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分析与比较博落回属两种植物不同生长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本研究采用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比较。共分离并鉴定了博落回属植物中1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共26个。博落回与小果博落回各部位中均含有芳姜黄酮、芳樟醇、金合欢烯、(S)-β-双代谢烯、百里酚、香芹酚等9种挥发性成分,且芳姜黄酮与(S)-β-双代谢烯的相对百分含量均高于1.0%,其他成分与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各生长部位中含量具一致性与差异性的挥发性成分具多种药理活性,为博落回属植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也为饲料行业提供新的思路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以揭示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组成。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 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化合物种类有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其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本研究结果为油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不同部位(种子、根、茎、叶和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70℃和90℃萃取条件下蒙早苦荬菜种子、根、茎、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和烃类;较高的萃取温度促进了蒙早苦荬菜中挥发性成分的释放,70℃和90℃萃取温度下分别鉴定出116和1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己醇、己醛、β-紫罗兰酮、乙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和1-石竹烯为7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戊醇、壬醛、β-紫罗兰酮、十八烷二酸和二氢猕猴桃内酯为9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不同,叶中含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本试验可为蒙早苦荬菜挥发性成分的开发及其芳香健康功效等精深加工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  相似文献   

4.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是一种兼具香化、绿化、美化功能的芳香草本植物,为探究百里香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种类和释放量与物候期变化间的关系,以期为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外标法,检测百里香叶片在不同物候期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分析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与含量,探索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4个物候期的百里香叶片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分属于烯烃类、醇类、酯类、芳香烃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不同物候期百里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差异性。挥发性物种种类表现为生长旺盛期(53种)>开花期(50种)>结果期(43种)>衰败期(28种)。挥发性物质含量表现为开花期(163.90μg·g-1)>结果期(157.21μg·g-1)>生长旺盛期(104.47μg·g-1)>衰败期(75.42μg·g-1),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彩叶植物黄连木叶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萃取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 选取黄连木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 29 个试验点的响应面分析模型,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的萃取温度、震荡时间、加样量和解吸附时间,随即采用 SPME-GC-MS 测定黄连木叶片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对含量及总峰面积。【结果】黄连木叶片挥发性有机物萃取的最佳试验条件为:萃取温度 35 ℃、震荡时间 30 min、加样量 0. 50 g、解吸附时间 5 min,在最佳条件下结合 GC-MS 分析测得黄连木叶片中共有 63 种成分,其中萜烯类、醛类、烷烃类、酮类、醇类、酯类、炔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是 89. 87%、9. 24%、 0. 54%、0. 18%、0. 14%、0. 02% 和 0. 01%。【结论】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适合快速测定黄连木叶片的挥发物,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物。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羊原种场的西农萨能种公羊为试验材料,利用Therm o Finnigan TR AC E D 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Finnigan H S 2000顶空进样器,D B-5M S(30 m×0.25 m m×0.25μm)色谱柱,采用静态顶空方法对公山羊气味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的93.55%,包括酮类5种、酯类3种、烷烃类3种、苯类3种、醛类2种,含量分别为4.16%、1.16%、85.82%、0.97%、1.44%。在发现的所有气味成分中,主要为C 6及部分低碳数的醛、酮和酯(包括饱和及不饱和化合物)等化合物,这些物质成分可能是低碳链脂肪酸合成的前体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最优条件进行分析,并测定油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参数为: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 min。各组织中包括19种萜烯类、5种醇类、14种醛类、4种酯类、4种酸类、10种芳香烃类和1种其它化合物,共有57种挥发物成分被检测出。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中分别检测到22、15、21、18、18和19种挥发物成分。顶芽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占总含量的72.23%和12.07%;果皮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醇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9.38%和30.23%;果肉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醇类和醛类,分别占总含量的63.45%、18.55%和14.12%;种子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醛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0.57%和27.55%;枝条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8.06%和20.84%;叶片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4.30%和15.87%。α-荜澄茄油烯、1-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三碳三烯和橙花叔醇是油梨不同组织中主要的挥发物成分,但其对不同组织挥发性成分的贡献率亦不同。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16,(12):46-51
国内外关于单花蜜的研究报道很多,然而对于百花蜜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以德钦中蜂百花蜜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的方法测定理化指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中蜂百花蜜样的10个理化指标检测值均符合我国蜂蜜标准GB18796-2005的要求;通过对5个蜜样的离子图谱进行检索分析,共确定130种化合物,5个蜜样虽为同一时段同一地区采集,但其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并发现异辛酸在德钦百花蜜中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间乙酰氨基苯酚可能为德钦百花蜜的特有挥发成分。本研究旨在评价德钦中蜂百花蜂蜜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及为百花蜂蜜的研究提供真实的科学依据,为当地蜂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桑叶挥发性成分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为桑树的生理生态、病虫害防治及家蚕的取食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实验方法与数据的目的,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并分析比较了实生桑及桑品种鲁7946和农桑14号的桑叶挥发性成分。在供试的实生桑和桑品种的桑叶中都检测鉴定出超过3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烃(烷烃和烯烃)、醇(酮)和酯类物质,实生桑及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挥发物成分和比例不同,其共有成分的种类占50%左右。推测其共有成分为桑叶的一般性挥发物,而一些特异成分则属于检测桑叶样品中高度特异性的挥发物。  相似文献   

