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林分下土壤优先流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先流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分和溶质运移现象,为初步了解土石山区植被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用亮蓝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研究了位于北京西北部的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林分下土壤中的优先流。从染色结果来看:在3种不同林分下的土壤中均存在较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且不同林分下土壤优先流的表现形式不同。染色面积的百分比显示了示踪剂在剖面上的分布,反映出部分水分通过优先流直接进入到土壤下层。优先流的存在对土石山区降雨条件下的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四面山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碘−淀粉染色示踪试验,借助Adobe Photoshop、IPWIN等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染色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阔叶林地、针叶林地、灌木林和草地土壤优先流分别在5~25、10~30、10~25 cm和5~20 cm发育明显,各林地垂直剖面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增加染色面积比下降。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表层0~10 cm下降迅速,灌木林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基本不变再下降的趋势。阔叶林和针叶林总染色面积比高于灌木林和草地,阔叶林的优先流比和优先流长度指数也分别高于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  相似文献   

3.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土壤优先流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先流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近年来被应用到不同科学领域,但目前仍然没有国际认可的标准定义。以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为基础,该文利用自制实验仪器,开展室内土柱实验,与野外实地示踪影像分析相结合对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进行优先流研究。研究采用示踪标定及示踪影像等方法,结合作者前期雷诺数计算分析,判定出研究区域土壤水分流动有优先流现象发生,并初步判定优先流类型是管流。同时采用驻留力矩分析穿透曲线(BTC)的平均穿透时间以及蔓延扩散和拖尾程度,结果表明优先流的穿透曲线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滇中磨盘山典型林分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优先流的形成机理,揭示林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加深对森林调节水文、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为滇中林区水源涵养、植被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磨盘山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染色示踪法和Photoshop CS 5、Image 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获取优先流染色区域总面积和染色面积比,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及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同时测定各林分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4种林分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土壤因子。【结果】4种林分表层土壤水分运动以基质流为主,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优先流现象明显,优先流发育程度表现为华山松林>云南松林>滇油杉林>高山栎林。4种林分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山松林地的土壤疏松程度、持水特性、土壤肥力特性均表现最优。4种林分土壤容重均与染色面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H、全钾含量与染色面积比呈负相关;除土壤容重、pH、全钾含量外,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因子均与染色面积比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优先流的形成是不同土壤因子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容重是引起染色面积比变化的决定性因子,全氮含量对优先流的形成具有限制性作用。【结论】土壤疏松程度、持水特性、土壤肥力特性等共同作用影响优先流的形成与发生,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优先流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主要基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同时利用SPSS软件进行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的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为例,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适合湖南省实际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和模型,对湖南省2002~2013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分析——以河北省辛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0个评价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辛集市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进行了排序,分析发现影响辛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有三个主成分,即整理后的土地预期产值、整理的经济可行性条件和整理的意愿环境,并且明确了各个乡镇在3个主成分上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8.
汤永玲  陶军德  徐金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94-17296
以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14个与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评价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阿城区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分析发现影响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有整理后产出收益、整理可行性的客观条件和居民主观意愿因素3个主成分。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基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和区域实际建立定量测度指标体系,以海口市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应时点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对海口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集约程度和综合效益、组合类型、多样化程度、集中化程度及区位指数等6个指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指标测度分析结果与区域实际一致,不同测度指标结果相互验证,说明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建立的测度指标体系是合理的。研究发现,根据海口市各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各区土地利用组合类型结果,海口市域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相似情况划分建设用地集中及集约利用区、土地类型多样及适度发展区、土地类型集中区等3个综合区。  相似文献   

10.
