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正>0引言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为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花属(Impatiens)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栽培过程中凤仙花真菌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和立枯病等[1-2]。有关凤仙花病毒病的报道,如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3]、凤仙花坏死斑点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4]、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5-6]、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7]、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8]、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RMV)[9]等均可侵染凤仙花。  相似文献   

2.
<正>0 引言河南省是我国玉米小麦的种植大省,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 800千公顷和5 670千公顷以上。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 MaYMV)是2016年在我国云南省玉米上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毒[1],属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能够引起玉米植株叶片黄化、花叶、红叶等症状[6],之后该病毒在亚洲[1-2]、非洲[3-4]、南美洲[5]等地区禾本科作物上均有发现,  相似文献   

3.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烟草病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烟草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病毒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常见的烟草病毒主要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MBV)等[1]。此外,近年来在烟草上还发生一些新的病毒病害,如南美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2]、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ZTSV)[3]和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4]。这些病毒  相似文献   

4.
 黄瓜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MV)是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典型成员,寄主范围极其广泛,能侵染1000多种的单、双子叶植物.该病毒可经75种蚜虫传播,有些分离物还可通过种子传播,是寄主植物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1].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是番茄斑萎病毒科(Tospoviridae)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主要通过蓟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1-2]。WSMoV病毒粒子球状,外具包膜,基因组为三分体负单链RNA,分别为L RNA、M RNA和S RNA[1,3]。1982年IWAKI等最先在日本冲绳县发现WSMoV为害西瓜,在叶片上产生银色斑驳症状,遂命名为西瓜银斑驳病毒[4];随后,中国台湾、泰国、印度等地陆续报道该病毒[1,5-6]。  相似文献   

6.
 藠头(Allium chinense G. Don),为百合科葱属鳞球茎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高产、高营养和具有食疗作用的蔬菜类作物,也常作为中药材加以利用和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发生在葱属植物上的病毒病原鉴定和分类做了深入研究,但针对藠头病害的发生特点和病原鉴定研究不多, 自Chen等[1]在我国发病野生藠头样品中发现2种病毒即藠头花叶病毒(Scallion mosaic virus,ScaMV)和藠头X病毒(Scallion virus X,ScaVX)后,国内外没有更多有关藠头病毒病的研究报道。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及多年连作,极易导致藠头病毒扩散及积累,使病毒病害日趋严重,种苗出现严重衰退。前期调查发现,藠头感病后出现明显的矮缩或叶片皱缩、扭曲,有的出现黄绿斑驳呈花叶状或褪绿条纹,病株地下鳞茎变小、分蘖减少,还首次发现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侵染,以及多种病毒复合感染现象[2]。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可作为药用或食用材料[1],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和江西等省份都有种植。山药生产中以块茎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2]。侵染山药的病毒主要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3]、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4]、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5]以及蚕豆病毒属(Fabavirus)[6]的一些病毒。  相似文献   

8.
<正>0 引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降血糖、保护肝脏等功效[1]。地黄病毒病是地黄上的严重病害之一,地黄感染病毒后,产量可降低60%以上,有效成分降低30%~50%[2]。  相似文献   

9.
建兰花叶病毒厦门分离物的鉴定及其抗血清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隶属马铃薯x病毒属,线状,长约475 nm,宽约12~13 nm,基因组ssRNA。CyMV能使建兰产生褪绿斑点及坏死斑,卡特兰产生局部坏死,树兰属产生花叶。因此,是危害各种观赏兰花的主要病毒之一[1,2]。  相似文献   

10.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自1935年首次报道[1]以来,已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南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葫芦科作物的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CGMMV主要有两种重要的传播途径,一是带毒种子造成远距离传播,二是授粉、嫁接等农事操作造成的田间传播[2]。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省温县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种植园采集茎部感病的地黄植株,从感病部位分离、纯化出4株病原菌。通过对分离菌的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及ITS、EF1-αTUBCALHIS多基因核酸序列分析,鉴定其中1株分离菌为扁桃腐皮壳菌(Diaporthe amygdali),为地黄茎部病害的新型致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宜该致病菌生长的为PD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6、对光照不敏感;最适碳氮源分别是麦芽糖和蛋白胨。药剂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选用的10种杀菌剂对D. amygdali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500 g·L-1氟啶胺悬浮剂活性最高,EC50为0.092 5 mg·L-1。上述结果为D. amygdali引起的地黄茎部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 dsRNA)技术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方法对感病地黄进行分子鉴定,并测定油菜花叶病毒(Youcai mosaic virus,YoMV)山西地黄分离物(YoMV-SX)的基因组全序列。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侵染地黄的病毒为油菜花叶病毒(Youcai mosaic virus,YoMV)。获得YoMV-SX(GenBank登录号JX422022)全长为6 304 nt,5′UTR长度为68 nt,3′UTR长度为236 nt,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序列核苷酸一致性分析显示YoMV-SX与Tobamovirus亚组Ⅲ中分离物的一致性为90.7%~96.0%,与同属亚组Ⅰ和Ⅱ的一致性仅为50.2%~63.3%。全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YoMV-SX与YoMV-Wh形成一个独立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这是YoMV侵染地黄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属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1]),在世界范围内给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病毒侵染造成果实重量减轻10%~33%,产量减少10%~12%~([2])。CCYV不能靠摩擦接毒,只能由烟粉虱以半持久方式传播,其  相似文献   

