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364例均以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块为主要表现.B超确诊359例(98.63%);空气灌肠治疗353例,成功322例(91.22%),其中病程≤48h行空气灌肠317例,成功304例(95.90%),病程>48h 35例,成功17例(48.57%).手术治疗43例,10例为继发性肠套叠,3例因复发或迟发肠坏死再次手术.结论 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诊疗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空气灌肠明显提高肠套叠整复率;发病48h内空气灌肠成功率高.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准确性;继发肠套叠多合并肠道畸形,复套率高,手术治疗尽可能同时处理愿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液低位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肛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连液每晚低位保留灌肠,对照组a采用甲硝唑加呋喃西林溶液每晚低位保留灌肠,对照组b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肛内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12 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70.0%)及总有效率(97.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连液低位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TDP治疗仪结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研究组采用TDP治疗仪+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并辅以心理护理+全程护理;对照组仅采用西药保留灌肠治疗,辅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2的75.0%(χ=9.517,P〈0.01);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Hc=15.777,P〈0.01)。结论对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TDP治疗仪及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提高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自拟中药结肠炎汤结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54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经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小儿肠套叠26例,回顾分析其X线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行低张气钡加压灌肠诊断后能复位者11例,复位成功9例,成功率达81.8%(9/11);通过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的诊断准确率达88.5%(23/26)。年龄越小,对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的影响越大。结论低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术是诊断和治疗低位肠套叠的较好方法,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和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3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失败原因分析丘禹洪(深圳市妇儿医院外科,深圳518000)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用空气灌肠整复既简单又安全,成功率可达90%[1,2]。然而,仍有部分患儿因整复失败而被迫行剖腹手术,我院近年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根据发病到就诊时间的长短、腹部体征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57例在门诊经钡灌肠复位.13例灌肠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儿因来院就诊时有腹膜刺激症状或其它原因未行钡灌肠复位;复位成功的患儿无死亡,复位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组1例死亡.未行钡灌肠复位组2例死亡。结论:将肛门指检列为常规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X线透视下稀钡剂灌肠复位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行肠套叠复位能有效的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开塞露联合生理盐水灌肠解除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脑血管病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开塞露联合生理盐水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肥皂水不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便秘解除效果。结果观察组37例显效,对照组27例显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塞露联合生理盐水灌肠法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便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空气灌肠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文献早有报道,为了提高复位成功率,最近我们根据上海的介绍,在基础全麻下实施空气灌肠治疗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均获成功,现作一报道。 治疗方法 一、用岛津VS—10胃肠机,令患儿水平仰卧位进行复位和观察。结肠注气机是由高压注射器改装,原理与佘亚雄介绍的基本相同,最大注气压力可达13.3kPa。肛门插管选用Foley氏管。对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经尿道加压注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前列腺按摩的方法.对56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4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82.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经尿道加压注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简单易行、疗效高、创伤小、复发率低的优点,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发病原因、机理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肠套叠154例,其中肥胖患儿114例,占72.2%;人工喂养96例,占60.7%;86例发病前都存有易发因素,占55.8%,并与腺病毒感染有关。灌肠复位106例,复位率为68.8%。其中碘水灌肠复位92例,占58.2%。手术复位52例。继发性肠套叠4例,均由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结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与喂养、肥胖及病毒感染有关,其发病机理可能系肠功能紊乱及高血清胃泌素值所致;继发性肠套叠主要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在诊断治疗上,碘水灌肠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三黄排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并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出血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三黄排毒汤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肾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及肾功能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7%、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采用复方三黄排毒汤保留灌肠急性脑出血并肾功能衰能有效地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肾功能,提高远期疗效和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8年9月至12月在秋冬季腹泻流行期间,应用微生态调节剂丽珠肠乐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18例,与口服丽珠肠乐者对照,对其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RV-Ag)的跟踪检测,观察转阴时间,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一种安全、高效、无污染的新型结肠双重造影灌肠仪.方法 分析放射科采用各种灌肠仪进行钡剂灌肠、空气灌肠、钡剂-空气结肠双重造影的全过程,列出新型灌肠仪需要具备的目标功能,依此设计其结构和工作流程.结果 研制的新型灌肠仪灌肠压力安全可控,灌肠过程中出入管路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钡瓶无需反复消毒灭菌处理,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结论 新型结肠双重造影灌肠仪可有效克服现有灌肠仪的诸多不足,安全高效应对各种灌肠检查,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型灌肠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本文就其在生物利用度、生产制备工艺、小儿用药、稳定性与质量控制及直肠吸收促进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作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辉力灌肠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96例已常规使用缓泻剂后,仍1~3d无大便的化疗肿瘤患者给予辉力灌肠剂灌肠.观察其疗效及灌肠时患者舒适度.结果 96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辉力灌肠剂灌肠均在2min内完成,其疗效为优46例,良30例,中10例,无效10例.本组患者灌肠时患者舒适度均为优,均无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治疗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入院后行外科肛瘘切扩挂线术,术后行常规静脉抗炎、肠外营养、口服常规治疗药物等内科治疗,治疗组外用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阳性对照组外用结肠宁保留灌肠,空白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安慰灌肠,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观察3组患者肛瘘术后创面面积、肠镜下结直肠黏膜水肿及溃疡情况,比较3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肛瘘术后创面面积比较,治疗组术后创面明显缩小,阳性对照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下治疗组患者肠道黏膜水肿及溃疡数量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60.0%,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的30.0%及空白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治疗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术后疗效显著,能缩小肛瘘创面,加速结肠炎症吸收,促进溃疡面愈合,为临床经济、高效的外用辅助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酮咯酸与中药联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中药治疗,红滕30g、黄柏30g、苍术30g,水煎100mL,保留灌肠;观察组(3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加入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保留灌肠。治疗63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与中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程较长,迁延反复.笔者从1994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该病1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例均系已婚妇女,全部病例经妇科和B超检查提示确诊.年龄从23~50岁.病程从3月~16年.发病部位:慢性附件炎(输卵管、卵巢)92例,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7例,慢性子宫内膜炎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周围血C反应蛋白(CPR)水平的变化及中西结合治疗对UC的治疗效果.方法 54例UC患者随机分甲组(26例)和乙组(28例),甲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加白头翁汤保留灌肠,乙组单用美沙拉嗪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周围血CPR的水平变化,另选正常体检者25例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甲、乙两组的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