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沙棘播种育苗沙棘种子粒小,种皮厚而硬,播种前要进行处理。种子处理采用40~60℃温水浸种,浸泡1~2昼夜,再混湿砂催芽。待有30%~40%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沙棘育苗地应选择有灌溉条件的砂壤土。采用大垄双行,播前灌足底水,行距为8~10厘米,覆土厚度1~1.5厘米。播种量60~7  相似文献   

2.
杜仲是我国特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是园林绿化的著名树种,近年来在我区开始大量发展,我们总结了其种子育苗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吴茱萸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育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吴茱萸的雌株嫩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配比对其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1.0 mg/L BA +0.3 mg/L NAA,诱导率可达74.4%,且幼苗正常,无玻璃化现象;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BA +0.1 mg/L KT +0.3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4.61;以1/2MS+ 2.0 mg/LNAA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86%,平均生根数为5.4.[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吴茱萸的快速繁殖体系,为其优良雌性系的工厂化苗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分别论述了丝棉木播种育苗技术和移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胡杨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胡杨的特性、分布及发展人工造林的必要性,阐明了胡杨自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根蘖繁育扩大种群;胡杨人工繁育方式有种子繁育和扦插繁育,其中种子繁育为主要方式。通过深入研究胡杨繁育技术,将胡杨引种库布其沙漠实施胡杨育苗产业化,对于开发胡杨景观林旅游和园林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胶东卫矛的扦插育苗及嫁接育苗技术,并从上盆、日常管理、肥水运筹等方面介绍了其盆栽技术,以期为苗圃工作者和胶东卫矛的盆景培育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吴茱萸耐干旱能力及人工抗旱对吴茱萸生长发育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使昊茱萸扦插育苗、幼苗移栽、成年结果树移栽成活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果实大幅度减产;浇水抗旱及采取遮阳措施能明显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以每周浇水1次最为理想;浇水抗旱能明显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成年结果树移栽的成活率及果实的产量,使成年结果树产量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9.
10.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是绿体通过春化的蔬菜,通常要求小苗茎粗0.6 cm以上,真叶数达7~9叶时才进入春化阶段,然后开花结实.我省花椰菜种子成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将刚收的种子播种育苗,当苗长至7~9叶时,已到了初夏.  相似文献   

11.
吴茱萸嫁接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5种嫁接方法苗木成活率均在80%以上,其中以贴枝接和长块削芽接为最高,平均成活率达95%以上,但从快速繁育苗木着眼,以长块削芽接为好。嫁接适期以3月中旬树液流动时为最好。嫁接苗当年在圃地就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菜青虫的无公害化防治以及开发吴茱萸作为环保型农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室内测定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液—液萃取法对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初步分离,水相对菜青虫幼虫的拒食活性最强,其选择性拒食活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较分离前分别提高了32.48%和22.37%。[结论]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幼虫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提取物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次碱的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PLC法测定了湖北阳新县所产吴茱萸在不同提取方法下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44:20:3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的色谱条件下,阳新产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浓度范围均为0~1.2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2%和95.46%,RSD分别为3.05%和1.78%;线性关系、精密度及重现性都较好.3种生物碱提取方法的效果中,采用超声提取较常规的水提取和索氏提取方法效率高、时间短、提取温度低.是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对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和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根皮2种中药材水提液进行除杂的最佳方法和条件,以及除杂对上述药材水提液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药/水比例、澄清剂用量、反应温度进行了筛选并用滤纸片法比较了除杂前后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吴茱萸的水提液在药/水比为1∶5,处理温度为60℃,ZTC1+1澄清剂A组分和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6%和12%时条件下除杂效果最佳,蛋白质和鞣质的去除率分别为70.14%和96.04%;牡丹皮的水提液在药/水比为1∶10,处理温度为70℃,ZTC1+1澄清剂A组分和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4%和8%时条件下除杂效果最佳,蛋白质和鞣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3.05%和87.44%;处理前后的吴茱萸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8.4和19.4mm,对绿脓杆菌无抑制作用;处理前后的牡丹皮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2.9和23.1mm,对绿脓杆菌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4.7和15.6mm。处理前后水提液的抑菌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勇  熊红红  胡生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80-6381
[目的]为鉴别芸香科吴茱萸[Fructus rutaecarpa(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提供分类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吴茱萸及其变种石虎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吴茱萸和石虎花粉的形态结构、萌发沟数和表面纹饰基本一致,但萌发沟形态、外壁网眼的深度等有差异。[结论]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吴茱萸与石虎的孢粉学分类和品种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是贵州近年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之一,为了明确其病害发生种类,对余庆县中药材基地种植的吴茱萸进行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共发现吴茱萸病害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5种,分别为锈病、叶斑病、白粉病、斑点病、花梗腐烂病,病毒病害1种。调查结果表明,锈病发生严重,在各药材种植区均有发生,可造成毁灭性损失,而其余5种病害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隋吴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42-194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药材天仙子、半夏、杜仲、吴茱萸、天麻、何首乌中8种有机磷(敌敌畏、甲胺磷、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对硫磷)农药残留量方法。[方法]采用DB-35石英毛细管柱,分流进样,程序升温,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带磷滤光片),以高纯氮气、空气、氢气为载气测定中药材中有机磷残留量,并进行分析。[结果]8种有机磷农药在1~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5),其最低检出限范围为0.021~0.100μg/ml。8种有机磷农药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1%~95%。[结论]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回收率及重现性均符合农药残留测定技术的要求,可用于中药材多种农药残留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7种为不同时期的共有成分,萜类化合物占比51.39%;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比在9月上旬时最高,单萜类化合物的占比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占比较高的化合物为顺式–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β–水芹烯,这3种化合物含量占比的总和在8月中旬最高,8月中旬为湖南石虎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吴茱萸GAP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以4 m×3 m的种植规格较适宜;抹芽2次可以降低树高65 cm,提高产量118.83%;喷施多效唑500 mg/kg可以有效抑制新梢生长,提高每株产量;以枝条基部留2芽且短截的冬季修剪方法效果较好;采用夏季采后即时更新方法的效果较好;喷施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对锈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施5%锐劲特500倍液对天牛的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了夏季金叶榆嫁接容器苗,采用不同移栽措施对成活率的影响;总结出炼苗移栽的方法,在成活率方面均高于截顶移栽及遮阴移栽,因此金叶榆嫁接苗夏季移栽可在乐都地区推广且适于大面积推广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