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花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985年开始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选育青花菜一代杂种。先后由国内外引进青花菜遗传资源2.31份进行鉴定。在120份优良的遗传资源中进行了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目前已育成8519-1—1—3等七个不亲和性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初步选育出‘中青1号’、‘中青2号’等6个优良的杂交组合,其中‘中青1号’、‘中青2号’适于北京地区春、秋种植。主要经济性状达到由国外引进的‘里绿’、‘绿岭’等优良品种的水平,是国内首批育成的青花菜一代杂种,已于 1990年春通过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2.
宋聚红 《中国蔬菜》2001,1(2):20-21
夏白45大白菜的母本是从晋菜3号中筛选出的直筒舒心型自交不亲和系87- 3-1,父本是从北早4号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90-7-5。该一代杂种极早熟,从播种到收 获45~50d(天),抗病毒病和黑腐病,一般667m2产量为3000~4000kg,比对照夏阳50增产30%左右,适于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 地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配合力测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黑叶小平头7221-3-4-2(SIL2)和另一引自日本的自交不亲和系85625(SIL5)配制出丰产的早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华甘1号(2×5),产量比京丰1号高出约20%,二者的品质相近。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在湖北省推广。  相似文献   

4.
新白2号是从大白菜极早生中分离、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B8-1-1-1与从地方品种焉耆中包头中分离、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YJ-3-1-2-1-1杂交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具有抗病(抗霜霉、病毒、软腐病)、高产、优质等优良特性。轻病年份净菜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焉耆中包头增产16.34%。重病年份增产435.1%上。1992~1994年在新疆地区已推广273.3hm2,平均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早熟甘蓝新品种东农61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农611母本3-1028是从日本品种白塔自交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父本3-1030是从荷兰品种铁头自交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2002年配制正交组合3-1028×3-1030和反交组合3-1030×3-1028,同时进行配合力测定。2002~2003  相似文献   

6.
胶白 6号是由胶州市胶白蔬菜育种中心用自交不亲和系 90 2 12和自交不亲和系 91 10 8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母本是从日本夏阳 30 3杂交种中选育出的优良单株 ,经过 4a(年 ) 7代的单株分离选育出叠抱、深绿、植株矮小、生长势强、特早熟〔4 0d(天 )〕的自交不亲和系 90 2 12 ,据 1992年测定 ,其系内异交亲和指数大棚内为 0 ,露地的为 0 .19。父本 91 10 8是 1991年从大连 6 0天中选出无毛、抗病性强的优良单株 ,通过 4a(年 ) 5代的选育 ,育出具有生长势强、叶色绿、生长速度快、花期晚、不易抽薹的自交不亲和系。其系内异交亲和指数大棚内…  相似文献   

7.
多抗3号是以自交系玉95 3和自交不亲和系后36高杂交配制的大白菜一代杂种。母本玉95 3是从本所玉青系统(玉77 25 3)材料中经过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抗病、优质的高代自交系。父本后36高 ,是从福山包头×青麻叶的杂交后代中经系选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 ,表现为抗病性强 ,包球性好 ,结籽率高 ,一般配合力强。1997年配制组合并定名为多抗3号 ,200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丰产性1997年在本所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多抗3号生育期85d(天) ,每667m2产量9791.0…  相似文献   

8.
利用从秦白2 号中分离出的自交不亲和系92 47 作母本,从福山包头中分离出的自交不亲和系92 226 作父本育成中晚熟一代杂种高抗2 号。生育期85 ~90 d( 天) ,高抗大白菜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经济性状优良,极耐贮藏,产量105 000 kg·hm - 2 ,较对照鲁白8 号、鲁白10 号分别增产24 .24 % ~45.6 % 和2 .33 % ~7 .08 % 。  相似文献   

