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中15~52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rry.)人工林土壤肥力调查数据,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其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①林龄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先降低后增加,而土壤含水量和养分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但其在不同林龄下的变化程度不同;②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密度与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由高到低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建议在经营现有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时,注意调整幼龄林和中龄林林分密度,控制近熟林和成熟林的采伐强度,及时进行林下补植更新,并营造针阔混交林,以改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个发育阶段下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分析,探讨了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受到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表层最强烈;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都表现出幼龄林阶段较高、其后开始明显下降且多数指标在近熟林阶段达到最低、成熟林阶段显著提高、至过熟林阶段达到整个生长发育最高水平的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与不同阶段下土壤微生物状况的改变密切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近熟林—成熟林阶段有显著增加,其他阶段变化不显著。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土壤出现明显的负向极化变化趋势,在该阶段进行整地、施肥等营林措施可能会对林木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秦岭地区幼中龄林(5,10,2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林木生长季节(5-10月)每月中旬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通过测定不同物候期的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与土壤酶活性,研究分析两者的物候季节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旨在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肥力最低的时期并为人工林的合理施肥提供基础理论指导。结果表明:3种林龄人工林(5,10,20年生)土壤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期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土壤速效氮质量分数最低值分别为29.49,19.96和47.32 mg·kg-1;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值分别为2.31,2.79和1.60 mg·kg-1。3种龄林人工林(5,10,20年生)土壤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由萌芽展叶初期到落叶末期土壤脲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土壤脲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0.33,0.25和0.15 mg·g-1;土壤转化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40.82,41.91和22.25 mg·g-1。从生长旺盛初期到落叶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0.16,0.13和0.22 mg·g-1;在生长旺盛初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值分别为1.39,1.44和2.68 mL·g-1。与幼龄林(5年生,10年生)相比,中龄林(20年生)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土壤速效养分与土壤酶相关性密切,说明土壤酶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肥力由萌芽展叶期到生长旺盛期出现下降而到落叶期有上升趋势,且由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应在生长旺盛期对中龄林林地进行适当施肥。图2表3参38  相似文献   

4.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3种人工林和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中亚热带紫色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类型间的土壤质量差异,从而指导该区域的生态恢复与管理工作。结果表明:以6种土壤物理指标、8种土壤化学指标和4种土壤酶活性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反映了原信息量的86.97%,其中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大持水量、全氮质量分数、自然持水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和脲酶活性在第1主成分上有较高因子负荷,全磷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蔗糖酶活性、pH和全碳质量分数在第2主成分上有较高因子负荷,第3主成分高权重变量为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第4主成分高权重变量仅为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林分之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油茶中龄林(0.389)、阔叶林(0.358)、马尾松中龄林(0.215)、油茶成熟林(0.174)、杉木中龄林(0.095)、油茶幼龄林(0.002)、马尾松成熟林(-0.113)、杉木成熟林(-0.432)、马尾松幼龄林(-0.689),油茶和阔叶林的土壤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油茶人工林各林龄林分土壤质量指数普遍高于同林龄的其他人工林类型,土壤质量较好,是中亚热带紫色土丘陵区较为适宜的人工林类型。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了武夷山风景区马尾松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和松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马尾松天然林群落的进展演替, 土壤容重变小, 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增加, 反映了土壤的渗透性、自动调节能力、非毛管孔隙发达程度等物理性状随演替的进展、群落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 从化学性质来看, 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化学性质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土壤表层(0~20cm)为例, 从幼龄林到松阔混交林, 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等土壤养分指标递增, 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随群落演替的进展而变强, 土壤肥力上升 此外, 各演替阶段, 土壤肥力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林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下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  方法  在贵阳市近自然经营开阳项目区分别选取马尾松林近自然择伐、近自然间伐、近自然抚育及对照组,综合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  近自然择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脲酶、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间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蔗糖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但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近自然抚育的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磷、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其中碱解氮和全钾差异显著(P<0.05),蔗糖酶质量分数有增加趋势。近自然间伐和择伐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得分与相应对照差异显著(P<0.05),抚育差异不显著(P>0.05);近自然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结论  近自然间伐与择伐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提高有重要意义;近自然抚育对林分影响不显著。图1表6参19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状况,以河北省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QI),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pH在5.83~6.77。樟子松中龄林的土壤全钾质量分数最高。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速效钾、速效氮、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樟子松人工林,但相同林分类型不同林龄间均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数高于樟子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及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数呈增长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2个林分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呈降低趋势。