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选择福州典型的河流廊道绿带——闽江及闽江公园南园4种不同内部结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每天8:00-18:00,每2 h分别对样地和对照处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7 d。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分析亚热带城市河流廊道绿地不同内部结构与温湿效应的关系,为河流廊道绿带建设提供合理的依据。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草坪的降温增湿效果不显著,乔—草、灌—草和乔—灌—草型绿地的降温增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高淳区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入口的停车场的种植设计为目标,以发挥植物生态效益、改善游客停车环境、降低施工成本、结合高淳当地百姓喜好鲜艳色彩(如红色、黄色等)的人文特色为设计理念,采用了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美国竹柳(Salix‘Zhuliu’)、北美海棠‘高原之火’(Malus micromalus‘Plateau Fire’)、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等红黄色花叶系植物,营造了"乔—灌—草"多层次的森林群落停车场,最终营造出集"高效、生态、景观、人文、有序"五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停车场。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踏查,对兰州市分车带绿地植物群落现状进行了调查。兰州市分车带绿地中乔木共有8科10属16种,其中落叶乔木11种,常绿乔木5种;灌木11科15属28种。兰州市分车带绿地植物群落组成以乔—灌—草配置模式为主。在36种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植物中观花类占的比例最大,占47.8%,其次是观叶类25%、观形植物22.2%、观果植物5%。从生态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兰州市城市道路绿地的乔木种类相对单一,这与设计者的审美观有直接关系,但也能反应其他观赏性植物在兰州地区应用偏少。  相似文献   

4.
论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生态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重林轻草现象,结合甘肃省及其不同类型区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相关理论对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甘肃省应以还草为主、还林为辅,在有还林潜力的地方还应坚持"还草—还灌—还林"的逆向治理路线。  相似文献   

