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通过原位杂交检测Homeoboxc9(Hoxc9)基因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oxc9在胚胎期75 d的上皮细胞中表达,伴随着毛囊的生长发育,Hoxc9基因分别在初级毛囊的毛母质、毛乳头、内根鞘、外根鞘和毛干几个部位表达;在次级毛囊的内根鞘和绒干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毛囊角质化细胞大量增殖,表明在毛囊发育中Hoxc9基因对于角质化细胞的增殖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5):97-100
旨在筛选较理想的水貂毛囊体外培养条件,建立水貂毛囊体外培养模型,从而为研究水貂毛囊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水貂初级毛囊,分别置于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Williams E血清+10%血清、DMEM无血清和DMEM血清+10%血清4种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毛囊最终长度及形态学变化,选出水貂毛囊体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再将最适培养基中的毛囊置于6个不同的培养温度下进行培养,即29℃、31℃、33℃、35℃、37℃和39℃,选出最适温度。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水貂毛囊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毛囊的最终生长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水貂毛囊生长速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显著减慢(P0.05);在31℃培养的毛囊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毛囊形态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水貂毛囊体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适宜培养温度为31℃。  相似文献   

3.
毛囊经历周期性生长期,受其基部的真皮乳头细胞调节。本研究用显微切割和二步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家兔触须,分离、培养毛乳头细胞,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蛋白免疫印迹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原代毛乳头细胞呈现向四周放射性贴壁生长,且以长梭形纤维样多极向排列;低代数的毛乳头细胞有明显的凝集性现象,随着代数的增加,凝集性现象越来越不显著,至第10代凝集现象消失,第15代左右细胞停止增殖;经检测,分离的毛乳头细胞有很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能够表达毛乳头细胞标志性蛋白α-SMA和VIM,表明所分离细胞为家兔的毛乳头细胞,为后期开展毛囊发育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4.
构建北京鸭游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取6周龄北京鸭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初级和次级毛囊。选取处于生长期毛囊并培养于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动态观察毛囊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学、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北京鸭次级毛囊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前3d平均生长速度为0.156mm/d,4d后生长速度迅速下降,5d后毛囊形态开始发生改变。初级毛囊未生长即进入衰退期。北京鸭次级毛囊能够在DMEM培养基中生长。初级毛囊不能生长,原因可能是初级毛囊形态发生复杂,培养基中缺乏其必需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5.
山羊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2.4U/mL Dispase酶消化和机械切割法分离毛囊隆突部,经胰酶(0.5mg/mL胰酶+0.2mg/mL EDTA)消化从山羊耳部皮肤分离得到的毛囊干细胞,然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对毛囊干细胞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DMEM/F12是一种适合毛囊干细胞体外增殖培养的培养基;在以DMEM/F12为基础培养液的培养体系中细胞可传代至19代。  相似文献   

6.
选择8月龄的羊驼胎儿,颈部取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羊驼胎儿期毛囊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羊驼胎儿期毛囊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结构形态,包括生长期、退化期、静止期以及各期之间的过渡形态结构。生长期的特点是毛球细胞快速增殖,毛乳头包被在毛球内;退化期毛囊底部密封,形成上皮束;静止期整个毛囊的组织结构变短,毛球细胞接近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家兔皮肤及其毛囊组织形态的发育规律。取2、4、5月龄家兔的皮肤样本,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结果显示:2月龄家兔毛囊、表皮、真皮处于分化生长期,4月龄家兔皮肤组织基本趋于发育完全,5月龄毛囊发育进入休止期;4、5月龄家兔表皮、真皮层皮肤发育差异不大;从毛囊形态上来看,家兔毛根和毛乳头不明显,毛干与毛囊结合不紧密,这可能是家兔毛易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实验旨在研究绒山羊毛囊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为绒山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RT-PCR和组织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TrkA在4月份辽宁绒山羊毛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NGF及TrkA的mRNA存在于绒山羊皮肤组织中;NGF及受体TrkA主要存在于初级毛囊的外根鞘和表皮,次级毛囊的毛母质和表皮中。以上结果表明,NGF可能参与初级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增殖和毛母质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进而影响毛囊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7):71-75
