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旨在探究旋毛虫肌幼虫体内是否存在鸟氨酸依赖型抗酸系统,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Ts-ODC全序列基因组设计三条特异性siRNA分子,采用脂质体浸染转染的方法将其分别转染至旋毛虫肌幼虫体内,使用q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最佳干扰siRNA分子及最佳干扰条件;并在pH 1.5、2.5、4.5和6.6的条件下将肌幼虫分别培养0.5、1和2 h,从肌幼虫Ts-ODC基因转录水平、酶活性及存活率等方面分析Ts-ODC基因干扰对旋毛虫肌幼虫抗酸能力的影响;将Ts-ODC基因被干扰的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小鼠,在7和42 d时分别收集成虫和肌幼虫,分别计算其减虫率;将子一代肌幼虫在pH 2.5的酸性条件下培养2 h,计算其存活率,对Ts-ODC基因干扰的遗传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s-ODC siRNA-757为最佳干扰分子,转染12 h、浓度为2μmol·L-1培养3 d时为最佳干扰条件;各组pH 2.5培养2 h时Ts-ODC基因转录水平最高,pH 1.5培养2 h时虫体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培养条件(P<0.01),pH 4.5培养0.5 ... 相似文献
2.
3.
为探究旋毛虫体内是否存在鸟氨酸依赖性抗酸系统(AR5)及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TsODC)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p H1.5、p H2.5、p H4.5、p H6.6的培养液以及PBS (pH7.4)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0.5 h、1 h和2 h后,通过统计旋毛虫肌幼虫的存活率、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筛选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适酸处理条件。结果显示,在酸度为p H2.5培养2 h时,肌幼虫的存活率为51%(此时死亡数与存活数基本相等)及Ts OD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最高。因此,p H2.5培养2 h为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佳酸处理条件。于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精氨酸、Ts ODC多抗血清、姜黄素和雷帕霉素,以PBS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12 h、24 h和48 h后,采用上述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后,通过计算肌幼虫存活率,采用q PCR检测Ts ODC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初步筛选不同制剂的最佳培养浓度及时间,并在各最佳浓度和时间培养后,再经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s ODC蛋白的表达,分析各制剂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肌幼虫RNA的提取及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改进的AGPC法成功地提取出旋毛虫肌幼虫总RNA。每0.1ml压积虫体可获得100μg的RNA,其A260与A280及A260与A230的比值均接近于2,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旋毛虫肌幼虫总RNA缺少大部分真核生物所具有的28S rRNA.通过比较研究,筛选出理想的虫体处理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从总RNA中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得到一分子量为0.7kd的DNA。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对其消化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于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p15基因对肝癌耐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浓度递增法用顺铂(cisplatin,CDDP)诱导肝癌细胞HepG2建立动态耐药模型HepG2/CDDP/2.0.脂质体法将针对p15 mRNA的siRNA( Y1、Y2、Y3)和阴性对照siRNA-F转染至HepG2/CDDP/2.0细胞,筛选最佳转染浓度和最有效的干扰序列.MTT法检测HepG2/CDDP/2.0对CDD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分析HepG2/CDDP/2.0细胞周期分布、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15 mRNA和p15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肝癌耐药模型HepG2/CDDP/1.6,系中度耐药.RT-PCR显示siRNA Y3干扰效果最佳.转染后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3.8%(24 h),51.6% (48 h),48.8% (72 h)(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p15表达降低,p-gp表达增加.结论 在肝癌耐药的动态过程中,随着耐药时间的延长,G1期的比例增加.抑制p15的表达可降低G1期的比例,增加肿瘤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腺苷三磷酸结合盒G5基因(ATP-binding cassette G5,ab-cg-5)的功能,通过体外合成Tc-abcg-5基因的特异性siRNA,利用RNAi技术对T.canis的成虫和虫卵进行干扰。结果显示,干扰24、48h后siRNA-744组Tc-abcg-5的相对表达量比siRNA-1020组和siRNA-432组显著性降低,表明siRNA-744有较高的沉默效率。采用电穿孔法和浸泡法对siRNA-744的递送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浸泡法更有利于将siRNA-744导入到T.canis虫卵内。用siRNA-744经浸泡法干扰T.canis感染性虫卵,经口灌服小鼠,感染后第7天对小鼠的脑、肝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RNA干扰使T.canis感染性虫卵的感染力下降,从而降低了肺、肝的病变程度。研究表明Tc-abcg-5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虫卵的发育从而参与T.canis的生长、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8.
