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岩原鲤     
投资规模:每1000尾投入在2万元左右。 适宜地区: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的染色体核型,了解其细胞生物学特征,为其种质的检测提供相应的标准参数,也为进一步探讨岩原鲤的系统演化和进化地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肾细胞体内培养法,以头肾为材料,通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岩原鲤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岩原鲤的染色体数目2n=100,占总数的78%,核型公式为2n=22m+26sm+22st+30t,臂数NF=148。50对染色体中,有11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15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结论】岩原鲤与鲤亚科其他鱼类及鲃亚科部分鱼类染色体核型相同,但核型公式和染色体臂数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36-3937
概述了岩原鲤的形态特征、食性、生长特点、繁殖等生物学特征,并介绍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岩原鲤脑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原鲤具有后耳骨,脑颅整体形态、各骨片形态和连结与鲤相近,而与乌原鲤较远,赞同原鲤属与鲤属是一个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沙江、嘉陵江等水系中收集野生岩原鲤,于1999~2006年进行亲鱼培育及人工催产,并获得成功。水温在22-24℃时,效应时间为14-20h,孵化时间为78~106h。刚出膜的仔鱼呈淡黄色,身体不能平游,只能侧卧在水底,经过5-6d,鱼苗才能自由平游。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岩原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繁殖和稚鱼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岩原鲤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开放静止水体中测定岩原理Procypris rabaudi(Tchang)耗氧率(QO2)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从19℃升到32℃时,QO2变化范围为0.0913-0.1768mg/g.h^-^1。QO2在溶解氧浓度(DO)大于临界氧浓度时,基本恒定,小于临界氧浓度时,QO2随DC降低而降低。窒息点与温度呈正相关,并探讨了岩鲤人工驯化养殖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岩原鲤生物学特性及驯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原鲤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驯养技术试验,结果:岩原鲤生长适宜温度范围4~36℃,最适生长温度18~30℃,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正常摄食生长,但与其他养殖鱼类相比其生长速度较慢。亲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达性成熟。表明,岩原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成熟,可人工繁殖苗种,进行商品化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李萍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65-566
[目的]探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的早期行为习性。[方法]水温21~25℃时,对出膜岩原鲤0~90d仔幼鱼的摄食、游泳方式、趋避光性、洞穴隐蔽性、停留的水层、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黑白底质的选择性及聚群性进行观察。[结果]:出膜5~6d仔鱼开始摄食;仔鱼游泳方式的改变为在早期多静卧极少运动,到游速较缓做直线向前运动,转为巡游,最后到快速的疾游;仔鱼的趋避光性则由早期对光亮度不敏感,到趋光以及晚期的避光性;主要停留于水体底层;喜好洞穴隐蔽;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逐渐由弱至强;对黑白底质的选择性则经历了不明显到明显的过程;聚群性由开始分散活动到偶尔少数个体成群运动转为群体活动。[结论]该研究为岩原鲤自然种群的保护和开展人工养殖提供了基础资料。但摄食量很少,如何解决其适口的人工饲料是尚需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庹云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41-142
对岩原鲤的雌雄鱼鉴别、繁殖季节、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力、产卵类型、产卵行为、精卵形态以及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进行了综述,提出人工育苗期间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岩原鲤的研究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原鲤[Procypris rabtmdi(Tehang)]是一种长江中上游水系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少,再加上环境巨变和滥捕,使岩原鲤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濒临灭绝,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结合大量的文献和自己的研究结果,从分类地位、种群生态、形态学、生理生化、遗传学和人工养殖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岩原鲤的研究概况和进展,指出了岩原鲤种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6种组织(眼、脑、心、肝、肾、肌肉)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3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原鲤3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LDH检测到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Ldh-C位点仅在肝脏组织中表达:s-MDH在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和肾脏中的活性表达较强,m-MDH在脑、心脏、肾脏和肌肉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EST检测到由5个基因位点编码,其同工酶酶谱复杂,Est-2为6种组织的共有谱带,在肝脏中的活性表达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宜宾某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养殖场以体表出血为特征的流行性疾病的病因,通过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与16S rDNA、致病性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纸片扩散法(K-B)明确该流行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从病鱼的肝、肾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YYL),鉴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在水温(24±1)℃时,该菌对体重为(12.6±0.8)g的岩原鲤半数致死量(LD50)为5.8×104 CFU·g-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他定、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敏感,对亚胺培南、罗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克林霉素耐药;MLST分子分型其属于ST-251型,并携带aerAhlyAaphAactast等毒力基因。该研究从体表出血为特征的发病岩原鲤分离到ST-251型嗜水气单胞菌,该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因子,致病力强,在岩原鲤的养殖中应加强对该病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不同年龄阶段泥蚶的急性毒性试验。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浓度、温度以及氨氮浓度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均极显著地影响二龄和三龄泥蚶96 h的成活率。在24℃、28℃、32℃时,总氨氮对二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348.40、312.99、219.06 mg/L,SC分别为34.84、31.30、21.91 mg/L;总氨氮对三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681.25、443.20、285.84 mg/L,SC分别为68.13、44.32、28.58 mg/L。  相似文献   

15.
CU2+胁迫对禾花鲤[Procypris mterus)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Cu2+浓度梯度、胁迫时间时禾花鲤(Procypris mterus)血液和肝脏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为采花鲤的重金属胁迫研究及水污染生物监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进一步指导禾花鲤的健康养殖.采用可见光法测定了不同Cu2+浓度(0、0.067、0.084、0.101、0.118和0.134 mg·L-1)和胁迫时间(0、1、5和11 d)下禾花鲤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个持续时间段(1、5和11 d),低Cu2+"浓度处理组(0.067 mg·L-1)血液及肝脏的CAT活性高于其它各处理组,且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中、高Cu2+"浓度处理组(0.084、0.101、0.118和0.134 mg·L-1)血液和肝脏中的CAT活性则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被显著抑制(P<0.05),活性变化在5 d后趋于稳定.试验表明鱼体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水体中Cu2+浓度的影响,低Cu2+浓度能诱导鱼体血液和肝脏中的CAT活性增加,但随胁迫的加剧,CAT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