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峡梯级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梯级水库下游宜昌水文站1882-2006年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法对宜昌站流量变化进行了趋势性分析,并采用复Morlet小波周期性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采用变动范围法(RVA)分析葛洲坝水库蓄水前后宜昌站水文情势变化,定量评价了水文情势改变程度,随后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站水文情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水库对水文情势改变程度为29%,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三峡水库蓄水后,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水文情势改变必将影响到长江中下游河流水生生物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的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生态环境的好坏危及到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并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尝试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并与人工神经网络、投影寻踪、模糊评价比较基本一致。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研究、脆弱性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长江下游大通水文站长时间序列资料,运用累积曲线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了长江入海水沙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年径流量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年输沙量显著下降,通过95%置信度检验;②径流量在1955年发生突变,输沙量在1997年发生突变;③小波分析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存在23a和24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④1971-1996年累积减沙量为22.13亿t,1997-2015年累积减沙量为44.44亿t;⑤年输沙量显著减少受降水影响不明显,主要是水库拦沙、河道采砂和水土保持等人为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4.
元谋干热河谷区近60年干湿状况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寻近60 a来干热河谷区干(平均湿度、相对湿度指数)热(气温)状况的变化特征,选取干热河谷区有代表性的元谋气象站采集的温度、湿度等微气象数据计算该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和相对湿润指数,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在年和四季尺度上,平均湿度呈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气候倾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1.99%/10 a)、春季(1.43%/10 a)、秋季(1.21%/10 a)、夏季(0.93%/10 a);四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关系从高到低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气候倾向率关系从大到小均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最高气温在春季最大且呈现微弱下降的趋势,年尺度和其他季度尺度上呈现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元谋干热河谷区朝着湿润降温的方向发展,干旱状况虽有所缓解,但依然严峻,冬季和春季是元谋抗旱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5.
6.
0概述匈牙利共和国位于中欧喀尔巴阡山盆地中部,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93033k m2,全国总人口983.1万人(2004年),其中98%为匈牙利族人,匈牙利语为官方语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匈牙利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和丘陵,属多瑙河中游盆地,夏热冬凉,属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年降  相似文献   

7.
以1975、2000和2018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式”的目视解译法,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松嫩平原近50年来的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0年,松嫩平原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明显呈发展趋势,总面积增加了7 061.60 km2,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南部;2000—2018年,松嫩平原荒漠化总面积减少,减少面积为10 387.46 km2,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畜牧业生产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养殖快速转变。畜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   

9.
近60年赣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赣江流域输沙量明显减少,其变化将对鄱阳湖以及长江下游的泥沙运动以及泥沙冲淤变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赣江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赣江流域年降水量、及河道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年份。结果表明:赣江外洲水文站输沙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输沙量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减小的临界年份为1989年。同时,利用历时曲线和双累积曲线两种方法,量化计算了赣江流域输沙量的减少量,定量分析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赣江流域输沙量的影响,确定了人类活动是赣江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旱涝灾害是制约叶尔羌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预测研究区旱涝灾害变化趋势,本文选取1951—2015年叶尔羌河流域4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量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近60年来研究区旱涝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旱涝事件发生频率高,不同时间尺度旱涝事件发生的平均频率为42.6%;在年代际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最高,为25.2%;其次是2001—2015年,频率为22.7%,90年代洪涝事件发生的频率最高,为31%;研究区旱涝变化有4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4年、10年、25年和31年,预测未来几年降水仍然偏多.  相似文献   

11.
12.
0 概述 捷克共和国地处欧洲中心,国土面积为国为7.8864万km2,全国总人口为10 226万人(2004年),其中捷克族人占总人口的81.3%,余为摩拉维亚族、斯洛伐克族、波兰族、德意志族等,通用捷克语.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改进后的Z指标方法对1956年~2002年以来的降水数据进行了旱涝等级评估。结果表明:烟台市近50年来,极旱年份为1986、1999、2000年,极涝年份为1964、1990年;总的旱涝趋势是越来越旱,1980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1980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Z指标能较好地揭示烟台市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黄河上游水沙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根据黄河上游3个代表水文站长时间序列资料,均值差异T法、双累积曲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其多年水沙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三个代表站1960-2019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黄河上游唐乃亥、兰州和头道拐站三站年径流量突变年份分别为1989年198...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明晰贵州省全域长序列水热变化规律,服务贵州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利用贵州省31个国家标准站1961-2019年降雨、气温与蒸发实测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60 a水热条件分布状况。研究对贵州省全域按水热分布特征进行空间聚类,将贵州省按水热条件划分为三类区域,应用Mann-Kendall检验趋势分析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分析了降雨、气温、干燥度的趋势变化,并对突变点进行检验,进一步借助小波分析法对贵州省降雨、气温、干燥度变化是否存在周期性规律进行验证,最终综合判断贵州省全省以及三类区域各自的水热分布特征与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1)近60 a,贵州省气温存在显著的趋势突变、降雨没有明显趋势。两者均呈周期性变化规律,且三个区域差异显著;(2)降雨存在显著的3个周期规律复合,主周期长度分别为22 a、18 a,其中中温高水和高温中水区还存在18 a周期,而气温仅有两个不显著的周期性规律,周期长度为18 a与15 a,降雨和气温的周期性规律分别在1975年和1985年左右开始减弱,在近十年内有所增强;(3)贵州省干燥度存在略微下降趋势,突变不显著;(4)低温低...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规划利用及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最严格监管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径流的变化,掌握其演变规律及趋势,对水资源定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不均匀系数法、极差分析法、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Kendall秩次相关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法、Spear...  相似文献   

17.
寒区水文过程是寒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水热状况将直接决定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用滑动趋势法和墨西哥帽状小波变化分别获取了研究区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的年际年代变化及其周期分析,基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平衡已有成果,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模型,对于达日县可能蒸散发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近50年来达日县降水年增加率为0.557 mm/a,而该县最大可能蒸散发量的年增加率为0.132 mm/a,气候总体趋势是由干旱向湿润方向发生转变;达日县年气温序列主要呈现20 a、15 a、7 a和5 a的周期振荡,年降水序列表现为15~20 a和7~8 a的周期振荡;近20年来可能蒸散发呈递减的趋势,汛期序列递减率为0.046 7 mm/a,冬春序列递减率为0.108 4 mm/a.  相似文献   

18.
近58年来宁夏可利用降水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宁夏1951—2008年月降水及气温资料,计算了可利用降水序列。运用地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法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宁夏近58年来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多年平均可利用降水量68.5mm,自北向南依次增大;7—9月占全年的69.14%~77.48%;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占年值57.81%~67.44%,秋季次之(19.87%~27.27%),冬季最小;存在3年、6年与10年振荡周期;未来,宁夏大部分地区陆面蒸发呈增加趋势,增幅0.516~6.796mm/10a,且自北向南依次增大;各地年、夏季及秋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中部干旱带减幅最大(9.839~15.779mm/10a),北部引黄灌区以5.784~8.477mm/10a幅度减少,南部山区则以6.741~8.229mm/10a的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