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采茶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手工采茶质量下降,采摘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不少科研、生产单位在机采茶园栽培管理等方面研究甚多,而在机采鲜叶加工和适应机采鲜叶加工机械等方面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与机采鲜叶相适应的加工技术,是推广使用机械采茶的又一重要课题。笔者现将近两年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兰美 《茶叶》2019,45(1):41-42
本文介绍了机采茶树鲜叶分级、分类加工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尤溪主要以生产卷曲型绿茶为主,常见的有尤溪针螺、曲螺等。近年来,由于扁形茶特色明显,外形扁平,光滑匀直,锋苗显露,色泽黄绿,油润,滋味醇厚,香气浓郁,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各地纷纷开始炒制扁形茶如尤溪扁针、金眉、香芽、七香玉针等。扁形绿茶炒制是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扁形绿茶,其中色和形都主要取决于炒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扁形绿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以现有国产茶叶加工机械为主,结合新研制的连续理条、连续做形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1条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开发,采用Advantech Web Access软件,通过CC-Link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link)现场总线与各模块进行功能交互,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准确控制,操作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5.
国外绿茶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绿茶生产大国除我国外,还有日本和原苏联。现将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新技术简述如下。1.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故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曾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能达到降低叶温保鲜的目的,缺点是易使鲜叶干枯。80年代中期,研究出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增湿保鲜,增湿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6.
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湘中是我省红茶主产区,近几年由于市场的变化,绿茶在这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各生产单位对绿茶的生产尚缺乏经验,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对同级鲜叶制成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的品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对发展湘中茶叶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试验方法与材料试验于1991年春、夏期间及1992年4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的品质水平,以摊放程度、青锅方式、辉锅方式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二水平L4(23)正交试验,选用两种高香品种黄棪和梅占,对生化成分、滋味化学鉴定、茶汤色度值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对扁形绿茶品质化学特征有影响;(2)T2处理(减重率10%~15%→微波杀青后多功能机整形→多功能机辉锅)为最优工艺,可实现扁形绿茶全程机制,生产效率高、容易稳定品质,在提高茶汤亮度和提升叶底品质上有突出优势,并能够形成品种独特的品质特色(黄棪表现为汤色嫩绿明亮,带花香;梅占表现为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鲜嫩).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扁形茶在贵州省名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各产茶县(市)均生产扁形名茶,其产量产值在全省位居前列,如传统的湄江翠片,现代的湄潭翠芽、兰馨雀舌等都是贵州省的著名名茶。贵州扁形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翠,香气高长,粟香显,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扁形茶的成形是通过控制理条机的温度、往复运动速率和加棒加压条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以机采鲜叶为原料加工成名优绿茶,降低生产成本是名优茶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参数,对初步成形后的在制品进行分级和杀青叶分级两种工艺流程进行比较,以提高机采机制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实验表明:改进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能够使机采鲜叶原料利用率达86.0%;初成形后分级的工艺流程制得产品感官评价总分均在90分左右,优于杀青叶分级制得产品;初成形后分级的经济效益高出杀青叶分级的经济效益24.1%。综合加工成本、产品品质、原料利用率、经济效益以及生产实际等综合分析,初成形后分级的工艺流程较优。  相似文献   

12.
名优绿茶新型鲜叶筛分机分级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名优茶“采摘难”成为制约名优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难题和技术瓶颈。虽然名优茶机采效果较传统采茶设备有显著提高,然而我国茶园面貌复杂,蓬面、长势等差异较大,机采鲜叶难以直接使用,有必要进行筛分处理。目前我国鲜叶筛分设备以竹制滚筒式筛分机为主,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但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挂叶、红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在茶树鲜叶及绿茶加工过程中残留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监测了茶树鲜叶及其绿茶加工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茶树一芽二叶样品PAHs含量差异明显,产地环境PAHs污染程度对茶鲜叶PAHs含量影响较大。茶芽、嫩叶、老叶PAHs含量分别在40.5~52.8μg·kg~(-1)、50.0~67.4μg·kg~(-1)和91.5~97.6μg·kg~(-1)之间,PAHs含量大小顺序为老叶嫩叶芽。汽车尾气对交通公路旁茶树芽和嫩叶PAHs含量影响较大,且对50 m范围内茶树鲜叶影响更明显。电加热干燥模式下,水分散失和PAHs挥发是影响绿茶加工过程中PAHs含量的两个关键因子。加工环节过后,茶叶PAHs含量由61.0μg·kg~(-1)上升到166.1μg·kg~(-1)。摊放和干燥过程中PAHs大量挥发,造成茶叶干重中PAHs残留量由292.0μg·kg~(-1)降低到171.9μg·kg~(-1)。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机采茶鲜叶分级设备存在的分级效率低、对鲜叶损伤大等问题.以振动式机采茶鲜叶分级机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种茶鲜叶粘弹性物料建模方法,并以振动频率、振动方向角、振幅为自变量,以筛分率、优质茶筛分率为目标优化值,基于EDE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试验,运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到优化参数为振动频率29.0 Hz、振幅9.0 mm、振...  相似文献   

15.
肖宏儒 《中国茶叶》2006,28(3):40-4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茶加工及其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世纪60年代以前,重点是研究和总结传统制茶工艺技术,以及研制、开发制茶机具和机械化作业技术;60~80年代,改进制茶工艺,优化及实现机械化、连续化作业;80年代强化研究制茶机械化作业的初步自动化控制技术;90年代主要是开发实用化技术,如名优茶的开发和机械化生产,至今国内已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风格名荼加工的名优茶加工机械,如扁形茶、针形茶、条形茶等,特别是扁形名优茶多功能机的研制成功,对扁形名优茶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和原苏联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较大的绿茶生产国,其产品主要是蒸青绿茶,工艺流程为:鲜叶管理、蒸汽杀青、初干、揉捻、干燥、分筛及包装。现就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技术的进展情况间简述如下:1. 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 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近来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达到降低叶温…  相似文献   

17.
18.
扁型绿茶加工急冷技术及加工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绿茶加工均采用高温杀青,然后在高温下继续做形的加工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及多年来的制茶经验,笔者发现,在杀青后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本文介绍了扁形绿茶急冷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并给出了相关试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鲜叶、绿茶和白茶化学组分比较及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春季一芽二、三叶鲜叶及制成的绿茶和白茶为试验材料,检测其水浸出物(WE)、茶多酚(YPs)、氨基酸类(FAAs)、黄酮类(Fs)、可溶性糖(WSS)、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学组分含量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茶中WE、TPs、儿茶素类含量最低,FAAs、Fs和没食子酸(GA)含量最高;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多,且低含量组分如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Tyr)和胱氨酸(Cys)等占总量比值最高.鲜叶中可溶性糖(WSS)含量最高.以咖啡碱(CAF)为主的生物碱含量变化较不明显.DPPH清除试验表明,福云6号和福鼎大毫茶品种制成的绿茶清除活性强于其鲜叶和白茶;茶树品种间来看,福安大白茶清除DPPH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清除能力与TPs和EGC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同等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与白茶化学组分含量差异主要体现在FAAs和Fs,其清除DPPH活性能力与TPs和EGCG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绿茶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传统大宗绿茶加工一般都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为适应高档绿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绿茶加工工艺以提高其质量。经多次试验比对,确定以适度摊放和揉捻为主要工序制作的绿茶不但滋味醇爽,经久耐泡,且香气纯正浓郁又带有花香。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好评。该茶加工工序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