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适宜的磷肥施用量,2017年在海晏县西海镇轻度退化高寒草原上,选用磷酸二铵,设置0(CK)、120(P_1)、240(P_2)、360(P_3)、480 kg·hm~(–2)(P_4) 5个施肥梯度,以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变化为指标,筛选区域磷肥增施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增施磷酸二铵后草原植物群落中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的重要值显著增加(P 0.05),其中青藏扁蓿豆(Melilotoides archiducis-nicolai)的盖度和重要值极显著增加(P 0.01)。不同施肥梯度下草原群落生物量显著增加(P 0.05),磷酸二铵施用量为120~240 kg·hm~(–2)时草地群落生物量较高,比对照提高31.28%~47.13%,净收益比对照增加28.42%~38.37%。适宜环青海湖高寒草原经济可行的磷酸二铵施用量为120~24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尿素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植物和土壤N、P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牧草鲜重和干重分别为877.87,341.0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植物全氮含量最高,为56.53 g/kg,与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植物全磷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与施肥量为450,350 kg/hm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0.036 g/kg);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下植物氮磷比呈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说明高寒嵩草草甸植被主要受氮限制,施氮肥能促进植被对氮的吸收,抑制对磷的吸收,提高植物氮磷比。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海河低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生产性能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施肥量,研究以冀草2号高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栽培法,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氮磷施肥处理下(N:0、90、180、270、360、450kg·hm~(-2);P:0、45、90、135、180、225kg·hm~(-2))高丹草产量性状、饲用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磷施肥量的增加,不同氮肥处理下以N270P180(N:270kg·hm~(-2),P:180kg·hm~(-2))水平的全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未施肥对照(P0.05),而不同磷肥处理下的全年干草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高丹草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糖锤度含量以及相对饲用价值在不同氮磷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施氮会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其硝态氮含量平均比对照增加了62.6%。不同氮肥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磷肥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得出,海河低平原区高丹草合理的施肥量为,N:180~270kg·hm~(-2),P_2O_5:90~135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Zea may)产量、青贮后营养品质和发酵质量的影响,提高青贮玉米综合利用价值,以青贮玉米国审品种北农青贮3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传统灌溉量(2 250 m3·hm?2, W1)、节水10% (2 025 m3·hm?2, W2)和节水20% (1 800 m3·hm?2, W3) 3个灌溉水平;传统施氮量(420 kg·hm?2, N1)、减氮10% (378 kg·hm?2, N2 )和减氮20% (336 kg·hm?2, N3) 3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产量、青贮料的营养品质和发酵效果比较分析,并对相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水量为2 025 m3·hm?2、施氮量为378 kg·hm?2 (W2N2)的组合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22.78 t·hm?2),与传统水肥用量(W1N1)相比增产5.02%,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影响显著(P < 0.05)。青贮料经袋式青贮周年保存后, W1N1、W2N2和W2N3处理干物质损失率均低于1.0%。不同水氮处理对青贮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和粗灰分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对粗脂肪含量影响不大。经长期保存的青贮料pH稳定在4.0左右,相对饲用价值为136.04~164.35,乳酸含量为3.33%~4.34%,乙酸含量为1.63%~2.29%。节水减氮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乳酸含量,其中W2N2处理乳酸含量最高。W2N2和W3N3处理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 < 0.05)。综合青贮玉米产量、干物质含量损失率和青贮品质等参数,本研究条件下理想水氮处理为W2N2,在该处理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科尔沁西部典型重度碱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翻耙补播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施N肥、施土壤改良剂(石膏).经过3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显著地提高碱化草甸草地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翻耙补播沙打旺增加草地产量2.18~3.52倍;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下降;土壤水分状况、孔隙度、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等均明显增加;在翻耙补播的基础上施用(NH4)2SO4 75~225 kg/hm2和CaSO4 1 500~4 500 kg/hm2,牧草产量可分别提高4.5%~20.2%和17.4%~49.9%.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干草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施氮梯度,施氮量分别为:0kg/hm2(N0)、60kg/hm2(N1)、120kg/hm2(N2)和180kg/hm2(N3),测定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干草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苜蓿干草产量,综合3年实际总干草产量得出,当施氮肥50 kg·hm–2、磷肥120 kg·hm–2、钾肥6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39.76 t·hm–2,比对照高出44%。基于3年干草总产量与施肥处理的函数关系得出,当施氮肥68.3 kg·hm–2、磷肥130.7 kg·hm–2、钾肥55.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总干草产量,为41.18 t·hm–2。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用价值(P 0.05)且年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在施肥第2年相对较高。施肥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 0.05)。粗灰分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与年际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8.
