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森林—人工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木材成为研究的热点木材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钢铁、水泥、塑料、木材)中惟一可再生的。人工林木材与来自天然林的木材相比优势在于:在实施 SFM(森林可持续经营)后,天然林木材在培育和采伐方面成本都高于人工林,而人工林受SFM 的影响较少,尤其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特别是人工林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使林地靠近用户,减少运输成本。人工林木材在 SFM 和资源供应方面的优势表明了  相似文献   

2.
匡丽华 《林业科技》2004,29(5):45-46
随着天然大径级优质木材的日益减少,短周期人工林所占木材资源比重不断增加,来自人工林的小径级原木将成为我国主要木材资源之一。因此,挖掘现有小径级原木的资源潜力,搞好小径级原木的合理加工,提高锯材出材率和利用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资源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我国木材资源结构正在进行由主要利用天然林木材到利用人工林木材的转变 .由于人工林木材所含幼龄材比例相当高 ,木材资源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必将对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及林产品工业带来一系列影响 .该文综述了我国木材资源的现状 ,比较了人工林幼龄材与天然林成熟材的木材基本特性 ,探讨了人工林木材性质特征与营林培育的关系 ,阐述了木材质量与不同最终用途之间的关系 ,并对加强开展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木材供需矛盾是室内装修及家具等木制品行业的突出问题。每年我国仅木制品行业对木材的需求量超过1亿m~3。然而,目前我国对进口木材的依存度已接近50%,超过了警戒线。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进口优质木材将会越来越少。我国有丰富的人工林资源,科学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工林木材,开发低密度木材加工利用新技术,以人工林木材资源代替优质珍贵木材资源,是解决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一)人工林的重要性1967年,粮农组织于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了世界人工林会议,讨论了人工林对于森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日益增长的重要性。1965年,世界人工林面积估计8千万公顷,而到1985年就可能达2亿公顷以上。有些国家的人工林已能为国内木材生产提供很大一部分数量;还有一些国家已证实人工林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就大多数国家言,包括那些天然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承认了人工林的潜力和优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采伐量的减少,人们在积极地寻找木材以及木材资源的替代品。杨木是我国的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之一,在木材资源紧缺的今天,充分利用杨树这种速生人工林资源,可填补木材资源的巨大缺口。由于杨木材质存在着木  相似文献   

7.
巴西桉树人工林资源及其实木加工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木材资源,具有大规模生产高附加值实木制品和木质复合材料的巨大潜力。巴西桉树人工林的营林技术、林业管理和实木利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文中在对巴西桉树人工林资源、管理和木材加工利用等多个领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阐述了巴西在桉树人工林营林、管理、木材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桉树产品市场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地处热带,是我国热带材资源最丰富、最典型的省份。在承担着国家天然林保护重任的同时,依然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木材来源。"十一五"期间,人工林是供材主体。采自人工林的木材量为504.6万m3,占总采伐量的98%,只有2%的木材采自天然林。在"十二五"期间,海南省计划采伐全部来自人工林的400万m3木材。  相似文献   

9.
黄敏高 《林产工业》2020,57(4):83-85,89
随着我国人造板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杨木、桉木、杉木等为代表的速生人工林木材得到了广泛利用。这不仅较大程度地弥补了我国木材资源不足,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而且对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促进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速生人工林木材种植意义,分析了主要速生人工林木材机械加工特点,为更好利用速生人工林木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木材资源严重短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工林木材资源,是缓解木材供求矛盾的必然途径,也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科学合理利用人工林木材优化改良技术,克服人工林木材特别是速生材存在的材质软、易变形、易腐、易燃等缺陷,提高木材使用性能及附加值,实现人工林木材的高效、高值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