10.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初步分析了2头雄性林麝(3岁和6岁各1头)在泌香初期和末期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泌香初期的尿液中共有58种成分,包括酮17种、酚11种、醇10种、酯7种、杂环4种、醛3种、芳香烃2种、胺2种、烷烃1种和砜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苯甲酸甲酯、2-戊酮、苯酚、反式-3-戊烯-2-酮,2-甲氧基苯酚、4-丙基苯酚。泌香末期的尿液中共有85种成分,包括酮34种、酚13种、杂环11种、醇8种、酯6种、烯烃4种、烷烃3种、醛3种、羧酸1种、醚1种和萘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3-甲基环十五烷酮(麝香酮)、苯酚、5,6-二氢-2,4-二甲基-2H-吡喃、4-甲基-3-戊烯-2-酮、4-丙基苯酚、环己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泌香末期尿液中存在麝香酮、环十五内酯等大环化合物的来源和雄性林麝尿源性化学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与行为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牦牛(Bos gruniens L.),主要分布在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暖季短、严寒缺氧、饲草短缺、生态环境极其严酷的高寒高山草原。牦牛肉肉质鲜美,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且脂肪中胡萝卜素、矿物质丰富,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天然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2.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拖黑绵羊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并比较二者的异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1周岁布拖黑绵羊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各部位肌肉混合肉样脂肪酸的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酸主要由豆蔻酸、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亚麻酸等构成,其中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肌肉中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布拖黑绵羊中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而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中检测到56种挥发性化合物,二者共同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己醛、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3-辛二酮、辛醛、苯甲醛、壬醛等,不同羊存在个体差异,且2种绵羊挥发性成分中占主要地位的可能是醛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方式对锦橙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杀菌后的锦橙汁香气成分变化,并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杀菌后,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相比未杀菌橙汁,巴氏杀菌后产生了2种新的挥发性成分,同时消失了10种挥发性成分;微波杀菌后新产生了5种挥发性成分,同时有3种挥发性成分消失了。微波杀菌处理橙汁有利于橙汁中萜烯类和酯类香气物质的保留,而两种杀菌方式对橙汁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的影响均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5.
牛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4种牛奶挥发成分,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油状物,采用GC-MS法对4种牛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经气质连用检出4种牛奶中含有苯并噻唑、丁化羟基甲苯、二苯胺、十二烷、十六烷、十八烷、十九烷、二十一烷、2-壬酮、2-呋喃甲醇、戊酸等.  相似文献   

16.
原料乳和乳制品中主要的游离中链脂肪酸(己酸、辛酸、癸酸)由于具有强烈的风味特征,是影响液体乳质量安全的重要化合物.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内标法定量的测定液体乳中游离中链脂肪酸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萃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桑椹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王华  梁艳英  陶永胜 《蚕业科学》2007,33(2):276-279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桑椹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GC-MS),在成熟的桑椹中共检出了35个峰,鉴定出了30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90%。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依次是二十醇(28.51%),二十四烷(16.55%),二十七烷(16.39%),乙酸十八醇酯(11.88%),十九烯(8.98%),维生素(5.71%),丁酸十八醇酯(4.2%),棕榈酸(1.1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0.84%)。  相似文献   

18.
同时蒸馏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蚕蛹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缫丝蚕蛹和鲜蚕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缫丝蚕蛹中鉴定出54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子质量为84~394 D,其中酯类2种、醇类7种、烃类18种、醛酮类6种、硫化物3种、芳香类11种以及其他化合物7种;从鲜蚕蛹中鉴定出16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子质量为92~354 D,其中酯类2种、醇类1种、烃类5种、醛类1种、硫化物1种、芳香类3种以及其他化合物3种。2,4-二(1,1-甲基乙基)-苯酚在缫丝蚕蛹和鲜蚕蛹的挥发性成分中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38%和31.00%,其次为磷酸三丁酯,质量分数分别为5.98%和10.06%。缫丝蚕蛹和鲜蚕蛹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它们各自特有的气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e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5个肯尼亚红碎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5个肯尼亚红碎茶中共检测出113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60种.2号茶样61种,3号茶样48种,4号茶样47种,5号茶样50种。5个茶样共有的香气成分为18种。1号和5号茶样以蒋烯类衍生物为主,百分含量分别为44.19%和44.91%。2号和4号茶样以脂肪类衍生物为主。分别占53.25%和53.05%。3号茶样的萜烯类衍生物与脂肪类衍生物相当。  相似文献   

20.
梁艳英  张莉  王华 《蚕业科学》2012,(3):571-574
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是构成桑椹酒的主体气味因子。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39个特征峰,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3%。其中,质量分数排在前7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81%)、二十五烷(12.66%)、二十一烷(12.3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77%)、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硫酚(7.26%)、十八炔酸甲酯(5.01%)和十五碳酸(4.65%)。桑椹利口酒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酯类化合物形成了酒香的主体气味:呈优雅浓郁果香,且甜中带有淡淡酸果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