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相似文献   

2.
海芋鲜茎经机器打烂成浆,晒干或烘干、粉碎,分别制得晒制芭 和烘制茎粉。晒制茎粉干物质含粗蛋白质8.5%,粗纤维10.5%,无氮浸出物69.6%,总能15.62MJ/Kg;烘制茎粉的营养成分与晒制茎粉的相近。在1日龄粤黄黄鸡配合饲料中添加制茎粉5%,3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茎粉组鸡采食  相似文献   

3.
由两头绵羊的瘤胃液中分离到三株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可于无氮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其中一株为需氧固氮,固氮能力较强,另两株为厌氧固氮,固氮能力较弱,鉴于它们在瘤胃液中存在数量较多,认为是绵羊瘤胃中一个正常的菌群,从而为瘤胃菌群增加了一个新的类群,并进行了生化鉴定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适于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草本植物——扁茎黄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扁茎黄芪根系发达,抗旱耐瘠薄,匍匐生长,其致密的茎枝,具有较强覆盖地面的能力。小叶和长花期,紫—黄色的花冠,可形成美丽的覆盖景观,因此,扁茎黄芪是黄土高原地区可推广使用的护坡水土保持植物。  相似文献   

5.
马蹄金与匍茎翦股颖光合生理生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表明,1.通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O_2补偿点及叶绿素a/b比值等测定,马蹄金与匍茎剪股颖均属喜光、耐荫的C_3植物。马蹄金对强光适应性大于匍茎翦股颖。因而在芜湖地区作为大田草坪种植,则马蹄金优于匍茎葛股颖。2.NaHSO_3均有增强光合速率、加速光合产物输出、增加于物质积累及提高生物产量的效应。光呼吸抑制剂在草坪生产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高寒山区细茎冰草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经过多年试验规察和生产实践调查分析整理而成:初步研究了细茎冰草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几项经济性状,发现细茎冰草的草质柔软,产草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是一种优良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7.
正苜蓿以其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固氮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并以"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形式共同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多年来,国内外在揭示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关于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对土壤碳氮循环中关键微生物过程的响应机制还不明确。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关键微生物功能群对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草麻黄茎、叶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麻黄茎的初生结构与被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相似,但在靠近表皮的薄壁组织中有许多束状厚角组织排列成一环。(2)草麻黄的纱叶结构简单,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在叶片叶肉组织中仅有两束维管束。(3)草麻黄茎节部有许多维管束斜向伸入叶内,分为两束。这种维管束斜生于茎内的部分,称为叶茎。在茎的维管系统内,位于叶迹的近轴处,由薄壁组织所充满。  相似文献   

9.
以蓝茎冰草为实验材料,经过2年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增加;同一施氯量下,秋春分施氮肥处理的种子产量高于春季1次施氮处理,其中秋施45kgN/hm^2、春施90kgN/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341.4kg/hm^2;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是影响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主要组分,其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后短营养枝转化;连续2年施氮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显著增加,秋施45kgN/hm^2、春施90kgN/hm^2时,生殖枝数/m^2最多,达232.3枝;秋施90kgN/hm^2、春施90kgN/hm^2时,小穗数/生殖枝与种子千粒重最高,为11.2个和4.857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羊草茎降解特性和紧密吸附于茎的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动态变化。选用羊草茎为试验材料,将其纵切6份后装入尼龙袋投入瘤胃中,分别在6,12,24,48和72 h取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取粉碎后羊草茎进行尼龙袋试验,分别在0.5,2,6、12,24,48和72 h取出,测定不同时间点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降解率和吸附在茎中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薄壁组织和韧皮部可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维管束会伴随薄壁组织的降解而发生脱落。羊草茎和食糜不同时间点纤维分解菌数量均为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茎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数量在24 h达峰值,分别为109和105 copy/g羊草茎,白色瘤胃球菌在12 h达峰值,为108 copy/g羊草茎。瘤胃食糜中3种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在24 h内基本处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羊草茎NDF降解率在72 h内逐渐提高,羊草NDF降解率与瘤胃食糜中3种纤维分解菌数量不同步,这可能与纤维分解菌分泌的酶活力存在滞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分布在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几乎所有的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土壤中都有AMF的分布。在AMF与植物的共生体中,AMF消耗植物光合有机产物的同时,将土壤中更多的磷和氮等营养物质转运给寄主植物。豆科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种质资源,能与AMF形成共生体系。研究表明,AMF能够促进豆科植物生长、提高其对矿质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其生物固氮能力和抗逆能力等。为了更好地利用AMF促进豆科植物的生产,本研究分析了共生体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论述了AMF提高豆科植物产量及营养价值的研究成果,阐明了AMF提高豆科植物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探讨了AMF与根瘤菌的互作的潜在机制,并对今后AMF与豆科植物共生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饲用玉米根际促生菌资源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玉米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并明确其功能特性;以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溶磷菌与固氮菌,测定所选菌株溶磷能力和固氮酶活性,并测定其产IAA的能力,从中筛选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优良菌株的种属。结果表明:玉米根际有大量PGPR菌,分布特征表现出根表(RP)根表土(RS)远根土(NRS)根内(HP)的数量分布规律,呈根际效应。最终获得262株PGPR菌,其中固氮菌48株,溶解无机磷细菌108株,溶解有机磷细菌106株,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15株。筛选出综合性能优良、有进一步开发应用潜力的菌株7株。经鉴定其中3株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2株为Bacillus subtilis;Klebsiella oxytoca和Bacillus megaterium各1株。  相似文献   

