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旨在评估三株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的差异。采用体外牛津杯试验,设4个处理组,以土霉素(对照组)为参照,按抑菌圈直径(DIZ)比较三株菌株处理组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D、B、G)对4类13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1)对于肠道有害菌:菌株D、B对大肠杆菌K88和K99及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且菌株D抑制效果均显著大于菌株B(P<0.05);相反,菌株G对大肠杆菌K88和K99及鸡白痢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不敏感);菌株D、G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为“不敏感”,菌株B为“敏感”;三个菌株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均达“高敏感”。(2)对于肠道有益菌,菌株B对罗伊氏乳酸杆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菌株D为“敏感”,菌株G为“不敏感”。(3)对于饲料源有害菌,菌株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为“敏感”,菌株D、G为“不敏感”。(4)对于商业饲用益生菌,菌株B对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均达“高敏感”,相反菌株G均为“不敏感”。以上结果提示,三株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有较大差异,且对其他商业饲用益生菌存在可能的颉颃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农业农村部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选取16种添加剂药物,根据他们在饲料中的实际添加量范围,配制了"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3个抑菌浓度,创新采用牛津杯法对一株凝结芽孢杆菌(菌株编号:YNAU 3127)进行药敏实验,药敏性判定标准依据抑菌圈直径(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DIZ)执行如下:"不敏感",DIZ=0 mm;"中敏感",0 mmDIZ≤16 mm;"敏感",DIZ16 mm。结果显示:该株凝结芽孢杆菌对金霉素、土霉素、甲基盐霉素和莫能菌素,判定为"敏感"水平。该菌对高剂量的盐霉素判定为"敏感",而对低、中剂量的盐霉素只达到"中敏感"水平。此外,该株凝结芽孢杆菌对实验中的其他药物"不敏感"。研究表明:实验创新采用的牛津杯法,能够科学、准确、便捷地评估凝结芽孢杆菌的药敏性,完善了凝结芽孢杆菌在畜禽无抗养殖领域的关键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丁酸梭菌作为一类厌氧的杆状芽孢杆菌科细菌,能够抑制动物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增殖,同时作为一种肠道益生菌,也是一类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微生态制剂。本文对丁酸梭菌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丁酸梭菌在动物健康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氧需求特性菌株在模拟肠道厌氧条件下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典型的不同氧需求特性益生菌在模拟肠道条件下的增殖情况,为益生菌在动物生理条件下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将冻存的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后,初始菌数分别为104、106、106 cfu/ml,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维持pH值,置于厌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隔特定时间测定一次菌数,直至菌数不再变化时停止检测,作菌株生长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维持在106数量级,几乎不能生长繁殖;地衣芽孢杆菌由106数量级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20 h时接近增殖高峰;丁酸梭菌由104数量级迅速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12 h时接近增殖高峰。由试验可以得出:丁酸梭菌更适合动物肠道厌氧环境,可在动物肠道迅速大量增殖代谢,最大限度发挥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探索抗生素养殖替代品的研究中,益生菌在动物生态养殖方面的开发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猪、鸡等重要经济动物的养殖临床试验中,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够起到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促进动物个体增重等作用,并且该菌能够与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其他益生菌发挥较好的协同促进作用。本文就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生态添加剂在目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借鉴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的开发经验,展望其研发趋势与市场开发前景,为该类益生菌未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丁酸梭菌又名丁酸菌、酪酸梭菌,细菌学分类属于梭菌属,是从人和动物肠道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型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能在动物肠道内定植,并产生丁酸和乳酸等短链脂肪酸为主要益生产物的益生菌。丁酸梭菌作为新一代芽孢益生菌制剂,具有耐热、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学特性。在畜禽生产中添加丁酸梭菌制剂,不仅可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还可减少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使用,进而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与地衣芽孢杆菌配伍(复合菌)、粪肠球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42 g左右的1日龄健康AA+白羽肉鸡1 360只,随机分成10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0 g/t丁酸梭菌制剂、1 000 g/t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 000 g/t地衣芽孢杆菌制剂、400 g/t丁酸梭菌制剂+1 000 g/t地衣芽孢杆菌制剂、1 000 g/t粪肠球菌制剂。试验期4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能显著提高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添加粪肠球菌降低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增加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能提高白羽肉鸡毛利润,其增加值为枯草芽孢杆菌组>复合菌组>丁酸梭菌组>地衣芽孢杆菌组>粪肠球菌组。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  相似文献   

8.