施肥水平对菊苣"奇可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芬  杨清辉 《草业科学》2011,28(6):1044-1047
摘要:通过N[375(N1)、600(N2)、825(N3) kg/hm2]、P[300(P1)、450(P2)、600(P3)kg/hm2]、K[120(K1)、150(K2)、180(K3) kg/hm2]不同配比施肥对菊苣“奇可利” (Cichorium intybus cv. Barckoria)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为“奇可利”栽培和综合利用及解决西南地区养殖业春天和伏天青饲料紧缺矛盾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水平对“奇可利”牧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蛋白含量、钙含量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顺序分别为N>P>K、N>P>K、N>K>P、K>P>N和N>K>P;对其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奇可利”牧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随施N或施P量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N3P3K2处理的牧草和粗蛋白年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N2P2K3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钙含量最高,N3P1K3处理的粗灰分含量最高。综合比较得知,N3P3K2处理是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的施肥处理,适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利用遮雨棚技术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分析了不同降水梯度[33%、66%、100%(正常降水)、133%和166%]下植物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以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探讨不同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碳(C)随降水的增加逐渐减少,氮磷比(N:P)在正常降水下显著(P <0.05)高于降水量增加的处理;植物群落地下部分C、氮(N)、磷(P)随着降水梯度增大而先减后增,且地下部分C、C:N、C:P均在66%降水处理下显著(P <0.05)高于其他梯度。2)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增水梯度下,表层土壤的SOC、TN和TP显著(P <0.05)高于深层土层。3)土壤SOC与植物群落地上部分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 <0.05),植物群落其他部分和土壤C、N、P无显著相关(P> 0.05)。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可改变植物养分分配,增加土壤养分积累,但降水变化过程下荒漠草原植物与土壤间元素耦合关系整体较弱。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海拉尔谢尔塔拉镇羊草草甸草原,采用"3414"正交回归试验设计施用氮肥(尿素,N1、N2、N3和N4分别代表施量为0、91kg/hm~2、183kg/hm~2、274kg/hm~2)、磷肥(过磷酸钙,P1、P2、P3和P4分别代表施量为0、175kg/hm~2、350kg/hm~2、525kg/hm~2)和钾肥(硫酸钾,K1、K2、K3和K4分别代表施量为0、28kg/hm~2、57kg/hm~2、85kg/hm~2),采用方差分析、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羊草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对土壤物理改良(打孔)与土壤化学改良(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改良(打孔)和化学改良(施肥)都对优势种重要值有影响。对于羊草而言,打孔+施肥的植物种群重要值大于不打孔+施肥。相同浓度的施肥处理下,土壤打孔会降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丰富度和均匀度。打孔+施肥和不打孔+施肥均能够影响群落整体多样性,群落整体多样性较高的处理为N2P2K2处理。  相似文献   

11.
氮磷配比对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限量施氮条件下4个氮磷不同配比施肥对8年生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施氮相比,NP配施能显著增加苜蓿植株高度和节间数,植株生长高度增加幅度10.63%~11.91%,增长7.63~8.25cm,增加节间数1.4~2.4个/枝,并能增加植株分枝数,提高叶茎比.不同NP配施能极显著提高苜蓿鲜干草产量,以N 30kg/hm2+P2O5 120kg/hm2施肥处理最为经济,较不施肥干草增产达46.5%,较纯施氮干草增产达26.5%,NP配施极显著提高了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苜蓿植株生物磷的含量.1∶4的NP配比施肥(N30kg/hm2+P120kg/hm2)处理能同时提高苜蓿蛋白质含量、降低其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2.
