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双环蘑菇(Agaricus bitorquis)、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3种食用菌菌丝为材料,采用60Co γ射线进行了200、500和800Gy 3个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并开展了菌丝生长试验、电导率测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食用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增强;其中以双环蘑菇菌丝对辐照最为敏感,当剂量增强到800Gy 时,其菌丝失去活力;经非致死剂量辐照的3种食用菌菌丝均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萌发和生长速度加快,生长势增强,活力逐渐恢复。3种食用菌菌落浸出液的电导率均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加,500Gy下的金针菇和杏鲍菇菌落及200 Gy以上的双环蘑菇的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经ISSR分析显示,3种食用菌菌丝的各辐照处理均与对照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差异,经辐射处理后多态性条带数量发生变化,出现了特异性条带,既有新增的条带,又有缺失的条带。双环蘑菇变异最大,200和500Gy 辐射引起的ISSR变异率分别为33.3%和50.5%;金针菇变异最小,200 、500 和800Gy 下的ISSR变异率分别为2.3%、2.3%和3.1%,杏鲍菇菌丝的变异率分别为8.6%、13.4%和20.0%。本实验表明,200Gy 和500GY辐射双环蘑菇菌丝,以及800GY辐射杏鲍菇菌丝引起较高的ISSR变异率,可以产生较高的突变率,因此,以此诱变选育新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以春兰茎尖诱导的根状茎为材料,用~(60)Co γ急性辐照后,研究比较了辐照对诱芽情况、染色体倍性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酯酶(ES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于10 Gy的γ射线辐照抑制了根状茎的芽诱导及增殖;(2)低剂量辐照(≤7 Gy)处理的部分根状茎出现超二倍体现象,高剂量辐照(≥10 Gy)处理则均出现亚二倍体现象;(3)处理根状茎中的EST酶活性均高于对照,POD和AMY活性在低剂量(≤7 Gy)时高于对照,而COD酶活性在高剂量(≥10 Gy)时高于对照.研究表明,7~10 Gy为临界剂量,可作为春兰根状茎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3.
~(60)Co γ射线辐照对海雀稗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雀稗品种Adalay(Paspalum vaginatum Sw.cv.Adalay)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在20~50Gy时,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的频率从94%左右降至85%;剂量在60~80Gy时,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从76%左右降至30%左右,相对植株再生率从44.5%降至8.7%。60Gy为辐照处理海雀稗颗粒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在附加BAP2.0mg/L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上,绿苗分化率在76%左右,分化的绿苗转到附加NAA0.5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相对植株再生率为44.5%。SRAP分子标记测定结果显示,特异性SRAP标记与体细胞辐照诱变突变体相关。本研究建立起海雀稗体细胞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开展海雀稗辐照诱变育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糖多孢红霉菌M孢子,并采用不同的菌种保护剂,以研究60Coγ射线对糖多孢红霉菌M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使用20%甘油吐温保护效果较好,可作为诱变保护剂;当辐照剂量为400 Gy时,致死率为90%左右可作为适宜诱变剂量。诱变处理后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得1203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5株形态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形态变异率为4.16‰;2株突变株的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正突变率为1.67‰。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品种组培苗的生根率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新选048和SC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5. 3 Gy和17. 2 Gy。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继代组培苗及其生根苗的生长伤害程度逐渐加强,株高、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的辐射敏感性更强。经~(60)Co-γ射线辐射后,2个木薯品种组培苗均出现叶柄颜色变异、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经大田移栽后统计,新选048变异率为3. 3%,SC205变异率为6. 6%。对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其中有3条引物可检测SC205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5条引物可检测新选048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木薯新种质以及木薯诱变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曾文丹  严华兵  曹升  谢向誉 《核农学报》2019,33(9):1667-1676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品种组培苗的生根率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新选048和SC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5.3 Gy和17.2 Gy。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继代组培苗及其生根苗的生长伤害程度逐渐加强,株高、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的辐射敏感性更强。经60Co-γ射线辐射后,2个木薯品种组培苗均出现叶柄颜色变异、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经大田移栽后统计,新选048变异率为3.3%,SC205变异率为6.6%。对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其中有3条引物可检测SC205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5条引物可检测新选048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木薯新种质以及木薯诱变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10个切花月季品种为材料,用60Co γ(30、40、50和60Gy)辐照接芽,研究辐照剂量对切花月季嫁接成活率及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切花月季品种的嫁接成活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品种对辐照的反应不一样,仅有4个品种产生了可成活的变异,品种变异率高达3.06%~8.82%;变异主要发生在花型、花色、叶...  相似文献   

8.