13.
甘肃寒旱区苜蓿根瘤菌抗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1个分离自甘肃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苜蓿根瘤菌株耐酸、耐碱和耐盐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威菌株耐盐能力最强,天水菌株耐酸能力最强,定西菌株大多数表现出突出的单一抗性,甘南菌株大多数兼备抗酸、抗碱等多抗能力;筛选出12个抗逆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W A 24菌株能在55 g/L N aC l盐培养基上生长,DA 53、QL 31B和TL 47菌株能在pH 3.5的酸性培养基上生长,DL 67和GA 26菌株能在pH 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QA 33B菌株既能在50 g/L N aC l盐培养基上生长,又能在pH 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DA 42、GL 21和W A 32可在pH 4.0~12的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4.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 are important in many arid and semiarid ecosystems for their abilities to fix atmospheric nitrogen (N) and stabilize surface soil. Grazing disturbance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abundanc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ing of BSC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grazing on BSCs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s,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a typical steppe that had previously been subjected to long-term grazing with six grazing densities (control: 0 sheep · ha?1, very light: 4 sheep ·ha?1, light: 8 sheep · ha?1, medium: 12 sheep · ha?1, heavy: 16 sheep · ha?1, and very heavy: 20 sheep · ha?1). Cover, species composition, potential N-fixing activity, and potential N input of BSC indicate that long-term graz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mportance of BSC in N input and soil stabilization. Such reductions were highly related to grazing density. Very light graz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ole of BSC in soil stabilization, but resulted in a 13.3% reduction in BSC N input potential. Heavy and very heavy grazing led to a decrease of potential N input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and a decline of BSC function via a shift from high coverage of an attached group–dominated BSC community to a low coverage of a vagrant group–dominated community. Constraining grazing level to a very light density—and to a lesser extent, a light grazing density—is likely a preferred practice for conserving BSC and the ecological services it provides in N fixation and soil stabi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共生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结瘤因子、根瘤菌与其他具有竞争性的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土壤水分、酸碱性和矿质营养等非生物因子均是影响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生物因素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远,在共生体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深入地研究这些因素对根瘤菌-豆科植物侵染结瘤能力和固氮效率的影响,对促进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两方面着手,主要介绍了宿主植物、根瘤菌及环境因子对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影响,并浅析了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固氮菌对燕麦不同生育期促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了固氮菌对兰州地区燕麦不同生育期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N4,动胶杆菌属Zoogloea sp. W6,生脂固氮螺菌Azospirillus lipoferum C6,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 O5和Azotobacter sp. W5对燕麦有促生作用。拔节期,接种固氮菌后燕麦株高增加0.73%~12.11%,叶绿素增加1.14%~39.43%,地上植物量增加21.45%~43.55%,地下植物量增加51.85%~130.86%,根冠比增加7.7%~76.9%,总植物量增加2.00%~45.36%,粗蛋白增加3.02%~25.57%;半量化肥 固氮菌处理的株高增加1.96%~5.82%,叶绿素和地上植物量没有增加,地下植物量增加3.47%~33.17%,根冠比增加15.38%~30.76%。成熟期,各个处理促生作用降低,处理间差距缩小,Pseudomonas sp. N4和Azotobacter sp. O5促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杨庆  王义祥  李欣欣  翁伯琦  廖红 《草地学报》2020,28(6):1519-1526
为提高豆科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的结瘤能力和固氮效率,促进决明属牧草在酸性土壤中的应用及推广,本研究以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和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为试验材料,通过分离、纯化、nodA基因鉴定等方法,从酸性土壤里决明属牧草的根瘤中分离到10株候选根瘤菌株系。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10株根瘤菌均属于慢生型根瘤菌。回接试验表明,上述10株根瘤菌均能与圆叶决明共生,形成根瘤。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其固氮酶活性为0.08~4.65 μmol·g-1·h-1,植株干重、SPAD值和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9.17%~372.14%,399.27%~789.05%,235.00%~1043.33%。其中,4株根瘤菌TXR2,TXN1,WYSR1,JYN6对圆叶决明氮营养贡献最大,并且TXN1与宿主共生形成的根瘤数目最多,而JYN6的固氮酶活性最高。说明本研究分离鉴定到4株决明高效根瘤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在各生育时期下均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青海豆科植物根瘤及固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野生及栽培豆科植物结瘤以及固氮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栽培豆科植物均能自然结瘤,野生豆科植物结瘤率近为45%。青海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大多圆形,棒状或指状,形状较为规则。栽培豆科植物根瘤多数为粉红色,而野生豆科植物多数为白色,棕色或黄色。125种根瘤样品用ARA测定结果表明,30%根瘤为无效根瘤,不同豆科植物不同地区根瘤固氮活性相差较大,一般固氮活力都较低,乙炔还原活性小于1umolC2H2/gFw.h.的检测样品有40%,最高达30umolC2H2/gFw.h,根瘤固氮活性与生育期,生活习性及生态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3种旱生禾草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促生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龙  芦云  罗明  吴昊  王聪聪 《草地学报》2012,20(4):759-761,763,765,767
以3种多年生典型旱生禾草新农一号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Xinnong No.1’)、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偃麦草(Elytrigria repens)为材料,从根、叶组织中分离内生固氮菌株,测定其固氮酶活性、溶磷性及分泌生长素的能力,为禾草多功能促生菌剂的菌种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