不同益生菌对肉鸡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饲养试验选取1日龄的肉公鸡432只,分成4个组,组1饲喂基础饲粮,组2饲喂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4×106CFU/g饲粮),组3饲喂基础饲粮+屎肠球菌(≥106CFU/g饲粮),组4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106CFU/g饲粮)。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肉鸡肠道内细菌16S r DNA V3区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对肠道菌群数量进行定量分析。PCR-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地衣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和丁酸梭菌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肉鸡回肠、空肠及盲肠样品PCR-DGGE指纹图谱的条带数,其中屎肠球菌处理后回肠、空肠样品PCR-DGGE指纹图谱的条带数显著增加(P0.05),其余样品PCR-DGGE指纹图谱的条带数无显著变化(P0.05)。由PCR-DGGE指纹图谱条带明亮度可知:屎肠球菌在回肠食糜中发生了生长繁殖,且促进了乳杆菌生长;地衣芽孢杆菌的添加促进了乳杆菌的生长繁殖,与其产生了协同作用,而抑制了粪肠球菌(C.eutactus)和梭菌(C.irregulare)的生长,二者相互竞争;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促进了L.aviaries在空肠及L.versmoldensis在回肠食糜中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效果比较专一。q PCR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组空肠、回肠及盲肠细菌的菌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倍、1.0倍和1.3倍;屎肠球菌组空肠、回肠及盲肠细菌的菌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组的4.0倍、6.0倍及0.6倍;丁酸梭菌组空肠、回肠及盲肠细菌的菌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倍、3.5倍及0.5倍。该研究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和丁酸梭菌不同程度改变了肉鸡肠道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鱼类养殖向集约化、高密度化发展,益生菌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十分必要。目前鱼类养殖常用的益生菌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丁酸梭菌。添加益生菌可促进鱼类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益生菌可减轻高蛋白饲料对鱼类肝脏及肠道的影响,减少饲料损耗,提高饲料利用率。文章综述了鱼类养殖中益生菌的种类、作用、应用效果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益生菌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尿肠球菌3种益生菌的混合培养物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效果影响,将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尿肠球菌活化后进行培养,调整浓度为1×108cfu/m L,将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尿肠球菌均按照1∶1比例制成益生菌混合培养物,并以乳酸杆菌作为对照,分别加入黄曲霉菌培养基中,测定不同类型益生菌混合物对黄曲霉菌菌落生长抑制率、黄曲霉菌孢子生长抑制率和黄曲霉产毒量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在培养72、96 h时,乳酸杆菌和尿肠球菌混合物组、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物组对黄曲霉菌菌落生长率与乳酸杆菌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7.1%、49.6%、42.1%、61.6%(P0.05);在培养6、18、24 h时,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物组黄曲霉菌孢子的抑制率与乳酸菌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5.4%、16.2%、21.1%(P0.05);培养18、24 h时,乳酸杆菌和尿肠球菌混合物组与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物组黄曲霉菌产毒量抑制率均高于乳酸杆菌组,分别提高了24.5%、41.9%、55.2%、65.4%(P0.05)。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混合培养物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具有很好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及肠道菌群的影响。160只21日龄AA肉鸡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至肉鸡42日龄,检测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盲肠食糜菌群并评估凝结芽孢杆菌抑菌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饲用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料重比、盲肠食糜的大肠杆菌数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法氏囊指数、乳酸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比值(P<0.05)。体外抑菌试验显示,试验用凝结芽孢杆菌对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K88的抑制作用达敏感,且对罗伊氏乳酸杆菌无抑制。结合以上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通过抑制肉鸡肠道有害菌及增强免疫器官发育,实现生长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正>丁酸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产芽孢的厌氧杆菌,因其可以产生大量丁酸而得名。丁酸梭菌由Prazmowski于1880年首次从猪的肠道中分离出来[1],并被认为是环境中、人体以及动物肠道中的共生菌群。此后,丁酸梭菌逐渐被很多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当做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中使用[2]。很多研究表明,特定的丁酸梭菌菌株具有益生菌的特性,尤其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等亚洲国家很早就把丁酸梭菌进行商品化的使用[3-4]。丁酸梭菌因其具有促进机体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48.13±4.71 g的锦鲤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小型循环水养殖池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对照组投喂无益生菌添加的普通商品饲料,试验组投喂在普通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1∶1∶5)配制成的4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益生菌最终浓度为109 CFU/mL。结果表明,单一菌种或复合菌种的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且对各组血液中酚氧化酶原(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system,proPO)、溶菌酶(lysozyme,LZM)和肝脏中抗菌肽(hepcidin)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对各组肠道中GST相对表达量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效果最好,增重率最高为38.13%,特定生长率提高25.58%,血液中proPO和LZM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3倍和2倍之多(P<0.05),肠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相对表达量升高了32.45%(P<0.05),肝脏中Hepc相对表达量升高了76.82%(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饲料中添加单一/复合益生菌,均可有效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以复合益生菌使用效果更好,且proPO、LZM、GST和Hepc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程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可见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粪肠球菌可以作为益生菌应用于锦鲤养殖。  相似文献   

14.