猪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蚴分别接种猪,犬,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对猪,犬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猪的繁殖力指数为117.04,而在犬为30.60,说明哈尔滨地区猪旋毛早相当于旋毛形线虫;其对猪感染性较高而对犬感染较差,但能通过犬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对鸡马立克氏病MDCC-MSB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构建以chTERT基因为靶点的3个RNA干扰载体pRNAT-chTERT-siRNA,筛选并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MDCC-MSB1细胞48 h后,TRAP-PCR-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进一步筛选出最有效的小干扰RNA载体。结果显示:转染干扰载体的MDCC-MSB1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干扰载体pRNAT-chTERT-II转染后抑制效果最明显(0.01)。 相似文献
11.
12.
野生动物体内的旋毛虫对猪的感染性研究宋铭忻周源昌(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哈尔滨150030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Trichinelaspiralis(Owen,1835)Railiet,1895]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全球分布,对人类健康威胁...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取6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A组喂食新鲜的旋毛虫包囊阳性鼠肉,B组喂食冷藏48h的旋毛虫包囊阳性鼠肉,C组喂食冷冻48h的旋毛虫包囊阳性鼠肉,D组喂食2.9%盐腌制并冷藏48h的旋毛虫包囊阳性鼠肉,相同环境下饲养45d。结果:A组感染率100%,B组感染率100%,C组全部未感染,D组感染率为40%。 相似文献
16.
17.
旋毛虫阳性小鼠的肌肉经不同方法储存后,为观察其对小鼠感染性的变化,取健康小白鼠20只随即分作4组,每组分别喂食新鲜、4℃冷藏、及-18℃冷冻,及腌制+冷藏一定时间的旋毛虫阳性的小鼠腿肌肉约1g。饲养1~2周,剖杀,取其膈肌、腿肌镜下观察是否呈旋毛虫囊包阳性。结果显示,喂食新鲜旋毛虫阳性鼠肉的小鼠和喂食经过冷藏的阳性鼠肉的小鼠都感染了旋毛虫,而喂食经冷冻的和经腌制+冷藏的鼠肉的小鼠均未感染旋毛虫,可见,将肉类冷冻或严格冷藏储存一定时间可杀死其中的旋毛虫,减弱其致病性,降低因食用疫肉而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区分旋毛虫各隔离种 ,人们对其对动物的感染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特别是国外学者。然而有关我国旋毛虫各隔离种对动物的感染性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对大鼠感染性的研究报道更少 ,并且都无旋毛虫国际标准隔离种做对照。自从Nelson和Mukundi报道T .nelsoni对大鼠和家猪感染性较低以来 ,国外很多学者相继对旋毛虫各隔离种在动物的感染性上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与T .spiralis相比 ,T .rlativa和T .nelsoni对动物尤其是对大鼠和家猪的感染性很低 ;并发现旋毛虫每个隔离种繁殖力指数 (R… 相似文献
19.
20.
哈尔滨地区猪狗旋毛虫对大小鼠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狗旋毛虫分别接种大、小鼠。结果发现,猪、狗旋毛虫对大鼠的感染力均很低,感染后至多45天即出现钙化、死亡;二者对小鼠的感染力存在着显著差异,猪旋毛虫对小鼠更易感。猪旋毛虫在小鼠的繁殖力指数(RCI)为109.905±64.138,狗旋毛虫的RCT为72.375±51.9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