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赤霉素对甜菜当年抽苔及光合作用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赤霉素(GA3)对甜菜当年抽苔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甜菜幼苗期,用不同浓度GA3处理茎生长点,分别测定抽苔率及处理后不同天数甜菜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GA3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甜菜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蒸腾速率.甜研7号的最佳处理浓度为40mg/L,甜研8号为45mg/L.  相似文献   

2.
甜菜不同基因型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甜菜生产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含糖率,对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益有重要的意义。以丰产型和高糖型甜菜品种为材料,研究比较不同基因型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菜在各生育期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苗期丰产品种的胞间CO2浓度低于高糖品种。叶丛快速生长期丰产品种气孔导度低于高糖品种。块根及糖分增长期丰产品种光合速率高于高糖品种。糖分积累期丰产品种叶片SPAD值低于高糖品种,胞间CO2浓度高于高糖品种。叶丛快速生长期、糖分积累期丰产品种蒸腾速率低于高糖品种。  相似文献   

3.
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光合性能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下滴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内蒙古冷凉干旱地区的甜菜生产中。为探明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光合生理特性和产质量的影响及其适宜钾肥用量, 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凉城县设K2O 0、90、180、270和360 kg hm -25个施肥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钾素能够提高甜菜的光合性能, 如促进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的增加; 施钾肥180、270和360 kg hm -2显著提高了叶丛快速生长期甜菜的净光合速率, 影响净光合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RuBPCase活性, 其次是气孔导度, 净光合速率与甜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宜的钾肥用量有利于块根、叶柄和叶片干重的增加及产量增加, 但施钾过量, 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 含糖率下降, 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与甜菜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施钾量270 kg hm -2时产量最高, 90 kg hm -2时含糖率最高, 当施钾量大于180 kg hm -2时, 块根中K +、Na +含量增加, 大于270 kg hm -2时, 块根中α-氨基酸含量增加, 施钾量180 kg hm -2时产糖量最高。综合考虑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内蒙古甜菜种植优势区域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80 kg hm -2。  相似文献   

4.
镧对越橘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稀土镧对越橘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喷施低浓度(10,20,30和加mg/L)LaCl3后越橘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连续7 d的变化趋势,并在处理7 d后测定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体质膜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LaCl3处理后第1天,越橘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细胞间隙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即有较大增幅,在处理后7 d仍显著高于对照;同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b值及叶绿体膜Ca2+-ATPase和Md2+-ATPase活性也都得到显著提高.说明LaCl3能提高越橘幼苗光合能力.试验结果还表明,LaCl3浓度为20 mg/L时效果最好,光合作用各生理指标值较对照提高最多.  相似文献   

