦品种以豫麦34和郑麦9023、豫麦1864、偃展4110为主;优质小麦半冬性品种以新麦18、济麦20为主;优质春性品种推广豫麦34、郑麦9023;旱地品种以济麦2号、洛旱2号为主.  相似文献   

16.
偃展4110(原名:矮早4110)由河南省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用[(C39×西北78(6)9-2)×(FR81-3×矮早781-4)]×矮早781-4选育而成,2003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32.  相似文献   

17.
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不同播期之间的籽粒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但播期对偃展4110的千粒重影响不大。在不同播期下,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较大。播期对不同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早播期>晚播期>中播期.但较早播种时,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偃展4110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播期对4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均以中播最高,在河南旱区生态条件下,似偃展4110的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洛旱6号、洛麦21号等似豫麦49的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与时间试验安排在寿县正阳镇潭套村油坊村民组农户张保平0.4hm2田块上进行,前茬为水稻,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种植小麦品种为偃展4110,播种时间为2006年10月27日。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开花后叶源的光合特性和籽粒库的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品种在开花后0~14 d,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14天以后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郑麦902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强,平均高出13.1%;千粒质量分别比偃展4110和豫麦50高5.9 g和12.4 g,具有明显的"叶强粒重"优势。偃展4110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平均为4.16,比其他2品种同期高出24.1%;穗数分别比郑麦9023、豫麦50高出8.67%和24.01%,具有明显的"叶多穗多"优势。2品种籽粒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播期对灌浆期的叶源性能和粒库指标具有明显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20.
<正>品种名称:洛麦24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15选育单位:洛阳农林科学院品种来源:洛太911/淮麦18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8天,与对照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直立,苗势壮,叶窄长,叶浓绿色,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稍晚,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熟相一般。株高76厘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弹性较好,抗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