60Coγ射线对美丽胡枝子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美丽胡枝子种子,观测其对种子生活力、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生活力随辐照的剂量增加而降低;高剂量(300Gy以上)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幼苗存活率与辐照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美丽胡枝子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203.9Gy,适宜辐照诱变的剂量范围为203.9~400Gy。  相似文献   

9.
60Co γ射线辐照对3种国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对‘铁骨素’建兰、‘十八学士’建兰、‘长汀’墨兰3种国兰成熟植株进行辐照,对各处理植株的新长幼芽、假鳞茎、花期、植株形态等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在10~50 Gy辐照剂量范围内,受照植株成活率随剂量的加大下降,而辐照效应却增强。不同品种的国兰耐辐射能力有所差异,‘长汀’墨兰>‘铁骨素’建兰>‘十八学士’建兰;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耐辐射能力也有所不同,成熟假鳞茎>幼芽>花芽;植株形态变异一般只在VM1代的幼芽上有所发生。3种国兰成熟植株辐射诱变适宜的处理剂量为16~18Gy。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辐照处理对树兰种子的生物学效应,以树兰蒴果为研究对象,~(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200 Gy)进行辐照处理,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研究其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为20 Gy时可提高种子萌发率,并缩短种子萌发时间,而当辐照剂量为200 Gy时,种子不再萌发;树兰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78.08 Gy。辐照处理对树兰再生植株的影响明显,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对株高、叶长影响最大,叶片数量次之,叶宽最小。本研究结果为树兰属植物离体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物理射线辐射对彩色马蹄莲外部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20、40、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对彩色马蹄莲Parfait丛生芽进行辐照。结果表明,除80Gy辐射的丛生芽全部死亡外,其余剂量辐射处理后的组培苗叶形指数和株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增殖系数逐渐增加,且呈现出剂量效应,但辐射对叶片叶绿素总量影响不大;对诱导苗进行温室越夏高温栽培,发现对照及3个剂量辐射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分别为38.54%、19.10%、56.77%和41.27%;在模拟高温高湿条件下,辐射处理后组培苗的SOD和CAT和活力及MDA的含量在6h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各处理大都高于对照;40Gy处理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最大,这与其较高的越夏存活率相吻合。以上结果表明60、40Gy的剂量分别为诱导彩色马蹄莲形态和抗性变异较为适宜的剂量,同时也说明60Co-γ射线辐射可以作为培育彩色马蹄莲新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对百合‘pollyanna’(♀)×毛百合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柱头授粉能获得许多膨大果实和饱满种子,表明该组合为亲合性组合。用经1000和25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的母本花粉进行辅助授粉明显提高了果实中饱满种子的结籽率,表明2种剂量的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均能有效克服该组合的杂交障碍。结籽数的提高能获得更多的后代,增加了从F1代中选育新优单株的几率。随机选取辐照花粉辅助授粉获得的杂交子代15株,采用ISSR技术对其组培苗进行亲子鉴定,6条ISSR随机引物在15个子代中共扩增出372个条带,其中具有父本特征带114条,具有母本特征带67条,具有双亲共有带65条。ISSR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本文报道了用60 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 ,低剂量 (0 2、0 5、8Gy)辐照能促进根状茎旺盛生长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 ,根状茎的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死亡 ;低剂量辐照根状茎 ,其绿芽分化能力未受影响。对辐照根状茎生化指标的分析表明 ,低剂量 (2、5、8Gy)辐照使根状茎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明显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不一 ,2和 5Gy的低剂量辐照使根状茎POD活性稍有降低 ,8Gy的辐照使POD活性显著升高 ,说明一定水平的低剂量可诱导根状茎POD活性增强 ,从而增强抗辐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椿树种子为材料,用60Co γ射线进行了0、30、50、75、100、150和200Gy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椿树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耐盐突变体。