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平板培养方法观察桑叶提取物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桑黄平板培养基优化配方为土豆200 g/L、葡萄糖2.0%、蛋白胨1.0%、MLE0.5%.在28℃、pH 6.0条件下,其菌丝生长速度为3.5 mm/d.  相似文献   

2.
专利介绍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桑枝栽培灵芝的方法专利申请号:00117398.7公开号:CN1282789申请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桑枝栽培灵芝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装袋和灭菌:将刚刚剪伐的新鲜桑枝条粉碎成桑枝屑,混合培养料装袋,装完袋后在温度为100℃、常压下灭菌8~10小时;(2)接种:当上述料袋温度冷却到30℃左右时进行接种;(3)菌丝培养:料袋接种完毕后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4)栽培:经过40~50天的菌丝培养,菌丝已经长满料袋并达到生理成熟后进行子实体室外埋土栽培。用桑枝代替森林原木栽培灵芝,不但具有变废为宝、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3个不同的桑黄菌株进行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特性研究及出黄阶段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SH1501号菌株在菌丝平均生长速度、长势及形态等菌丝表现上要明显优于其他菌株,最佳出黄培养条件:温度25℃、湿度95%、通风次数2次。  相似文献   

4.
《江苏蚕业》2017,(1):11-14
用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和蚕沙作为主要栽培基料,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配方。结果表明,桑枝屑、蚕沙的含量不同对平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同。采用70%桑枝屑、12%的蚕沙和15.8%的麦麸作为主要基料配方栽培的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良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蚕桑茶叶通讯》2007,(2):23-2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桑枝栽培灵芝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装袋和灭菌:将刚刚剪伐的新鲜桑枝条粉碎成桑枝屑,混合培养料装袋,装完袋后在温度为100℃、常压下灭菌8~10小时;(2)接种:当上述料袋温度冷却到30℃左右时进行接种;(3)菌丝培养:料袋接种完毕后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桑树桑黄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桑树的附加值,本试验筛选适合的桑树桑黄菌株,研究其繁育技术。结果表明:从目前常用桑黄菌株中筛选出适合桑树桑黄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瓦宁纤孔菌(Inonotus vaninii),并构建了该菌的系统进化树;通过对其繁育技术的研究,从20组代料配方中选出了最佳比例的配方,即:桑树木屑80%,玉米粉10%,稻皮2%,棉籽壳7%,熟石膏1%。本研究为桑树桑黄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桑枝的纤维素、粗蛋白、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可以用作培养基生产桑黄。本研究根据培养基中桑枝屑不同添加量分别设A、B、C、D四个配方组及不含桑枝屑的对照组来培养桑黄。试验结果表明,A配方组、B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高于对照配方组,而C配方组、D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低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添加量为80%时,其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最高,因此可以得出最佳配方组为A配方组,桑枝屑代料栽培的桑黄的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的添加量控制在80%内为宜。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预处理的羊粪为饵料,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筛选蚯蚓处理羊粪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羊粪,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80%羊粪+20%木屑高温堆肥20 d,温度l5~25℃,湿度65%~75%,接种密度每市斤8~12条。  相似文献   

9.
为测试桑断枝烂叶病病原菌对桑树的致病性,用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块对室内盆栽的桑树的枝叶片进行接种处理;用病原菌的菌丝块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保鲜的桑树枝梢不同部位的叶片和枝茎段进行接种处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95%~100%的条件下,接种新梢嫩叶、嫩枝,48 h就出现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接种后第3~5 d,病斑扩展最快;病原菌的易感染部位是桑树新梢;半年生成熟枝条和1年生老枝干难以被侵染;新梢顶端第4节位以上的嫩枝、嫩叶最容易感染发病。因此,清除病枝、病叶是减少初侵染源、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天宝 《江苏蚕业》2001,23(4):44-45
为了稳定蚕桑生产,提高桑园经济效益,我们利用蚕桑副产品(桑枝、蚕沙)和空闲的蚕室栽培香菇,使每667m2桑园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好的达到每667m22000元。1999年我县利用蚕桑副产品栽培50万袋香菇,2000年我们推广到300万袋,蚕桑副产品生产香菇获得2000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 栽培季节与选择菌种 香菇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是20~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是5~20℃。养蚕地区一般以秋季栽培较好,接种时间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底。在11月~12月份开始出菇,到第二年4月中旬结束,…  相似文献   

