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10种农药对绿僵菌生长的影响情况,选用10种不同农药,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加入到SDAY培养基中,用直径为4 mm的无菌打孔器在其中央打孔,然后吸取50μL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分别注入孔中,置温度25℃、湿度80%的条件下培养,十字法测量菌落的直径和观察孢子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杀菌剂多菌灵对绿僵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生物化学农药吡虫啉对绿僵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弱;随着农药浓度的降低,所试农药对绿僵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也随之降低.通过测定10种农药与绿僵菌的相容性,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农药以低剂量与之配伍,既可使菌剂增效,又可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为开发防治害虫的绿僵菌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因化学杀虫剂相较微生物灭虫剂存在诸多弊端,目前生物防治害虫已成为我国农林牧业的重要途径,其中绿僵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真菌制剂,在害虫防治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绿僵菌作用于害虫表面的蛋白质起到杀菌作用,防治效果明显。不过,我国目前绿僵菌制剂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产品较少。因此要着重注意绿僵菌制剂的研发和合理应用及其商业化生产的条件探索,让绿僵菌能切实发挥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4.
顾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60-5061,5064
用培养的金龟子绿僵菌对二十八星瓢虫幼虫进行毒力试验,并对死亡的成虫取样、制片、观察,结果是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时,绿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而成虫对高浓度绿僵菌更敏感。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绿僵菌主要通过孢子接触寄主表皮来感染成虫,感染后的虫体出现一系列组织病理变化,菌丝侵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组织、中肠、马氏管、消化道等遭到破坏,脂肪组织崩解,虫体内有大量菌丝和孢子。  相似文献   

5.
绿僵菌农药助剂的筛选及混配防治荔枝蝽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化学杀虫剂与绿僵菌菌株MA4、JF-813的相容性以及菌药混用的增效作用。[方法]以荔枝蝽蟓为供试昆虫,绿僵菌MA4、JF-813为供试菌株,研究5种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菌药混用防治荔枝蝽蟓的效果。[结果]供试的5种化学药剂对MA4、JF-813菌株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乳油氰戊菊酯与MA4、JF-813菌株的相容性最好,低剂量20%乳油氰戊菊酯对菌落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其他4种化学药剂。低剂量的农药与绿僵菌混合使用对绿僵菌的致病力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绿僵菌JF-813和次亚致死剂量的2.5%溴氰菊酯混用效果最佳,绿僵菌MA4和4.5%高效氯氰菊酯混用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绿僵菌混合制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木霉菌与绿僵菌在平板及土壤中相互关系,以不同配比同时接种2株菌,采用平板对峙和土壤再分离试验,观察2种菌株生长过程相互作用。采用先接种绿僵菌,间隔不同时间后接种木霉菌,观察2种菌株生长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同时接种时,木霉菌与绿僵菌比例1:100时,平板上木霉菌平均生长距离是绿僵菌的6倍,土壤中培养4d后绿僵菌难以从木霉菌中分离得到,木霉菌对绿僵菌生长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木霉菌生长处于优势,绿僵菌生长受抑制。先接种绿僵菌,7d后接种木霉菌,当2种菌株生长处于稳定后,平板上绿僵菌生长距离略低于木霉菌生长距离1mm,土壤中绿僵菌孢子量高于木霉菌,木霉菌的生长优势减弱,绿僵菌生长速率提高,二者生长趋于平衡,可实现一定水平的共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木霉菌和绿僵菌在土壤中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寻找避免两者直接生态竞争的关键技术,才能实现2种菌剂的协同使用。  相似文献   

7.
绿僵菌对菠萝粉蚧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菠萝粉蚧有高毒力的菌株,为菠萝粉蚧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菠萝粉蚧为目标昆虫,从自然感病虫体和土壤中分离获得3株绿僵菌菌株,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这3株绿僵菌对菠萝粉蚧的致病力。[结果]在室温下,用绿僵菌MA4、J813、J86C接种后,菠萝粉蚧的的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在同一孢子浓度(108,107,106)中,绿僵菌3个菌株对菠萝粉蚧的致病力顺序均为J813(MA4(J86C。感病的粉蚧行动迟缓,死亡2~3 d后,形成僵虫。僵虫经保湿培养3~4 d后,虫体表面长出绿色的粉状孢子。[结论]绿僵菌J813菌株在室内对菠萝粉蚧有强致死力,拥有良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洪家保  王方晓  徐庆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37-2838,2854
选择了15种杀虫剂来测验布氏白僵菌、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杀虫剂对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浓度愈高,抑制作用越大.总的来看,对球孢白僵菌影响最大,布氏白僵菌次之,绿僵菌影响最小.混配农药绿保1号对3种虫生真菌的影响最小,其次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另外,不同真菌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亦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田间进行菌药混用防治害虫前,应进行严格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用于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的菌剂,从椰心叶甲为害严重的地区采集椰心叶甲僵虫,分离到16株疑似绿僵菌菌株。测定上述菌株对椰心叶甲成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2株毒力较高的菌株CM1601和HK1304。CM1601对成虫和四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1、3.9 d,HK1304为4.4、4.2 d。经进一步毒力试验发现,菌株CM1601和HK1304对椰心叶甲的毒性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浓度分别上升到1.0×10~8、2.5×10~8孢子/mL时,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达到峰值。通过对菌株CM1601和HK1304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两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绿僵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苗苗  于永浩  曾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43-1447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绿僵菌的分类、分离与鉴定方法、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绿僵菌在分子系统学研究、基因遗传育种、剂型的改进和扩大防治对象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与Bt等杀虫微生物的研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出应加强对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在防治害虫时尽量减少湿度、紫外线以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对绿僵菌防效的影响,以提高绿僵菌对靶标害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种化学杀虫剂对3种虫生真菌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道了12种化学杀虫剂对14株球孢白僵菌、1株金龟子绿僵菌和2株粉拟青霉分生孢子发芽的影响,发现种种上杀虫剂皆对孢子发芽有程度不同的抑制,浓度愈高,影响愈大,总的来看,对绿僵菌影响最大,白僵菌次之,对拟青霉影响最小,灭幼脲3号对白僵菌和绿僵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小,是菌药混用的较好候选杀虫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杀蝗绿僵菌MA4菌株气生分生孢子在5种植物油、3种矿物油两两不同混配比例的混合油中的萌发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混合比例为1:3的花生油与煤油的混合油作为制剂的载体油是一种理想的绿僵菌油剂类型.