水氮耦合对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及0(N0)、30(N30)、50(N50)和100 kg·(hm2·a)-1(N100)4个氮素(NH4NO3)水平(其中不包括大气氮沉降),进行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1)CK×N和R×N处理下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随着施氮量增加,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30水平达到最大,W×N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2)对比W×N0处理,CK×N0和R×N0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水氮交互作用下,随着施氮量增加,CK×N和W×N处理有助于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R×N处理地上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一、二年生植物有显著影响(P0.05),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W×N)(CK×N)(R×N)。3)不同水氮交互作用下,地下生物量随土层增加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W×N处理可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在CK×N和R×N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荒漠草原物种地下生物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W×N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地下总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4)CK×N30和R×N30处理下,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说明,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与水分及养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研究适量氮磷肥的施用对3种牧草旺盛期生长及土壤氮磷吸收的影响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磷肥比较,氮磷的施用有利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旺盛期(7-9月)的生长,3种牧草物候期有所延迟,可以提高3种牧草旺盛期绝对生长量,显著增加了孔颖草总生物量和氮吸收量(P0.05)。与未施氮肥对比,施氮(施纯氮120 kg·hm~(-2))有利柱花草和孔颖草对氮的吸收,显著提高柱花草含氮量和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促进柱花草和孔颖草的生长,提高柱花草和孔颖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提高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未施磷肥对比,施磷(施纯磷75 kg·hm~(-2))显著提高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本研究为3种牧草和其他牧草氮磷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即:适量的氮磷施用有利3种牧草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丘陵蚕区桑园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氮(N)、磷(P)、钾(K)肥,调查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的N、P、K 3种养分的含量、吸收量及分配比例,为桑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桑树各部位在春、秋季和全年的养分分配均为叶片>枝条,其中春季为叶片>新梢>枝条。桑园按照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N、P、K肥对桑树各部位的N、P、K含量和吸收量及其分配比率有明显影响:N(X1)、P(X2)、K(X3)施肥处理2水平(X12=600 kg/hm2,X22=210 kg/hm2,X32=300kg/hm2)、处理3水平(X13=900 kg/hm2,X23=315 kg/hm2,X33=450 kg/hm2)的桑树各部位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大多显著高于处理1水平(X11=300 kg/hm2,X21=105 kg/hm2,X31=150 kg/hm2)、0水平(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合理增施N、P、K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的含量和吸收量,推荐按照处理2水平施入N、P、K肥。  相似文献   

15.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WL919品种为材料,设置15.0 kg·hm?2(D1)、30.0 kg·hm?2(D2)、45.0 kg·hm?2(D3)3个播种量,150.0 kg·hm?2(N1)、225.0 kg·hm?2(N2)、300.0 kg·hm?2(N3)3个施肥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滩涂盐碱地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等密度(D2)下达到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均以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最优.3)播种后120 d时紫花苜蓿处于现蕾期和初花期,此时紫花苜蓿的饲草品质较好,干草产量为11057.2 kg·hm?2,因此是最适宜的收获时期.4)丙二醛含量在播种后60 d时最低,此时施氮量对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播种后120 d时,D3N2组合下丙二醛含量最低.5)随着种植密度以及施氮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先增后减.总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2N2处理下活性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中等密度(D2)下较高,在D2N2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2、D3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氮(N2)下活性最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下盐碱地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均能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武功山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_1:施氮量75kg·hm-2;N_2:施氮量150kg·hm-2;N_3:施氮量300kg·hm-2)下草甸土壤氮素时空变化规律和草甸植被根系形态特征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各施氮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7-9月间平均值降到最低(N0:111.7 mg·kg~(-1);N_1:140.6mg·kg~(-1);N_2:162.7mg·kg~(-1);N_3:1 169.0mg·kg~(-1));各处理0-2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_3(10.27mg·cm~(-3))N_2(10.02mg·cm~(-3))N_1(8.0mg·cm~(-3))N0(6.28mg·cm~(-3)),根长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_3(20.1cm·cm~(-3))N_2(20.09cm·cm~(-3))N_1(17.2cm·cm~(-3))N0(14.3cm·cm~(-3)),其中N0、N_1和N_2这3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在0-150kg·hm-2的施氮范围内,根系对氮素的积累(N0:13.7kg·hm-2;N_1:23.3kg·hm-2;N_2:31.2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因此,在武功山草甸施用氮肥时应注意其氮肥施用量(推荐施氮范围为0-150kg·hm-2),避免氮素流失引起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7.
