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减量施肥下奉贤区稻田氮磷养分的径流流失特征,寻求适宜的田间施肥模式,基于田间小区径流试验,研究自然降水下常规施肥(CF)、减量施肥(JF)和优化施肥(YF)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径流水中各种形态氮磷流失特征及输出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奉贤区当季水稻地表径流水量为2 714.91 m3∕hm2,占农田年径流量的87.38%,主要发生于施肥较多、水量丰富的6—8月份。处理间径流水中的氮磷流失浓度在6月份出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最后平均径流浓度依次为CF> JF> YF,YF处理因缓释肥能有效减缓肥料养分释放速度,径流水中的氮磷浓度始终保持较低,流失负荷量也相应较低,其中以NO3--N消减率最高。与CF处理相比,YF处理的籽粒产量虽减少1.91%,但两者表现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缓释肥减量20%处理既能稳定水稻籽粒产量,又能有效降低稻田内的氮磷径流损失风险,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该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CK)、减量施肥(T1)及优化施肥(T2)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麦稻两熟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麦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集中在稻季,各处理的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对巢湖地区油菜-水稻两熟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为源头控制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田间小区实验,设置无秸秆+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菜-水稻轮作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和流失量,油菜水稻作物收获时土壤养分、作物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径流养分流失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降低了农田径流中氮的质量浓度,增加了磷的质量浓度。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减少15.6%和26.0%,总磷(TP)增加12.5%和8.1%。SF、SDF处理降低了油菜-水稻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量。2017—2019年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径流TN、TP的流失量分别为11.9—26.7、1.3—2.8和15.6—27.0和0.8—2.0 kg·hm-2,较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TN显著降低18.4%—29.7%和21.9%—28.1%,TP流失量则降低1.3%—4.0%和1.0%—6.6%。秸秆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田面源污染产生的源头入手,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的产量效应和氮、磷流失特征,以寻求优化的南方麦田径流减排模式。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T1)、配方肥+氯脲铵(T2)、缓控释肥(T3)4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径流液总氮、总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增加了径流液总氮、总磷浓度并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缓控释肥处理在径流液总氮、总磷浓度较高时显著降低了其浓度,且能够保持小麦丰产。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对于作物产量的迫切需求,导致水肥等资源大量投入,使农田氮、磷养分大量流失。本文概述了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来源,综述了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特征以及优化施肥、优化耕作措施、增设垄向拦截、进行径流过滤净化等农田氮、磷养分流失阻控技术的研究结果。同时,结合已有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农田氮、磷养分的阻控截留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玉米和花生农民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经济产量及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探寻提高广西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施肥量,在坡耕地,观测降雨过程的养分径流流失,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甘蔗、玉米、花生作物的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对照处理的玉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851.42 kg·667 m-2、3 640.4 kg·667 m-2、68.40%;比玉米(常规施肥)高100.62 kg·667 m-2、485.98 kg·667 m-2、7.5%;花生对照的粗脂肪比其常规施肥高了45 g·kg-1;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总量最高的均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玉米对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于对照。玉米对照的养分径流流失总量最少;花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玉米比花生更适合在广西肥沃的坡耕地中种植。  相似文献   

8.
从稻麦农田养分循环和养分管理2个方面对稻麦轮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作物吸收养分是稻麦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养分管理的基础。施肥后几天内和稻麦轮作间隙是养分流失的重要时期,降水对养分流失起到促进作用。大部分地区钾素投入不足成为影响稻麦产量的重要原因,而增加钾肥、绿肥或有机肥是补充钾素的重要措施。小麦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大于水稻。环境养分也是农田养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肥决策中应予以考虑。过量施肥将导致肥料利用率明显下降,适当减少当前习惯肥料用量在生产上是经济的,有机无机配施、绿肥、秸秆还田、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施肥等都是优化施肥结构的重要措施。在今后,应着重研究绿肥、秸秆还田、新型肥料、保护性耕作在稻麦轮作中的养分管理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稻麦轮作体系农田养分循环与养分管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稻麦农田养分循环和养分管理2个方面对稻麦轮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作物吸收养分是稻麦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养分管理的基础。施肥后几天内和稻麦轮作间隙是养分流失的重要时期,降水对养分流失起到促进作用。大部分地区钾素投入不足成为影响稻麦产量的重要原因,而增加钾肥、绿肥或有机肥是补充钾素的重要措施。小麦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大于水稻。环境养分也是农田养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肥决策中应予以考虑。过量施肥将导致肥料利用率明显下降,适当减少当前习惯肥料用量在生产上是经济的,有机无机配施、绿肥、秸秆还田、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施肥等都是优化施肥结构的重要措施。在今后,应着重研究绿肥、秸秆还田、新型肥料、保护性耕作在稻麦轮作中的养分管理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泥沙中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对照处理、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单施化肥、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单施化肥横坡垄作5种施肥水平,采用径流小区定点监测的方法,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泥沙中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各施肥水平下土壤表层养分质量百分比有一定程度增加,泥沙养分均发生富集现象,横坡垄作养分富集比小于顺坡耕作,复合施用农家肥化肥有效养分富集比大于全量养分,单一施用化肥全量养分富集比明显大于有效养分,且养分富集比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各施肥水平下,泥沙流失仅占0.34~6.21%;磷素流失中泥沙流失占78.80~84.83%,磷素流失以泥沙为主.从相对流失系数来看:氮的流失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磷的流失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横坡垄作、单施化肥、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  相似文献   