探讨一种新的体外培养精原干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精原干细胞增殖与凋亡提供依据。采用组合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精原干细胞,并设计了支持细胞条件培养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处理培养基以及对照培养基3种培养体系,应用细胞活力分析仪检测精原干细胞数量以及活性,精原干细胞标记蛋白c-kit受体和磷酸酶染色技术进行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BCL-2家族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组合酶消化和差速贴d壁法得到了纯度70%以上的精原干细胞;在体外培养7 d以内,PCNA的表达条件培养基组明显好于GDNF处理组以及对照组,Bcl2的表达条件培养基组高于GDNF组和对照组,Bax的表达条件培养基组低于GDNF组和对照组。研究表明在7 d内体外培养精原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0,FGF20)及其受体FGFR2、FGFR3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取出生后生长期(1 d/5 d/8 d/11 d),退行期(15 d/17 d),静止期(21 d)和下一生长期(23 d)小鼠背部皮肤,对FGF20、FGFR2和FGFR3蛋白及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GF20蛋白主要表达于毛基质,毛乳头和根鞘中,在1 d和5 d表皮、21 d的皮脂腺也有表达;FGF20在生长期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在静止期(21 d)达到最高。而FGFR2和FGFR3蛋白在1 d~23 d的毛基质、毛乳头、根鞘、表皮和皮脂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FGFR2在生长期(5 d)表达量最高之后降低,FGFR3在生长期表达量逐渐增加,生长期(11 d)达到最高之后趋势降低。研究结果提示,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FGF20可能对生长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促进作用,并可能诱导毛囊从静止期进入下一生长周期,而FGFR2和FGFR3可能在根鞘分化和毛囊生长期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分离山羊毛乳头细胞,并探索其中TGF-β/smad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为体外开展山羊毛囊发育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良好模型。采用中性蛋白酶与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对山羊背部皮肤做处理,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毛乳头细胞并进行纯化。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在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TGF-β/smad通路中相关基因在山羊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分离后进行贴壁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生长较慢,在分离15 d后具有成熟形态,可进行传代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α-SMA和VIM在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均表达,TGF-β/smad通路中smad4、smad5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mad2、smad6、smad7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些与毛囊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均呈现高表达,表明毛乳头细胞可能通过TGF-β/smad通路的调控从而影响毛囊的发育。本研究成功分离出山羊毛乳头细胞,为体外研究山羊毛囊发育机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培养基及原料批次的差异,对含环形泰勒虫裂殖体的牛血源白细胞连续传代影响较大。使用DMEM、1640、MEM 0.6%水解乳蛋白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含环形泰勒虫裂殖体的牛血源白细胞进行了连续传代比较试验。结果DMEM培养基较适应细胞的生长,连续传代性能优于其它两种培养基,但成本较高;1640培养基较适应悬浮培养,但细胞增殖率低;使用MEM 0.6%水解乳蛋白培养基,细胞贴壁性好,但细胞生长性能较差,连续传代易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Hox基因Prox1在绒山羊皮肤中的组织时空特异性表达情况,选取不同时期的绒山羊胎儿皮肤和成年羊皮肤为研究材料,应用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Hox基因Prox1在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结果发现Prox1基因从胎儿后期105天开始表达,在115天、125天皮肤初级毛囊的皮质层、内根鞘及毛乳头周围有明显的杂交信号;成年羊5月,7月,10月皮肤毛囊的皮质层,内根鞘及次级毛囊的毛干部位有杂交信号.初步推测Hox基因家族成员Prox1在绒山羊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毛囊发生和凋亡的分子机制.实验通过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了IGFBP-5在绒山羊胚胎期115天和成年期10月皮肤毛囊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BP-5在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毛干皮质表达强烈,在连接组织鞘有微弱表达,而在内根鞘、外根鞘和毛髓质没有表达.从表达结果看,IGFBP-5可能在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花生四稀酸(AA)对绒山羊毛乳头细胞(DPCs)增殖的影响,探讨AA对DPCs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表达的影响机制。通过体外培养DPCs给予不同浓度的AA作用不同的时间,采用CCK8法检测DPCs存活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定量PCR检测VDR的表达水平变化。