14.
 从河南省温县地黄种植园采集具有典型萎蔫症状的地黄病株,分离、纯化出5株病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其中1株鉴定为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为地黄的新型致病菌。将该病原菌引起的地黄病害暂命名为地黄织球壳菌萎蔫病。该病原菌对光照敏感,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8,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钠。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选用的11种杀菌剂中,有6种对P. cucumerin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0 g·L-1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255 3 mg·L-1,可作为防治地黄织球壳萎蔫病的优选药剂。本研究为地黄萎蔫病的识别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了解病原菌的流行、变异及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小麦纹枯病菌禾谷丝核菌群体遗传结构的了解并不深入,缺乏有效的SSR标记是主要原因。本研究根据禾谷丝核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微卫星位点搜索并设计SSR引物,通过电泳筛选和测序验证,最终筛选出12个多态性较好且稳定可靠的SSR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收集自我国安徽、江苏、河南三省的23个禾谷丝核菌菌株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禾谷丝核菌基因组中长片段微卫星位点较少。12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6.1个,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651,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508,表明这些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能够满足禾谷丝核菌群体遗传学研究需要。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禾谷丝核菌的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进化学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新疆分离物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秋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哈密瓜大面积发生叶片黄化和褪绿的病害,症状呈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引起的典型特征。通过CCYV的特异性引物对该疑似样本进行了RT-PCR检测,获得了预期大小的扩增片段。随后,对新疆的CCYV分离物(CCYV-Xinjiang)全长基因组进行克隆并测序,获得了CCYV-Xinjiang分离物的RNA1和RNA2全长序列信息。对CCYV-Xinjiang和来自Gen Bank数据库的其他CCYV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分析,不同分离物RNA1和RNA2两条链的一致性分别是99.65%~99.93%和99.68%~99.89%。单独对基因组的各个非翻译区(UTRs)和编码区的核苷酸变异分析,数据表明不同区域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RNA2的3'UTR区域变异最大,而RNA1的2个UTRs区域变异最小。对已登录Gen Bank的所有CCYV分离物基因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物聚在同一个组。另外,对来自Gen Bank的18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来自伊朗的3个分离物分在组2(GroupⅡ),而来自亚洲其他地区的分离物均被分到组1(GroupⅠ)。基于CCYV基因组的信息,发现来自亚洲地区的CCYV的群体遗传变异很小。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分离自山东省寿光市甜瓜上的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遗传变异情况,利用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简并引物进行RTPCR检测,利用RACE技术结合RT-PCR方法克隆CCYV山东分离物2条RNA链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GenBank中其它地区CCYV分离物的全长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同源性,并基于C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山东分离物经RT-PCR检测和测序后确定为CCYV。CCYV山东分离物与其它CCYV分离物的RNA1链和RNA2链的全基因组序列一致性的平均值分别为99.82%和99.88%,且2条链的5′末端均比较保守,没有碱基突变的情况发生;RNA1链3′末端存在2个碱基变异,RNA2链3′末端存在1个碱基变异。CCYV不同地区分离物主要分为3个簇群,其中山东分离物和中国其它地区分离物、日本分离物、苏丹分离物、黎巴嫩分离物和塞浦路斯分离物聚类在一起。研究表明CCYV基因组序列比较保守,该病毒的分化可能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可侵染多种瓜类,主要危害叶片,影响其光合作用,导致减产.采集湖南省南瓜疑似病毒病样品经siRNA测序发现CCYV,进一步RT-PCR验证CCYV可自然侵染南瓜,检出率为5.78%,这是我国内地首次发现CCYV可自然侵染南瓜.持...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 DsM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51个DsMV白附子分离物(DsMV-BF)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3个分离物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DsMV-BF的CP基因大小有855个和942个核苷酸两种类型,51个白附子分离物之间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率分别为88.3%~100%和91.9%~100%,BF8、BF30和BF38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82.9%~95.9%和90.7%~95.9%,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76.9%~99.4%和85.6%~99.0%;P1基因的分子变异较大,P1基因大小有987个和990个核苷酸两种类型;CP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侵染白附子的DsMV分离物可分为两个亚组;重组分析结果表明BF8和BF30分离物各检测到1个重组事件,BF38检测到2个重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