5.
硼素胁迫对甜菜叶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硼素水平对甜菜叶片硼素状况和叶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阐明硼素对甜菜叶片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甜菜生产实践硼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甜菜单粒种HI0099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十分缺乏(T1,0.05 mg/L)、缺乏(T2,0.5 mg/L)、正常(T3,2.0 mg/L)及过量毒害(T4,30.0 mg/L)4个硼营养浓度,对甜菜叶片硼含量及其光合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甜菜叶片硼含量及光合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菜叶片的硼含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硼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在硼素缺乏时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毒害时则呈现升高趋势。硼素胁迫均增加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硼毒害处理降低了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综合分析表明,硼素胁迫改变了叶片硼素水平和叶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因此,在甜菜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来改善叶片结构及光合性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甜菜品种块根重量、大小、长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甜菜块根个体和含糖率、块根产量和含糖率之间的关系,以5个新疆主栽甜菜品种(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为材料,用GB/T 10496-2018中的调查方法测定5个甜菜品种的块根性状、含糖率、根产量和产糖量等经济性状,并分析其相关性。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之间单个块根重量差异性不显著。块根含糖率表现为:KWS1176(13.62%)> BETA379(13.37%)> BETA468(12.80%)>KWS9147(12.56%)> BETA356(9.04%);块根产量表现为:KWS9147(100000.5 t/hm2)> BETA468(95000.48 t/hm2)> BETA379(93187.97 t/hm2)> BETA356(89875.45 t/hm2)>KWS1176(82000.41 t/hm2)。KWS1176、KWS9147、BETA356含糖率与个体...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NaHSO3及其与KCl和6-BA配合对贵州惠水金钱橘叶表进行喷施,研究其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3~9mmol/L)的NaHSO3对叶片光合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作用效果长达6d之久;当NaHSO3浓度较高(≥12mmol/L)时对光合作用不利;低浓度的NaHSO3分别与1mmol/L KCl和5mmol/L 6-BA配合施用,对叶片光合速率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甜菜在苗期、叶丛繁茂期、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的生理所需进行控水灌溉,研究不同灌水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确定少水、多糖、高产的最佳灌水方案,为甜菜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甜菜生产科学灌溉。试验设置3312.75、4005.30、4697.85、5390.40、6082.95、6775.50 m3/hm2等6个灌水梯度,在苗期、叶丛繁茂期、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分别按各生长期需水比例灌入不同水量,收获时测定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影响明显,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312.80 m3/hm2时甜菜的产质量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灌水量的逐渐增加,甜菜的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呈现上升趋势,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697.90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为最高,但当灌水量高于4697.90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开始下降,在灌水量为6775.55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为最低。因此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甜菜全生育期灌水7次时,总灌水量在4697.90 m3/hm2,可以使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缺硼处理对甜菜苗期叶片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不同缺硼胁迫处理对甜菜叶片生长发育及光合性能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甜菜品种‘H004’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法,设定硼浓度0 (B1)、0.5 (B2)、5 (B3) μmol/L为缺硼处理,以硼浓度50 (B4) μmol/L为正常硼浓度对照,于胁迫后21天对甜菜幼苗叶片形态参数及光合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缺硼胁迫对甜菜叶片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缺硼胁迫程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具体表现为:缺硼显著降低了叶片面积、叶片鲜重和干重,增加了叶片厚度、叶色值;使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2.3%~51.5%、23.3%~42.3%;光合参数在缺硼处理时较对照下降了0.6%~28.4%。相关分析表明,缺硼胁迫下叶面积与光合色素、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缺硼胁迫影响了植株叶片形态、抑制了光合色素的形成,降低叶片光合特性,进而阻碍了甜菜幼苗叶片生物量积累,导致叶片的生长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对油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寡糖能够诱导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采用酶解法获得的壳寡糖喷施油菜幼苗。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油菜光合特性。用5mg/L 和50 mg/L壳寡糖溶液喷施油菜的幼苗叶片后发现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Gs)和胞间C02浓度(Ci)显著提高;喷施5 mg/L壳寡糖比50 mg/L效果显著。L-NANE(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和Na2WO4(钨酸钠,脱落酸抑制剂)减弱了壳寡糖诱导的油菜幼苗光合参数提高的作用;NO(一氧化氮)及ABA(脱落酸)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说明壳寡糖诱导了油菜幼苗光合参数的提高通过NO和ABA通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甜菜库源比改变后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地下干物质对含糖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库源比改变对甜菜含糖调控机制的认识。以‘KWS6167’为试材,采用同一育苗期育苗(3月26日),不同时期移栽,共设4个处理——A:4月26日移栽;B:5月1日移栽;C:5月6日移栽;D:5月11日移栽。结果表明:1、衡量库的两个指标--地下干物质重和块根含糖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单株干物质重和含糖率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在4个生长阶段,地下干物质增长速率呈“N”型,而含糖增长速率呈倒“N”型。3、A、B、C 3个处理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与含糖在6月10日-8月10日间呈正相关关系,8月10日-10月7日呈负相关关系。D处理6月10日-10月7日,地上干物质不断增加,含糖率也不断增加,呈正相关关系。4、各处理地下干物质与块根含糖率在6月10日-10月7日呈正相关。5、不同处理根冠比在生育期内呈上升趋势,根冠比与块根含糖率呈正相关关系。库源比改变影响了甜菜含糖,育苗移栽期对含糖率影响较大,适时早移栽含糖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行目的基因克隆等进一步的研究,选育高产、高糖、抗病的新品种,由‘JV34-2’和‘2B023’杂交获得F2代群体200株甜菜为材料,利用123个SRAP标记和18个SSR标记,对甜菜的根产量性状和含糖率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完备区间作图软件QTL icimapping3.1,共检测出根产量和含糖性状的17个QTLs,定位于已构建的遗传图谱的6个连锁群中。根产量性状定位了7个QTLs,LOD值为2.5322~4.0098,可解释变异为4.5704%~12.3782%。含糖率性状定位了10个QTLs,LOD值为2.5385~10.8314,可解释变异为2.3482%~19.3828%。本试验是国内甜菜重要经济性状定位研究中获得QTL定位位点最多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合适的氮素施用量,研究氮素营养和甜菜蔗糖代谢的关系。以尿素为氮源,采用HI00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对甜菜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初期,叶片和块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降低,后期糖分积累期,施氮量(40~160kg/hm2)可以提高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超过160kg/hm2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中,整个生育期施氮肥处理增加了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在生育期前期随着施氮量增加活性降低;甜菜块根中,氮素处理在生育期初期,降低了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适宜的施氮量(120~160kg/hm2)可以提高甜菜生育期后期块根中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试验发现较高的施氮量不利于糖的积累,适合的施氮量为120~160kg/hm2。  相似文献   