9.
强冬性春甘蓝新品种黔甘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从四季甘蓝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E4 2 45 1 和从黑叶平头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g47 4 3 7 2 为亲本配制成一代杂种黔甘2 号。叶球扁圆,包心紧实。冬性强,露地越冬栽培不易先期抽薹,每667 m2 产量4 000 ~5 000 kg,中早熟,叶质甜嫩,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地方品种与台湾材料杂交后代中选出自交不亲和系8540,从山东省一材料经多代自交育成自交不亲和系82137,经杂交育成大白菜一代杂种北京小杂61号。该品种结球紧实,品质优良,生长期60~65d(天),耐热,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净菜产量4000~5000kg·(667m2)-1。现已在北京、河南、山东、新疆、四川、福建、辽宁等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2种播种时期和2种地膜覆盖方式对早熟芋生产发育和夏收产量的影响。地膜覆盖与否是影响芋生长和丰产的关键因素,地膜覆盖比露比栽培增产90.09%,栽植密度是影响夏收单产的重要因素;播时期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无影响。从综合因素考虑,要使夏芋丰产,应适时播种,及早覆盖地膜,密度为23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2.
对5个榛子品种的产量与主干横截面积和产量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达维和辽榛8号产量稳定且丰产,辽榛9号产量低,辽榛1号与玉坠前期产量低,后期增长快,也有发展前途。榛子主干横截面积与产量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在生产和科研中还需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13.
番茄穴盘育苗苗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穴盘育苗条件下 ,对番茄的适宜苗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龄苗〔60d(天 )〕秧苗素质较差 ,前期产量虽高 ,但总产量偏低 ,小龄苗〔30d(天 )〕总产量最高 ,但前期产量低 ,中龄苗〔4 5d(天 )〕则表现秧苗素质好 ,前期产量较高 ,且总产量与小龄苗相比差异不显著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与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山东省寿光市五台镇农民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项技术对改善生长环境及叶片光合特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 ,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增加了室内CO2 浓度 ,延长了植株叶片高光合速率的时间 ,黄瓜功能叶片的光补偿点降低 ,光饱和点升高 ,羧化能力加强 ,并延缓了叶片的衰老 ,从而为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北西部半干旱区甜菜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王鑫  刘迎春  温暖 《中国甜菜》2010,(4):9-12,18
试验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钾和种植密度对甜菜根产量和产糖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根产量和产糖量为目标的四元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模拟寻优,决选出了666.7m^2根产量4591.92 kg,产糖量828.30 kg以上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600株,施纯N 14.90kg,P2O5 14.54 kg,K2O 15.09kg。  相似文献   

16.
蒙茄3号是利用两个优良地方品种海红皮自交系H 2 1 1和紫茄自交系A 1 1 1杂交选育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商品性好,早熟,丰产,抗病,比对照品种海紫茄早熟6d(天),前期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29.3%,总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21.0%,每667m2产量4500kg,高产者达5000kg以上,该品种适宜在北方地区露地和保护地作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7.
氮肥形态与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追肥用量增加,大白菜内叶硝酸盐含量增加,外叶则维持在一定水平,大白菜外叶硝酸盐,大白菜施用尿素比习惯用碳酸铵更有施利于获得高产,大颗粒尿素又优于普通尿素,且净菜产量高含量高于内叶.习惯种植的高施氮肥不仅产量低,净菜率低,而且使大白菜外叶硝酸盐累积水平高,并使土体中残留大量硝酸盐.  相似文献   

18.
湘西瓜16号是由母本T945和父本NS142(长)-948配组而成,具有抗枯萎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中晚熟、商品性状稳定等特点。一般667m^2产量3500kg,最高667m^2产量5000kg以上,经蜜桂增产18%-25%,比西农八号增产10%-20%。比新红定增产15%-25%。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iming of harvest is an essential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storability of onion yield.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when no further yield increase is to be expected an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urity stage and yield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on 4-6 harvests at 9-14 d intervals were conducted at several locations in southern Finland in 1996-1999. Generally little, if any, yield increase was recorded after plants had reached 100% maturity, but in some cases bulb growth continued after complete fall-down of leaves. On the other hand, harvesting before 100% maturity resulted in a yield loss of 0-45% of final yield. Weight loss, and thus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drying, was still reduced after complete leaf fall-down. Therefore,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delaying harvest up to 100% maturity, or even longer, ensures that highest yield and lowest drying costs.  相似文献   

20.
邵秀丽  刘玮  张慎璞  杨红丽  郭丽 《北方园艺》2021,(4):封2,176-180
"牟番39"番茄是以自选新品系‘AS-7’为母本,自选多基因聚合系‘HJ-09’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抗根结线虫病、高产稳产的番茄新品种。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蔓生,中早熟,易坐果,生育期157 d。开花早,7~8节着生第一花序,果实粉红色,扁圆,无青肩,果实大小均匀,果穗成熟集中,平均单果质量175 g,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62 cm。果实维生素C含量15.12 mg·g-1,可溶性糖含量3.17%,品质优,口感好。田间丰产性好,区域试验早春种植平均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为39779.63、85627.55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1.06%和8.56%;生产示范平均总产量99564.2 kg·hm-2,平均增产11.6%。适宜河南地区进行早春保护地及越冬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