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丰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4万~2.0万hm^2.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造成了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个别田块毁苗重种。为迅速控制病害的发展.2003-2005年笔者开展调查研究和药剂试验,以及推广应急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沿江稻区褐飞虱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05年~2010年褐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资料,总结出了近年来沿江稻区褐稻虱迁入期提前、峰次多,以及短翅成虫始见早、后期补充迁入量大的发生特点,进而分析得出水稻生长后期褐飞虱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繁殖虫源量大、暖秋气候及生育期延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据此提出了强化测报、治前控后、综合防治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东台市棉花烟粉虱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粉虱是一种新入侵东台市的外来有害生物,2003年在东台市部分地区查见以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发生程度不断加重。2006年烟粉虱在棉田大发生,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台市植保植检站紧紧围绕控害保产这一主线,全力推进统防统治,有效地控制了棉田烟粉虱的危害,实现了大面积棉花有虫无害目标。  相似文献   

4.
2005年在扬州市邗江区1块50 m×105 m的稻田做网格取样调查,利用地统计方法对灰飞虱成、若虫的时空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14次调查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长翅成虫拟合得到的变差函数模型中,符合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的分别有20、13和9个.大多数数据各向异性显著,且方向与水稻行方向密切相关.与若虫相比,成虫的各向异性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大部分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等或较弱,其中低龄若虫的空间结构受成虫产卵行为影响而表现无规律,高龄若虫的随机性强度与密度成负对数曲线相关,长翅型成虫则随机性一直很强.对其时间序列上的克立金插值图分析得出,施药对飞虱田间分布的影响显著.若虫的分布情况相对稳定,长翅型成虫则在高峰期有扩散的现象.成、若虫在空间结构和田间分布上的特点主要是由其自身行动能力所决定,而成虫产卵和施药等也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邮市近年七(4)代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高邮市水稻上七(4)代褐飞虱连续偏重发生.通过对高邮市1990年以来褐飞虱发生资料的分析,剖析近年七(4)代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认为暖秋气候、水稻生育期推迟、防治质量下降等是造成其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压前控后"、科学用药、注重用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7.
鉴于近年我国稻飞虱危害加剧的现状,本文依据浙江嘉兴病虫测报站历年观测圃调查资料,以长三角稻区为重点,回顾了我国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三种稻飞虱灾变历史,探讨了稻飞虱灾变与环境因素,特别是农业技术变化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改善栽培制度、调整种植时间、选育抗性品种和管理化学投入等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环境调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冠蛋白属于WD40重复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结合肌动蛋白调控细胞骨架的动态聚合与解聚。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并获得了灰飞虱3个冠蛋白coronin 1A、coronin 2B和coronin 7的基因CDS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3个冠蛋白分别属于3个分支,且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3个冠蛋白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2%、88.2%和82.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oronin 1A在成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coronin 2B在雄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和雌虫,coronin 7在雌虫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2龄、4龄若虫和雄虫。而3个冠蛋白基因在唾液腺中的转录水平都显著高于肠道。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tenuivirus, RSV)后体内3个冠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冠蛋白可能在灰飞虱传播RSV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冠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灰飞虱大发生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04年灰飞虱犤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en)犦在姜堰市大发生,是历史记载最重的1a。据系统监测,全市麦田冬前平均虫量5.6头/m2,4月上旬12.4头/m2,是大发生2003年同期的2倍多;5月中旬812.7头/m2,是2003年同期的14倍。带毒率测定,越冬代47.9%(2003年37.5%),一代35.6%(2003年24.0%),均高于水稻条纹叶枯病(RSV)流行指标(10.0%),是全省带毒率最高的地区。由于灰飞虱数量大,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部分乡(镇)的田块成灾。为此,笔者根据当年5月至11月在全市范围内的实地调查,总结出6条经验教训,供今后工作借鉴。1品种和茬口被动武育粳3号除…  相似文献   

