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中国南方粮食产后处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粮食产后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相对关联度和层次分析法基础上的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能较好地处理各评估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矛盾性。 应用该模型,从粮食产后处理成本、作业效率、数量损失、粮食品质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的典型粮食产后处理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析,提出了粮食产后处理的改进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浙江省粮食产后技术系统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金华、嘉兴、宁波三个试验基点的调查和测定结果,从产后粮食损失、处理成本投入、系统处理效率和粮食品质变化四个方面,用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对现行的三种粮食产后技术系统模式进行了综合评判和灵敏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与现行模式相比,改进后的相应模式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文中还指出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为各地合理选用、完善和改进粮食产后技术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粮食产后损失的构成分析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我国粮食供给波动产生和传导图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供给波动产生或传导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原因及不同原因在系统中的不同功能,重点分析屯市场波动的放大和传导过程,包括农民市场供给粮波动放大的根本原因分析,完全自由竞争的中国粮食供求模型分析和政府行为的作用分析。认为我国粮食供给波动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种粮比较利益的波动,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平抑粮食供给波动要求发挥下诊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宏  相似文献   

5.
粮食产后损失的构成分析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粮食产后技术是增加粮食有效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浙江省主要产粮地区粮食产后处理损失实际测定的结果,对粮食产后损失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对不同的处理系统及各处理环节损失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在分析的基础上,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不足,把管理思想,控制原理和自组织理论与软科学的多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了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类变量的选择及作用关系分析,反馈效应回路的构建及耦合和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经济控制论模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济控制论原理建立了减少粮食产后系统损失的模型,并根据对浙江省金华、嘉兴、宁波3个试点进行的调查与测试所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模拟运算。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粮食产生系统损失可以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8.
减少粮食损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减少粮食损耗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产后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三个典型国家在发展粮食产后服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其对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启示和镜鉴。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业链全商业化运作是美国和加拿大建设完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基石,先进的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技术及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协调机制是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运行的关键;日本则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构建了政府、农协、农户三方合力建设的层次分明、规范运作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本文据此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重心迁移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波动指数等方法,对1995—2015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粮食安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山东省粮食总产经历了从波动下降到稳步上升2个阶段,而粮食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的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占比最高,玉米次之,而甘薯和大豆占比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山东省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鲁西地区大部分县(市、区)已发展为全省主要粮食高产区,粮食生产重心向西迁移;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态势增强,鲁西地区成为大规模稳定性热点,鲁北、鲁中山区以及鲁东沿海地区成为稳定性冷点;3)从粮食安全状况看,山东省粮食生产能力逐渐提高,粮食安全状况整体趋于好转,但粮食供给稳定性较差,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吉林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粮食企业亏损现状、原因、对策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认为对粮食价格的单项改革是行不通的,必须以系统的观点作为粮食改革的出发点,将粮食系统各个环节的改革协调配套,同时又要与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发展相适应,并且要强化系统管理,方可实现深化粮改全面扭亏增盈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分析及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2007—2015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外部环境要素指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我国各区域的粮食生产效率,重点研究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测度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生产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以及剥离外部环境要素后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特征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从每个环境指标的单项影响看,同一环境要素对不同功能区的各投入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有差异。从环境要素指标的总体影响看,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的作用强度小,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作用强度大。但是影响方向相反,粮食主产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主销区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由此,决定了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因此,建议根据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结合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制定差异化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及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探讨了重心演变规律,凝练了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经济结构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年均移动距离28.03 km。分品种来看,稻谷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向东北移动;玉米和大豆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在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上来回移动,呈现区间震荡特征;小麦的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稳定徘徊。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年均移动距离波动程度显著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稻谷、大豆、小麦。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就银行间的风险联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上市银行收益率两两间的时变相关系数测算、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间的整体相关程度的测算,以及根据我国上市银行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构建银行体系风险联动的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间普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的动态相关关系,4家大型国有银行间的平均动态相关系数比他们和其余11家银行间的相关系数高;我国的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相关程度也很高; 15家上市银行两两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序列构建的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能够及时检测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