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为促进热区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南亚办和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开发中心共同利用《中国热带农业》杂志和《中国热带农业信息网》在热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为热区农民和农场职工办几件实事,以实际行动为推进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06,(5):1-1
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15件实事。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业》2006,(3):12-12
2006年我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和厅党组的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理15件实事。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15件实事。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理15件实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本文从能源型、工业型、生态型、城镇型、第三产业服务型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入手,探究其各自特点,并分析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中心任务和农村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等原则,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本文从能源型、工业型、生态型、城镇型、第三产业服务型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入手,探究其各自特点,并分析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中心任务和农村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等原则,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培养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浅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莉 《福建农业》2006,(12):28-2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迈进,而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素质还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部确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科学、技术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尤其是通过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保障;通过多层次的农村教育,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含义,认为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战略和主导力量,并从生产方式、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村镇建设、村民自治方面,提出了以农民现代化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国示范点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进行解析。以传统农民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农民在“四在农家”创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传统农民自身的发展和向新型农民转变的历程;传统农民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最终实现了内源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这也彰显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生命力。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途径—走“内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简红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99-5901
在我国农村开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科普,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我国农村科普方向与目标,积极开拓农民群众发展新思路,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民体育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民体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运用文献调研法,提出了发展农民体育的措施:"以政府支持为主导"、"以农民参与为主体"、"以精英为带动力量"、"以多元筹资渠道作保障"、"以农村学校体育为突破口",以期推动农民体育快速发展,提升农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倡导农民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58-158,193,220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立足职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油料生产,切实抓好生猪、奶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2006年7月,农业部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核配了“12316”作为全国“三农”公益服务专用号码,主要用于农民各类信息服务以及维权、投诉举报,简称12316“三农”服务热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农民教育是针对成年农民实施的基础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农民教育关系到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加强农民教育,而农民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有法制作保障,这就迫切需要对农民教育进行专项立法,它既是我国当前农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他国经验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科学文化人才。目前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更新观念,落实教育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学习路子;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构筑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培养各类科学文化人才,巩固教育成果等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