通过体外培养DPCs和VDR基因缺陷型DPCs给予AA处理,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毛囊相关基因(IGF1、Noggin、b-catenin和Lef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AA(10~(-7) mol/L)可显著促进DPCs的增殖(P0.05),显著提高VDR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提高IGF1和Lef1基因的mRNA表达(P0.05);VDR基因缺陷型DPCs中添加AA时,IGF1基因的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A促进DPCs细胞的增殖和毛囊中VDR、IGF1和Lef1基因的表达,且AA对于毛囊中IGF-1表达的促进作用受到VDR基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Lef-1在小鼠背部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毛囊生长更替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小鼠毛囊的周期性变化,检测Lef-1在小鼠毛囊生长的不同时期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结果,昆明系小鼠毛囊生长呈周期性变化,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毛囊具有各期的特殊结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各阶段皮肤组织中存在Lef-1蛋白的表达,其在毛囊生长初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期和末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ef-1在不同毛囊生长时期的皮脂腺、根鞘和真皮乳头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Lef-1的表达与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miRNA-218-5p对兔毛乳头细胞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影响,为研究家兔毛囊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用酶消化法分离兔毛乳头细胞,用MSCM培养基培养毛乳头细胞。将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分为4组,分别转染miR-218-5p mimics、miR-218-5p mimics NC、miR-218-5p inhibitor、miR-218-5pinhibitorNC。培养48h后,收集细胞。使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各组RNA,使用RT-qPCR检测各组miR-218-5p的mRNA表达水平和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使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发现,在兔DPCs(Dermal Papilla Cells)中过表达miR-218-5p能够显著上调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如CCND1、CTNNB1、LEF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TGF-β1、BMP4的mRNA表达水平;敲减miR-218-5p能够显著下调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如CCND1、CTNNB1、LEF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TGF-β1、BMP4的mRNA表达水平。过表达miR-218-5p后,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统计昆明(KM)乳鼠背部皮肤初级和次级毛囊发育密度,观察并分析毛囊发育结构,以及对背部皮肤毛囊进行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表达的鉴定,并初步分析Sox2在皮肤毛囊表达的意义,试验采用外科解剖法获取不同发育时间的乳鼠背部皮肤,冰冻包埋剂(OCT)包埋,制作冰冻切片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统计新生小鼠不同时期背部皮肤毛囊的密度和生长发育情况,另外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Sox2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小鼠出生6 d内,总毛囊密度呈平稳增长,次级毛囊密度相比初级毛囊密度增长迅速,但初级毛囊发育早于次级毛囊且有髓质,第8天时初级毛囊形态结构基本发育完成;背部皮肤毛囊中Sox2的表达主要分布在毛囊毛球部和毛囊外根鞘。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0)及受体FGFR2和FGFR3在小鼠胚胎期毛囊形成期的表达情况,了解FGF20及受体FGFR2和FG-FR3在小鼠毛囊形成期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胚胎期13 d (E13)至18 d (E18)小鼠背部皮肤中FGF20、FGFR2和FGFR3 mRNA及蛋白的差异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GF20蛋白和FGFR3蛋白E13在表层细胞微弱表达,E14主要表达在表层细胞,且在基底层细胞也有微弱表达,E15主要表达在基板和表层细胞,E16强表达在毛钉与表层细胞,E17和E18主要表达在表层细胞和未成熟的毛囊;FGFR2蛋白在表层细胞、基底层细胞、基板、毛钉、未成熟的毛囊等处均有表达,且E18强表达在表层细胞和未成熟毛囊;RT-PCR及Western blot数据分析结果显示:FGF20 mRNA及蛋白在E16相对表达量最高;FGFR2 mRNA及蛋白在E13相对表达量最低,E18相对表达量最高;FGFR3 mRNA及蛋白表达趋势和FGF20相似。研究结果提示,在毛囊形成期,FGF20可能通过与FGFR3结合从而参与毛囊的诱导和激活,促进毛囊形成并决定其生长方向。FGFR2可能在毛囊形成过程调控表层细胞增殖,促进毛囊形成,诱导毛囊进入第一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并对细胞的增殖、核型及凋亡情况进行检测,以了解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生长特性,建立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分离获得的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约为60%;采用DMEM培养基,颗粒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优于TCM-199和DMEM/F12培养基;细胞培养24 h后开始零星增殖,3~5 d增殖速度达到高峰;第1、3、5、7代颗粒细胞正常核型比率差异不显著,均在85%以上;第1代颗粒细胞的凋亡率与第5代差异显著(P<0.05),与第7代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DMEM培养基更适宜用于水牛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能稳定地进行传代培养,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细胞凋亡率会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