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尼族有着悠久的饮茶习俗,它存在于当地人生活的各个空间场域。本文探析了饮食文化中的哈尼茶,以及饮食人类学视野下,哈尼族茶饮的适应性、交融性、仪式性、变迁性与回归性等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秦汉以来,隶属氐羌系民族的哈尼族人在向云南南部迁徙的过程中,与当地土著的百越系民族接触,学会了水稻耕种,进入了水稻农耕社会。但是,哈尼族人来到云南南部时,条件优越的坪坝地区已经由强势的百越系民族占据,哈尼族人只好在水源充足的红河流域山区开辟了层层梯田,开创了独特的梯田稻作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进程中,西双版纳形成了傣族的“竹筒茶”、“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竹简茶”、“喃咪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喃咪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简茶”等等饮茶习俗。这些饮茶习俗的形成,与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是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及丰富的土特产。竹筒茶便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土特产之一。西双版纳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古至今,西双版纳以生产晒青茶为主,哈尼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还有加工竹筒茶的传统。西双版纳竹类资源丰富。据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孙吉良等人调查,发现有16个属50多种,其中有多种被用来加工竹筒茶,如香竹筒茶和甜竹筒茶等。香竹又叫糯竹(CephalostachyumpergracileMunro),傣语叫埋邦、埋好兰,高达6~10m,竹筒内径3~7cm,节间长30~40cm,是加工竹筒茶…  相似文献   

5.
云南野生稻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现有资料,采用当地人员参与性考察调查方法,在2002年10月和2003年3月对云南省玉溪市、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和临沧地区16个县(市)的93个野生稻原生境进行了考察核查。发现原先记载的93个野生稻分布点中只有30个点还存在野生稻,同时又发现了10个疣粒野生稻新分布点。现存野生稻分布点合计40个,其中普通野生稻1个点、药用野生稻2个点和疣粒野生稻37个点。这40个野生稻点分布于6个地区(州、市)16个不同的县(市),其中35个点集中分布在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2个县(市)。普通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约1 334 m2,2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均约为334 m2,37个疣粒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变幅较大,从少量几丛到133 400 m2以上;分布面积不少于13 340 m2且密度在中等以上的分布点全省只有8个,这8个点中有4个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市,2个点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还有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各有1个分布点。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知道云南的普洱茶好喝,老班章茶更好喝,但是很少有人能买得到真正的老班章茶. 老班章是一个地名,坐落在比邻缅甸的边境线上,是哈尼族村寨,属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自治乡班章村.老班章茶不是台地茶,是老树茶.茶树龄大多在三四百年以上,有的是上千年.老茶树能抗病虫害,不用施肥喷药,是原生态茶.古茶园分布在原生态密林中,土壤以落叶和沙壤混合型为主,地肥壤厚,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造就老班章茶口感特殊,品种特征明显,成为少有的最原始的原生态普洱茶.村里现存近5000亩古茶园,年产青毛茶约五六十吨.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赖以为生的茶树,遵循手工土法炒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回甘持久,在普洱茶中历来被民间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对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班章二字犹如雷声灌耳,茶友都以能拥有一饼纯正的老班章茶为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7.
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作物之一。然而,由于茶园长期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得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隐患,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带来了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昆虫性信息素作为上世纪60年代化学生态学的重要发现,因其具有高效、环保、专一性强等优点,受到各国科学家的肯定,被认为是"生物合理农药"。在过去的研究中,茶园许多昆虫的性信息素被相继鉴定和应用,如茶小卷叶蛾的性信息素防治已经成为昆虫性信息素应用的典范。本文将从茶树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鉴定、性信息素微量成分的作用、性信息素手性异构、性信息素多态性、性信息素抗性、性信息素生物合成路径及调控机制,以及性信息素的其他生态学功能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对1999~2001年度伊犁州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98-2丰产性、稳产性最好,适应性最广,98-6、98-7、98-1丰产性、稳产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2019年贵州春玉米11个品种、5个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评价试点的辨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2018年中金玉838、新中玉801、先玉1171丰产性较好,靖单14、先玉1171和金玉838的稳产性较好;威宁、毕节试点的代表性较好,安顺、铜仁试点辨别力较强。2019年中金玉838、新中玉801、先玉1171丰产性较好,先玉1171和金玉838和兴玉3号的稳产性较好;安顺、兴仁试点的代表性较好,毕节、威宁辨别力较强。综合分析,金玉838的丰产性、稳产性均较强,综合表现最佳,威宁和毕节具有较高的试点辨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创造主体的多元性、历史传承的悠久性、表现形式的民族性、体系构建的完整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分析椰子分离蛋白(CPI)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pH、离子强度和温度对这些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籽分离蛋白相比,椰子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乳化性、吸油性和吸水性;而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椰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等电点附近,椰子分离蛋白表现出最低的溶解性与乳化性;低离子强度可提高椰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而高离子强度降低了其溶解性和乳化性;CPI在60℃时有较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12.
