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黄鳝 (1)用400毫克/千克食盐和400毫克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预防水霉病. (2)用5%~10%食盐水擦洗患部,或反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  相似文献   

2.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业》2010,(13):47-47
(1)每100公斤生石灰加食盐2.5公斤.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鲫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2)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时.用15公斤食盐化水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3)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1公斤食盐,3公斤菖蒲汁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水霉病。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0,(13):47-47
(1)每100公斤生石灰加食盐2.5公斤.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鲫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2)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时.用15公斤食盐化水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3)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1公斤食盐,3公斤菖蒲汁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水霉病。  相似文献   

5.
鳝鱼抗病力强,平时很少发病,只有当水质恶化或鳝体受伤时才容易得病。一旦得病,鳝鱼反应迟钝,活动异常,不摄食或白天游出洞外,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所以在高密度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防病治病。如在鳝鱼种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鱼池,用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鳝种20分钟等。现将几种常见鳝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鳝种放养初期,由于体外受伤后易得这种病。防治方法是经常加注新水,用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水体各用4克)全池泼洒,或用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使其在池水中含量达1~1.5ppm。还可在鳝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1~2分钟,可预防此病。  相似文献   

6.
食盐的妙用     
<正>1.黄鳝。①用400毫克/千克食盐和400毫克/千克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预防水霉病。②用5%~10%食盐水擦洗患部,或把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③每50千克黄鳝用食盐250克、大蒜250克捣  相似文献   

7.
一、烂鳃病 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漂白粉2克/立方米溶水后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在4~10月这段时间流行.因此,掌握鱼病的发生规律,针对不同鱼病的发生季节,在鱼病发生前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对控制鱼病的发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1.体外鱼病的药物预防主要采用全池遍洒法.预防体表细菌性疾病,常用漂白粉,使池水成1毫克/千克的浓度,每隔15天左右泼洒1次,可预防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等;也可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亩鱼池平均水深1米时,用生石灰15~20千克.预防体外寄生虫鱼病,如车轮虫、小瓜虫、中华鳋等,可每月泼洒1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池水成0.7毫克/千克浓度,或用晶体敌百虫(含量为90%)用量为0.3~0.5毫克/千克浓度.  相似文献   

9.
早春季节,阴雨连绵,水温较低(15~20℃),病菌生长繁殖旺盛,是水霉病最适流行时节.一些地方习惯早春放养鱼种,将密养于越冬池中的并塘越冬鱼出池分养,或进行鲤鲫等家鱼的春繁生产,均会因拉网、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造成鱼体表受伤,同时池水或孵化用水疏于消毒或消毒不严,往往给病菌以可乘之机附着鱼体(卵),导致水霉病的发生.   该病初发即病菌刚寄生鱼体(卵)不久时,肉眼一般难以看出病鱼(卵)异样,而当肉眼能看到时,病菌丝已侵入鱼机体内或卵膜内,大量繁殖向内外生长,成为灰白色的旧棉絮状物覆于病鱼(卵)体表,并分泌酵素分解鱼组织,使鱼卵胚胎发育中止;使病鱼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预防水霉病发生的技术方法:一是提倡在冬季水温5~10℃、天气晴好时放养鱼种,避开该病高发季节;二是无论是鱼种出池投放还是家鱼春繁均要求操作细致,减少鱼体损伤;三是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常规清塘、入池鱼种以3%~5%食盐水浸浴、受伤亲鱼勿用孔雀石绿浸浴或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等,使病菌缺少适合的生存环境,减少此病发生;四是把亲鱼控制在良好天气时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对静水孵化卵用7毫升/升孔雀石绿浸浴10~15分钟,并每天早晚各用70~100毫升/升孔雀石绿遍洒附近水面1次,而流水孵化方式则每隔6~8小时加孔雀石绿溶液1次,使水呈淡绿色,直至出苗前为止;五是对于出现病症的池塘,采用2~3毫升/升亚甲荃蓝全池泼洒,或每667平方米(1亩)用菖蒲5公斤熬汁,食盐1公斤,混合于5公斤人尿全池泼洒治疗.如同时结合施用灭虫及杀菌的其它商品鱼药,则效果更佳.   ……  相似文献   

