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茶梢蛾(Paramelriotes theae Kusnetzov)属鳞翅目尖翅蛾科,是我省茶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它以幼虫钻蛀为害嫩梢,被害梢中空枯死,新叶变色、干落,蛀孔处粗大易断.近年来该虫在我校茶园与福安“五·四”茶场大面积发生为害.为了摸清虫情,探明其幼虫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以便提高测报水平和寻求有效的防治途  相似文献   

2.
茶枝镰蛾(Casmara patrona Meyrick)又名茶蛀梗虫,也称茶枝蛀蛾、茶蛀心虫以及茶钻心虫等,属鳞翅目织叶蛾科,以幼虫钻蛀茶树枝干为害。该害虫在浙江临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为茶树偶发性次要害虫,一般年份均轻发生或局部地块零星发生。然而,虫口的逐年累积也会导致严重发生。例如1988年横畈茶场185亩茶园中茶枝镰蛾普遍发生,春茶期间剪下茶枝镰蛾虫枝就有4300多公斤。本文对该虫的为害症状、重发生成因和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斑蛾在我省各茶区均有查见,2008年在福安茶区局部茶园为害严重。该虫栖息茶丛中下部荫蔽处,前期容易被忽视,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茶斑蛾在全国未有大面积发生的报道,应用清源保防治茶斑蛾的效果良好。为适应无公害茶叶生产,2008年6月.进行了生物农药对茶斑蛾幼虫的室内毒力和茶园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茶谷蛾(Agriophararhombata Meyr.)在不同茶树品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感染虫生真菌的情况,在广东省云浮市、开平市两地选取金萱和鸿雁12号两个茶树品种,对茶谷蛾幼虫发生情况和感菌情况进行标准的调查。应用了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法,掌握茶谷蛾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幼虫聚集可能是受其生活习性影响,因为每条雌虫可产卵百余粒。空间分布格局为α=2.617>0,幼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β=1.02>1,幼虫在茶园里呈现聚集分布。金萱Ⅰ试验地茶谷蛾幼虫的真菌感染率为20%,是鸿雁12号Ⅱ试验地的茶谷蛾幼虫感染率的两倍,其他试验地的1倍。不同品种茶树上呈现聚集分布,个体之间互相吸引,以个体群的方式存在。研究结果以期为茶谷蛾幼虫的预警监测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武夷山农场主要经济作物,栽培历史长、面积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树病虫害种类不断变化,而且增多,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茶场组织技术人员对茶树病虫种类的分布、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和观察,借以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现将我场30O0多亩茶园病虫害普查情况初报如下:据全面调查和初步鉴定,共发现茶树害虫有9目43科89种,病害26种(详见附表)。其中病虫优势种群有害虫7种、病害8种。害虫种类中钻蛀性害虫以茶吉丁虫居首位,幼虫虫口密度为8,000—29,00O只/亩,严重被害茶园受害率高达99%,茶树被害致死率3…  相似文献   

6.
白痣姹刺蛾病毒病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痣刺蛾(chaleocelides albigutataSnellen)也叫中点刺蛾,俗称胶刺蛾。系茶园常见的一种刺蛾,分布于华南各地。除茶外,尚加害咖啡、柑桔、龙眼、荔枝、台湾相思等。一些年份,在局部茶园或地区,有时偶而暴发,大量发生、为害,将茶树叶片吃光,造成光杆,影响收成。有关本虫的形态,发生经过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笔者在广东茶叶总第八期P23—26已作过报道,在调查本虫的过程中,相继在阳江温泉茶场,恩平沙欄茶场、花县华侨场、宝安平湖茶场、英德英红、红星场、海南南海场、通什场等地茶园发现本虫有自然死亡现象,1989年5月下旬和1993年9月在从化民乐茶场和英德红星茶场分别采到自然罹病死亡虫体,携回室内,经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获得一株昆虫病毒株,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棉叶蝉在茶树上的危害及防治黄亚辉,曾跃辉(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棉叶蝉[Empoascabiguttula(Ishida)]主要危害棉、茄等植物。今年我们在湖南省宜章县莽山钟家茶场茶园调查时,发现该虫在当地茶园大量发生,严重危害茶叶生...  相似文献   