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钾配施对该地区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CH6(N3P3K3)产量最高(3579.73kg/hm2),显著高于CK(P0.05)。该地区施肥量的最优组合为氮肥(181.96kg/hm2)+磷肥(321.84kg/hm2)+钾肥(47.01kg/hm2)。(2)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对不同施肥配比的响应不同,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CH3(N2P3K3)组合最优;粗脂肪含量的最优组合为CH13(N2P3K2);CH14(N3P2K2)、CH13(N3P2K2)分别是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3)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对不同N、P、K施肥水平的响应不同,牧草粗蛋白质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在N4和K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水平,酸性洗涤纤维在P2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牧草品质最优组合为N4P2K2。综合牧草产量、品质,呼伦贝尔天然割草地进行配方施肥时应保持N肥、P肥用量,减少K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敖汉苜蓿鲜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灰色草甸土上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敖汉紫花苜蓿当年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16.59kg/hm2、施P2O548.92kg/hm2、施K2O283.79kg/hm2时可获得鲜草最高产量66464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初花期以处理9(N2P2K1)、处理1(N0P0K0)、处理5(N2P1K2)粗蛋白质的含量高;初花期的粗纤维含量小于25.0%的处理组合是处理6(N2P2K2)、处理7(N2P3K2)、处理11(N3P2K2)、处理12(N2P1K1),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6];初花期粗灰分含量处理8(N2P2K0)最低;还分析了N、P、K肥对敖汉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WL919品种为材料,设置15.0 kg·hm?2 (D1)、30.0 kg·hm?2 (D2)、45.0 kg·hm?2 (D3) 3个播种量,150.0 kg·hm?2 (N1)、225.0 kg·hm?2 (N2)、300.0 kg·hm?2 (N3) 3个施肥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滩涂盐碱地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 紫花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等密度(D2)下达到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均以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最优。3) 播种后120 d时紫花苜蓿处于现蕾期和初花期,此时紫花苜蓿的饲草品质较好,干草产量为11 057.2 kg·hm?2,因此是最适宜的收获时期。4) 丙二醛含量在播种后60 d时最低,此时施氮量对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P > 0.05),播种后120 d时,D3N2组合下丙二醛含量最低。5) 随着种植密度以及施氮量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先增后减。总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2N2处理下活性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中等密度(D2)下较高,在D2N2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2、D3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氮(N2)下活性最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条件下,中密度中氮(D2N2)处理下盐碱地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均能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Zea may)产量、青贮后营养品质和发酵质量的影响,提高青贮玉米综合利用价值,以青贮玉米国审品种北农青贮3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传统灌溉量(2250?m3·hm?2,?W1)、节水10%(2025?m3·hm?2,?W2)和节水20%?(1800?m3·hm?2,?W3)?3个灌溉水平;传统施氮量(420?kg·hm?2,?N1)、减氮10%?(378?kg·hm?2,N2?)和减氮20%?(336?kg·hm?2,?N3)?3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产量、青贮料的营养品质和发酵效果比较分析,并对相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水量为2025?m3·hm?2、施氮量为378?kg·hm?2?(W2N2)的组合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22.78?t·hm?2),与传统水肥用量(W1N1)相比增产5.02%,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影响显著(P?<0.05).青贮料经袋式青贮周年保存后,?W1N1、W2N2和W2N3处理干物质损失率均低于1.0%.不同水氮处理对青贮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和粗灰分含量影响显著(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