11.
桑枝基质的灵芝优质高效栽培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桑枝和棉籽壳为主要培养基,通过对灵芝主栽菌株G1不同的配方进行栽培试验和对其菌丝生长特性、农艺性状及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0%桑枝木屑、30%棉籽売、15%麦麸的配方是适宜灵芝优质高效栽培的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12.
桑卷叶枯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学试验方法观察病原菌桑单胞枝霉菌(Hormodendrummori Yendo)的形态并研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白色圆形凸状菌落,并能产生大量的暗蓝褐色分生孢子梗和淡灰色分生孢子;菌丝的生长温度为8~40℃,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10~3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55℃,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适合菌丝生长的pH为4.5~11.0,最适pH为6~7;相对湿度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连续光照可促进产孢。以上结果信息可供研究桑卷叶枯病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和建立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发病桑树上分离到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纯菌种 ,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适于在PDA培养基和桑叶汁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 8~ 30℃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0~ 2 5℃ ,生长pH值范围为 1~ 12 ,最适生长pH值为 5~ 8,菌丝与菌核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 ;菌核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椭圆形 ,大小 7~ 14 μm× 3~ 7μm。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的方法,从采集于桑树的真菌中分离到一个菌种,经初步鉴定该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冬菇属,暂定名为桑金钱菌(Flammulina sp.),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孢子发芽的初始温度要求相对偏岛(28℃),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8℃以上的高温对孢子发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25℃的偏低温度有利于孢子的正常萌发和生长。菌丝生长的适温范围在6℃~30℃,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在PDA培养基上26℃下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时的气生菌丝最多,且菌丝纯白、厚实,而在高温下菌丝萎缩发黄,因此,该菌是适于在偏低温度下生长的一类真菌。菌丝体能够在pH4~9的条件下生长,其中以pH7的中性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该菌能够在供试的6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以黄豆芽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最为旺盛,在麸皮米糠培养基上的子实体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5.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大型药用真菌,包含纤孔菌属、针层孔菌属和嗜蓝孢孔菌属中的多个种。对采自陕西省榆林市桑树上的野生桑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证明分离的菌株属于桑黄类真菌粗毛纤孔菌(编号ZA-14)。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该真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确定ZA-14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pH为8~9,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采用平板培养法对固体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在每100 mL PDA培养基中添加10 mL桑枝木屑煮出液即可显著促进菌丝生长,而玉米芯对菌丝生长起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ZA-14菌株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中检测到hispolon、hispidin、原儿茶酸、麦角甾醇和腺苷5种标志性药用成分,其中原儿茶酸、麦角甾醇和腺苷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和多年生野生桑黄。  相似文献   

16.
芽孢杆菌属细菌在芽孢状态下,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具有高度抵抗力。适宜的温度、湿度及营养条件能促进芽孢萌发,影响其对常规灭菌方法的抵抗力。本试验选取蜡样芽孢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在适宜培养条件下使其形成芽孢,通过研究萌发后芽孢对温度、H2O2及含氯消毒剂等条件的抵抗力,证实了适当的条件(温度37 ℃、湿度40%、pH 7.4、30 min)能有效促进蜡样芽孢杆菌芽孢萌发,致使芽孢对高温(80 ℃、2 h)、H2O2(1.5 mol/L、2 h)及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约800 mg/L、2 h)等常规灭菌方法抵抗力明显降低,并能被有效杀灭和灭活,相对有效杀灭率分别达98.4%、98.9%及99.1%,有效杀灭率分别为88.3%、88.7%及88.9%,这对进一步研究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杀菌消毒条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酵母菌发酵,以玉米粉和麸皮为主要培养基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以接种量、料水比例、发酵温度、发酵周期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75%,麸皮21%,NH4NO3 2%,KH2PO4 1%,MgSO4 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料水比例1∶1.5,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66 h,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56%。  相似文献   

18.
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从河北省承德地区采集到寄生于桑树树干的野生粗毛纤孔菌并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对人工培养各阶段粗毛纤孔菌生长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的结果是:(1)在野生粗毛纤孔菌的菌种(母种)分离培养阶段,用25μg/m L氯霉素溶液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可以有效防止菌种分离培养过程的细菌感染;(2)原种培养阶段,当菌丝生长至2 cm厚时通过人工拍瓶混匀培养基可显著加快原种菌丝的生长,菌丝长满培养瓶的时间较未经混匀处理的缩短约5 d,且用谷粒培养基较麦粒培养基更为适用;(3)栽培生产子实体阶段,采用桑枝培养基较桦木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产量,其中用1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比用多年生桑枝培养基培养的子实体产量高,多年生桑枝+棉籽壳培养基可以加快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速率,但对子实体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在桑园中以桑树行间搭建小拱棚进行的粗毛纤孔菌栽培试验中,用新桑枝培养基培养的菌袋在树阴下(最大光照强度为1 800 lx,温度20~33℃,相对湿度80%)成功培养出子实体。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可以采用桑枝培养基在室内和室外进行粗毛纤孔菌的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19.
对禾草云斑病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病原菌菌落铺展,菌丝白色, 产孢细胞直接从菌丝生出,分生孢子梗缺,圆筒形,双孢10~20×2.5~5μm,孢子顶细胞具有锐角或直角向的喙状突起.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9℃,最适温度24℃,孢子萌发温度范围6~36℃,最适温度24℃;菌丝和孢子在温度达70%以上均可萌发,并随湿度升高菌落铺展扩大,孢子萌发率升高,在水滴处理中孢子萌发率最大;不同光照处理均可促进菌丝生长,但差异不显著,光暗处理有利于孢子萌发,连续光照、黑暗均不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pH值范围为2.5~7.5,最适pH值3.5~4,孢子萌发pH值为2.5~7.5,最适pH值为4.  相似文献   

20.
对分离到的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病原对抑菌药剂敏感性的室内试验,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已知近缘菌株核糖体大亚基rRNA序列的比对,明确该病原菌在分类上属于核盘菌科(Sclrotiniaceae)核地杖菌属(Scleromitrula S.Imai)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该病原菌的主要形态与生物学特性为:子实体单个子囊内的8个子囊孢子在未成熟期排列为2列,随着子囊孢子的生长发育,排列方式逐渐由2列变为不规则的线性排列;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菌丝及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0℃;病原菌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8,最适宜生长的pH为7。80%百菌清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0.012 0 mg/mL,可选择百菌清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进行化学防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