气生分生孢子在该混合油剂中36h的萌发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的绿僵菌Ma130821种类,明确该菌株在害虫生防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方法】根据微生物菌落培养特征和产孢结构特征,结合ITS-5.8S DNA序列,对绿僵菌Ma130821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对其产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该菌株Ma130821在大米、麦麸、玉米粒和稻壳基质上固相培养后均能生长和产孢,但产孢量不同。其中在大米基质上,黄绿绿僵菌的每克孢子含孢量和每克基质产孢数均为最高,同时所产孢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所产孢子(P0.01),由此以大米为基质,系统研究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产孢特性。发现在25℃条件下,黄绿绿僵菌在大米基质上每克孢子含孢量最高达到1.47×109个,极显著高于28℃和30℃(P0.01),所产孢子在48 h时的萌发率达到100%;16 L∶8D光照条件下每克孢子粉产孢量高达5.07×108个,极显著高于14 L∶10 D光照条件下的产孢量,在第48小时时,16 L∶8 D条件下所产孢子的萌发率达到100%。【结论】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以大米为固相产孢基质,在25℃、16 L∶8D的培养条件下最适宜该菌株分生孢子扩大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藏地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蔬菜害虫危害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蔬菜产量和品质,是制约本地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4种病原生物真菌金龟子绿僵菌乳粉剂、大孢绿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白僵菌对4种蔬菜害虫小菜蛾、菜青虫幼虫、蚜虫、茄科蔬菜粉虱开展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小菜蛾的防效最好,大孢绿僵菌对菜青虫的防效最好,玫烟色拟青霉对蚜虫的防效最好,白僵菌对粉虱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5.
绿僵菌致病力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绿僵菌生长以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因子,为绿僵菌的制剂化应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杀虫剂等对绿僵菌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绿僵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且在pH值为6.2~6.6的环境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其在30 W的紫外灯下20 cm处,被照射15 min后失去活力,杀虫剂敌百虫对绿僵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但辛硫磷严重抑制绿僵菌的生长,要避免同时使用。[结论]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常用杀虫剂对绿僵菌生长过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物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验证杀虫真菌药剂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开发田间应用技术,明确药剂对作物生长、产量、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本文选择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等几种生物农药,在6月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高峰期开展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1 800 mL/hm~2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明显,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与常用昆虫脱皮抑制剂的相容性,本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液体培养法测定了虱螨脲、氟啶脲、灭幼脲、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与莱氏绿僵菌的相容性较好,对莱氏绿僵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无抑制作用。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在25%田间剂量浓度时的产孢抑制率分别为66.97%、39.74%,在4倍田间剂量浓度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8.69%、60.45%。以上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的相容性好,与氟铃脲和吡丙醚的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致病力和相容性评价病原细菌和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分别以浓度(1±0.5)×1012cfu·m L~(-1)的细菌Ba-z菌悬液、(1±0.5)×107孢子·m L~(-1)的绿僵菌Ma1775孢悬液单剂及其两者混配菌液(V∶V=6∶94),喷菌法接菌后10 d,对椰心叶甲高龄幼虫与成虫,绿僵菌Ma1775单剂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混配菌液处理,混配菌液处理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细菌单剂处理;但对于2~3龄低龄幼虫,绿僵菌Ma1775单剂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极显著低于混配菌液和细菌单剂处理,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利用3株细菌,研究细菌挥发物和发酵液对绿僵菌Ma1775生长的影响发现,3株细菌挥发物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前期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发酵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可见,细菌Ba-z与绿僵菌Ma1775混配,其挥发物和发酵液对绿僵菌的生长和致病力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顾丽嫱  李春香  刘凤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00-12601
[目的]采用浸叶法和浸虫法测定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浓度下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方法]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供试虫源,用浸叶法和浸虫法研究金龟子绿僵菌在2种侵染途径下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并对感染反应的时间与剂量效应作综合分析。[结果]在2种方法处理下。10^5~10^9个孢子/ml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悬液对小菜蛾均有杀伤作用,同一浓度下浸虫法优于浸叶法。在浸叶法中,金龟子绿僵菌对小菜蛾第3天的LD。对数剂量为15.48,第8天的加。对数剂量为11.93;在浸虫法中,金龟子绿僵菌对小菜蛾第3天的凹。对数剂量为9.25,第8天的蛾.对数剂量为8.73。10^9个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处理的小菜蛾在第8天校正死亡率达到92.86%,其£%为1.95d。[结论]该研究为田间应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小菜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与昆虫病原线虫2种生物药剂防治白萝卜黄曲条跳甲幼虫,调查成虫数量、咬痕、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使用2种生物药剂均可防治黄曲条跳甲幼虫,且均有增产作用,其中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75 kg/hm~2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