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2004年定点调查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在秧苗期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分蘖全部显症,病株死亡。分蘖期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分蘖全部显症;部分分蘖显症后,同株的主茎和其余分蘖全部显症,病株死亡或不成穗。拔节期主茎显症后,同株的大部分分蘖(68.9%~79.2%)显症,部分茎、蘖(32.9%~23.0%)成穗,产量损失较大(80.8%);部分分蘖显症后,同株的主茎不显症,其余分蘖部分显症(分蘖总显症率为53.0%~66.7%),全部主茎和部分分蘖成穗(总成穗率61.1%~48.1%),产量损失较小(34.5%)。病株不侵染同穴健株。由此提出治虫防病、改茬和病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南优2号、南优3号近年来在湖南普遍发生枯心凋萎现象。病株除在秧苗后期至分蘖盛期呈现枯心、凋萎死亡和茎基有大量菌脓的突出症状外,拔节期后继续发病的稻株逐渐转为叶片受害,甚至在壮苞期引起死穗现象。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常规品种偶有发生,但受害轻微。  相似文献   

3.
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介体,带毒的长短翅型成虫及各龄若虫均能在秧苗期和分蘖期传毒感病,秧苗感病以卷叶型为主,均相继枯死,分蘖期感病以展叶型为主,病株95%以上不能抽穗结实。主蘖传毒,主蘖及各分蘖均发病,分蘖传毒,仅分蘖发病。带毒雌雄配对繁衍3代,无毒分离率平均为31.38%。带毒虫传毒3min,发病率为2%,传毒2h,发病率达22.5%。带毒率50%以上的群体一生传毒频次为3~5次,10%以下仅1次。各龄若虫及不同成虫1天传毒致病株:秧苗期为0.97株及1.26株:分蘖期为0.45株及0.42株。秧田传毒后,80%以上的隐症病株到本田期才陆续显现病状,故秧田“治虫防病”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稻瘿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8-1991年在广州,通过田间笼罩及大田调查,研究稻瘿蚊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受害比秧苗期受害产量损失大,分蘖期标葱串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秧苗期不受害,分蘖期受害标葱率(x)与产量损失串(y)的关系式 早熟品种为y=0.2558+0.7691×(r=0.9334**迟熟品种为y=-5.0741+0.8709x(r=0.9792**)秧苗期及分蘖期(迟熟品种)均受害的关系式为Y=-61408+0.6676x (r=0.9741**)。稻瘿蚊主害代的防治指标应以前一代受害稻株(标葱)中的有效虫源为依据,掌握在晚稻分蘖初期阴雨天多、带活虫标葱串达2-3%时为宜。  相似文献   

5.
本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探求水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初孵幼虫在稻株上的定向特性,为鉴定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品种植株间的抗螟性能做一些基本工作。其次,以人工合成的“稻酮”进行蚁螟趋化反应试验。工作系于1961—1964年进行。所得结果初步表明:1.在稻株上的定向部位:蚁螟侵入孔距稻株基部的相对高度为,分蘖期<10厘米;圆秆期10—20厘米,孕穗期后>30厘米。在生长期相同的植株上,籼稻>粳稻。入侵途径以叶鞘侧部的脉间蛀入为主,部分咬脉而入。2.蚁螟在分蘖期至圆秆期稻株上主动选择叶鞘部位入侵,并非由“向地性”所支配。3.蚁螟对各生育期水稻叶鞘组织的趋化反应与成虫的产卵选择性相吻合,即偏选分蘖期与孕穗期的稻株(或叶鞘)。4.在稻株叶鞘及孕穗穗苞内含有诱致蚁螟的物质,而在稻叶叶片组织内可能含有拒食作用的物质。5.蚁螟着生数量,在秧苗上为,17天秧>44天秧;在分蘖与圆秆期稻株上,籼稻>梗稻。6.一定浓度的人工合成“稻酮”能明显地引起蚁螟的嗅觉反应。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广西的钦州市、邕宁县、平南县、田东县和隆安县等地水稻上相继发生一种新病害,该病害的症状特点是:稻株受害后,初期茎基部稍膨大,剥开叶鞘可见稻株生长点处长出白色或黄白色、长锥形的瘤状物,随着稻株生长瘤状物逐渐膨大,当稻株抽穗灌浆后,膨大的瘤状物分泌出白色胶状物布满整个瘤的表面,随后瘤状物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外包2片叶鞘,受害稻株不再长新叶,也不能抽穗;主苗和分蘖苗均可受害,一般以分蘖苗受害多,主苗受害后,分蘖减少,分蘖苗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黄且短.根据该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定名为水稻节瘤病(Rice node tumour disease).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穗期症状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泰东 《植物保护》2004,30(6):26-26
水稻条纹叶枯病一般多在苗期至分蘖期显症,穗期显症病株极少,因此教科书和有关论文中对该病前期症状描述详尽,而穗期症状描述简略为"不易抽出或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2004年该病在本地暴发流行,笔者调查发现穗期症状多样,归类记载成8种,以利穗期病害诊断.  相似文献   