10.
灰飞虱致灾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东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种群,近几年由于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小麦收获时间推迟以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东台市稻田一代和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已成为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宝应县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其接毒传播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也为大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为有效控制其危害,于2005年对灰飞虱防治进行了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褐飞虱在重庆市秀山县水稻后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是1996年以来发生之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比较分析,认为后期成虫的大量迁入、较适宜的气候条件、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长期大量施用吡虫啉引起的抗药性、防治技术差、药械落后、防治失时等是2006年水稻后期褐飞虱成灾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开展综合防治、加强并改进虫情监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是我国稻瘟病发病较重的一年,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稻瘟病发生为近20年来最重,发生面积之大、发生程度之重均为历年罕见。分析其重发原因:主栽品种抗性下降: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稻区出现持续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栽培措施不当及防治效果偏低。鉴于此,提出了科研部门和生产指导部门联合攻关,在抗病品种选育、布局等方面加强合作,及时共享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和田间稻瘟病发生动态,因地制宜,共同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防控工作的建议;同时,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者的作物栽培水平和有害生物防控水平,以期最大限度挽回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防治麦田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2a进行防治麦田蚜虫兼治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秧田和大田条纹叶枯病都有较好控制效果。如果在麦田兼治灰飞虱基础上,再注重秧田灰飞虱防治,则控制条纹叶枯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常熟市5、6代灰飞虱严重为害水稻穗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灰飞虱在常熟市1年发生5~6代,主要作为虫媒传播条纹叶枯病为害水稻,其对水稻的直接为害一般不明显。2004年本市灰飞虱虫量逐代上升,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水稻灌浆期出现第5、6代灰飞虱暴发。9月30日全市7个镇60块稻田调查,平均每667m2虫量为41郾45万头,其中支塘、古里、大义等镇达60万头以上,部分田块高达150万头。第5、6代灰飞虱70%左右虫量以各种虫态群集穗部为害,使穗子发黑、发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灌浆结实,造成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据初步测定,未防治田块一般减产1~2成,严重田块减产3成以上。重发原因分析:一是灰飞虱冬后基…  相似文献   

16.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灰飞虱在宝应县发生严重,且传播病毒,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探讨分析灰飞虱在宝应县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为今后更好地防控灰飞虱、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全球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病毒病来势迅猛,如2004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爆发成灾,让我们猝不急防。必须提高警惕,及早采取对策,降低损失,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笔者就病毒病的一种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为害特性、传毒特性以及发生因素作初步的探讨,根据历年灰飞虱防治的生产实践,制定了灰飞虱综合防治的措施,希望与广大植保同行共同商讨,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传毒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RSV)的传毒介体,不论长翅型或短翅型成虫都能带毒,并能传毒发病,但以雌虫所占比例较高。各龄若虫也都能带毒,并传毒发病,龄期愈大,带毒率愈高。不同病区虫源自然带毒率差异较大,重病区的保山(邹里)带毒率最高达61.9%,传毒频次多,传毒发病率达17.8%;轻病区的巍山带毒率为10%,传毒发病率仅0.86%;宜良和姚安则介于两者之间。在平均温度21.6—22.3℃条件下,潜育期平均为19.4—20.3天;在平均温度24.9-25.6℃下,潜育期平均为13.5—14.4天。水稻返青期,分蘖初期、盛期、末期都能传毒发病,拔节、孕穗及灌浆期传毒后未见发病,在保山灰飞虱1年发生六至七代,全代历期除越冬代(第七代)长达131.4天外一至六代为34.3—68.4天;卵历期除第一代为21.6天外,二至七代为7.9—12.8天;若虫历期除越冬代(第七代)为71.6天外,一至六代为13.1—26.2天;成虫历期除越冬代达50天外,一至六代为6.4—25.8天。一般雌虫比雄虫寿命长。  相似文献   

19.
赵琨 《植物保护》1988,14(5):12-14
1979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加重,1980—1983年,作者对该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进行了带毒率测定。结果,流行3年的重病区草海农场,带毒率50.9—89.4%;流行2年的轻病区栋川则为42.0—57.5%。另,雌虫带毒率平均为27.6%,雄虫为72.4%;成虫带毒率为65.6%,若虫为43%。  相似文献   

2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稻丰散乳油、60%稻丰·60%唑磷乳油对灰飞虱低龄若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防治效果优良。50%稻丰散乳油80mL/667m2、60%稻丰·唑磷乳油90mL/667m2的防治效果与40%毒死蜱乳油100mL/667m2相近,极显著地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g/667m2的效果,是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