11.
水是柑桔生长极为重要的环境因子,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果品的质量。对基地灌溉用水进行全面监测结果表明,各检测项目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故灌溉用水水质尚清洁,适宜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雷州市覃斗镇芒果生产基地灌溉水、大气、土壤的质量进行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灌溉水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0.05,处于清洁水平;大气的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0.21,属于清洁水平;土壤的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0.761,属于尚清洁污染水平,污染等级为警戒级;芒果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雅安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安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为基础,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2002年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做了全面核定,并据此统计出调整后保护区范围内的违章建筑物、污染源种类及产生量,最后提出具体的工程方案,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源强解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清单分析、等标排放量、内梅罗综合水质指数评价等方法,对长三角典型区域苏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地区分布和污染风险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年排放COD 171 268.2 t,氨氮6 510.5 t、总氮21 839.3t,总磷3 335.7 t,属于典型的生产与生活复合型污染。面源污染物来源多元化,发现畜禽养殖业是COD 和总磷排放的重要来源,而氨氮和总氮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源。按照地区来说,太仓市COD和总磷排放量居首,而苏州市区是氨氮和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地区。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综合水质指数均值为2.6,在中等污染水平,其中苏州市区和昆山市为轻污染,张家港市为中等污染,而常熟市和太仓市均属于严重污染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与地方农林经济并未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南涧县绿色烟叶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NY/T 1054-2006)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各植烟乡镇的土壤、大气、灌溉水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分析,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植烟区土壤、大气、灌溉水单项污染指数总体小于1;土壤、大气综合质量状况达到国家Ⅱ级标准,灌溉水综合质量状况达到国家Ⅰ级标准。说明该区域环境总体状况符合绿色食品A级产地环境标准,适宜发展绿色烟叶生产。  相似文献   

16.
沿巢湖地区设施番茄减量使用农药病虫防治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农业生产的源头控制农药对巢湖水质的影响,大力推进沿巢湖地区减量化使用农药标准化生产。[方法]应用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对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结果]通过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或组合措施,可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等。[结论]该技术规程可使设施番茄生产达到减量使用农药、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作为广东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东江水环境呈现出典型的"高经济密度、高发展速度、高功能水质要求及高强度控污"特征。针对东江源头区三县(定南、寻乌和安远)的水污染特征,选择源头区主要河道水体中N、P、重金属和主要农用化学品等控制指标,评估区域产排污特征,遵循"控源—减污—修复"的原则,集成山地农林畜区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矿区尾矿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沿江村镇生活污染控制工程和农业区排(退)水污染物控制与修复工程,并提出源头区水污染控制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地下水防污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但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不仅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和供需矛盾,而且直接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威胁到城乡居民的日常饮用水安全.对银川市地下水污染进行调查和取样分析,采用DRASTIC模型,对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进行评价和分区.  相似文献   

19.
王振旗  沈根祥  钱晓雍  朱江  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7-20229
以能够代表上海淀山湖流域农业生产特征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大莲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莲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段水质四季监测和分析,得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季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莲湖水系TN及COD季节变化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相关性不显著,而水系TP季节变化与面源污染TP季节排放相吻合,且与叶绿素a(Chl.a)值在四季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区域TP污染物是影响大莲湖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区域TP在冬季、夏季和秋季80%以上来自于精养鱼塘排水,因此精养鱼塘TP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作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分析丹江口库区农业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识别流域水质污染风险变量,探究主要潜在污染物时空排放规律,估算流域污染负荷并分析污染物来源贡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周年常规监测,对核心水源区典型小流域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时间差异性。同时采用平均浓度法估算了流域内面源污染负荷量和各污染源类型对主要潜在因子负荷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浊度、色度及流量在上游与下游间存在显著差异,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铵态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pH和电导率在不同监测断面间差异不显著;TN、TP、COD和流量是影响库区水质、造成污染风险的主要潜在因子;5—9月,随着降雨量和流量的增加,同步出现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高峰。流域内,上、中、下游流域监测断面TN年负荷量分别为4.94、11.04、20.43 t,TP年负荷量分别为0.17、0.50、0.68 t,COD年负荷量分别为29.02、68.78、118.27t。农业生产及生活对TN贡献较大,规模化养殖对TP贡献较大,二者联合对COD负荷贡献率达到76%。研究表明,大量氮磷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是引起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偏高的主要原因,加大对农业生活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控制管理,构建植被缓冲带等减少水土流失措施,对有效防治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典型小流域的面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