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海南岛桉树青枯病的发病概况及其防治意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按树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其发病概况,受害程度、症状及病原菌,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并提出通过一些途径,增强林木的抗性,减少病害损失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而桉树青枯病作为桉树的绝症,是桉树的生产和发展的严重障碍,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了解桉树青枯病,作好对桉树青枯病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广西桉树青枯病危害现状及防治方法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桉树青枯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生规律,评述广西桉树青枯病危害现状,分析广西桉树青枯病危害日益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cearum Smith)。试验用各菌株青枯小种1号、生物型Ⅲ号。 相似文献
17.
桉树青枯病是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 Smith)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维管束细菌病害。该病害自80年代初期报导发现起,近年来随着桉树品种的不断引进和速生桉树林的大面积营造,桉树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桉树生产中的头等病害。广东茂名市桉树青枯病调查组1991年对该市范围内调查认为:按目前巨尾桉和尾叶桉的感病率与死亡率估计,五年后全市速生桉树平均死亡率将达30%~40%,其损失量将大于上述桉树的速生量,要求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对华南4个地区的桉树青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试研究,以期为有效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分别对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1株桉树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和致病力强弱测试比较,11株病原菌与Ralstonia solanacearum序列形成支持率为86%分枝,表明其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高度同源性.以桉树无性系DH32-29组培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法对11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不同菌株间在致病性上差异显著(P<0.01或P<0.05),以发病高峰期、高峰期发病率和平均发病率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K=3),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广西、海南的各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HY01、HY02、DA01、HP04菌株与HP05分为1类,DA02和DA03为第2类,而YJ01、HP01、HP02和HP03为第3类.对4个不同地区(采样点)的青枯病菌株平均发病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来源广东阳江菌株致病性显著地低于其他来源菌株.不同地理来源菌株之间在致病性上无明显相关性,同一地区内同时存在着致病力强弱菌株,HP03的生物型4-1菌株与其他生物型3菌株在致病性亦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20.
桉树品系对青枯病抗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剪顶包扎菌液接种、伤根淋灌菌液接种、 WFT培养接种测定结果与桉树当年新造林分青枯病自然发生率调查结果对比 ,青枯病菌对桉苗的致病力因接种方法不同而异 ,经模糊聚类分析表明 ,WFT接菌培养技术测出的结果更接近自然实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 ,桉树不同品种、同一品种的不同种源、不同无性系 ,对青枯病菌的抗性不同。课题组通过 8年研究 ,在生产单位提供的 10 1个桉树品系中 ,已筛选出高抗品系 12个、抗病品系 14个、低感品系 2 6个。自 1994年起在粤、桂、琼三省区 ,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这些高抗和抗病品 (种 )系 ,已直接造林 2万多 hm2 ,扩散面积更大 ,造林效果跟踪检查表明 ,这些林分的青枯病株率均在 1‰以下 ,受到生产者和经营者欢迎。试验和应用中发现部分抗病无性系随着在林木组培苗工厂连续繁殖使用年份增加其抗病性逐年出现下降 ,有些抗病无性系使用 3年以后 ,其抗病性就明显下降 ,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