5.
陈杰 《现代农业科技》2013,(9):163-165,174
在物种和群落调查基础上,测算了昆明市26种常见物种的叶面积指数、6种绿地层片及7种绿化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并借助GIS技术,测算了昆明市一环内的总体绿量。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程度、种植密度、树冠形状等)的影响,其中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多在10以上;昆明市一环内的总绿量为2 429.06 hm2,且不同绿化类型的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构层次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但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绿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南阳市区片状绿地按种植结构分为乔-灌-草、乔-草、灌-草、乔木、灌木和草坪6种类型,并定点定时测定绿地中心和对照点的光强、湿度、温度、噪音和空气中细菌数。[结果]结果表明,在片状绿地中,除草坪外,其他绿地均具有一定的遮荫效应,不同结构绿地遮荫效应依次为灌木>乔-灌-草>乔-草>灌-草>乔木>草坪;各绿地也有明显的降温效应,降温效应依次为乔-灌-草>乔木>灌木>乔-草>灌-草>草坪;各绿地还有一定的增湿效应,增湿效应依次为乔-草>乔-灌-草>乔木>灌木>灌-草>草坪;各绿地也具有降噪效应,降噪效应依次为乔-灌-草>乔-草>乔木>灌-草>灌木>草坪;各绿地在灭菌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灭菌效应依次为乔-灌-草>乔-草>乔木>灌-草>灌木>草坪。[结论]相同种植结构的绿地中复层结构绿地的生态效益均大于单层结构的绿地,以乔-灌-草三维立体型绿地生态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颐和园园林绿地复合系统耗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研究中多关注某一单一植被类型的绿地水分利用和管理,较少实地研究植被组成更复杂的园林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耗水规律的情况,该文通过对颐和园降雨、灌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基质势等指标的实地、原位、多点监测,利用分布式水量平衡基本原理,初步研究了乔草、灌草和纯草3种园林绿地系统的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乔草组合和纯草均表现为低耗水、高渗漏,灌草组合表现为高耗水、低渗漏;灌草组合和纯草比乔草组合具有较高的土体补水量。建议雨季应停止灌溉,防止水分渗漏,以临时性补灌为主,同时加强排水措施,尤其对于具有高渗漏特点的乔草和纯草系统;由于灌草具有高耗水性,应在设计节水型园林时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8.
受损边坡生态修复工艺选择、目标群落设计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道路边坡、采石边坡2类最常见的受损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工艺选择、目标群落设计进行了总结,对工程效果进行了调查和观测。结果表明,道路边坡的植物群落总的演替顺序为草本植物群落→灌、草混生群落→乔、灌、草立体群落,单纯草被群落在后期生物演替过程中存在退化,而乔、灌、草混合生态模式则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值得推荐的植物配置方式;采石受损边坡植被覆盖率较高,复层混合群落结构占主导,生物多样性丰富,演替过程明显,但局部存在植被退化现象。总体而言,调查样地受损边坡生态修复工艺选择与目标群落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水体存在总氮超标问题,对小镇内景观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构建以挺水植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与生物填料(碳纤维草和立体超细纤维草)复合成的立体生态模块,分析其在景观水系中的除氮能力和机制,植物种类、生物填料类型对除氮的影响及立体生态模块最佳长度。结果表明:复合立体生态模块具有较好的除氮效果,总氮平均去除率为73.58%~97.61%,均高于空白(30.87%),除狐尾藻、竹叶眼子菜外的不同植物和生物填料类型复合成的立体生态模块对氮去除效果影响显著(P<0.05)。平均总氮出水质量浓度,18个立体生态模块均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水质标准(1.50 mg·L-1)。在总氮去除率为85.00%时,不同立体生态模块最佳长度不同,对氮去除最好的3个模块为香蒲-伊乐藻-碳纤维草(1.34 m),美人蕉-伊乐藻-碳纤维草(1.44 m)和香蒲-伊乐藻-立体超细纤维草(1.64 m)。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道路中不同绿地结构对PM_(2.5)、PM_(10)的消减作用,选择河南省信阳市城区主干道——新五大道、新七大道上不同绿地结构(乔、乔-草、灌-草、乔-灌、乔-灌-草、对照点)为试验监测点,对其PM_(2.5)、PM_(10)浓度进行监测、分析以及消减率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结构内PM_(2.5)、PM_(10)浓度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且在08:00左右浓度达到最大。乔-灌、乔-灌-草绿地结构的PM_(2.5)、PM_(10)浓度显著低于其他4种绿地结构。不同绿地结构对PM_(2.5)、PM_(10)消减作用差异显著,对PM_(2.5)消减作用规律为乔-灌-草﹥乔-灌、乔-草﹥灌-草、乔,对PM_(10)消减作用规律为乔-灌-草﹥乔-灌、灌-草、乔-草﹥乔,整体上看,绿地对PM_(2.5)消减率高于PM_(10)。  相似文献   

11.
北洛河流域退化植被的生物恢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地貌、气候等特征,把北洛河流域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及黄 土高原沟壑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梁峁顶建立水土保持植被,退耕后 最适宜还草,可以适当种植灌木;在梁峁阳坡,以水土保持为主,兼顾 生态混交的草灌,并以少量乔木结合;梁峁阴坡以薪炭林为主,草灌乔 相结合;在沟底以培育用材林为主。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塬面建立农林 草生态经济复合模式,以农耕地为主;塬坡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草带, 沿沟边种植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的植物。阳坡以退耕还草灌为主,阴 坡乔灌草相结合;在沟头、沟边, 以建防护林为主。  相似文献   

12.
在物种和群落调查基础上,测算了昆明市26种常见物种的叶面积指数、6种绿地层片及7种绿化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并借助GIS技术,测算了昆明市一环内的总体绿量。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程度、种植密度、树冠形状等)的影响,其中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多在10以上;昆明市一环内的总绿量为2 429.06 hm2,且不同绿化类型的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构层次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但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绿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新采伐的迹地, 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更新或利用,为防止迹地恶化、控制生荒,可于当年用2. 4—D丁酯进行喷布,对抑制翌年草灌大量孳生起到了良好效果。喷药最佳时间为8月中、下旬,用浓度为剂型72%的丁酯乳油兑水100~200倍,将草灌枝叶喷湿喷透,每公顷2,4—D丁酯乳油用量约2~4千克。  相似文献   

