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街巷空间作为村落传统风貌最直观的反映,是村落主要的外部空问形式。从街巷空间层次、街巷顶界面天际线和街巷空间尺度感3个方面对小江村古苗寨主街巷和支巷空间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驿站型聚落不仅是我国乡村聚落中较为独特的存在,还是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基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廿八都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着重关注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具有实践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聚落景观环境的空间设计出发,针对萱州古镇区位的自然地理空间和气候特征,分析出衡阳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生态环境空间单元模式,总结传统聚落空间与气候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4.
《花卉》2019,(22)
研究江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色是对其保护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南水乡聚落的研究呈现由传统物质空间转向多元化领域的趋势,随着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的介入,以及计算机技术和GIS平台的应用,产生了诸多定量研究的新方法。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江南乡村聚落景观特色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角度-方法技术-结论"的路线,从聚落空间、旅游资源、景观格局、聚落文化景观、人居环境以及聚落景观特色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价了2000年以来江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特色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聚落景观体现独特的民族传统聚落及地域文化,本研究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布朗族为例,对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景观进行分类研究,并从景观生态保护出发,通过文献查阅和典型调查法分析西双版纳布朗族传统聚落景观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布朗族民居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范围和具体措施,为其聚落景观规划和民居景观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月 《花卉》2018,(12)
本文以福建省连城培田村为例,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演变。以集体记忆为切入点,总结了培田村形成期、繁荣期到20世纪30年代受交通发展影响,逐渐衰败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阐述集体记忆对传统聚落空间肌理延续的作用。最后从传统聚落延续及保护的角度,提出培田村保护传统格局,延续空间肌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是人类聚居和活动的场所,也是有独特的魅力和明显的群系特征的人居文化空间。为保护传统村落内的整体历史风貌,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胜利镇三家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空间布局特征、建筑景观特征、人文景观特征4个角度分析三家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这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聚落作为独特的人类聚居和活动的人居文化空间,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创建"美丽乡村"具有重大意义。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辽宁省北镇市龙岗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整体布局特征,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4个方面分析龙岗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血缘型村落宝石村街巷空间的变化发展与基本形态元素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街巷空间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0.
张俊玲  万丽婷  王腾 《现代园艺》2023,(11):155-157+72
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江河山林草原等特定的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和文化信仰中产生并发展的,一旦离开这一生存空间,将成为无根之木。生产方式的变更、居住空间改变、传统文化转型等场域剥离现状,导致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以为继。以鄂伦春族为例,从非遗本体与聚落空间整体保护视角出发,整理非遗本体结构组成和保护现状,解构非遗文化生态景观要素,探究鄂伦春传统聚落空间与文化生态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机制,推动渔猎民族非遗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1.
通海古城素有"秀甲南滇"之称,作为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城,带着历史的印记,有着独特的街巷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建筑风貌和人文环境等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对通海古城的街巷空间现状风貌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对应的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使其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巷空间文脉能够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学视角,浅析鄂东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生成原因以及相应产生的社会学意义,对于当今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杨湾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南宋建村至今,历经数个朝代900余年时间,是太湖洞庭两山一带湖岛型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对杨湾古村的现状空间格局和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从自然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空间视廊4个方面提出杨湾古村的空间格局保护方法,以期为古村落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致使村落公共空间不断萎缩,阻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程,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基于此,综合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系统归纳了下屋村现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涉及公共建筑空间、街巷空间、水系空间、节点空间。通过对其内容以及功能的解读,分析并解决空间存在问题,以确保下屋村的良性传承,同时为相关的村落空间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传统街巷是扬州古城的城市景观和城市肌理,是一个现代城市与古城遗址相融合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街巷景观的城市。文章从南河下景观现状入手,对其更新的措施与保护对策进行分析,浅谈如何保护和更新南河下街巷景观。  相似文献   

16.
乡土景观具有高度的地域适应性,以珠三角乡土景观为对象,传统村落为线索,通过历史地理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梳理基于环境适应的聚落和农业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乡土景观的形成时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以宋代为转折点,珠三角传统村落经历从边缘山地丘陵地带,向三角洲腹地延伸的过程,同时,农业景观随之表现为旱田区、围田区和沙田区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7.
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自然景观环境因子、整体布局形态、民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4个方面,对绥中县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进行研究,为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区域性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城 《现代园艺》2014,(24):210-211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大潮中,古城镇街巷空间改造盲目求进,体系缺乏,问题颇多。文章在分析现状问题后,着重从街巷空间系统、特色、景观、文化和人性化需求方面,对现阶段古城镇街巷空间提出了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9.
坪坦河流域横岭侗寨是典型的侗族传统聚落,其景观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侗族传统景观基因,包括鼓楼、风雨桥、凉亭、戏台等特色建筑,各种生动的建筑装饰、民族图案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取相关景观基因,研究了横岭侗寨的村落景观现状,并尝试运用现代造园手法、景观材料、工艺对横岭村落的现存景观空间进行翻新与再现设计,力求打造出一个具有地方民族风情的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为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再现设计开展探索性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东阳市蔡宅村为例,通过对现有古村落建筑空间、古村落街巷空间和景观空间形态的研究分析,探讨古代村落景观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古村落发展、古村落改造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