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贵州清镇市这样中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生产常常遭受低温天气的危害,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俗称“秋风”)影响而造成减产,选用抗冷性强的高产水稻品种能起到抗逆穗产的作用。通过在清镇市两年的引种示范试验表明。筒优202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高产优质抗冷的特性。实践证明该新品种可在该市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有望能成该地区水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雷公山高海拔山区气候冷凉,倒春寒和秋风危害频繁,水稻生产受较大的影响,一般单产250kg/667m2。研究通过应用旱育秧、选用中早熟品种和强化栽培技术等达到前期防倒春寒,中后期避秋风,确保安全齐穗,实现了水稻超增产。试验区最高产量达622.9kg/667m2较当地最高单产的320.7kg/667m2增长94.23%。  相似文献   

3.
秋风危害是贵州水稻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据统计,1992-2002年全省平均每年63个县发生秋风,占总县数的75%,比1952-1992年间41个县多了22个县,危害面积扩大了一半.毕节市是贵州秋风重发区,为了确保水稻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结合毕节市实际,根据省课题组安排特进行了高寒山区水稻适宜播期试验.  相似文献   

4.
防治水稻稻曲病农药产品登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水稻稻曲病危害日益加重,从而受到农业科技部门关注。分析其主要因素为水稻品种更新、耕作制度改变和施肥水平提高,逐步使稻曲病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不仅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同时稻曲病米粒及米糠对人畜有毒性。虽然选用抗疫品种、科学合理施肥,有利于减轻稻曲病的危害,而掌握施药适期及时使用农药防治,仍是有效控制稻曲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从而登记防治稻曲病的产品相应扩展。稻曲病危害加重后,为相关杀菌剂品种扩大了市场容量。据统计至今  相似文献   

5.
抽穗开花期不同高温处理对水稻开花习性和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水稻的伤害机理,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对2个耐热性不同早稻品种进行不同高温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开花习性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日开花数减少,日开花峰值降低,开颖角度减小,花粉粒直径增大,花药开裂、花粉活力、柱头活力下降,结实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2个品种的结实率与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系数、柱头活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733*,0.9768*和0.9270*)。水稻抽穗开花期受高温的危害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同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996受高温的伤害小于热敏感品种4628。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绝收,因此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四川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审定工作的认识,笔者总结了水稻的重要地位、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及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工作,回顾了四川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南方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在长江上游的部署与发展。这为以后发展水稻品种抗病审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绝收,因此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四川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审定工作的认识,笔者总结了水稻的重要地位、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及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工作,回顾了四川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南方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在长江上游的部署与发展。这为以后发展水稻品种抗病审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贵州高原平均海拔1000m以上稻作区多阴雨、寡日照,水稻生产易受到低温、“秋风”的危害,尤其是高海拔山区常年遭受大面积秋风冷害。为此,黔南州农科所从1989年开始了水稻抗寒育种,经过10年努力,从若干自育组合中筛选出具有强抗寒性的籼粳交三系早熟大穗型组合金优404,2001年秋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抗寒性技术鉴定,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纹枯病是杂交水稻制种大面积平衡增产的影响因素之一。此病危害叶鞘、叶片,致使叶片枯死,孕穗期受害,父本花粉量减少,造成花粉不足,最终导致减产。当环境温度达到28℃~31℃、相对湿度在95%~100%时,非常有利于病菌菌丝侵染蔓延。受此病危害,一般减产1...  相似文献   

