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黑茶。本文以茯砖茶为原料,分别制备了茯砖茶水提物(FWE)、经95%乙醇沉后得到的醇溶物(FES)和醇沉物(FEP),并探究了3种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3种茯砖茶提取物都能够减轻炎症性肠病的肠道结构损伤,其中FWE组效果最好;同时茯砖茶提取物可以显著提升小鼠血清和肠道组织上清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且作用效果均为FWE组>FES组>FEP组;在蛋白水平上,FWE组小鼠肠道组织的NF-κB p65蛋白水平有所降低;IκBα的蛋白水平在FWE组和FES组中有所增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相关蛋白水平在FWE组和FES组也有所增加。综上所述,茯砖茶提取物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发挥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茯砖茶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茯砖茶水提物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试验以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和茯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小肠黏液sIgA的测定、血清中IL-2的测定、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检测以及回肠切片病理检测。结果表明,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灌胃5 d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小肠黏液sIgA、血清中IL-2、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均较正常组降低,回肠组织切片明显病变。分别灌服茯砖茶水提物后,肠道菌群得以调整,小肠黏液sIgA、血清中IL-2、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均有所升高,且与自然恢复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治疗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说明茯砖茶水提物能修复受损黏膜,有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茯砖茶减肥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探讨了茯砖茶和绿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茶叶水提物的低、中、高灌胃剂量分别为:75、150、300mg/kg。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相比,茯砖茶和绿茶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降低食物利用率、脂肪系数以及Lee氏指数。脂肪细胞观察表明,喂饲茯砖茶和绿茶组大鼠的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变小。茯砖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效果优于绿茶。  相似文献   

4.
罗毅 《中国茶叶》1989,(2):13-13,12
茯砖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然而在茯砖茶的生产中,往往有人忽视质量检验,甚至认为:“茯砖茶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笔者认为茯砖茶的生产和检验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就检验在形成茯砖茶质量中的作用作一浅析。 1.检验在茯砖茶加工生产中对质量的预防作用在茯砖茶加工生产中,坚持事先检验,便可防止成批产品返工现象发生。操作者在加工过程中,若能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自检,就可从检验结果中反映出制茶过程中工艺条件出现的变化,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品质障碍因子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陈年茯砖茶多酚类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从陈放1年及7年的茯砖茶中提取、纯化茶多酚,将等量茶多酚的提取物分别加入含有65岁老年人的肠道菌群混合培养基中进行体外静态厌氧培养,在0βh、4βh、8βh、12βh及24βh时对7年陈茶多酚组(O组)、1年陈茶多酚组(N组)及空白组(B组)进行茶多酚和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测定,并进行肠道菌群的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7年陈茯砖茶的茶多酚类在与老年人肠道菌群的体外互作下,SCFAs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老年人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水平也有所提升。在4βh及12βh时,能明显降低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及γ-变形菌纲_B38(γ-Proteobacteria_B38)的相对丰度,同时提高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及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7年陈茯砖茶的茶多酚类比1年陈茯砖茶的茶多酚类更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在老年人的营养保健方面更具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茯砖茶能否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改善2型糖尿病(T2DM)的代谢紊乱,建立T2DM小鼠模型,给予400 mg·kg-1茯砖茶水提取物灌胃干预,观测T2DM小鼠的饮食量、饮水量、空腹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等日常指标,血清中胰岛素(INS)、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茯砖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抗炎作用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6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 mg·kg-1 EGCG对照组、高剂量茯砖茶(300 mg·kg-1)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宋家乐 《茶叶科学》2012,32(6):539-542
探讨茯砖茶乙醇提取物(FTE)对H2O2诱发猪肾近曲小管LLC-PK1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不同质量浓度(10~200 μg/mL)的FTE预培养LLC-PK1细胞24 h后,换用含500 μmol/L H2O2的DMEM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4h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经不同浓度FTE预处理24 h后,受损细胞的生存率上升,细胞内MDA生成量减少.同时,细胞内主要抗氧化酶(CAT、SOD和GSH-px)含量也较对照组增加,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提示,预先经FTE的保护可有效地对抗H2O2诱发的LLC-PK1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份茯砖茶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996、2002及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eoccthehemolyt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llbtilis)、志贺氏杆菌(Shigella)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09及2002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对志贺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0.40mm±0.87mm及18.10mm±0.91mm;1996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仅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太明显。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的抑菌效果最好,1996年生产的茯砖茶的抑菌效果最差。茯砖茶的保存时间越长,其抑菌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茶样的水提物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效应,以健康大学生粪便为菌源,采用体外厌氧发酵模式,结合传统培养技术和气相色谱法,研究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的水提物24 h体外发酵过程中pH值、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并计算益生元指数PI(Prebiotic Index)和B/E值(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ium)。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均会引起发酵液的pH大幅下降,其中茯砖茶组的pH下降幅度最大。同时,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显著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其中绿茶对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提高效果最佳,而茯砖茶对丁酸的提高幅度最大。3种茶叶水提物都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长,抑制拟杆菌、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其中茯砖茶组对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绿茶组对拟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大;但绿茶组和红茶组都能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茯砖茶组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分析PI值和B/E值,发现绿茶、红茶和茯砖茶组都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4 h阶段茯砖茶组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发酵8、12、24 h阶段绿茶组益生元指数PI值最大;而整个发酵过程茯砖茶组的B/E均保持最大。本研究为不同茶叶在青年消费市场中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探明湖南省冬夏两季茯砖茶发花期间真菌种群的生长特性及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试验对分离鉴定的27株真菌微生物开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发花微生物均能在茶汁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同碳、氮源的培养基上以单糖、二糖和有机氮源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且利于产孢,发花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超过30℃或低于25℃将会抑制生长。但不同发花微生物个体之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别,表明不同季节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的种类和演变规律与发花微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存在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砖茶稍带沤味、烟气、欠纯正。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为醇类(15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3.01%),其次为酸类(18.85%)、酮类(11.10%)、醛类(9.20%)、酯类(4.28%)、碳氢化合物(3.78%)、其他类(2.67%)、杂氧化合物(1.06%),酚类物质(0.07%)的含量最低。茯砖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5个样品的平均相对含量,茶多酚为10.88%、氨基酸0.66%、咖啡碱3.83%、可溶性糖7.27%、水浸出物31.19%。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普洱茶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对长链脂肪酸的吸收,并探讨了其可能机制。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和普洱茶干预组,每组12只。实验第8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测定大鼠体质量、肝指数及血清血脂水平;采用定量PCR测定大鼠肠道黏膜脂质吸收相关蛋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如闭锁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 1,ZO-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普洱茶组大鼠体质量和血清LDL-C水平分别下降了16.12%和42.59%;此外,普洱茶组大鼠小肠组织CD36、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研究发现,普洱茶对NAFLD大鼠肠道长链脂肪酸吸收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尤其是对NAFLD早期发生发展中游离脂肪酸过度沉积的"第一次打击"有防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对高脂实验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普洱茶对高脂饮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即0.5、1.5、3.0g/kg)的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组,共8组。进行为期30d的灌胃后,将试验大鼠处死,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测,并测定了试验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发现,摄入普洱茶后,实验大鼠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梯度性地改善高脂饲料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同时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