调控林分密度和营造针阔混交林有利于维持华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森林土壤健康指数法,对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内4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健康进行评价;主要选取5个物理性指标、8个化学性指标、1个生物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使用隶属度函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出森林土壤的健康指数。结果表明:森林土壤健康等级降幂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老龄林、近熟林;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健康指数,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性,与水解氮、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子午岭林区不同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地力维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在甘肃省正宁县中湾林场,以荒坡为对照,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油松人工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油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成熟林阶段土壤体积质量和孔隙度明显优于荒坡和其余各发育阶段林地;随林龄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pH逐渐下降,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呈波动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有机质与全氮极显著正相关,pH与有机质、全氮显著负相关。【结论】从土壤持续发育的过程来看,在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营造油松人工林可以使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持续改善,土壤养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应用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森林土壤健康指数法,对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内4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健康进行评价;主要选取5个物理性指标、8个化学性指标、1个生物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使用隶属度函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出森林土壤的健康指数。结果表明:森林土壤健康等级降幂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老龄林、近熟林;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健康指数,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性,与水解氮、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典型样地设置、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林龄天然胡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总盐质量分数波动性较大,呈倒"W"型变化;土壤养分状况在近、成熟林阶段最佳;(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龄组土壤密度增加,总盐、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仅在幼龄林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近熟林则主要集中在0~10 cm和≥20~40 cm土壤层次;(3)0~40 cm土层,各龄组土壤理化性质总体上差异显著,60 cm以下土层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龄对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的影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密度与土壤速效P和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P=0),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P=0.011)、土壤速效K(P=0.028)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不同人工生态林对土壤主要营养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流域人工生态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主要营养元素的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生态林对林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后侧柏幼龄林有机碳、全氮和水解氮质量分数均下降,降低率分别为45.73%、30.00%和34.57%,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4.41%和5.61%,但磷、钾的速效成分较先前提高了96.04%和10.71%;刺槐幼龄林0<土壤深度h≤10cm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明显的上升,10cm<h≤80cm变化均不明显,但0<h≤80cm总体降低了4.96%,全氮和水解氮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8.33%和36.31%,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几乎无变化,但磷、钾的速效成分较先前分别提高了80.77%和12.28%.可见,8年生的刺槐和侧柏对土壤营养元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侧柏林对土壤营养元素的重组效应优于刺槐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后天然更新成林的过程中对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分析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油松林的地力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演替时序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中龄林(32年)、近熟林(40年)、成熟林(53年),皆伐后不同时间(5年、10年、24年)的天然更新林及皆伐后8年撂荒地作为对照,分0 ~ 10 cm、10 ~ 20 cm土层测定土壤肥力和酶活性,并对2组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1)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土壤质量持续提升,其中在0 ~ 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1.5%、379.1%和181.3%,各指标在10 ~ 20 cm土层也有显著提升(P < 0.05)。(2)皆伐后5年天然更新林与成熟林相比土壤肥力和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 > 0.05),到伐后24年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逐渐下降,与伐后5年相比,土壤毛管持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0 ~ 10 cm土层分别下降了24.4%、61.0%和28.8%,在10 ~ 20 cm土层各指标也均有明显下降(P < 0.05),但伐后24年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仍高于中龄林和近熟林。(3)天然更新林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显著高于撂荒地(P < 0.05),天然更新林在0 ~ 10 cm土层土壤毛管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相比撂荒地分别提高了43.7%、145.7%和116.6%,在10 ~ 20 cm土层各指标也显著高于撂荒地(P < 0.05)。(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 < 0.01),土壤肥力主要受土壤密度、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的影响,而土壤酶活性主要受脲酶和蔗糖酶的影响。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典型变量得分均表现为成熟林 > 伐后5年 > 伐后10年 > 伐后24年 > 近熟林 > 撂荒地 > 中龄林。结论油松人工林成熟林阶段土壤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皆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下降,但在皆伐迹地上及时实现植被恢复会显著减轻下降的程度,且土壤质量明显好于同一发育阶段的人工林。皆伐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力衰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邵阳县5、12、30、70、100年生林龄的油茶林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分析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质量分数及pH值、密度、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的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含水率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值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除全钾质量分数外,表层土壤养分均高于深层土壤。