14.
由于沙石矿的无序开采,形成了蓟县及周边山区大面积山体破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扬沙起尘等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人工垒砌坝台、爆破挖坑、客土回填整地;选用抗旱性植物材料,乔(针阔彩叶树)、灌、草、爬藤树种配置;培育容器苗木;精细栽植;地面全覆盖等工程技术和生物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破解了采矿迹地生态修复的技术难点,实现了乔、灌、草、爬藤植物立体复层绿化、多元化生态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郁闭度0.20、0.40、0.60、0.80、1.00样地,采用灌木生物量模型法和草本生物量平均木法,估算出不同林型不同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郁闭度为0.02时灌草生物量最大,郁闭度1.00时,灌草生物量最小,灌草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小;杨桦次生林郁闭度为0.20时灌草生物量最大,郁闭度1.00时,灌草生物量最小,灌草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小;落叶松人工林在林龄较小时,灌草生物量最小,母树林灌草生物量最大。不同林型在同一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差异显著。郁闭度为0.20和0.40时,杨桦次生林灌草生物量均大于云冷杉林;郁闭度为0.60时,灌草生物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为0.80时,3种林型灌草生物量几乎相等;郁闭度为1.00时,落叶松人工林灌草生物量最大,且其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均大于其他两种林型。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态性灌草饲料植物,让植被恢复与经济利用并行不悖,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战略抉择.特别是我国北方很多地区,生态建设要求以"灌草先行",故更具现实意义.基于此,介绍的2种生态性灌草饲料植物:美国四翅滨藜和沙打旺,旨在为推广与利用好此类植物奠定种质资源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轻质灌孔复合砌块是一种集承重保温于一体的砌块,在我国墙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轻质灌孔复合砌块在满足保温性能的前提下,力学强度应满足轻骨料混凝土承重构件最低限值要求。在灌孔砌块使用过程中,力学强度因砌块构件形式改变而变化,砌块孔洞率越高强度越低趋势不变,但轻质混凝土强度变化数值及灌孔率最高限值未知,本文以陶粒混凝土为基体材料,泡沫混凝土为灌孔材料,制备轻质灌孔复合砌块,设置8组不同灌孔率,对48件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轻质灌孔复合砌块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基体骨架强度,灌孔率越高保温性能越好,但强度越低;陶粒混凝土灌孔率超过40%时不可作为承重构件,仅作为保温自承重构件使用;轻质灌孔复合砌块的"灌孔率-抗压强度"模型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较高,模型较准确,本模型将有利于指导轻质灌孔复合砌块的生产,通过设定砌块强度确定灌孔率。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中国农垦》2009,(10):57-57
黑龙江垦区洪河农场在“抓城”过程中,始终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立体绿化方式,强力推进“绿色生态、田园风光”式的农垦城镇建设,使城区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图为洪河农场场区一角。  相似文献   

19.
"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是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为了提高粤东北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水平,促进蕉岭县健康养殖的发展,该研究在蕉岭县文福镇顺进鱼类养殖合作社的哇子塘水库,实施"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用苗种饲料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饲养,推广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利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等,克服了以往山塘、水库水深草密暗沟多危险多带来的捕捞困难的缺点,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成本更低,肉质好、营养、健康,无腥味。这一技术已在当地推广应用,受到渔业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式。[方法]通过对武汉园博园中山西三园(太原园、大同园、晋中园)绿地植物的实地调查,对展园中植物种类、植物景观配置特色等进行分析。[结果]太原园共有植物51种,分属43科49属;大同园共有植物15种,分属13科14属;晋中园共有植物12种,分属9科11属。物种丰富度为:太原园大同园晋中园。太原园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由袖珍椰子、八角金盘、金心吊兰、紫鸭趾草和鹅掌柴等5种常绿植物组成立体景观,形成大同园正门,该垂直绿化方式在有限空间内极大增加了绿化率。晋中园中植物种类较少,乡土植物如构树、狼尾草的应用,体现了晋中地区植被的自然面貌。[结论]针对三个展园中植物配置、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