8.
水稻分蘖期二化螟为害补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分蘖期受二化螟为害后,枯心丛内残余稻株对枯心株的损失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其中杂交早稻的补偿能力显著大于常规早稻和杂交晚稻;分蘖初期受害补偿能力大于分蘖中期。枯心团周围健丛对枯心团有效穗和稻谷损失也有微弱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9.
叶建人  王华弟 《植物保护》2014,40(3):178-182
经对迟熟茭白用塑料网隔离后,投放福寿螺1、3、6、12、24只/m2且成、幼螺各占1/2,受福寿螺为害的茭白生长缓慢、衰弱,植株矮化,分蘖减少,孕茭推迟;投放的螺量越多对茭白的为害越重,个体较大的成螺危害性更大;茎蘖受害高峰期处在投放后30 d前后;当大量的福寿螺集中在某一区域(穴),会将整区域(穴)的茭白茎蘖全部啮食造成断垄;茭白平均产量损失率y= 4.870 8x0.732 7(r2 = 0.973 9,x为1 m2螺量)。  相似文献   

10.
沟灌渗透对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植株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同畦宽(200cm)、不同灌水量的沟灌渗透栽培和常规淹水栽培对直播水稻茎蘖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直播水稻茎蘖生长、干物质积累、冠层叶性状和产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处理1(节水38.6%的沟灌渗透)的茎蘖生长适宜,分蘖质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冠层叶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淹水处理,增产达8.74%。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麦主产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为土壤严重缺乏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导致小麦在分蘖期出现僵苗,分蘖期分蘖不畅,扬花期授粉受阻,倒伏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小麦产量提升受阻.本实验为验证盛大生物研发的"蘖爆"对以上问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特进行小麦施用"蘖爆"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我县杂交稻大苗栽培达3万公顷,占杂交稻的85%以上。大苗栽培是用温室育出的1叶1心秧苗,单株寄秧于秧地(12×2寸或2×15寸)40天左右,在9—11叶前后带蘖移栽,每公顷栽足适宜基本苗195—255万,是大田内基本苗成穗为主体的栽培体系。大苗栽培充分发挥了早生分蘖的优势,形成“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创造了不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巨星冬用在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应用前景,1989年秋至1990年春在淮阴市内进行多点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1克、2克,兑水45~60千克手动喷雾,分冬前(分蘖期)、冬后(分蘖拔节期)两期施药,以不用药为对照,共5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1~0.1亩。个别点冬前未用药或增设其它处理。每小区定2点,每点0.11平方米,药前调查不同杂草基数,药后20、40天及年后(冬前用药区)调查株数防效(最后一次增查鲜草重),收获前测产。  相似文献   

14.
进入春季后,各地小麦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小麦生长由冬前以根、蘖、叶等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转变为根、叶、蘖、茎、穗等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群体和个  相似文献   

15.
晚稻育秧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烯效唑,可使秧苗矮壮,叶色浓绿、分蘖提前,多蘖、根系发达,增加田间有效穗和提高产量,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使用浓度以4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6.
罗元  梁宁 《广西植保》2003,16(4):11-1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自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新发现报导以来 ,在广西迄今仅知玉林、容县、武宣、武鸣、恭城、贵港和合浦等县市已有发生。但北流市隆盛镇自 2 0 0 1年晚造起也有此病分布。该镇平坡村坡尾组 2 0 0 1年晚造杂交母系秧田发病约 0 .2 hm2 ,2 0 0 2年早造杂交稻制种田发病 2 hm2 以上 ,晚造一般杂交稻病情便更重并估计使稻谷减产 75 0 kg/hm2左右 ,且在该镇香圩制种点也发病 2 0 hm2以上。  据初步调查 ,在隆盛镇水稻从苗期到分蘖期均可感病 ,但以分蘖期最重。水稻分蘖期发病 ,稻株叶片自上而下逐渐枯萎 ,最后稻茎基部的茎节和叶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野燕麦(Anena fatua L.)在我县部分稻麦两熟地区的危害有发展趋势。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稻茬小麦田野燕麦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为综合防除提供依据。一、观察内容与方法 (一) 观察地点泰县苏陈镇双河村、鲍徐镇新建材。 (二) 研究方法 (1) 杂草田间消长动态:设两个播期,每块田定5点,每点0.11米~2,5天查1次,计数后拔除,直至停止发生。(2) 杂草生育期:野燕麦出苗后定20株,记载叶龄、分蘖、拔节期,抽穗期、落粒期,并与同期扬麦5号的生育进程比较。(3) 籽粒灌浆速度:以穗顶刚露出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MET)是我国80年代中期自行研制合成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它具有提高秧苗素质,控长、促蘖、增加秧龄弹性,缓和季节矛盾、防败苗、节约用种、增加产量等作用。但在稻瘿蚊严重发生的稻作区,一种观点认为施用多效唑提早分蘖,缩短了分蘖时间,受稻瘿蚊危害较轻;另一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耕地土壤中普遍存在缺乏锌、硼等微量元素问题,加上农民施肥不平衡,常导致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分蘖期出现僵苗、分蘖不畅、后期亩有效穗数不高,严重影响后期产量。而亩有效穗是禾本科作物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前期分蘖如何、有效分蘖数量多少是决定后期高产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武汉盛大神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大生物)植物营养研发中心联合国内权威肥料专家,开发出了一款强效促分蘖增产肥——"蘖爆",为了验证产品在水稻  相似文献   

20.
僵苗又称发僵、坐蔸,是水稻分蘖期出现的各种生理病害的总称。目前推广的免耕抛秧技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僵苗问题,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抛秧立苗后,秧苗植株矮小、不分蘖、叶片短窄、变形、失绿等,从而造成后期穗小、粒少而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对免耕抛秧僵苗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意见。1免耕抛秧僵苗原因1.1毒害僵苗1)免耕田块未经翻犁,因泡土而缺氧,一些还原性物质在土壤下层不易释放出来,造成浮泥鼓气,使秧苗扎根不稳,难以发根和分蘖。2)施用大量新鲜有机粪肥,土壤中累积过多的二价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