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全氮质量分数随林龄的增加先降低再增加再逐渐降低,全磷质量分数呈M型趋势变化,全钾质量分数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逐渐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林龄关系密切,不同林龄的油茶林土壤肥力指标存在很大差异,可依据林龄对油茶林进行种植、管理和进一步抚育,本研究能够为低效油茶林改造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袋法,对0~540 d内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叶凋落物的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过540 d的分解,幼、中、近、成熟林4个龄组的叶质量损失率为48.47%~61.72%,并呈极显著差异,不同林龄的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呈现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用含哑变量的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叶凋落物的分解动态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叶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为0.028 30~0.036 19;半衰期和周转期分别为1.59~2.04 a和6.90~8.82 a。在整个分解过程中,4个龄组的养分质量分数变化一致,随着时间的延长,N质量分数不断升高;P质量分数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K、C质量分数和C/N呈下降的趋势。在分解过程中,4个龄组的N、P、K、C的释放率在总体上变化一致,C和K不断释放,且为净释放状态,呈现直接释放模式;N的释放率为富集-释放模式;P的释放率表现为淋溶-富集-释放模式。结果表明,成熟林和近熟林的叶凋落物比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叶凋落物易分解,且成熟林和近熟林中的营养元素也较易释放。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二代马尾松林下土壤,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马尾松育苗试验,研究一二代马尾松林下土壤中主要养分含量及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后土壤pH值有所降低,广西幼龄林、中龄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一代高于二代,而贵州一代中龄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一代低于二代,全钾含量则与广西土壤表现一致;3组样地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一代低于二代;3组样地中,除广西幼龄林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一二代之间差异显著外,其余样地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马尾松林土壤栽种的幼苗苗高、地上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均表现为一代略优于二代,一二代土壤养分含量能够满足马尾松幼苗的生长需要,不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以丰富桉树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方法  以雷州半岛3个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分析土壤及微生物化学计量关系特征。  结果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均值均以过熟林最高,分别为20.15、1.47、0.88 g·kg?1和583.09、55.20、28.03 mg·kg?1,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性特征并不一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质量分数的垂直变化呈现“表层聚集性”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层间差异性元素类别表现不一。成熟林土壤碳氮比(Csoil/Nsoil)和碳磷比(Csoil/Psoil)均值分别为10.52和19.25,显著低于幼龄林和过熟林(P<0.05);过熟林氮磷比(Nsoil/Psoil)均值为1.67,显著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P<0.05)。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碳磷比(Cmic/Pmic)、氮磷比(Nmic/Pmic)均值分别为21.25、2.00,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阶段(P<0.05)。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有机碳比值(Cmic/Csoil)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氮与土壤全氮比(Nmic/Nsoil)和土壤微生物磷与土壤全磷比(Pmic/Psoil)均为过熟林显著低于其他阶段(P<0.05)。冗余分析表明: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微生物的首要影响因子分别为Csoil、Csoil/Psoil和Nsoil  结论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过熟林阶段最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关系密切,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受土壤影响的指标和程度具有差异性,生长后期应注重养分有效性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图4表2参54  相似文献   

18.
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根据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林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得出:①19个香榧林地土壤样品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水解氮的平均值均超过一般山地红黄壤水平;土样之间差异很大,其变异幅度分别为有机质4.90~29.7 g.kg-1,全氮0.83~3.25 g.kg-1,全磷0.37~3.34g.kg-1,全钾1.60~13.88 g.kg-1,水解氮105.00~490.00 mg.kg-1,高低之差从几倍到近10倍;氮、磷、钾比例失调,表现为氮质量分数过高,而速效钾不足。②按南方耕地养分等级标准,19个香榧林地土壤样品中全氮和水解氮丰富至极丰富的有14个,缺乏的没有;全磷丰富、中等及缺乏的分别占8,7和4个;全钾丰富、中等和缺乏分别为2,9和8个;速效磷仅2个样品缺乏,而速效钾有17个土样在中等水平以下。③按绿色食品产地养分等级标准,则基本相似,只是表现在有机质水平均在中等以下。这说明由于精细管理和大量施肥,使香榧林地氮磷钾质量分数总体提高,但比例失调,表现为多数土壤氮肥超标,磷肥少数超标或不足,多数土壤缺钾。在今后施肥中应注意控氮稳磷增钾,做到平衡施肥。表4参10  相似文献   

19.
中亚热带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选择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进行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碳贮量和年净固碳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含碳率介于40.25%~53.52%之间,均表现为中龄林最大,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而0~100 cm土层土壤含碳率则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随林龄增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逐渐增大,成熟林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63倍和1.19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碳贮量差异引起的。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年净固碳量表现为中龄林最大,分别比幼龄林和成熟林大3.487 t/(hm2.a)和3.748 t/(hm2.a),其中中龄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分别比幼龄林、成熟林大2.713 t/(hm2.a)和3.033 t/(hm2.a),占总差异的77.8%和80.9%。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兴安岭低质山杨林带状改造,并分别种植云杉、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分析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诱导改造后土壤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土壤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p H值略有上升;土壤中全氮质量分数均升高(落叶松林升高94.09%,西伯利亚红松林升高67.24%,云杉林升高50.74%,樟子松林升高41.87%);土壤中全磷质量分数均降低(云杉林降低20.90%,落叶松林降低19.10%,樟子松林降低14.63%,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10.15%)。土壤中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碳通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P0.05)。樟子松林诱导改造后,土壤密度、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p H值、全钾质量分数、碳通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带状诱导改造对樟子松林土壤肥力的影响显著。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诱导改造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结果表明:诱导改造后,所有林地土壤肥力均有改善作用。樟子松林诱导改造后关联度最高(0.828),说明樟子松林诱导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