8.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Moors)]国内分布很广,是食叶类害虫。该虫在一般年份发生量少,为害所造成损失也较轻。但是在特殊年份有的茶区也会暴发成灾。例如,1962年浙江省上虞县茶场发生该虫害,其中有50余亩茶园吃成光秃。1984年杭州市云栖路一带茶园该虫暴发成灾,有100亩茶园片叶不留,其中部分茶园被迫进行台刈。该虫发生后不仅使茶叶产质量受影响,而且还给茶园管理带来不便。据记载,该虫暴发成灾的时间,均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第三代幼虫所致。对该虫暴发成灾的因子,作者曾作了多年的探讨,并获得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无公害茶园昆虫群落的演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谢振伦  赖时华 《茶叶科学》1994,14(2):141-147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雷州半岛完全不施用农药茶园昆虫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变化,昆虫群落的演替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从建园开始至投产期为第1阶段,这一时期以趋嫩性害虫居多,如茶细蛾,沫蝉和零星分散的茶蓑蛾;从采摘盛期(封行后)开始,进入第2、3阶段,这一时期因各种天敌的作用明显,害虫危害不显著;茶树进入老龄后为第4个阶段,这一时期里,钻蛀性害虫(如茶枝小蠢、蛀梗虫)抬头。群落的多样性与均匀度以盛采期最高,群落较为稳定;二年生茶树和进入老龄后的茶园多样性与均匀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茶小刺蛾     
茶小刺蛾(学名未鉴定)属鳞翅目,刺蛾科,近年来,该虫在浙江余姚茶场发生普遍,局部茶园为害十分严重。以幼虫咬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见图2),造成大量枯叶,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产质量。经1978年至1979年两年的研究,现把研究的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省茶园鳞翅类害虫的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在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和湖南省农业厅经作局对湖南省茶园病虫天敌普查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湖南省主要茶树病虫及天敌资源调查与鉴定课题(2008FY210500-2),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于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对湖南省的郴州南岭茶场,桂东玲珑茶场等11个市区的20个不同茶园进行了一次系统性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茶园鳞翅类害虫种类共计161种,隶属25科,刺蛾科31种、毒蛾科29种和尺蛾科22种为主要优势科类,其中以茶尺蠖、茶毛虫和茶蓑蛾为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 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4.
茶丽纹象甲幼虫、蛹茶园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丽纹象甲(Mylloeerinus aufoline alus Voss)是为害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省茶区。近年来在福建部分茶区春夏茶为害严重。有关该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已见许多报道,对该虫的空间分布型,朱俊庆(1988年)报导其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而对其幼虫、蛹的田间分布型来见报导。为此,本文通过对土中幼虫、蛹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良种引路创名茶兴场龚巨成(湖南省益阳市农业局·益阳·413000)益阳市资阳区河坝村茶场座落在益阳市郊,位于雪峰山余脉的资水河畔。茶场(厂)为村办企业,始建于1992年。当年发展良种茶园13.3hm2。1995年开始“打顶”采摘,试制优质毛尖茶12...  相似文献   

16.
茶园害虫天敌昆虫依其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天敌昆虫营寄生生活,亦即以摄取另一虫体的营养为生。人们将绝大多数膜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蜂,而把部分双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蝇。这两类寄生性昆虫在茶园中广泛分布。当进行茶园虫情调查,采集由茶细蛾为害的三角苞,里面常有1—2个蚕茧似的白色小茧,这就是寄生蜂的茧(茧蜂)。当把田间的茶银尺蠖幼龄幼虫采回室内饲养,草绿色的虫体腹节有的变粗,呈乳白色,不久从这种幼虫体内啮出一个白色的蜂幼虫,在银尺蠖尸体附近结一白色或淡黄色小茧,即单白绵绒茧蜂或茶尺蠖绒茧蜂。当修枝清园时,剪下的蛀梗虫被害枝的虫道内常结有许多淡褐色的长形小茧即是长距  相似文献   

17.
茶园扁刺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林  刘月生 《中国茶叶》2005,27(2):21-21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幼虫称"痒辣子",取食茶和油茶等多种乔木和灌木的叶片,严重时将茶树吃成光杆.幼虫体具毒刺,触及皮肤,会疼痛红肿,影响采茶等田间作业.近年来该害虫在浙江省的一些林间和林-茶结合地带的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中为害较重.调查发现,有些茶园中每米茶行的虫口甚至高达数百头.笔者初步观察了扁刺蛾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在无公害茶园进行了防治,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遵照毛主席的“五·七”光辉指示,于六八年冬建立了一个商办茶场,现有茶园六十二亩(其中投产茶园三十亩)。茶场广大职工,以路线斗争为纲,以大寨人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猛攻“土、水、肥”关,努力建设稳产高产茶园,茶叶产量逐年提高,一九七三年产茶比七二年增长一点五倍。亩产量达一百四十斤(细茶六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在湖南省桃源乌云界国家自然保护区老茶园调查中,发现大量的以卷叶为害茶树的害虫,带回室内饲养羽化出成虫。经鉴定,该虫为铃木窗蛾StriglinasuzukiiMatsumura,1921(网蛾科Thyrididae)。铃木窗蛾在日本及我国台湾等地均有分布,而在我国茶树害虫名录中,网蛾科Striglina属共计2种,分别为茶网蛾Striglinaglareola和斜线网蛾Str@inascitaria(Walker,1862),没有铃木窗蛾的记录,也未见有取食其他植物的报道。因此,该虫为我国内地茶树害虫新记录种。现将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为害症状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茶树害虫按危害方式可分为四类,即咀叶类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和地下害虫。咀叶类害虫以鳞翅目的蛾类和鞘翅目的象甲类为主,多以幼虫咬食芽、叶等细嫩组织,虫体数量大、食量也大;刺吸式害虫主要为同翅目蝉类、蚜类昆虫吸食树干汁液,破坏植物正常生理生化代谢;钻蛀性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幼虫,钻蛀枝干、根部和果实;地下害虫主要为地老虎、白蚁等。江西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发现的害虫种类较多,目前主要有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蚜、蓟马、茶毛虫等。江西茶树害虫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虽基本使用的是低毒低残留农药,但已无法满足当前"绿色、健康、环保"的需求。本文结合省体系项目试验,在实践中总结出江西茶园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