结果表明:辐照抑制了种子的萌发,成苗率下降,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椿树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50Gy,适宜辐照剂量是50~75Gy。辐照后的植株经0.5% 的海盐筛选,共获得9株耐盐能力提高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不同庭院月季品种扦插苗的辐射诱变效应,以粉扇、金凤凰、梅朗口红、紫袍玉带、安吉拉、粉色达芬奇、你的眼睛、香槟和九重香9个庭院月季品种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60Co-γ射线为辐照源,设置不同剂量(0、25、45、60、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定了死亡率、萌芽率、变异率和主要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加,月季扦插苗平均死亡率逐渐增加,从33.61%(0 Gy)上升至79.71%(80 Gy);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植株变异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辐射剂量为45 Gy时,植株变异率达到最高,占总体变异率(4.20‰)的64.70%。此外,不同品种月季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辐射剂量也存在差异,其有效值介于26~55 Gy之间。综合60Co-γ射线对月季扦插苗死亡率、生长势和变异率的影响,推荐庭院月季扦插苗的最适辐射剂量为45 Gy,这为月季辐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观赏桃休眠枝条为试材,利用60Coγ射线对7个观赏桃品种分两批进行辐照,观察研究γ射线对观赏桃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同一剂量辐照下,不同品种的观赏桃休眠枝条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以菊花桃嫁接成活率最高;菊花桃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嫁接成活率出现降低趋势,其休眠枝条适宜辐照剂量为20~40Gy,变异率高达17.9%~19.1%。选育出了6个观赏价值较高的观赏桃变异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技术对切花菊‘长紫’辐照后代进行分析,探讨辐射诱变机理,为菊花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辐照后代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和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的异常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且随着剂量升高异常率增加,两种异常现象发生的最高比率后期Ⅰ分别为9.0%和11.3%,后期Ⅱ为15.5%和8.6%。用21个ISSR引物扩增得到多态性条带112条,多态性比率71.3%,表明DNA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异。通过UPGMA法将它们分为5类,聚类结果基本上与花型和花色的变异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荷兰鸢尾的诱变效应,以花深蓝色的荷兰鸢尾品种展翅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CK)、3、5、7、10 Gy 5个剂量的辐射处理,并调查辐射后代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花色变异表现。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VM_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代的栽培后VM_3生长指标恢复,变异特性稳定;受体的花色诱变效应和花色变化产生的方向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7 Gy处理时,出现白色和紫色2种颜色;低剂量(3 Gy和5 Gy)处理下的花色更倾向于白色转变,而高剂量(10Gy)处理下更偏向于紫色方向变化。经多代选育,在VM_6中筛选到深蓝紫色、紫罗兰色和白色3个不同花色的变异新株系,表明~(60)Co-γ辐射诱变可以作为荷兰鸢尾新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为荷兰鸢尾种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和选育观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核农学报》2009,23(6):971-975
本试验以春兰茎尖诱导的根状茎为材料,用60Coγ急性辐照后,研究比较了辐照对诱芽情况、染色体倍性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酯酶(ES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于10Gy的γ射线辐照抑制了根状茎的芽诱导及增殖;(2)低剂量辐照(≤7 Gy)处理的部分根状茎出现超二倍体现象,高剂量辐照(≥10 Gy)处理则均出现亚二倍体现象;(3)处理根状茎中的EST酶活性均高于对照,POD和AMY活性在低剂量(≤7 Gy)时高于对照,而COD酶活性在高剂量(≥10 Gy)时高于对照。研究表明,7-10 Gy为临界剂量,可作为春兰根状茎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0.
60Co-γ射线对菊花组培苗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秋之山的组培苗, 采用5~30 Gy的60Co-γ射线照射处理。研究了γ射线对组培苗生长、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及对组培再生植株移栽后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是γ射线处理菊花组培苗的致死剂量;从生根和继代培养生长和增殖的结果看,诱变处理的最佳剂量在10 Gy左右;组培再生植株移栽后发现,10 Gy处理的植株中花色变异率为8.2%。与对照花鲜艳的纯黄色相比,变异花增加了不同深浅的红色素,且突变植株均为同质稳定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