王芳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7,26(6):828-834
大豆资源耐涝性鉴定,是开展大豆耐涝育种的基础。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研究旨在通过对大豆资源的耐淹性评价筛选出耐性强的种质,为大豆耐涝性育种提供耐源。抽取不同来源地的栽培大豆和野生材料,以相对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在苗期进行耐淹性盆栽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大豆耐淹性均存在相当大的遗传变异;野生大豆中的极端耐淹材料略比栽培大豆的多,但在全国二者大部分材料的耐淹性差异不大;野生大豆的耐淹性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栽培种的耐淹性在区域内的变异比区域间的变异大,各个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在30.0oA以上。耐淹性与地理纬度、种皮色、籽粒大小、生育期长短及脂肪含量等有低程度相关;筛选出N24835.0、N24850.0、N23444.0、N04974.1等11份耐淹性极强的野生和栽培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3.
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品种适应性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确定,合交05729建议作为丰产稳产性品种试行推广;H05-134和公交05215-6丰产性好,稳产性一般,建议推广时注意年际间的产量稳定性变化;黑农66、垦08-8546和宾丰07-3906建议作为优质苗头品种试验推广,其他参试品种在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品质或品种纯度中存在一定缺陷,推广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性遗传背景、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和光温因子对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光照是诱导光敏型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温敏型不育水稻育性表达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温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比较复杂,F_2育性分离的遗传模式也不一致,有单基因遗传模式、双基因遗传模式、三基因遗传模式、质量—数量基因遗传模式和非典型分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食用稻米米饭质地及适口性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通过对米饭压缩及拉伸应力曲线的测定及研究,确定了米饭硬性、松弛性、凝聚性、粘附性、粘度等5个质地指标的表达式,并对籼(36份)、粳(30份)的米饭质地指标与感官评分作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籼、粳稻的米饭适口性与用Instron测得的米饭的硬性、凝聚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松弛性、粘附性、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粳米饭质地5项指标对适口性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73和0.630,达极显著水平;运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对籼(6份)、粳(14份)的适口性得分进行预测,预测得分与感官评分的相关性分别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别米饭适口性优劣时,米饭质地指标较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和水稻种子休眠性QTL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种子休眠性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表现出了高度的同源性。在玉米第1、3、8染色体上已定位的7个种子休眠性QTL,在与其同源的水稻染色体上均有种子休眠性QTL的分布;在玉米第5、10染色体上已定位的3个种子休眠性QTL,在与其所在染色体区段同源的水稻染色体区段上并未直接发现有种子休眠性QTL分布的报道,但与第5、10染色体其他区段同源的水稻染色体上有种子休眠性QTL被定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密码子偏性指同义密码子的非均衡使用。研究密码子偏性模式、密码子偏性的形成因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密码子偏性研究常用的衡量参数、密码子使用模式的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密码子偏性的因素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比较研究和物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化学组成、游离巯基、二硫键和表面疏水性进行了测定;对3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乳化性和凝胶性进行了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物化特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化学组成、游离巯基、二硫键和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乳化性和凝胶性与蛋白质含量、二硫键、游离巯基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等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生理性状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组成,以宁春4号和Drysdale及二者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法研究了旗叶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及穗粒重、株高、穗下节长度等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春小麦旗叶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无主基因存在;穗粒重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株高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下节长度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及12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在3种环境下联合检测控制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QTL。共检测到3个控制花粉育性的主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QTL(qPF3、qPF5和qPF6)和4个控制小穗育性的主效应QTL(qSF3、qSF5、qSF6和qSF8),其中qPF5与qSF5、qPF6与qSF6均为同一个QTL,为重要的育性QTL。另外,检测到3对花粉育性和4对小穗育性QTL间互作,说明上位性效应对籼粳杂交后代的育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