应用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理论与方法,对山西省11个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山西省各中心城市的第三产业外向功能量普遍较弱,城市流强度整体低下、空间差异明显,并且呈现显著规模等级;依据各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城市流强度比,将山西省11个城市划分为4种功能类型:矿业城市、转型期城市、均衡发展型城市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根据以上结论,分析了山西省城市流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城市流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空心村"是乡镇土地利用空置浪费现象的一个反应。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以商城县18个乡镇为土地评价单元,建立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商城县城乡建设和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海口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构建包含指数层、分指数层和分指数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域用地和经济发展实际采用特尔斐法和两两因素比较法,对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进行基于定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和基于定量评价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级及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市域四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海口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构建包含指数层、分指数层和分指数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域用地和经济发展实际采用特尔斐法和两两因素比较法,对区域内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进行基于定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和基于定量评价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级及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市域四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省舟山市城北水库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的污水净化效果和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在2010年5~10月运行的6个月中,对污水中COD、BOD5、TN、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64.40%、44.83%、72.83%、60.98%和35.06%。此外,对工程运行状况的观测发现,人工湿地存在入水量不足及植物管理不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劲  张俊  郑甘甜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250-254
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制定评估方法,进行指标赋值和权重确定,用"万全镇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WQECI)来总体衡量万全镇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分析,2017年WQECI指数为0.47,处于生态文明建设启动阶段。从4项一级指数看,生态文化建设距离生态文明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从10项二级指数看,环保物质投入力度较大,但是"软件"上投入不够,导致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相对不足;从3项公众关注指数看,万全镇仍处于一种以粗放式增长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社会发展阶段,区域环境民生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按照评价对象可归纳为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两类若干种。以广州市208个土壤样品8种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采用分级统计、相关性分析、评价等级差值分析、综合排序分析等方法对目前主要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旨在推荐最适合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从评价结果的分级程度看,单因子指数法中富集指数法最优,综合评价法中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物元分析法与其他4种综合评价法的平均相关性系数为0.477,大于其他综合评价法的平均相关性系数,按照评价结果一致性原则,物元分析法最优;评价等级差值分析表明,模糊数学法与其他4种综合评价法评价等级的平均差值最小,为0.71,按照评价等级接近的原则,模糊数学法最优;通过综合排序比较各综合评价法的排序得出,模糊数学法平均排名最优,其次为物元分析法、内梅罗指数法、灰色聚类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综上所述,富集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是两种首选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可以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省临潭县为研究区,在定量测算了整理潜力的基础上,选取与县城、建制镇、聚居区、县级以上公路和河流的距离及引力值、坡度等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构建区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区位条件,并根据区位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模式.结果表明:临潭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理论潜力为718.06hm2,可实现潜力为361.49hm2;临潭县中部居民点的区位条件整体优于东部和西部乡镇居民点,各行政村内部居民点区位条件相应存在较大差异,且零散分布的居民点区位条件远劣于集中分布的居民点;临潭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可选择城镇转化型、迁村并点型、内部挖潜型和保留原貌型四种模式;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诊断出不同行政村整理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为例,将国土空间开发模拟为生态保护和国土开发两个过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叶城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叶城县国土开发适宜区总面积为27 359.86 km2,生态保护适宜区总面积为968.84 km2,整体呈中心发散、带状分布的格局,并将叶城县域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占比81.79%)、保护开发区(占比14.79%)、开发保护区(占比2.78%)和开发建设区(占比0.64%)。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更贴近干旱区县域客观实情。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国土空间开发工作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应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国土空间开发质量,落实耕地保护并进行土地改良,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开发格局,推动适宜性评价、适宜区功能与规划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90-5691
县级区域(县和县级市)在区域系统中是一个微观区域,是由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组成的有机整体。借鉴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简称IMD)总体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PCA)分析方法,得出安徽省县级区域总体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由6个要素、14个指标构成,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函数。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耕地保有量指标分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分解模型,避免了直接对耕地保有量指标进行分解造成的分解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并以梨林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进行耕地保有量指标分解具有直观、科学和客观的特点,克服了以往耕地保有量指标分解中刚性过强的缺点,对区域耕地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