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泸县43个田坎大豆地方唾骂的29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单株秕荚数,秕荚率、三粒荚型百分主,分枝荚数,百粒重等性状的GCV值〉30%;百粒重,单荚粒数及三粒荚型百分率的广义遗传力〉90%,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及百粒重,株高及茎粗与单荚粒数及百粒重,单株有效分枝数及主茎结荚节数与单株有效荚数及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生态特点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宋启建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0,9(2):121-129
以42个来源于全国各地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模拟全国春、夏、秋三种播季条件,每个播季又分两期播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对大豆品种蛋白质、油分及总量含量的遗传变异,含量对播季的反应和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代表品种资源具有优良表现和较大遗传变异,品种来源地播种类型不同,在育种上的利用潜力也不同,春豆是品质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秋豆也可为优质育种提供高蛋白资源。三性状平均含量均随播季的推迟而降低,但不同播种类型品种播季间降低幅度不同,品种与环境虽然存在互作,但三性状的表现仍以遗传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机理,为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质区划是优化大豆种植环境和优质品种布局的重要依据,对于大豆优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根据5个大豆品种在东北三省11个地点种植的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和年推广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97份大豆品种的品质指标,依据大豆品质的地点效应和品种效应的加权平均数对东北三省进行了品质区划.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年份效应、地点效应、地点×年份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基因型×地点互作、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基因型×地点×年份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依据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地点效应和品种效应的加权平均数的聚类分析结果,同时考虑各地自然条件,兼顾行政区的完整性,将东北三省划分为五个大区,即北部高油大豆产区(Ⅰ-1区)、中西北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衡区(Ⅱ-1区)、中部高油大豆产区(Ⅰ-2区)、中南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衡区(Ⅱ-2区)、南部高蛋白大豆产区(Ⅲ区).  相似文献   

7.
以长江中游地区夏大豆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94个品种为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互纲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与形态及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是: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关系较大,与形态数量性状之关系次之,与生育期性状之关系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荚数/株、百粒重对产量,生育前期及分枝数对荚数/株,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长短对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中8种不同方法对86个长江下游大豆地方品种6个推广品种的聚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差平方和法(WM)空间扩张性适中,样本在各类中分布比较均衡,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按WM法进行的聚类分析表明,长江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类型及其特点与地理来源存在明显关系,供试地方品种可划归为四个生态区域:江苏新沂河以北地区、江苏长江与新沂河之间地区、苏南区、安徽淮北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淮阴、盐城两地区十五个县274个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十种数量性状、十三种质量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变异幅度以及表型相关系数,证实了该区夏大豆地方品种不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品质均具有较宽广的变异度。明确了主要性状间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淮、盐地区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利用价值及该地区夏大豆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豆F_2代是遗传变异最丰富的世代。在F_2代,许多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已衰退到接近中亲值。这一遗传特性,对于鉴定F_2代组合的优劣增强了可靠性.双亲中值和大值亲本对F_2代遗传变异影响较大,表明亲本性状的量对亲本选择、组合是重要的.性状间遗传力差异较大,形态性状大于经济性状.创造出最佳遗传变异和超亲变异,是获得较好选择效果的关键.熟期不同的亲本杂交,F_2是连续分布.遗传力较高,能出现超亲早熟个体.这一遗传特性,对于大豆早熟高产育种十分有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地方品种豆腐产量与有关加工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章晓波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4,13(3):207-215
本文采用298份大豆材料(其中主要是南方和黄淮海地区地方品种)研究湿,干豆腐产量,湿豆腐含水率、蛋白质原料利用率,蛋白质抽提率、蛋白质抽提率、蛋白质凝固率、残余蛋白率,豆腐蛋白保水率等8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南方与黄淮海来源品种豆腐产量及有关加工性状的变异均较大,但干、湿豆腐产量等,南方品种的平均数显著大于黄淮海品种平均数。子粒全蛋白含量与豆腐产量未见显著线性相关,但与豆腐蛋白保水率极显著负相关。百粒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地点、年份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用5个品质性状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在东北地区11个试验点种植,进行大豆品质生态研究,所得结果如下: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均存在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对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来说品种效应最大,所以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以品种改良为最理想途径.从各项互作效应检测的变异系数大小来看,均表现油分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变异系数.即油分含量对环境影响最敏感,其次为蛋白质含量,最后是蛋白质油分总含量.由于各项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东北三省范围内大豆品质表现更为复杂.在进行大豆优质生产时应对品种、地点、地区的气候条件年际间变化特点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种肥对大豆子粒蛋白质、油分含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油品种东农46为试验材料,采用N、P、K、NP、NK、PK、NPK七种种肥处理,每种种肥四个水平,探讨了各种肥料对高油大豆子粒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K肥配方为(75 75)kg.hm-2时对蛋白质含量增加效果最优,高水平施肥蛋白质含量高;中水平施肥油分含量达到最高,NK复合肥对提高油分含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M型杂交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M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测配的37个杂交组合的F1籽粒及其相应父本进行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28**);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父本及中亲值相比,具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其杂种优势与父本含量的高低呈显著负相关;杂交大豆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趋于中亲值,且比父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BHO高油玉米F2∶3家系为材料,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了测定高油玉米子粒的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近红外校正模型。预处理分别采用一阶导数 矢量归一化、一阶导数 多元散射校正及直线相减等方法,主成分维数分别为5、9、9。验证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的校正和预测效果最好,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分别为0.950、0.973、0.976,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在0.918~0.948,各项误差(RMSEE、RMSECV、RMSEP)在0.305%~0.721%。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高油玉米完整子粒品质性状三成分模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较高,可以满足高油玉米群体大量样品无损品质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豆地方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品种,我们进行了夏大豆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的研究,并对地方品种中系统选育的效果进行探讨,为选育大豆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夏大豆群体结构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南方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品种,研究不同密度及同密度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密度与株行距配置显著地影响产量,品种类型不同,其对密度要求不同,主茎结荚型品种密度以3.0万株/亩为宜,而分枝型品种以1.0-1.5万株/亩为宜,相同密度下株行距愈接近,则产量愈高,因而建议均匀种植。文中分析讨论了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原因,并对结论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营养价值较高,用途广的经济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大豆生产正在迅速恢复和发展,对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育种工作者既要注意大豆产量的高低也要重视品质的优劣。为此,我们于1981年对征集到的夏大豆品种资源412份进行了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的分析,以便能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大豆种间杂交(Glycine max (L) Merril×G. soja Sieb. and Zucc., G. max×G.gracilis Skvok Tzow)后代的性状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以栽培大豆为轮回亲本的回交效应。结果表明:F_1代育性不完全正常。上位性基因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传组成成分。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广泛,类型丰富。利用野生资源成败的关键在于亲本选配。回交是利用野生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半野生大豆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