10.
水稻耐淹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涝害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概述了水稻受淹涝危害的主要表现、耐淹涝品种的特点和耐淹涝能力评价,淹涝胁迫对水稻的影响,水稻耐淹涝生理机理及遗传改良,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耐淹涝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荣萍  马均  蔡光泽  孙永健 《作物学报》2012,38(9):1734-1742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高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 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 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 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 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 直接影响受精结实, 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离体失水胁迫对开花期水稻花粉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12份云南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开花期的稻穗分别进行离体人工高温(40℃)、低温(17℃)和失水胁迫处理,检测其花粉存活率。结果表明:高温和低温使各品种花粉存活率极显著降低。其中老品种籼稻和粳稻对高温和低温都比较敏感,且籼稻对低温的敏感性普遍高于粳稻,而对高温的敏感性两者差异不显著。离体失水处理能极显著降低水稻的花粉存活率,相同材料的花粉抗失水能力与叶片保水力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秋风对水稻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更好地对秋风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定量评估秋风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利用贵州省多年农业气象试验站水稻观测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水稻空壳率与各气象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空壳率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抽穗前10天—抽穗后5天的平均气温对水稻的空壳率影响最大;不同时段,持续时间及水稻抽穗的不同阶段的气温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用负积温表征和评估秋风对水稻的影响优于常规秋风指数,通过计算秋风强度和水稻灾损率,建立了基于秋风指数和负积温表示的水稻灾损量气象模型,为贵州秋风的监测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秋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8月9—20日的秋风,严重影响了遵义县的水稻产量,结实率低,减产38.49%。通过定点对秋风危害调查和临田验收,得出8月8日前剂穗的水稻组合结实率为82%,与正常年份85%相比,减产3%;8月9-20日齐穗的水稻组合结实率最低,为49.7%,减产35.3%;8月20日后剂穗的水稻组合结实率低,为50.5%,减产34.5%。  相似文献   

15.
抗冷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育种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细胞结构、细胞内主要物质、酶的适应性变化、激素的调节、Ca^2 的调控等方面,综述了抗冷水稻和冷敏感水稻在耐冷特性方面的差异:低温下耐冷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好的细胞膜完整性,保持更高的CAT、SOD和POD等保护酶活性和更低的MDA含量,并诱导产生更多的脯氨酸,同时ABA水平增高。从多方面揭示了抗冷水稻的抗冷原因,并初步提出了今后抗冷水稻品种选育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水稻孕穗期高温对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降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以‘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为材料,在孕穗期幼穗分化Ⅳ-Ⅵ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9、32、35、38℃处理7天,以同时期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30.6℃),研究孕穗期不同温度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对照相比,38℃处理显著降低了‘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的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可育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0.2%、54.7%。随温度的升高,2个品种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38℃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但对有效穗影响较少。水稻孕穗期高温能显著降低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同时影响幼穗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使结实率和产量下降,不同品种对高温危害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及有关外因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择9个具不同纹枯病抗性的水稻品种,采用3个纹枯病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在2个生长季进行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季、接种方法和菌株极显著地影响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反应,其中,以生长季因子的效应最大。不同接种方法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因生长季的不同有所变化。不同品种在同一生长季、接  相似文献   

18.
水稻对低温最敏感的生育期是孕穗期,特别是从四分体到早期小孢子阶段,主要受害特征是由花药发育不完全和花粉败育引起小穗授粉失败。孕穗期低温还能引起小穗退化。水稻对低温的第二个敏感时期是开花期;低温阻碍了开花,在此期间花药开裂和花粉萌发都受到了影响,导致了不育小穗的增加。在日本北部和其它国家,如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19.
一个高抗水稻纹枯病突变体的发现及其遗传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是遍及全球的病害,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其病原菌具有宽广的寄主范围和强腐生性,属土传真菌病害。多始发于植株基部,病情发展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在高氮、高温、密植、株间湿度大等情况下易发病且病征明显。水稻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随着高产或超高产杂交稻品种的推广,水稻的氮肥用量逐渐增加,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已跃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首.在超级稻育种工作中,穗重和穗数的协调发展是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水稻纹枯病成为进一步提高穗数的主要限制因素。周开达等[1]提出的重穗型杂交稻的稀植栽培法就是为避免纹枯病的危害。陈志谊等[2]研究发现,中抗纹枯病的水稻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虽不可避免地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但并不引起明显的产量损失。因此,超级稻品种如果有中抗及其经上水平,单位面积有效穗若能增加10%-15%,其增产潜力也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该病的抗性遗传研究难度较大,进展也较慢。  相似文献   

20.
"秋风"频发地区杂交水稻抗寒性品种(组合)的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中阳  廖景容  白慧英 《种子》2004,23(5):54-56
针对近年来秋风发生频繁,造成杂交水稻大面积减产,选用推广抗寒性强的品种(组合)、确保用种安全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引进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及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组合)的抗寒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优431、黔优18、Ⅱ优838、汕优联合2号等耐寒性强,适于秋风频发地区品种布局中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