丁酸梭菌作为一类厌氧异养生存的杆状芽孢杆菌科细菌,同时也作为一种肠道的益生菌,可以有效提高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畜禽自身的抵抗力,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微生态制剂。本文就丁酸梭菌的培养和发酵工艺,应用和发展趋势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丁酸梭菌作为一类厌氧异养生存的杆状芽孢杆菌科细菌,同时也作为一种肠道的益生菌,可有效地提高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畜禽自身的抵抗力,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微生态制剂。试验研究对丁酸梭菌的培养和发酵工艺,应用和发展趋势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挖掘鸡源益生菌的菌种资源,试验采用肠道内容物分离纯化、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绘制、抑菌性能测定、生化试验、基因测序、同源性分析、遗传进化树构建的方法对太行鸡肠道益生菌的种属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散养太行鸡肠道分离、纯化了6株纯化益生菌,将其编号为J1~J6,其中J1~J4增殖速度快,2~10 h可达到对数生长期;6株菌均有一定的产酸能力,其pH值最低可达到3.78;6株菌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4.67 mm,大肠杆菌对J3极度敏感,沙门氏杆菌对J1、J2极度敏感;生化试验显示,J1~J6依次为罗伊氏乳杆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PCR扩增得到大小为1 500 bp的目的条带,菌株序列与GenBank比对的结果与生化试验结果一致;各菌株与其GenBank标准菌株的同源性为96%~99%;J2、J5与粪肠球菌标准株遗传距离较远,与标准株相比有显著遗传变异,其余菌株均与标准株遗传距离较近,其中J1和J4遗传距离最近,但J3、J6与其余菌株遗传距离均较远。说明鸡源益生菌J1、J2和J4具备作益生菌饲料添加剂菌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60头7.5 kg左右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原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将仔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1%益生菌剂,检测各组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等。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促进仔猪的生长;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仔猪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常住菌群;益生菌剂能极显著减少仔猪肠道的好氧菌(P<0.01),极显著增加仔猪肠道的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P<0.01),显著降低仔猪肠道的产气荚膜梭菌(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剂能有效改善仔猪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8.
丁酸梭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产生消化酶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动物免疫力、抗细胞凋亡、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此外,丁酸梭菌属于厌氧芽孢杆菌,对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以及动物胃肠道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因此,丁酸梭菌是一种适合在畜禽生产中添加的益生菌。本文总结了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和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对高邮鸭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高邮鸭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3%丁酸梭菌、0.05%枯草芽孢杆菌。结果显示,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或0.05%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60日龄高邮鸭体重(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或0.05%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PD whole tree指数(P<0.05),显著降低梭杆菌门、密螺旋体属和梭杆菌属相对丰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显著增加巨单胞菌属和卡拉杆菌属相对丰度(P<0.05),饲粮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厌氧螺菌属相对丰度(P<0.05);对照组、丁酸梭菌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差异菌属分别为梭杆菌属、巨单胞菌属和密螺旋体属。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03%丁酸梭菌或0.05%枯草芽孢杆菌后,高邮鸭盲肠微生物梭杆菌等有害菌相对丰度减少,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来增强泌乳牛对饲料的利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酵母培养物能刺激纤维分解菌活力,改善纤维的消化率,调节奶牛瘤胃乙酸与丙酸的比例,从而达到对瘤胃发酵的调控,改善泌乳性能;丁酸梭菌在动物肠道内可以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产生;同时,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另外,丁酸梭菌对多种饲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