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麦根腐病又叫根腐斑点病、黑胚病、青枯病,全生育区均可发病,在邯郸东部冬小麦主要表现为苗期根腐。在旱地,多引起茎基腐、根腐;水浇地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是由真菌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小麦病害。1为害症状小麦根腐病致病菌存在广泛,症状因气候等条件差异而表现不同,可在不同时期危害小麦幼苗和成株的根、茎、叶、穗、种子。种子带菌严重者播种后不能发芽,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  相似文献   

2.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菌核病1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侵染植株各个部位,形成根腐、茎腐、叶枯和盘腐4种类型。根腐(立枯病):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发生。苗期染病的幼芽和胚根呈褐色斑水浸状,扩展以后易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生育期的食葵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以后会扩展到茎及其它部位,潮湿的病部易长出白色菌丝和粒  相似文献   

3.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4.
<正>立枯病是板栗苗期主要病害,多危害较大幼苗茎基部,幼苗出土后,尚未木质化前,在茎基部出现褐色长形病斑,上下蔓延,病部凹陷环缢茎基,病皮黑褐色,地上部因失水而萎蔫至枯死,病苗直立不倒。为防治板栗立枯病危害,笔者对立枯病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5.
一、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在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小皱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危害严重时,植株变黄,  相似文献   

6.
随着棉花的长期连年种植,造成棉花苗期病害普遍发生,直接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作者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种苗期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发病规律、识别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起到指导棉农及时防治、减轻病害发生的目的。棉花苗期病害是指棉花播种至幼苗期所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根病和叶病两种类型。根病有立枯病、红腐病、猝倒病等,常导致出苗前的烂子、烂芽和出苗后的根腐与茎基腐,是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叶病有黑斑病、褐斑病、茎枯病等,主要为害棉苗的子叶、真叶和茎,严重时茎顶端和叶片凋枯脱落。  相似文献   

7.
正冬春蔬菜育苗幼苗生长较弱,同样易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而引起伤苗或死苗,冬春季育苗重点抓好苗期的病害和生理性障碍的防治工作。1蔬菜苗期病害1.1猝倒病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莴苣、葱、甘蓝等蔬菜育苗,均可受害。幼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发病多,大苗发病少。种子发芽出土前染病多会烂种;出土后染病表现茎基部出现水浸状黄褐色病斑,随后病斑溢缩变细呈线状,幼苗枯死倒伏,湿度大时病部或其周围的土壤表面会长出白  相似文献   

8.
一、菌核病的诊断1.立枯型从幼苗期到花盘形成前均能发病,以苗期和成株期最常见。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植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萎蔫。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  相似文献   

9.
<正>1病害1.1立枯病和猝倒病1.1.1症状立枯病:播种、发芽后真叶开始展开前幼苗发病,初见根茎部出现茎缢缩,变褐、软化、倒折。有的根系受害,根部变褐。有时在土中未出土即发病,造成刚发芽的幼苗烂种或霉烂。刺腐霉猝倒病:根茎部呈水浸状腐败,略变细缢缩,病苗倒伏。1.1.2病原立枯病为立枯丝核菌(Rhizoc-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且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为害严重。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江苏省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寡照的特殊气候使得江苏省的小麦尤为容易发生赤霉病,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烂麦头,主要发生在春季湿润多雨、少日照和潮湿的麦区。 1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真菌性病害。自麦类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的危害最大。穗腐症状一般在灌浆后期到乳熟期大量出现。发病初期,首先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上,严重时可蔓延到全穗。病穗呈枯黄色,并在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至后期病部还会出现黑色小颗粒。受害麦粒皱缩、干秕,并含有毒素,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2.
<正>蔬菜苗期病害较多,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炭疽病及沤根等,严重发生时造成缺苗,影响当季生产,在生产中抓好苗期病害的防治,是确保当季蔬菜生产的重要措施。1、猝倒病主要危害瓜类和辣椒、茄子、莴苣等蔬菜幼苗,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苗期发病,幼茎多在近地表处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发展绕茎,逐渐湿软缩成线状,表皮脱落,使幼苗依然青绿而折倒,故称为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而干枯。苗床湿度高时,病苗或临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棉状菌丝体。猝倒病主要由瓜果腐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的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  相似文献   

13.
棉花立枯病俗称烂腰、折倒病,是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常与碳疽病混合发生.苗未出土前可造成烂芽烂种,出土后半个月内危害幼苗茎基部.受害苗茎基部初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绕茎四周向下凹陷为黑褐色,严重时棉苗萎蔫、倒伏枯死.子叶被害产生棕色不规则病斑,以后病斑脱落穿孔.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小麦苗期受到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为褐色,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为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笔者开展了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6.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7.
蔬菜苗期病害最常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灰霉病、早疫苗、沤根、晚疫病,这些病害对蔬菜的正常生长危害极大,严重时可造成幼苗成片死亡,是蔬菜苗期大害。一、猝倒病(绵腐病、小脚瘟)。主要浸染瓜类、茄果类、莴苣、芹菜、洋葱和甘蓝等蔬菜幼苗,还可引起瓜类、茄果类蔬菜的果实腐烂。出土前染病,多为烂种所致,出苗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茎一周,易变软,使表皮脱落,病部缢缩,茎呈线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常见病害1.猝倒病(1)症状。猝倒病又名绵腐病,俗称“小脚瘟”“倒苗”“霉根”,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3种,是辣椒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种子发芽至出土前即可发生,表现为烂种、烂芽。幼苗出土后主要危害真叶展开前的幼苗及具有1~2片真叶的小苗,茎基部木质化的大苗一般不会受害。幼苗发病时,基部像开水烫过一样呈黄绿色水渍状,病斑很快变为黄褐色并发展至绕茎1周,病部组织腐烂、干枯进而凹陷、缢缩,  相似文献   

20.
<正>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危害瓜果类作物,如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和西瓜等(见第21页图1~7),是南方蔬菜苗期生产上的首要病害,最易发生和蔓延。严重时可引起幼苗成片死亡,甚至毁苗。症状特点猝倒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幼苗出土后,茎基部与地面接触处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随后变成黄褐色缢缩凹陷,呈线状,幼苗在缢缩处折倒,萎蔫死亡。发病严重时,幼苗尚未出土即已烂种烂芽。在高温高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