14.
生态因素对烤烟还原糖、总糖含量影响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还原糖和总糖是评价烟叶化学成分的两个常用指标,而生态因素对二者造成的影响要大于品种等其他因素,因此适宜的生态条件才可能生产出糖类含量适中、化学成分协调的烤烟。分析了影响烤烟还原糖、总糖含量的重要因素,概述了温度、光照、海拔、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生态因素对烤烟还原糖、总糖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史应武  娄恺  李春 《作物学报》2009,35(5):946-951
采用内生真菌F11液浸种、喷叶及灌根处理方法,调查其对甜菜栽培品种KWS2409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合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F11菌株对甜菜的含糖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其中以灌根处理效果最好,其叶鲜重、叶绿素含量、单根重、含糖率和产糖量的平均值分别提高了66.67%、47.42%、6.96%、17.46%和25.63%。在整个生育期,内生真菌F11显著提高了氮糖代谢酶活性,其中NR和GS活力分别呈“M”型双峰曲线和抛物线型变化,而SS和GS活力呈单峰曲线变化,后期根部SS合成活力明显高于分解方向活力,生育前期SPS活力高于后期。叶丛形成期达到最高峰,说明NR、GS、SS和SPS活性的增强是甜菜含糖量升高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感病区和非感病区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本试验对2017年和2018年的1个感病区和6个非感病区的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进行了测定。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配对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对2017年和2018年种植于感病区和非感病区的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数据进行分析,共设置4个重复。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2018年3区外,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其他6个区域的4个重复的根产量差异不显著;2017年和2018年7个区域的10个品种之间显示出显著和非显著差异。箱线图显示,2017年的含糖率和2018年根产量与含糖率在7个区域的感病区(1区)与非感病区(2区~7区)均存在显著差异(配对t检验,p<0.001,p<0.001,p<0.001)。2017年,1区中的BETA377、BETA468、ST13112、LN90905、KWS2314、SV1554、BETA379和KWS9147没有显著差异,并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1区Knhn1357的根产量与其他9个品种具有显著差异,且处于高水平。在区域1中,2017年HI0554、BETA377、Kuhn1357、SV1554的含糖率与2018年HI0554、BETA468、KWS2314、Kuhn1357含糖率无显著差异,且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和2018年,除2017年的LN90905与HI0554的根产量有显著差异外,5区10个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差异不显著。2017年和2018年,区域1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配对t检验,p<0.001,p=0.036)。区域5中,2017年和2018年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差异不显著,含糖率差异显著(配对t检验,p=0.931,p<0.001)。经综合评估,ST13112,LN90905和SV1554抗病力较低;Knhn1357、BETA377、BETA468、KWS2314、KWS9147、BETA379和HI0554的抗病力较强。在同一区域和品种之间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不同类型的 6个水稻品种 (系 )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配制成一套包括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群体。应用包括 3套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 ,分析了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均可明显影响稻米各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浆始期以三倍体种子和二倍体母体植株效应为主 ,灌浆中期以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为主 ,灌浆后期和成熟期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植株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稻米可溶性糖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 ,共同调控着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表现。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灌浆始期和中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增长成熟期的籽粒长和厚度 ,但可增大籽粒宽度。灌浆始期的可溶性糖含量越多 ,对提高成熟期粒重越明显 ,中、后期和成熟期则明显降低粒重。灌浆始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愈多 ,会明显增加糙米直链淀粉含量 ,但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影响程度趋于减弱 ,在后期和成熟期转为负向相关。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控制着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最终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石油醚去脂-乙醇去杂-热水提取-Sevager法去蛋白-活性炭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麦冬种子中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为3.73%,回收率为98.45%,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显色稳定、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9.
旨在为塔额盆地甜菜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新途径。在塔额盆地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甜菜‘Beta 468’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喷施试验,设置4个喷施处理(CK、Un、B、Un+B),喷施处理后测定甜菜生长情况、干物质积累、体内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产量和含糖率。叶面喷施烯效唑、硼及烯效唑和复配与CK相比,根长分别增加了7.38%、14.76%和19.68%,总干物质积累增加了10.98%、13.32%和17.60%。块根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12.5%、37.64%和54.07%,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提高了37.73%、60.24%和69.31%,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了32.95%、45.43%和21.22%,转化酶活性提高了26.87%、35.79%和33.20%。产量较CK分别增加了10.77%、2.85%和9.97%,含糖率增加了0.47%、0.55%和0.79%,产糖量增加了13.93%、6.21%和15.31%。叶丛期喷施烯效唑和硼复配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率。  相似文献   

20.
为选择抗褐斑病性高、含糖率高的优良甜菜品种用于生产,提高经济效益。2015—2016 年,采用田间试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15 个品种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4 次重复,对商用甜菜品种的褐斑病病情指数、含糖率进行调查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菜品种间抗褐斑病性差异极显著,甜菜品种的抗褐斑病性不稳定,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品种间含糖率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含糖率存在差异,抗褐斑病性高并相对稳定、含糖率高的甜菜品种为‘KWS1197’,2 年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8.34,平均含糖率为14.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