10.
杨保国 《农家科技》2006,(12):27-27
黄鳝①用400毫克/千克的食盐和400毫克/千克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水霉病。②用5% ̄10%的食盐水擦洗患部,或把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 ̄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③每50千克黄鳝用大蒜250克、食盐250克,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 ̄5天,可防治细菌性肠炎。④用3% ̄  相似文献   

11.
<正> 1.清。即清塘消毒。水深1 米的池塘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开后全池泼洒,以杀灭传染源及增加钙质营养调节鱼池酸碱度,改善鱼体环境。 2.防。即搞好鱼病预防。要做好鱼种、工具、食场饲料的消毒。在放养前用10毫克/升漂白粉对鱼种浸洗15分钟:木制工具用5%漂白粉洗刷或日光曝晒;网具可用10毫克/升硫酸铜浸洗 15~20分钟;对食场可用装有漂白粉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的袋子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     
1.水霉病 该病因鱼体受伤霉菌感染所致。肉眼可见受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病鱼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消瘦而死。 防治:①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或亚甲基蓝2克~3克化水全池泼洒,隔2天再用1次。  相似文献   

13.
1.鱼类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染病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导致衰弱而死。防治:①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②受伤亲鱼可用4%碘酒涂抹患部;③鱼卵可用4%福尔马  相似文献   

14.
正1.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此病多发生在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后极易感染。防治:(1)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2)用4%的食盐水浸浴病鳅5~10分钟。2.烂鳍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1)用漂白粉泼洒全池,用量1毫克/升。(2)用菌特灵按0.04%的比例拌饲料连喂3天。3.寄生虫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中打转,体表黏液增多,多由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所致。防治:  相似文献   

15.
1、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是促进鱼长膘的重要条件,因此平时勤注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5~6天左右加注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以15.25厘米为度。每月泼洒2~3次生石灰,以消灭细菌和增加钙质(一般水深为1.5米的池塘,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6.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在养鱼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六早”: 1、早清塘消毒 及早清理整修池塘,清除过多淤泥,疏通进排水渠。放养鱼种前7-10d,用生石灰化浆全池遍洒杀菌消毒,干池每亩(1亩=1/15ha)用生石灰75kg,带水清塘,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150kg。消毒也可以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水深1m每亩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水深1m每亩用漂白粉13.5kg。  相似文献   

17.
三、蛙病敌害的防治 蛙类四季均有发病机会,因此要掌握它的主要规律,以达到防治的效果。1月~3月、10月~12月主要是蝌蚪水霉病、蛙红腿病;4月~6月各种寄生虫类病;7月~9月高温季节,因水质恶化,产生气体导致中毒病。 (一)病害 1.红腿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点状出血,肌肉呈红色,活动迟钝,拒食。 防治方法:将病蛙捞起放在10%~15%的盐水中浸泡5分钟~10分钟,两天后可治愈,然后把病蛙移入另一池中,再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2.肿腿病:因腿部受伤后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病蛙腿部水肿呈瘤状,影响摄食,…  相似文献   

18.
曹宝康 《当代农业》2013,(22):43-43
每100公斤生石灰加食盐2.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鲫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时用15公斤食盐化水后全池泼洒.可治疗鱼类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痛: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时用1公斤食盐、3公斤菖蒲汁化水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水霉痛。  相似文献   

19.
正读者李岩盛问:罗非鱼水霉病咋防治?答:罗非鱼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现病害,但在越冬期间,因水温较低,放养密度大、水质易污染,容易引起病害,严重的在短期内会引起大量的死亡。罗非鱼的越冬期较长(10月至翌年5月),水霉病是影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鱼体损伤后,水霉菌侵入,大量繁殖成絮状,严重时可遍及全身,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避免此病首先应该尽量不让鱼受伤,发病后,可采用提高水温或用小苏打和食盐各万分之四的溶液全池泼洒,或用3%~4%浓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15,(6):63
江苏省镇江市网友问:春季鱼病该如何防治?答:春季常见鱼病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病等,应采取预防为主,定期用药泼洒消毒。防治水霉病可每15天用治霉灵1毫克/千克对水泼洒1次;预防细菌性鱼病从4月份开始,一般每15天用漂白粉1毫克/千克或生石灰20毫克/千克对水泼洒1次;每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0.5毫克/千克,均匀泼洒1次,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